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楚國人卻成了吳國的大將,打敗楚國之后挖楚平王墳墓鞭尸!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伍子胥在吳國做的一些貢獻相信大家都是很了解了,是吳王夫差身邊作用很大的一個謀士,一生忠心耿耿的為吳王出謀劃策,因性格比較好強多次向吳王提出建議,但是吳王昏庸無能,不相信伍子胥卻相信奸臣,最后賜死了伍子胥,伍子胥死的不明不白。但是最后伍子胥的提議得到了認證,吳國沒了伍子胥就被越國給滅了,如果當初吳王聽從了伍子胥的意見直接消滅越國,吳國或許還能再挺幾年!
伍子胥的人生可以堪稱為傳奇,被后代敬佩,但是鞭尸的事情是伍子胥身上的一個污點,作為一個謀臣,到底為什么這么恨楚平王?楚平王都已經(jīng)死了還不讓他入土為安,專門挖墳鞭尸!其實伍子胥是為了兄弟和父親報仇,是為了家人報仇,伍子胥是楚國人,他的父親是太子的太傅,楚莊王去世后孫子楚平王繼位做皇帝,楚平王想要清除障礙,想要廢除太子建,但是楚平王擔心伍奢(即伍子胥父親)會反對廢太子的做法,于是就把伍奢關進大牢了,這一波也是夠冤的!
楚平王當時廢掉太子建,并且準備殺太子建的時候,還專門逼迫伍奢給孩子們寫信,讓伍奢的孩子們也都回來,楚平王的目的就是想斷了伍奢家的后代,滅掉伍奢整個族,伍奢的兒子伍尚剛回來就被處死了,太子建聽說了之后馬上帶著自己孩子公子勝逃走了,伍子胥知道父親和兄弟被處死的消息,也馬上逃離了,并且在宋國找到了太子建。安穩(wěn)日子沒多久宋國就起了內(nèi)亂,幾位又一起到了鄭國,還請求鄭國的王攻打楚國,但是鄭國不同意,還把太子建處死了。
伍子胥獨自帶著公子勝去了吳國躲避,但因為楚平王一直地毯式的搜索伍子胥下落,伍子胥帶著公子勝白天都不敢走動,后來找到一個人頂替了伍子胥被抓走了,伍子胥就這樣去了吳國,當時吳國公子光正在策劃奪取皇位王權(quán),伍子胥把握好了機會,幫助公子光開始出謀劃策,最后殺了吳王登上了王位,伍子胥也因為這個被吳王重視起來,被封為大夫,幫忙處理國中的事宜以及出謀劃策。
伍子胥還把軍事家孫武直接推薦給了公子光,三個人固定成了鐵三角的關系,孫武以及吳王出征討伐,討論治國以及治兵政策,很快吳王就滅掉了徐國,之后伍子胥建議去討伐楚國,吳王也聽取了意見,伍子胥把吳軍分為了三個部分,一波波地去楚國討伐,楚軍也是被搞得疲憊不堪。
吳軍之后趁虛而入擊敗了楚軍,一直達到了楚國的都城還不罷休,伍子胥發(fā)現(xiàn)楚平王已經(jīng)死了,沒辦法親手報仇了,伍子胥對楚平王的恨一瞬間爆發(fā)出來,找到了楚平王的墳墓,挖開后用鞭子開始抽尸,為了自己的父親和兄弟泄憤!對于挖墳鞭尸的事情,后代的評價分為兩極化,有些人表示理解,有些人表示伍子胥做法太過激烈!
伍子胥是春秋時期楚國人,是有名的謀略家和軍事家。伍子胥出身于楚國的貴族家庭。從曾祖父伍參起就在朝中為官。到了其父伍奢已坐到了太子太傅(太子的老師)的位置。當時太子建有兩位老師,一個是伍奢,一個是費無極。太子建很尊敬伍奢,平日更愿意親近他。這令費無極非常嫉妒。妒火中燒的費無極想方設法誣陷伍奢。楚平王誤信讒言,下令誅殺伍奢全軍。伍奢和大兒子伍尚慘死。伍子胥被迫流亡。于是在吳國安定下來的伍子胥發(fā)誓要打回楚國,殺了楚平王,為父兄報仇。就是這種切齒的仇恨使伍子胥在得知楚平王早已死去的消息后,仍要掘起墳墓鞭尸泄憤。
伍子胥雖然出身楚國,但是從父兄被害那一刻起,楚國就變成了伍子胥的傷心地。楚平王是個地地道道的昏君。他聽信費無極的讒言,不僅殺了伍子胥的父兄,還逼得太子建帶著公子勝倉皇逃離楚國,去到宋國。結(jié)果急于復仇的太子建卷入宋國權(quán)力之爭被殺。當時伍子胥也從楚國逃到宋國,因太子建受牽連,在宋國待不下去,帶著公子勝又往吳國逃亡。
伍子胥逃亡期間歷經(jīng)千辛萬苦。楚平王在各關口要道布滿官兵,欲將伍子胥趕盡殺絕。伍子胥長期逃亡,貧病交加,幸虧遇到善人相助才脫離虎口,到了吳國。吳國公子光非常欽佩伍子胥才能,以上賓之禮對待他。伍子胥也沒辜負公子光的期望,幫助他登上吳國王位。公子光就是吳王闔閭。
伍子胥身負血海深仇,雖在吳國為官,但卻無時無刻不想著為父兄報仇雪恨。闔閭向伍子胥承諾幫他雪恥報仇,殺回楚國。吳國逐漸強大后,吳王一來為壯大國家勢力,二來為踐行對伍子胥的諾言,出兵楚國。吳國軍隊得勝。伍子胥得知楚平王已死了十年,仍將楚平王尸體從墳墓中挖出,鞭尸三百,才算發(fā)泄了積蓄已久的怒火。
出色的女特務則非西施莫屬,她因貌美而被越國將軍范蠡作為越國 獻給吳王夫差。到吳國之后,西施以美貌使吳王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致使朝政混亂;同時離間吳王夫差與吳國大將伍子胥,削弱吳軍事力量,為越國復興和吳越戰(zhàn)爭中越國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寒家出美女 > 西施,姓施,名夷光,是春秋末年越國人,約于公元前506年,出生于諸暨苧蘿山麓苧蘿村。父親砍柴賣柴,母親浣紗織布。古時候苧蘿村施姓有東西兩村,夷光家住西村,所以被稱為西施,意思是西村姓施的女孩子。相傳她天生麗質(zhì),美艷絕倫,居 古代歷史上"四大美女"之首,北宋詩人蘇軾的《 火飲湖上初晴居雨 》中"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子指的便是這位越國美女。> 西施原本居住在偏僻的山村,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可能就此終老,但正所謂"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不久,美貌便把她推向了歷史的前臺。因為家境不好,西施很小就開始幫著家里干活,在溪邊浣紗,和小伙伴們嬉戲打鬧,雖然貧困,倒也自得其樂。但是平靜的生活很快就被打破了。> 公元前494年的一場吳越戰(zhàn)爭,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俘虜?shù)絽菄プ隽巳速|(zhì),讓勾踐夫婦住在闔閭墓前的一間石室里,給他養(yǎng)馬,這當然是一種羞辱和懲罰。每當夫差出行時,便讓勾踐在前面給他牽馬,街道兩旁的人都聚觀取笑,指指點點。勾踐把這一切都忍受下來,夫婦兩人每日蓬頭垢面,出入石室,很盡心地喂養(yǎng)馬匹,對夫差更是奴顏婢膝,極盡討好之能事,似乎心甘情愿地做夫差的奴隸。勾踐這個人很有心計,百般討好吳王夫差,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屈辱。據(jù)說有一次夫差生病,勾踐前往探病,竟口嘗了夫差的糞便,夫差很奇怪,問他干什么,勾踐說:"臣聞嘗糞便之類,可知病情的發(fā)展;味甘則不佳,味苦則漸愈,今味苦,知大王之圣躬無礙也。"夫差大為感動,想考驗一下自己的兒子,叫兒子也嘗嘗自己的糞便,兒子面有難色。夫差嘆曰:"親如子,尚不及勾踐也。"于是對勾踐更加信任,不久就把他放回越國去了。勾踐回國后,勵精圖治,一心要打敗吳國。于是,他一方面訓練軍隊、發(fā)展農(nóng)業(yè),"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他召集了大臣范蠡與文種,商量了許多滅吳之計,如怎樣休 息,怎樣團結(jié)民眾,怎樣訓練士兵,等等。大夫文種還擺出了滅吳"九術(shù)",其中有一術(shù)就是抓住"吳王淫而好色,宰佞以曳心"的弱點,賄賂吳國宰相伯嚭,獻美女給吳王夫差,使他"惑亂沉湎,不領政事",放松對勾踐的警惕,使越國贏得東山再起的機會。> 于是勾踐決定實施"美人計",在全國大肆搜羅美女,送給吳王夫差,以瓦解吳王斗志,消耗吳國力量。勾踐派大夫范蠡前往民間尋覓美女,當范蠡行至苧蘿山時,正碰上了在此浣紗的西施,她目如秋水,顧盼生姿,在青山綠水間顯得分外迷人,范蠡當下便決定西施作為實施"美人計"的 送給吳王。> 西施穿上綾羅綢緞,坐上了華麗的馬車之后,就更顯得婀娜多姿了。許多百姓為了一睹西施的美貌,都擁到郊外的驛館去迎候,以至于路上塞滿了人群。當時有一個傳聞,說負責招聘西施的范大夫傳令下去:要看美人的人,必須先交一文錢,于是在驛館中設了一個錢柜收錢,那錢柜竟然頃刻而滿!可想而知,有多少人希望看一眼美麗的西施!西施到了國都后,勾踐親自給她選了老樂師,教她歌舞,并讓一些人教她化妝和禮儀等儀態(tài)之學以及蠱惑人心的技巧,就連探聽情報的知識和技術(shù)也是必修的課程。在眾多名師的 *** 下,西施很快便展露了過人的才情,三年下來已是能歌善舞、雍容華貴,一舉手一投足都能表現(xiàn)出嫵媚動人的風韻。勾踐實施"美人計"的時機終于到了。后來吳王夫差要在蘇州建一個高臺用于賞軍取樂,勾踐決定利用這個機會,把西施送往吳國,于是勾踐派人從深山采伐了兩百株大樹,帶上精心裝扮過得西施,令范蠡送往吳國。吳王夫差本來就好色,見到貌美如花的西施立即驚為天人,對伍子胥"妹喜、妲己誤國"之類的勸諫根本充耳不聞,立刻將西施納入后宮,對她寵幸有加。> 三千寵愛于一身 > 西施這個苧蘿村的浣紗姑娘為人聰明伶俐,而且很有愛國情懷,從來也不敢忘記自己來到吳國的使命,她用盡渾身解數(shù)讓吳王寵愛她,并聽信她的話。而夫差自從得到西施,對她寵愛異常,有求必應,為求得美女歡心,更是大興土木,在虞山北麓筑姑蘇臺,在靈巖山建館娃宮,終日沉湎酒色,享樂游玩,不理朝政。吳王為博得西施歡心,大動土木,勞民傷財,使吳國財力逐漸枯竭,而吳王整日沉湎于酒色之中,常常與西施一起,帶著樂師們隨意四處去游玩,不再理會朝政,對朝中一些正直的大臣的勸諫不僅不理會,反而進行訓斥驅(qū)逐,漸漸地大臣們也都不敢說了,朝中風氣漸漸敗壞。> 同時,西施充分利用她對吳王的影響力,積極配合越國的行動。為了掏空吳國的府庫,耗盡它的財力,越國借口遇到災荒,向吳國要求借貸十萬石的糧食。大臣們有的反對,有的贊成,夫差一時也沒了主意?;氐胶髮m,夫差便把這件事跟西施說了,西施便趁機向夫差進言:"您平時總以英雄自許,怎么連這么點事都決定不下來呢?各國之間本來就應該相互援助,當年秦穆公不是也賣糧食給他的敵國晉國嗎,并說"晉的君王有罪,晉的百姓何辜?"一個雄才偉略的國君,應該有氣量、胸懷寬廣才是,對敵國尚且如此何況越國還是大王您的屬國呢,越國的百姓就是您的臣民,難道您讓自己的臣民活活餓死嗎?"這一番話說得夫差面紅耳赤,第二天便下令借給越國十萬石糧食。第二年,越國大豐收,便把糧食如數(shù)地還給了吳國,夫差見糧食按時歸還,而且還顆粒飽滿,質(zhì)量很好,便下令用這些糧食做吳國來年的糧種。誰知這些糧食在吳國種下去一年后卻是顆粒無收,吳國頓時陷入饑荒之中。吳國人以為這只是越國的糧種在吳國水土不服所致,他們哪里知道這些糧食早已被越國人用水蒸過,這一切都是越國人的陰謀而已,越國想以此消耗吳國的財力,造成吳國的饑荒,引起吳國混亂。> 計殺大將伍子胥 > 吳王日益寵愛西施,荒廢國事,吳國府庫空虛,軍隊的戰(zhàn)斗力也大為減弱,可是滅吳還有一道障礙,那就是吳國忠心剛正之臣伍子胥。他是幫助闔閭奪取王位的有功之臣,夫差得以立為太子也是他拚死在闔閭面前爭來的,吳國東征西討,稱霸于諸侯,也全仰賴于他,他是夫差父子兩代的功臣,在吳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伍子胥一直就認為越國是吳國的心腹大患,屢次在夫差面前和太宰伯嚭爭論對越國的政策,吳王夫差雖然沒聽,但也還知道伍子胥是一番忠心,只是不愿意聽到他的逆耳的話而已。西施明白伍子胥是她和越國的 大威脅,此人不除,吳國就難滅。但要讓吳王與伍子胥交惡并非易事,于是她便與吳王寵臣伯嚭聯(lián)合了起來。> 當時,越國在勾踐的治理整頓下,國力日益增強,軍隊也訓練有素,吳王夫差也感到了威脅,曾想要征伐越國,正是在西施和伯嚭的花言巧語下才打消了這個念頭。后齊與吳交惡,夫差想要攻打齊國。這時,伯嚭力主攻打齊國,并保證出師必捷,加上平日里西施和伯嚭總說越王是如何地恭敬吳王,對吳王絕無二心等等,此時的吳王夫差也就逐漸放松了對越國的警惕,而是一心要攻打齊國。而這正中越王下懷,越王希望吳國勞師費餉,進一步消耗國力,便趁機推波助瀾,親率官員前去朝賀,并贈送大批禮物,還表示愿意派出三千甲兵隨吳王出征。而伍子胥不同意攻齊國,諫言道:"齊國的問題不過是一個人皮膚上的毛病,而越國才是吳國的腹心之疾。大王不應該伐齊,首要的任務應該是滅越。"可是夫差在西施和伯嚭的影響之下,早已聽不進去這種話了,伍子胥見后只能無奈地嘆道:"大王不聽我的話,再過三年,吳國就變成廢墟了。"夫差聽他口出怨言,很不高興,回后宮后又跟西施說起這事。一直以來西施就利用各種機會,一遍又一遍地在吳王耳邊挑撥吳王與子胥的關系,這一次她更是趁此挑撥道:"伍子胥他是楚國人,卻攻打楚國,還把故主楚平王從墳墓里挖出來,鞭尸三百,這是何等殘忍毒辣的人,您重用這樣的人在身邊,不覺得危險嗎?他要滅越,我就是越國人,您要聽他的,就先殺了我吧。"在西施一遍遍的撒嬌中,吳王漸漸地開始懷疑起伍子胥的忠心來。> 這時,一向與伍子胥有矛盾的伯嚭置國家安危于不顧,也乘機挑撥吳王和伍子胥之間的關系。他向吳王報告說:伍子胥要謀反了。原來伍子胥屢次諫阻吳王無效,知道吳國遲早要亡,自己雖然隨時準備殉國,卻愛子心切,便借出使齊國的機會把兒子寄養(yǎng)在齊國的一個大夫家里,而齊國正是吳國的敵國,這便被當做了謀反的證據(jù)。夫差聽到報告后大怒,便派人賜給伍子胥一把寶劍,命他自盡。伍子胥對著使者,慨嘆道:"我輔佐你父親成為霸主,我又讓你當上吳王,你當年曾許諾要把吳國分一半給我,我從來不敢奢望,而如今你卻讓我自殺?"說完便仰天長嘯,橫劍自殺了。伍子胥死后,吳王寵信太宰伯嚭,朝政更加腐敗昏暗,吳國的國力進一步削弱。至此美女西施出使吳國的 任務已經(jīng)完成,她為越國的勝利徹底掃清了障礙。> 據(jù)說伍子胥臨死時曾吩咐左右說:"我死后,你們把我的眼睛放在吳國的城門上,讓我看到越軍是怎么打進來滅吳的。"伍子胥的話不久果真應驗了。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帶上全部的精兵北上,到衛(wèi)國黃池(今河南封丘西南)大會諸侯,爭奪中原霸主的地位,國中僅留下太子友及老弱殘疾留守。勾踐認為復仇時機已經(jīng)成熟了,便派范蠡為大將,率兵攻打吳國,一舉攻占了吳國都城姑蘇,俘獲了吳太子友。夫差在黃池聞此消息后,派使臣卑辭厚禮,前去越國求和。范蠡認為現(xiàn)在還不能一舉將吳國滅掉,便同意了吳國的求和。公元前478年,越王勾踐再次北進伐吳,吳軍雖然全力迎戰(zhàn),但吳國的精銳早已損失在往日的東征西討中,相比之下越國卻是蓄養(yǎng)多年的精兵,兩軍交鋒,吳軍慘敗,越軍將吳都姑蘇團團圍住,圍而不殲,竟達三年之久。公元前473年,吳王夫差日暮途窮,不戰(zhàn)而自敗,吳王派使臣跪行至越軍大營,乞求罷兵言和,遭到了勾踐的拒絕,夫差自殺而亡。> 在越國危難之際,西施臨危受命,以美色迷惑吳王夫差,離間其君臣關系,致使吳國政局不穩(wěn),國力下降,成功地扮演了使者和間諜的角色。越國最后滅掉吳國,稱霸諸侯,在一定程度上,是與西施的犧牲和奉獻分不開的,她是當之無愧的 古代第一 。對此,明代的西施祠,有副用鳥蟲篆書寫的對聯(lián):"越錦何須衣義士,黃金祗合鑄嬌姿",以此來稱頌西施在興越滅吳中的功績。奇怪的是,西施并沒有使用毒藥之類的謀殺手段,直到夫差生命的最后一刻,西施都沒有向他下手。她看起來像是個純潔無邪的間諜,手中沒有沾染敵人的鮮血,同時又極其出色地完成使命,幫助越國滅掉了吳國。
伍子胥之父伍奢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費無極讒害,和其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成為吳王闔閭重臣,是姑蘇城(蘇州城)的營造者,至今蘇州有胥門。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協(xié)同孫武帶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報父兄之仇。吳國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謀,西破強楚、北敗徐、魯、齊,成為諸侯一霸。(殺父兄之仇不共戴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25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