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漢元帝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皇帝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西漢經過數代的積累,終于在漢武帝時期開始走向強盛,雖然受戰(zhàn)爭的影響,后期有衰落的跡象,但經過漢昭帝和漢宣帝的努力,又重新走向了鼎盛。
然而,重回巔峰的西漢帝國,在漢宣帝之后,很快就走向了衰落。在這之后的五十多年,西漢就被王莽所取代而滅亡。
漢元帝,就被認為是西漢由盛轉衰的根源。因為他在位期間,極度信任宦官,導致皇權旁落、朝政混亂,原本存在已久的各種問題此時一一爆發(fā)出來。在經過他的兒子漢成帝的一番折騰,西漢終于抵擋不住,逐步走向了滅亡。
其實這樣的說法是沒什么問題的,雖然原因有很多,但在中央集權制度下,皇帝不行,就會直接影響到國家的走勢,漢元帝對于西漢由盛轉衰,必然負有最大的責任。
但是,能不能因為這樣,就說漢元帝是昏君呢?對于這個問題,就可以一起來聊一聊。
漢元帝能夠當上皇帝,其實有著運氣的成分。盡管他是嫡長子,也早早被立為太子,可漢宣帝卻很清楚地知道,這個兒子并不懂得帝王之術,不是做皇帝的好材料。于是很嚴厲地說:“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并且還發(fā)出感嘆:“亂我家者,太子也!”
也就是說,漢宣帝不是不知道讓自己的這個長子當皇帝,會帶來什么后果。曾經也一度想廢長立跟自己很相像的兒子淮陽王劉玄。
可因為感念自己的結發(fā)妻子許平君,最終沒有付諸行動。
但從這件事情上,也可以看出一個很關鍵的點——漢元帝非常推崇儒術,受他的老師蕭望之的影響??梢惨驗檫@樣,他從小養(yǎng)成了軟弱無能的性格,以至于自己尊敬的老師被宦官逼得飲鴆自殺,也沒有進行相應的懲罰。這要是放在漢武帝、漢宣帝時期,簡直是不可想象的。也因為這樣,他在史書上得到的評語是“仁愛懦弱”。
雖然如此,漢元帝還是有著自己的抱負。
當時的形勢是,朝廷之內外戚、儒生和宦官三家爭權奪勢,嚴重威脅到皇權和國家的統治。面對這樣的情況,通常有頭腦、有能力的皇帝都是讓他們三家斗,維持一個平衡,自己則處于安全的位置,牢牢地控制住他們,誰出頭過分了就打誰,但不全部打死,誰弱勢了就暗中助他一把,不使局面失衡。
漢元帝也有著這樣的頭腦,但卻沒有這樣的能力和見識。他看到了外戚和儒生的威脅,卻一點也看不到宦官的恐怖之處。他不信任外戚和儒生,卻將朝政托付給信任的宦官處理,因為他認為宦官沒有親人不必擔心結黨營私。
然而,這樣的想法注定了他的平衡之策不可能成功,因為宦官結黨營私起來,一點不比其他人差,比如說石顯,簡直可以橫著行走。
有想法但缺少能力,這可以說是漢元帝最大的特點,而這個特點也伴隨著他的一生。此外,他雖然因為觀念錯誤,重用宦官,任其殘害忠良,但是他本身卻沒有做出什么傷天害理的事情,反而是以“恭謹節(jié)儉”為平生志向。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他這個皇帝當得無能,但他并非是通常意義上的昏君。
另一方面,在他做皇帝的期間,也不是一事無成,至少在兩個方面建立了功績——一個是西域太守陳湯平滅郅支的擴張勢力,維護了西域的和平;二就是著名的昭君出塞,促進了民族間的文化交流。
從這個方面來看,稱漢元帝為昏君顯然不適合。
對于漢元帝,用班固的話來評價,或許就是再適合不過了的:
元帝多材藝,善史書。鼓琴瑟,吹洞簫,自度曲,被歌聲,分刌節(jié)度,窮極幼眇。少而好儒,及即位,征用儒生,委之以政,貢、薛、韋、匡迭為宰相。而上牽制文義,優(yōu)游不斷,孝宣之業(yè)衰焉。然寬弘盡下,出于恭儉,號令溫雅,有古之風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28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施恩真的一直都在利用武松嗎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