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zhàn),如果郭嘉不死曹操會失敗嗎?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赤壁兵敗后,曹操當著手下文武痛哭郭嘉,說,如果郭嘉不死,他不會有赤壁之敗。
郭嘉如果沒死,曹操真能避免赤壁兵敗的命運嗎?
雖然歷史不允許假設(shè),但我們今天權(quán)當飯后無聊扯閑篇,不妨假設(shè)一下,如果郭嘉真的健在,曹操的赤壁之戰(zhàn),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結(jié)果?
我們知道,郭嘉最厲害之處,在于對人和事的敏銳而獨到的判斷。曹操說郭嘉是“見時事兵事,過絕于人”。什么意思,說白了就是料敵制勝,知己知彼,能把對手看透。
郭嘉精于人世,洞悉人心,料事如神。
他看透了袁紹,一出山,便給曹操獻上了他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把袁紹的弱點剖析到纖毫畢現(xiàn),令曹操心悅誠服。
他看透了呂布,說呂布"每戰(zhàn)輒破,氣衰力盡,內(nèi)外失守。布之威力不及項籍,而困敗過之,若乘勝攻之,此成禽也。",果然,不多久,呂布就被曹操滅了。
他看透了孫策,說孫策“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果不其然,沒多久孫策便死于許貢的三個仆人之手。
他還看透了袁紹的兩個兒子,建議曹操坐山觀虎斗,只等二袁兩個自相殘殺之后,坐收漁利。果然,曹操不費吃灰之力,殺了袁譚,嚇跑了袁尚。
他更看透了遼東公孫康,知道公孫康對袁尚、袁熙心存忌憚,臨死之際,遺計定遼東,讓曹操坐等公孫康殺了二袁,徹底掃平了北方的袁紹集團。
試想,有這樣一個算無遺策的郭嘉在,曹操的赤壁之戰(zhàn),會如何?
要探討這個問題,先要看赤壁之戰(zhàn)中曹操下錯的幾盤棋。
一,曹操中了周瑜的反間計,錯殺了諳熟水戰(zhàn)的水軍統(tǒng)領(lǐng)蔡瑁、張允。
二,曹操輕信了龐統(tǒng)的話,中了連環(huán)計,將所有戰(zhàn)船用鎖鏈連在了一起。
三,曹操沒看透黃蓋的苦肉計,致使黃蓋詐降成功。
四,不信江東冬天會刮東南風(fēng),致使周瑜的火攻計策得逞。
如果郭嘉在,曹操會下錯這幾盤棋嗎?
前面說了,郭嘉最厲害之處,在于精于人世,洞悉人心,料敵先機,料事如神。有郭嘉在曹操身邊,肯定有所不同,極有可能會出現(xiàn)另外的一些迥然不同的情節(jié)。
一,當曹操看完蔣干盜的書后,憤然下令要斬蔡瑁、張允,這個時候,郭嘉一定會站起來說,丞相,這是周瑜忌憚蔡瑁、張允諳熟水戰(zhàn),故使反間計,借丞相之手除掉此二人,丞相不可上了周郎的詭計。曹操會聽嗎?會,事實上,曹操殺完之后,就醒悟了,他只差一個點醒他的人。
二,龐統(tǒng)給曹操獻連環(huán)計,郭嘉當場也未必猜得透龐統(tǒng)的心機,但事后,龐統(tǒng)去而不返,郭嘉一定會有所警覺,向曹操進言,龐統(tǒng)此人,不可不防。
三,黃蓋的苦肉計,破綻很多,疑點重重,如果郭嘉在,以他對人和事的超強判斷力,他不會看不出來黃蓋是詐降。他一定會提醒曹操,甚至將計就計,讓黃蓋的詐降反為曹操所利用。
四,這一點,郭嘉幫不了曹操,郭嘉不是天文學(xué)家,他也無法預(yù)知江南的冬天會不會有東南風(fēng)。
但前面三點,只要有其中的任何一條被郭嘉點破,曹操的赤壁之戰(zhàn)都不會是那樣一個結(jié)局。因此,曹操哭郭嘉,并不是存心要羞臊手下的那些文武,而是的確有切膚之痛,有深切的痛的領(lǐng)悟。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郭嘉不死,便無三國。從中大家就可以看出對郭嘉這個人的評價有多高。如果他不死,曹操在赤壁之戰(zhàn)中不可能輸?shù)眠@么慘,還有可能會在他活著的時候達到統(tǒng)一的目的。可事實是郭嘉這樣的人才卻英年早逝,無法實現(xiàn)為曹操爭霸天下的愿望。
其實郭嘉一開始跟隨的并不是曹操,而是袁紹。當時他聽說袁紹的大名加入了袁紹的陣營,心中也有著一團火。可他雖然在袁紹的陣營中的待遇很好,但是他覺得袁紹這個人不會用人。這讓郭嘉心中的那團火熄滅了,最后他選擇離開,回到了老家。
荀彧不想他一輩子這樣下去,他把郭嘉介紹給曹操,這使曹操對他很感興趣,邀請他為他工作。郭嘉想通了之后就跟了曹操,沒多久他就讓曹操刮目相看,雖然他身體虛弱,但一直跟隨曹操打仗,為曹操的事業(yè)貢獻了很大的力量。曹操非常相信郭嘉,很快郭嘉就超過了荀彧,成為曹操最信任的謀士。
郭嘉最大的貢獻不是他幫曹操贏了多少仗,而是他規(guī)劃了曹操的發(fā)展方向。本來在袁紹戰(zhàn)敗后,曹操和很多顧問都打算進攻江東,但是郭嘉建議曹操先攻打遼東,這使得曹操在后方的基地沒有隱患,不用擔心老虎咬自己的背。就是因為郭嘉的提議,讓曹操在赤壁之戰(zhàn)中輸?shù)糁髤s還是保留了實力,占領(lǐng)最好的土地。沒有郭嘉的努力,赤壁戰(zhàn)爭后的曹操,可能不會有這么好的局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26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