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秦朝能吊打匈奴為漢朝卻不行呢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講到中國古代歷史的話,就不能不說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農(nóng)耕民族的戰(zhàn)爭了,可以說這兩個民族的戰(zhàn)爭構(gòu)成了整個中國古代的歷史。從西周開始就有犬戎入侵,周幽王也因為烽火戲諸侯而死。漢朝剛一開始,劉邦就被圍困在白登,差點沒能回來。而西晉更是慘遭五胡亂華而滅國,讓中原整整戰(zhàn)亂了三百多年。到了宋朝,先后面臨著來自契丹、金、蒙古三個政權(quán)的威脅。終于到了十七世紀初,滿清取代明朝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王朝。
但是,中原王朝也不是全都是一直挨打的,至少在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的手里,匈奴還是被中原的農(nóng)耕民族所吊打的。秦始皇死后,秦朝由于昏君奸臣的把持,所以很快就被漢朝所取代。而漢朝面對匈奴,在漢初的幾代皇帝,送走了很多公主才換來了脆弱的和平,最后到了漢武帝用了文景兩代皇帝的積蓄,才將這個局面扭轉(zhuǎn)。那么,不禁要問,為何秦朝的時候,中原王朝可以吊打匈奴,到了漢朝的時候就突然萎了呢?
首先,在秦朝的時候,匈奴還處于一個比較弱勢的時期。根據(jù)太史公的《史記》記載,當年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之后,就開始準備收拾這個匈奴了。而匈奴的周邊,不僅有一個剛剛靠著耕戰(zhàn)建立起來的強大軍事帝國,他們還要面對一東一西另外兩個勁敵,一個叫東胡,另外一個就是張騫找了幾十年的月氏。后來到了秦朝末年農(nóng)民起義,楚漢相爭,河套地區(qū)中原王朝無力顧忌,所以匈奴才慢慢壯大。
其次,秦朝的軍隊確實厲害,而漢朝的軍隊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秦朝本來就是一個靠著耕戰(zhàn)建立起來的強大王朝,在秦朝只有兩件事情是重要的,第一個是農(nóng)耕,保證經(jīng)濟的基礎。第二個就是通過不斷的作戰(zhàn),來保持強大的軍事實力。因為秦國有八百里秦川和巴蜀平原作為后方的農(nóng)耕基礎,而且自古以來秦國就是靠養(yǎng)馬起家的,所以無論是錢和兵,秦國只會越來越強。
秦朝強大的軍事實力,讓匈奴連想都不敢想,因此在秦朝的時候并沒有見到匈奴有多厲害。而一到漢朝,劉邦剛想試探一下匈奴,就被圍困在白登,要不是陳平,差不點命都沒了。另外一點,劉邦的漢軍戰(zhàn)斗力比起秦軍差遠的著呢,更不用說項羽。要不然彭城之戰(zhàn),五十六萬大軍被三萬部隊擊敗。其實就是因為五十多萬人里面大都是沒怎么經(jīng)過訓練的市井之人,自然戰(zhàn)斗力低下。
最后吧,從英雄主義的歷史觀來說一下,漢朝在初期為何被匈奴吊打。別的人不說,就是因為匈奴在漢初的時候出了一個冒頓單于,就是他將匈奴東邊和西邊的兩個強敵東胡和月氏擊敗,從而匈奴能夠稱霸草原。光是匈奴的軍隊就有著三十萬,而且這些人都還是騎兵,漢初的那點戰(zhàn)斗力,自然是打不過了。
匈奴族本是華夏民族的一個分支,早期遷移至中國北方,逐步發(fā)展成為我國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游牧民族與中原農(nóng)耕民族的矛盾由來以久。中原肥沃的土地,常常是匈奴人侵擾的目標所在。匈奴族與漢族之間的戰(zhàn)爭,年年不斷??箵粜倥案昂罄^,一直是中原民族掛在嘴邊的話題。
秦朝時期,蒙恬率軍北擊匈奴,大獲全勝,直將匈奴趕回陰山一帶,并修筑長城對其加以防范。但是,秦朝后期,國力衰弱,王朝自顧不暇,接著陳勝、吳廣“揭桿而起”,項羽、劉邦趨勢而發(fā),秦王朝滅亡,漢朝建立。中原地帶的戰(zhàn)爭及政權(quán)更迭,給了匈奴喘息和休整的機會,以至匈奴集團勢力不斷發(fā)展壯大。至漢朝初期,匈奴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北方強大的游牧民族帝國。至此,漢朝與匈奴的戰(zhàn)爭,就變得極為艱難,漢族不得不采取屈辱性的“和親政策”,直至漢武帝時代,才徹底改變了這種被動的局面。漢武帝抗擊匈奴,大獲全勝。
1、 蒙恬乃曠世奇才,秦之幸矣。
(蒙恬將軍)
蒙恬出身世家,自幼胸懷大志。在統(tǒng)一六國的過程中,蒙恬率軍滅了齊國,為秦朝的誕生立下汗馬功勞。秦始皇對他極為信任,封他為內(nèi)史。而在這個時期,北方匈奴趨中原戰(zhàn)亂,不斷侵擾中原邊民,吞并大片土地。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派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經(jīng)過一年多的大小戰(zhàn)役,蒙恬戰(zhàn)勝匈奴,收復河南之地 (今內(nèi)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將匈奴趕至陰山以北,并修筑長城,防御匈奴。在此后的很長時間里,有蒙恬戍邊,匈奴聞風喪膽,再也不敢侵犯。蒙恬聲名顯赫,威震匈奴,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除修筑長城之外,蒙恬鼓勵墾邊,發(fā)展經(jīng)濟。他應該是中國西北地區(qū)最早的開發(fā)者,也是古代開發(fā)寧夏的第一人。蒙恬此舉,大大促進了北方各族人民之間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蒙恬可以稱得上是曠世奇才,戰(zhàn)神級的將軍,他是秦朝之幸。但是,好景不長。秦始皇死后,趙高串謀秦二世胡亥、丞相李斯,發(fā)動沙丘政變,擁立胡亥稱帝。接著,他假造遺詔,逼迫蒙恬自殺,并逼死其弟弟也即是上卿的蒙毅,以及一同戍邊的公子扶蘇。蒙恬,作為一代名將,沒有折翼沙戰(zhàn),卻死于趙高陰險的屠刀之下,悲哉。蒙恬一死,消息傳出,匈奴竊喜,接著便對中原虎視眈眈,蠢蠢欲動。
2、 中原混亂,匈奴卻在不斷發(fā)展壯大。
秦始皇一死,趙高亂國,秦王朝先有陳勝、吳廣“揭桿而起”,后有遍地烽火,不出三年,就被劉邦率軍剿滅。接著,中原大地楚漢戰(zhàn)爭爆發(fā),又是三年, 遍地殘垣,血流成河。
中原混亂,給了匈奴喘息機會。這期間,匈奴統(tǒng)一了北方大部分的部落和民族,至漢初時,已經(jīng)形成了強大的帝國集團。
接著,匈奴開始向中原反撲。他們很快就侵占了當年蒙恬率部奪回的土地,并不斷地侵擾燕趙之地,威逼首都長安,對西漢王朝和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構(gòu)成了直接的威脅和傷害。
(漢匈戰(zhàn)爭)
3、 和親政策,漢之緩兵之策。
漢初沒有蒙恬之將,卻有韓信。但是,韓信卻搖擺不定。先是戍邊抗擊匈奴,被匈奴打敗后,又派人向匈奴求和,后又與匈奴聯(lián)合攻打漢軍。為此,劉邦親率三十萬大軍征討,但是,他在白登之地卻被匈奴冒頓單于40萬騎兵圍困,走投無路之機只好采納陳平計策,向匈奴臣服,并實行“和親政策”,以漢室宗女嫁與單于,并贈送一定數(shù)量的財物以及開放關市準許雙方人民交易。
“和親政策”是劉邦在困境中不得已而采取的政策,也是一項帶屈辱性的對外政策。雖然如此,但在漢初情勢下,卻開啟了漢族與匈奴族之間的和平。漢初自劉邦始,直至漢景帝止,這項帶屈辱性的“和親政策”一直延續(xù)著。沒有戰(zhàn)爭,卻為漢朝中興迎來了黃金時間。漢高祖劉邦之后不久,漢朝迎來“文景之治”,進入中國歷史上的輝煌時期。漢朝國富民強,為后來的漢武帝抗擊匈奴積累了豐厚的人力物力基礎。
4、 漢武帝雄才大略,匈奴走向衰亡。
有2點,一個是秦朝軍隊戰(zhàn)斗力確實非常叼,比漢朝強的多,還有就是危機意識,六國爭霸,落后就要挨打,而漢朝就無大的內(nèi)患,比較安逸。二是經(jīng)驗,秦國因為地理位置問題,沒事就和犬戎過家家,對北方游牧民族比較了解。
匈奴是在秦漢兩個朝代交替時迅速崛起的北方游牧民族,也正因此匈奴也成為了秦漢兩朝的重大威脅之一。那個時候,匈奴人的戰(zhàn)斗力也是十分強大,提起匈奴不僅僅讓人民感到害怕,各國的君王也會因此感到深深擔憂。所以在秦漢時期,如何對付匈奴成為了主要課題,那么為什么秦軍很容易戰(zhàn)勝匈奴,而漢軍卻不行呢?
首先,先從秦國說起,起初秦國的實力也相當弱小,但在經(jīng)過秦國幾代君王的努力之后,秦國實力逐漸增強。《過秦論》中就有相關記載: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商鞅變法了,當時正值秦孝公在任,采取了商鞅變法之道,也正因此讓秦國的實力日益增強,使秦國從弱國變成了一個富強國,這也為秦國消滅六國統(tǒng)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待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就開始專心對付匈奴了。在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命蒙恬率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收河套?!哆^秦論》中寫道:"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在蒙恬大將軍的猛攻之下,匈奴見識到了秦軍的實力,于是就不敢再犯。所以呀,那時的秦國連六國都能滅掉,又怎會對付不了匈奴呢?
在經(jīng)受過秦軍的猛烈攻擊后,匈奴損失慘重,這使得本來實力就不太強的匈奴雪上加霜。除此以外,匈奴還有兩個勁敵,一個是"東胡",一個是"月氏"。這兩個少數(shù)民族也常常侵擾匈奴,這一東一西讓匈奴腹背受敵,當時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所以,對于秦軍來說,對付匈奴簡直小菜一碟,不在話下。那么,為什么到了漢朝,漢軍就打不過匈奴了呢?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匈奴自身的實力變強了,秦朝強盛的時候匈奴一直備受打壓,直到秦朝末期,社會矛盾尖銳,農(nóng)民起義不斷,無暇顧及匈奴。
匈奴也趁楚漢相爭之時,迅速發(fā)展,不斷壯大。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匈奴內(nèi)部也進行了改革。在公元前209年,冒頓繼位,之后就開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冒頓是一位優(yōu)秀的首領,他十分有想法,更被視為匈奴族的英雄。也正是他推出的一系列舉措,使匈奴族迅速強大起來。不僅僅實現(xiàn)了內(nèi)部的統(tǒng)一,還開始有實力對外征伐,匈奴也是從這里開始慢慢變得強大起來。到了漢朝時期,匈奴的勢力也發(fā)展到了頂峰。
相比強大的匈奴,漢朝建立初期,因為之前曾常年作戰(zhàn)所以元氣大傷,民生凋敝,國家實力大大減小。在這種情況下,漢軍與匈奴開戰(zhàn)勝算肯定不大,很難同匈奴進行抵抗。公元前133年,雙方正式開戰(zhàn)。要說,漢朝把秦朝都取而代之了,又為何卻敗給了匈奴了呢?
首先,秦朝的存在對匈奴來說一直是個威脅。但此刻,秦朝已經(jīng)滅亡了,也就意味著匈奴的天敵已經(jīng)消失了。也正是借此時間,匈奴得以休養(yǎng)生息,迅速發(fā)展壯大。
漢朝初期,漢高祖劉邦想要休養(yǎng)生息恢復國力。但此刻邊境卻不得安寧,冒頓首先拿下了周邊部落,將他們都納入到自己麾下,慢慢地建立起了草原帝國,勢頭正旺。眼看著匈奴打自己領土的主意,于是劉邦就率領40萬大軍進行反攻。很快,那些失去的土地都被奪了回來,劉邦心中得意,因此想乘勝追擊,但卻疏忽大意,因此落入了冒頓的圈套。
歷史上的劉邦善于用人,但要說起來領兵打仗他卻不怎么擅長。而且這次對匈奴作戰(zhàn),也沒有縝密的作戰(zhàn)計劃,草草下決定追擊,所以才會陷入冒頓的圈套。劉邦被團團圍住,困在了白登鎮(zhèn)。但因為這里距離漢軍主力太遠了,他們無法及時趕到,劉邦就被困了整整七日。
正面打不過只能想辦法逃跑了,他們賄賂了匈奴,這才把他們偷偷放走了。經(jīng)過這次戰(zhàn)爭,劉邦心中也知道匈奴的實力了。后來,為了避免再次發(fā)動戰(zhàn)爭,他主動進行和親。所以在后來的日子里都是靠和親才得以換來和平。一直到了漢武帝時期,經(jīng)過文景之治后漢朝的國力逐漸變得強盛,擁有了強大的騎兵后,才有能力和匈奴對抗,取得了與匈奴對戰(zhàn)的第一次勝利。
所以總得來說,秦軍之所以能打敗匈奴,那是"天時地利人和",強大的秦軍對抗弱小的匈奴肯定是輕而易舉。而到了漢朝,匈奴變得強大,而漢朝初期國力衰微,漢軍也沒有先進的武器,吃敗仗也是理所當然的。歷史也告訴我們,只有國家變得強大了,才不會受欺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28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李逵臨死前說了什么話聽起來悲涼又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