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第一時間告訴嘉慶被立儲君的喜訊,為何卻成為和珅第一大罪,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稹?/p>
嘉慶在處死和珅的時候,給他列了二十條大罪。這二十條大罪中,很顯然,第一條大罪是最重要的,后面的那些,可能就是充數(shù)。但恰恰是這第一條大罪,讓人不太理解。這條大罪說的是,乾隆確定冊封嘉慶為皇太子的時候,和珅在乾隆皇帝頒旨之前,第一時間把好消息告訴嘉慶。照理說,嘉慶應該感到高興才是。但是,嘉慶不但不高興,反而非常不高興。嘉慶把這個列為和珅二十大罪狀的第一條,而不是把大家耳熟能詳?shù)摹柏澪凼苜V”列為第一條,由此可見,嘉慶對這件事生氣到什么程度!
那么,和珅給嘉慶帶來好消息,嘉慶為什么還如此不高興呢?
一般認為,嘉慶不高興,有兩個原因。
一是和珅表功。
嘉慶把理由說得很清楚:“居然以擁戴為功,其大罪一。”意思就是說,和珅這樣做,是表露他對嘉慶有“擁戴之功”。
嘉慶認為,和珅這是在向自己暗示,你能夠獲得皇太子之位,都是我和珅在乾隆皇帝面前推薦的結(jié)果,你應該感激我。
我們知道,古代王朝社會,都只能說皇帝對大臣有恩,大臣的功勞,都是皇帝賜予的。絕對不能反過來,說大臣對皇帝有恩。絕對不能說,大臣的功勞是自己建立的。尤其是“皇太子位”“皇位”這些東西,那只能是先皇賜予的。甚至也不是先皇賜予的,而是上天賜予的,是命中注定。否則,一旦承認大臣在“皇太子位”“皇位”等問題上有發(fā)言權(quán),便意味著,大臣可以廢立皇帝,把持朝政,甚至對皇位取而代之。因此,皇帝是絕對不允許的。
二是和珅泄密。
嘉慶在給和珅列的第一條大罪中,同樣說得很清楚:“而和珅于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漏泄機密。”
嘉慶認為,關(guān)于皇位問題,是國家機密,絕對不能泄露。
不僅如此,清朝的皇位,機密性尤其高。因為從雍正皇帝開始,就訂立了秘密建儲制,皇位的機密性,又往上提升了一步。
而和珅明知道儲位的機密性那么高,他依然要提前把這件事告訴嘉慶。
和珅既然能把儲位這種高度機密的事情,都能夠提前泄露,他還有什么不能泄露的呢?
古代都會把“謀大逆”作為第一大罪。和珅雖然沒有“謀大逆”,但是他泄露儲位機密,認為儲位與他有關(guān)這件事,其意義與“謀大逆”是很相近的。因此,嘉慶是絕對不會饒恕他的。
不過,話說回來,嘉慶雖然把和珅提前告訴他喜訊一事,如此上綱上線,但實在地說,有些夸張了。為什么說夸張了呢?
我們知道,雖然乾隆與和珅的關(guān)系非同一般,但從乾隆這個人的性格來看,在立皇太子的問題上,他是絕對不會讓別人說三道四的。他既不會征求和珅的意見,也不會聽和珅的建議。也就是說,如果和珅向他提關(guān)于“儲位”的建議,他不但不會同意,而且很可能會懷疑和珅與這個皇太子有勾結(jié),對這個大臣給予嚴厲處罰。當年很多大臣就已經(jīng)吃過康熙皇帝的虧了,乾隆皇帝比康熙皇帝更過分,當然不會有人再提這一點。
而且,要說在當時,對乾隆的性格摸得最透的,要說最了解乾隆的,莫過于和珅了。他既然如此了解,怎么還會給乾隆提什么建議呢?大家都知道給乾隆提建議是自討苦吃,和珅提前把喜訊告訴嘉慶,顯然就沒有想“表功”的意思。
再說了,儲位已經(jīng)確定,只是沒有宣旨,和珅提前告訴嘉慶,讓他有所準備,其實也是說得過去的。宣旨只是一個儀式,事實上很多事情事前都知道了。為了把這個儀式做好,讓嘉慶做個準備也是應該的。怎么會成為和珅的一條大罪呢?
所以說,嘉慶把這條放在第一,顯然有“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味道。嘉慶向來就討厭和珅,因為他太巴結(jié)乾隆了,從來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就算自己已經(jīng)當了皇帝,和珅也是一門心思都在乾隆身上,這是讓嘉慶心里很不是滋味的。再一點,眾所周知,嘉慶也垂涎和珅的家產(chǎn)。這才是嘉慶要扳倒和珅最重要的原因。但是,這個話是不能拿出來說的,尤其和珅只巴結(jié)乾隆不把自己放眼里的話,不可能說給大臣們聽。因此,嘉慶才把“和珅討好自己”這一條放在第一位。意思是說,他想討好老子,老子還不讓他討好呢!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駕崩,嘉慶帝令和珅總理喪事;正月十三日,嘉慶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條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銀八億兩。幾天后,嘉慶賜和珅家中自盡。
和珅真的罪大惡極,有二十條大罪,條條致死嗎?我們先來看看正史記錄的罪狀:
《清史稿?卷三百十九?列傳一百六》
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皇太子,尚未宣布,和珅於初二日在朕前先遞如意,以擁戴自居,大罪一。
騎馬直進圓明園左門,過正大光明殿,至壽山口,大罪二。
乘椅橋入大內(nèi),肩輿直入神武門,大罪三。
取出宮女子為次妻,大罪四。
於各路軍報任意壓擱,有心欺蔽,大罪五。
皇考圣躬不豫,和珅毫無憂戚,談笑如常,大罪六。
皇考力疾批答章奏,字跡間有未真,和珅輒謂不如撕去另擬,大罪七。
兼管戶部報銷,竟將戶部事務一人把持,變更成例,不許部臣參議,大罪八。
上年奎舒奏循化、貴德二賊番肆劫青海,和珅駁回原摺,隱匿不辦,大罪九。
皇考升遐后,朕諭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來京,和珅擅令已、未出痘者俱不必來,大罪十。
大學士蘇凌阿重聽衰邁,因與其弟和琳姻親,隱匿不奏;侍郎吳省蘭、李潢,太仆寺卿李光云在其家教讀,保列卿階,兼任學政,大罪十一。
軍機處記名人員任意撤去,大罪十二。
所鈔家產(chǎn),楠木房屋僭侈逾制,仿照寧壽宮制度,園寓點綴與圓明園蓬島、瑤臺無異,大罪十三。
薊州墳塋設享殿,置隧道,居民稱和陵,大罪十四。
所藏珍珠手串二百馀,多於大內(nèi)數(shù)倍,大珠大於御用冠頂,大罪十五。
寶石頂非所應用,乃有數(shù)十,整塊大寶石不計其數(shù),勝於大內(nèi),大罪十六。
藏銀、衣服數(shù)逾千萬,大罪十七。
夾墻藏金二萬六千馀兩,私庫藏金六千馀兩,地窖埋銀三百馀萬兩,大罪十八。
通州、薊州當鋪、錢店貲本十馀萬,與民爭利,大罪十九。
家奴劉全家產(chǎn)至二十馀萬,并有大珍珠手串,大罪二十。
其實,嘉慶殺和珅的真正原因,根本不在二十條大罪中。
讓我們先看看這二十條大罪都有什么。第一條就是乾隆宣布嘉慶為皇太子時,和珅給嘉慶送如意,以邀擁戴之功。這看起來算不上重罪;二三四條說和珅騎馬越過皇宮規(guī)定的界限,娶出宮女子為妾,乾隆生病期間談笑自如等,不過是違制,也夠不上重罪;還有其家人揭發(fā)和珅夜間偷戴正珠朝珠,也屬違制,但嘉慶說是圖謀不軌;隨意任用軍機處記名人員,包庇同僚等等那是和珅的權(quán)利,他是領(lǐng)班軍機大臣,相當現(xiàn)在國防部長,一把手任用手下合用之人,難道還要和誰商量嗎?至于管家家產(chǎn)過多,也列為和珅大罪,不由得讓人想到是湊數(shù)而已。
惟一算重罪的應該是貪污,也就是《清碑類鈔》上所寫的?和紳跌倒,嘉慶吃飽?。嘉慶抄了和珅家,抄得白銀八億兩。乾隆年間清廷每年的稅收,不過七千萬兩。和珅所匿藏的財產(chǎn)相當于清政府十五年收入,但真正貪污多少肯定沒這么多,都知道和珅是斂財能手,絕大多數(shù)都是和珅自己掙得。
和珅的財富讓嘉慶眼紅,是其必死的原因之一,那另一個原因是什么呢?這還要從英國使臣馬戛爾尼的回憶錄說起:
領(lǐng)班軍機大臣阿桂去世后,朝中只剩下劉墉和董誥兩個暗中反對和珅。乾隆帝已經(jīng)進入垂暮之年,上朝時命令和珅站在他和嘉慶的旁邊,因為只有和珅才明白乾隆在說什么。所以每天上朝滿朝文武三跪九叩后,和珅就等同攝政,滿朝文武上奏什么,他就?聽取?乾隆說話,自己下判斷,把持朝政,因此清人都稱和珅為?二皇帝?。而坐在一旁的嘉慶沒有實權(quán),真正握有實權(quán)的是乾隆以及揣摩圣意的和珅。
乾隆、嘉慶兩帝受到和珅很大的限制,因為無論是太監(jiān)、官女或者是隨從身邊的官員都有可能是和珅派來的間諜。嘉慶侍讀吳省欽、吳省蘭兄弟就是一例。
和珅權(quán)傾朝野能掌握官員的生殺大權(quán),所以劉墉裝老,董誥裝傻來瞞騙和珅,但是兩人仍被和珅一黨孤立。
就連嘉慶也得小心行事,因為和珅曾在即位初期贈予嘉慶玉如意,所以嘉慶寫下《詠玉如意》數(shù)首,故意扔給太監(jiān)小德子。小德子便將《詠玉如意》獻給和珅,和珅看后即說:?嘉慶智不及我!?但是嘉慶仍不放心,下令和珅除了公開場合外,不需行三跪九叩之禮。
又賜和珅良田美宅,奴仆婢女。就連孝淑?;屎笙菜D氏去世,嘉慶亦不能流露感情,七日之內(nèi)嘉慶每天焚香三回,就連眼淚亦沒有流。和珅倒臺后,嘉慶寫他當時恨不得立刻斬了和珅。
和珅權(quán)大欺主,所以英國使臣馬戛爾尼于回憶錄寫:?許多中國人私下稱和珅為二皇帝?。
已經(jīng)威脅到皇帝的權(quán)威,又不知進退,不死又能如何?
?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日水泛含龍日,留取香煙是后身。?他留下的這首絕命詩,懸梁自盡,結(jié)束了自己的一生,終年50歲。
此詩卻耗盡了無數(shù)小說家的心血。意測引申到和珅的前身和后世上,說和珅的前身是乾隆寵愛的妃子馬佳氏,而后世便是霍亂大清的慈禧太后。當然此說法毫無道理,只是編故事之人的癡人說夢罷了。
1799年,正月十八日,巨貪和和被嘉慶皇帝賜死。和珅得罪嘉慶,絕非偶然的錯失,而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這家伙位極人臣二十年,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千方百計搜集皇親國戚、文武官員的材料,十五皇子(后來的嘉慶帝)自然也在范圍之內(nèi)。
乾隆八十大壽那年(1790年),嘉慶的老師朱玉圭正好六十歲。嘉慶寫了一首詩祝賀老師,詩中將朱玉圭和父皇連在一起,還說朝廷等待著他來擔任要職。和珅發(fā)現(xiàn)后如獲至寶,將它視為一支備用的暗箭。不久,乾隆擬將朱玉圭調(diào)到朝廷當大學士。和珅感到這會危及自己的地位,就拿那首詩給乾隆看,說朱玉圭與皇子的關(guān)系不正常,要皇子寫詩稱頌自己,很有野心。于是“龍顏大怒”,朱玉圭因此被降職,要不是有大臣說情,嘉慶也會受到處分。
嘉慶從此韜光養(yǎng)晦,并掌握了和珅的大量罪行。1795年9月,乾隆決定傳位給嘉慶,使和珅膽戰(zhàn)心驚。嘉慶登基后,和珅為了保護自己,更加強了監(jiān)視活動。
嘉慶四年(1799)正月初三,乾隆駕崩,嘉慶馬上雷厲風行地置和珅于死地:初四日宣布撤銷他軍機大臣、九門提督的職務,并將他與其死黨福長安軟禁;初五日頒布征求朝政意見的詔書,其實是鼓動臣下彈劾和珅;初八日拘捕和珅并進行審訊;十五日公布他二十條罪狀,三天后下達賜死的詔書。
和珅知道自己的末日已經(jīng)到來,罪狀公布的當晚,正是元宵,他對著皎潔的月光,不由感慨盈懷,寫了這首《獄中對月》:夜色明如許,嗟余困不伸。百年原是夢,廿載枉勞神。室暗難挨曉,墻高不見春。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余生料無幾,空負九重仁。
詩相當真實地表現(xiàn)出他此時的處境和心情。他二十年苦心孤詣地耍弄權(quán)術(shù)、搜刮財富,如今一切都化為烏有,真?zhèn)€是“枉勞神”矣!
他被迫上吊死后,人們還在他的腰帶里發(fā)現(xiàn)一首七言絕句:五十年前幻夢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時水泛含龍日,記取香煙是后身。
他剛踏入五十歲,苦心謀得的權(quán)勢和財富就如“幻夢”、“香煙”,一切成空,詩的字里行間飽含著無限的凄苦之情。
和珅之死引起眾多議論。其中一說是“水泛含龍”預言三十三年后那場大水災。道光十二年(1832),黃河南段決堤,造成巨大災難,再過兩年,慈禧太后出世,她是和珅的后身,干盡了禍國殃民的勾當,促使大清王朝崩潰--表明他要報仇。此解十分牽強,可是突出了他的罪惡本性,反映出人們對他的憎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28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