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死前告誡子孫不比在意爵位,劉家百年后自會再興起!預言成真!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現(xiàn)在不少網(wǎng)絡小說里面,主角穿越到古代,靠著信息差距,抄首詩,隨便用點計策,一下子就讓古人驚為天人,其實大為無稽,有些小覷古人了。
古人的才智不比現(xiàn)代人差,不過是接受的信息量不同罷了,如果像是古代那些牛人穿越到現(xiàn)代,沒多久照樣能在現(xiàn)代混得風生水起,想要用幾句話誆騙住古人,實在是有些異想天開了。
能夠謀劃百年后之事,現(xiàn)代人就沒幾個能夠辦到,但是古人就有這樣的牛人啊,比如劉伯溫。
劉伯溫為朱元璋出謀劃策,助他一統(tǒng)天下,位登九五,明朝的開國元勛里面數(shù)一數(shù)二的人物。
朱元璋這個人啊,因為從小生活艱難,所以特別小氣,比如他懲治貪官很嚴苛,超過60兩就要剝皮實草,但是給官員的俸祿,養(yǎng)家糊口都不夠。
朱元璋又特別厚待自己的家人,把自己二十多個兒子全部封了藩王,后來朱棣靖難之役后,塞王制度廢除,依舊榮養(yǎng)藩王,到了崇禎的時候,養(yǎng)這些藩王的成本就是個天文數(shù)字。
伴君如伴虎,朱元璋殺起老臣功臣來可是毫不手軟,不少的開國功臣都魂歸地下了,劉伯溫不得不學留侯張良,辭官歸隱。
即便如此,劉伯溫知道,按照朱元璋的性格,如果自己死了,誠意伯的爵位肯定會被朱元璋給收回去,所以臨終的時候告誡子孫,就說家里的爵位多半保不住了,你們也別指望在這幾代能夠復興家族了,等到百年后,我劉家肯定會復興的。
后來果然如劉伯溫所言,到了明孝宗的時候,劉伯溫的子孫又繼承了先祖的爵位,家族復興了起來。
很多人覺得這是劉伯溫算命算得準,但其實是劉伯溫看得準,歷朝歷代,其實不可能真的大肆屠戮功臣。這些功臣的爵位是與國同休的,繼承爵位的人可以廢了殺了,但是爵位必須讓功臣的子孫繼承下去,這個人犯事奪爵了,就讓另外選個宗室子弟來繼承。
劉伯溫知道朱元璋在的這段時間肯定不可能起復自己家了,但是朱家的后代子孫,遲早會需要邀買名聲的時候,厚待功臣是每個王朝必須做出的姿態(tài),所以他知道百年后,只要明朝還在,肯定會重新讓自己的子孫繼承爵位。
不過,劉伯溫這個預言的故事真假也有些可疑就是了。
你覺得劉伯溫這個故事是真的嗎?
劉伯溫遺囑雖沒有直言,其實并不希望長子入官場,只是不便直言而已!
可以說,當時朝堂之上局勢微妙,劉伯溫本身已受皇帝猜疑,盡管是遺言,也不得不謹而慎之,倘若明確告誡長子不入官場,避免卷入各種官場漩渦中去,一旦傳入皇帝耳中,乃不忠行為,有違君臣之道,生怕留下禍端。
對于次子劉璟,劉伯溫更加不放心了。
歷史記載,劉璟弱冠通諸經(jīng)兵,性剛直,喜談兵,這一點很隨劉伯溫。關鍵一點,劉璟跟皇家走得很近。劉伯溫歸老于鄉(xiāng)后,朱元璋?每歲召璟入見便殿,燕語如家人?。朱元璋特別喜歡劉璟,在劉伯溫看來,劉璟遲早是要在官場上混的。為此,他則特意叮囑次子:
?夫為政,寬猛如循環(huán)。當今之務在修德省刑,祈天永命。諸形勝要害之地,宜與京師聲勢連絡。我欲為遺表,惟庸在,無益也。惟庸敗后,上必思我,有所問,以是密奏之。?
劉伯溫是個慷慨有大節(jié)之人,凡事不耐繁劇,說話注重骨架,不談細節(jié)。他這話,從大處上講,說的是如何治國、理政;從細微處,則說的是如何修身、處事。首要叮囑若要從政,要學會寬柔與剛猛循環(huán)相濟,可謂用心良苦。
劉伯溫萬萬沒想到,兩個兒子都未曾領悟他話中的神醫(yī),最終雙雙慘死。
劉伯溫死后,由于胡惟庸從中作梗,劉璉不但沒能襲爵,反落了官司,這恐怕是劉伯溫沒想到的。后被朱元璋赦免。如果這樣一直下去,也許好了。然而,劉璉終究進了官場,洪武十年任考功監(jiān)丞,試監(jiān)察御史,后放了外差,出任江西參政。最終,劉璉?為惟庸黨所脅,墮井死?,以跳井自殺結束了一生。這大概也是性格使然。
再說次子劉璟。劉伯溫死后,劉璟漂在京師,和各年齡相仿的皇子均有,卻無官職在身。劉璟棋藝高超,曾跟燕王朱棣較量過,把朱棣殺得丟盔卸甲。朱棣說,你不能讓讓我?劉璟把臉一沉回答,?可讓處則讓,不可讓者不敢讓也?。朱棣個性強悍,哪受過這等窩囊氣,于是?默然?,不歡而散。
洪武十四年,浙東山賊葉丁香作亂,唐勝宗帶兵前去鎮(zhèn)壓,命劉璟隨行,平叛行動?決策于璟?。朱元璋很高興,夸贊劉璟?真伯溫兒?。后被擢升為谷王左長史,隨朱橞前往河北宣化一代。
建文元年,朱棣發(fā)動?靖難之變?,劉璟?獻十六策?,但沒被建文帝采納。后來,劉璟成為草包將軍李景隆的帳下參事,跟朱棣對殺。李景隆兵敗后,劉璟回到浙江青田老家。建文四年,朱棣攻破南京稱帝后,?召璟,稱疾不至。逮入京,猶稱殿下?。因?qū)γ鞒勺嬷毖裕?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劉璟被捕入獄,在獄中自縊。
由此可見,終究官二代出身,未讀懂劉伯溫遺囑的深意,終引來殺身之禍。
一聲感嘆:悲情離世前,劉伯溫最后留下的這些遺言! 在朱元璋取得天下后,劉伯溫幾次上疏要告老還鄉(xiāng),最終獲批。
劉伯溫功成身退,本為遠離明爭暗斗的朝廷。可等他回到故鄉(xiāng)后,朝中仍有在“惦記”著他。
這些人中,除了朱遠璋外,還有當時被重用的淮西派,當朝的宰西胡惟庸。
劉伯溫選中一塊兒墳墓,卻被人向朱元璋告密:劉伯溫選的墳地,是塊龍興之地,將來的天下可能姓劉!
朱元璋聽后毛骨悚然,氣得臉色發(fā)白,然后放下告密信,徐徐而又發(fā)恨的吐出兩個字:可惡!
在故鄉(xiāng)養(yǎng)老的劉伯溫,聞聽此事,再他坐不住了!“誣陷,樹欲靜而不風止??!”
1373年陰歷7月初,劉伯溫孤身一人來到南京城,覲見朱元璋。然后意味深長地特意重申了一番話:這次來,我準備老死京城,再不離開了。
朱元璋答:好啊,有啥事,還可以找你商量!
好歹躲過了小人的暗算,差些讓劉伯溫遭滅門之災。
1375年農(nóng)歷4月15日,一直處于昏迷狀態(tài)的劉伯溫,突然無比清醒,一直以來的幻覺突然也不見了。
神機妙算劉伯溫知道,這是死神到來前的回光返照!
于是他把兒子劉鏈叫到一邊,指著他身邊所以的著作說:孩子,等我死后,把這些書都送到南京去,你要告誡子孫后代,千萬不要看這些書。
這些書籍中,就包括后來聞名于世的《燒餅歌》、《百戰(zhàn)奇略》、《天文秘略》、《靈棋經(jīng)注》等“天書”。
我們知道僅《燒餅歌》一書,就是一本十分準確的預言書,細思極恐。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28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宋朝真的繁榮只不過是一種虛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