孟姜女哭倒長城,反而是在栽贓秦始皇?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guān)內(nèi)容。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的小學生課本里有一篇這樣的課文:孟姜女哭倒萬里長城。老師生動地講解,孩子們一遍又一遍地朗讀,秦始皇暴君的印象,就這樣深深地,一代又一代地根植在孩子們的心中。這些孩子,有許多人長大了并不會從事歷史研究,因而也就不會進一步深究事情的真?zhèn)?。他們不但自己這樣認為,也會在給自己孩子講故事的時候,把這個故事,連帶對秦始皇的憎惡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然而,孟姜女的故事只不過是一個民間傳說,跟秦始皇毫無關(guān)系。如果深究源頭,其故事內(nèi)容不但不是在鞭笞,反而是在褒獎秦始皇。歷史就是這樣有意思。
孟姜女的傳說始于秦始皇出生前300年
孟姜女哭夫的傳說,其故事的源頭來自《左傳》齊國將軍杞梁戰(zhàn)死的事件。這個時候,故事的主人公不叫孟姜女,而被稱為杞梁妻。
公元前550年,諸侯間征戰(zhàn)不斷。齊莊公為報6年前平陽城戰(zhàn)敗的一箭之仇,親率大軍從山東出發(fā)去偷襲遠在河北、山西的晉國,將軍杞梁為前軍先鋒。由于走漏了消息,晉國早有防備,齊莊公無奈只好撤軍。
心有不甘的齊莊公在回軍途中,希望在莒國撈點好處挽回顏面,就命令杞梁率軍去偷襲莒國。不想戰(zhàn)事不利,將軍杞梁陣亡。
齊軍返國后,齊莊公在齊國都城臨淄郊外見到來迎接丈夫的杞梁妻,為了不再興師動眾,張揚敗軍之事,齊莊公想就地祭吊杞梁,不想杞梁妻反對。她向齊莊公力爭道:如果杞梁有罪,則不必祭吊,如果無罪,他有家室,不能接受在郊外祭吊。齊莊公無奈,只好親赴杞梁家祭吊。
這是最初的史書記載。在這個故事里,既沒有杞梁妻哭夫,也沒有長城,如果用幾個字概括,應該叫“杞梁妻與齊君爭禮”比較貼切。
200年后戰(zhàn)國中期的《禮記,檀弓》中,曾子也提到此事,不過內(nèi)容已經(jīng)有所發(fā)展,增加了杞梁妻見到杞梁的棺材,在路邊哀哭的情節(jié)。
這個時候,“杞梁妻與齊君爭禮”演變成“杞梁妻哭夫”。而這時候秦始皇還沒出生,事發(fā)地點離秦國也相距一千多公里。
秦始皇死后200年,哭夫哭倒齊國城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又過了200年,到了西漢后期,這個故事第一次出現(xiàn)了墻倒的情節(jié)。主人公還是杞梁之妻,哭泣不僅僅是悲傷,還加入了怨恨的成分,怨恨當時的戰(zhàn)爭和因此造成的傷亡,并哭出了結(jié)果:城墻倒塌。
第一個提到墻倒情節(jié)的是西漢文學家劉向,他在其《說苑,立節(jié)篇》中寫道:杞梁戰(zhàn)死后,他的妻子悲傷地面墻而哭,墻為之倒塌。后來他在《烈女傳》中又進一步演繹道:齊莊公偷襲莒國,杞梁戰(zhàn)死,其妻無子,于是在城邊枕著丈夫的尸體痛哭,過路者無不為之酸鼻??蘖耸?,城墻為之崩塌。杞梁妻因為無親可投,于是投淄水而死。
故事演繹到這里,還是跟秦始皇不沾邊。如果給這時候的“杞梁妻哭夫”取一個貼切的名字,大約應該叫“杞梁妻哭倒齊國城墻”。如果把這個故事原封不動地搬來,放進跟秦始皇有關(guān)的文字中,無疑是在褒獎秦始皇。因為秦始皇消滅諸侯,實行郡縣,消滅了諸侯間無休止戰(zhàn)爭的根源。齊國不用去攻打其他國家,許許多多的杞梁也就不會戰(zhàn)死了。
又過800年,杞梁妻改怨秦始皇
又過了大約800年,到了唐代末年,詩僧貫休題為《杞梁妻》的一首詩,把這個早于秦始皇300年,發(fā)生在齊國的故事,硬生生地嫁接到秦始皇的頭上,嫁接到長城上。
詩的大致意思是:秦朝無道啊四??萁?,修筑長城啊抵擋匈奴。人土混埋筑起長城一萬里,筑城而死的杞梁妻子,貞節(jié)不二傷心痛哭。她上無父親又失丈夫,下無子女伶仃孤苦。她一陣痛哭使長城倒塌塞外天地變色,再一次痛哭她的丈夫杞梁的尸骨便從倒塌的城墻泥土中現(xiàn)出。
詩很爛,不過卻湊齊了孟姜女哭倒萬里長城的所有情節(jié)。戰(zhàn)死的將軍杞梁變成了筑城的民工;哭倒的齊國城墻變成了秦始皇的萬里長城;官宦之家的貴族夫人變成了無依無靠的孤苦民女。唯一不同的是:哭倒萬里長城的還是杞梁妻,而不叫孟姜女。這之后又經(jīng)過了幾百年的演繹,杞梁妻才變成孟姜女,其真實的故事反而不為人知了。
如今的山東淄博、河北秦皇島、江蘇蘇州、湖南津市、陜西銅川都有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歷史遺跡。不過很顯然都跟秦始皇沒有關(guān)系,距離秦始皇修建的秦長城少則幾百公里,多則上千公里,風馬牛不及也。然而,這些遺跡卻在無形中一代又一代地傳遞著秦始皇是暴君的錯誤理念,一代又一代重復著對秦始皇的仇恨。
概括上述歷史事實,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孟姜女哭倒萬里長城這個民間傳說,無論從其開始的歷史記載,還是后來一千多年的演變,都不能當成秦始皇暴君的證據(jù)。把早于秦始皇300年的歷史事件,牽強附會地嫁接到秦始皇和修長城上,屬于無中生有。在這個傳說中,秦始皇蒙受了不白之冤。建議各地的姜女廟,在孟姜女哭到萬里長城的解釋牌邊上,加上真是史料的記載,還歷史一個真實,還秦始皇一個清白。
“孟姜女哭長城”是我國流傳千古的古代民間傳說,可謂婦儒皆知。為了紀念那位萬里尋夫的孟姜女,山海關(guān)被后人認為是孟姜女哭長城之地,并在那里蓋了姜女廟,登臨廟宇的游人,無不動容。但有人認為,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純屬虛構(gòu)。因為被指定為“孟姜女哭長城”之地的山海關(guān)所有的長城是秦朝以后才筑起的,而秦始皇所筑長城距山海關(guān)北去數(shù)百里。歷史上有過哭倒城墻的記載,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比秦統(tǒng)一六國要早得多,因此和秦始皇根本沒有關(guān)系。
唐末有一首《杞梁妻》,詩中說杞梁妻為秦國人,她去長城哭吊筑長城而死的丈夫,“一號城崩塞色苦,再號杞梁骨出土”。到了宋代廣為流傳的杞梁開始有了姓,但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有說姓范,有說姓萬,還有叫杞郎或喜良的。南宋鄭樵曰:“杞梁之妻,于經(jīng)傳所言者,數(shù)十言耳,彼則演成萬千言……”看來孟姜女哭長城是由杞梁妻的故事演變而來的,而故事最后大致形成于北宋年間。
故事、傳說畢竟代替不了歷史事實,實際上并沒有孟姜女哭長城這件事。但是因為這個故事的生動性與悲劇色彩,成了各朝各代人們借題發(fā)揮的素材。有種觀點就認為,根據(jù)歷代時勢和風俗的不斷變化,孟姜女哭長城也在不斷變更。戰(zhàn)國時齊都中哭吊盛行,杞梁戰(zhàn)死而妻哭吊便是悲劇的材料。西漢時,天人感應之說盛行,杞妻的哭夫便成了崩城和壞山的感應。到了六朝、隋唐間,樂府中出現(xiàn)送衣之曲,于是送寒衣的內(nèi)容增加了??梢娒辖揲L城的故事是順應了文化演變的潮流,隨各時各地的時勢和風俗而改變,并在民眾的情感和想像基礎(chǔ)上而發(fā)展起來的。
但也有人根本否定孟姜女即《左傳》中的“杞梁之妻”,認為在封建社會,民不聊生,哭夫的題材并不少見,《左傳》中也有記載,因此單憑哭夫就作出了論斷,不能令人信服。還有的說,好端端的長城,竟然城墻被一位婦女哭塌了,過于荒誕。再說,齊國的孟姜女被捏造成秦國的孟姜女,攻打莒城被改為修筑長城,這是故意往秦始皇身上栽贓。
2000多年來,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以故事、歌謠、戲曲等多種形式流傳于我國廣大地區(qū)。其故事的真實程度早已被撇到一邊,人們欣賞的是孟姜女身上那種堅貞不渝的愛情和對統(tǒng)治者的堅定的反抗精神,真是“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宋文天祥書孟姜女廟楹聯(lián))。
相傳秦始皇時,勞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發(fā)修筑長城,不久因饑寒勞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長城墻下。
孟姜女身背寒衣,歷盡艱辛,萬里尋夫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絕望之中投海而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24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