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一千年前的中國到底有多強?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宋真宗時代發(fā)生的故事,大致是這樣的:
至道元年(995年),趙元侃被立為太子,改名恒。趙光義之所以為兒子改這個名字,是為了告誡他:“名此,欲我兒有長德,久于其道也?!币馑际钦f,希望他堅持到底,做什么事情都要始終如一,不能半途而廢。
雖然趙光義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事實證明,趙恒還是辜負了父親的期望,除了長期迷戀于封禪之外,在其他方面,他則是一個朝三暮四、毫無定力的軟蛋。
至道三年(997年),趙恒即位。趙恒即位后,對內(nèi),任用呂端、李沆為相,勤于政事;對外,任用寇準、畢士安等人,與遼國交戰(zhàn),保衛(wèi)自己的領土主權。
這個時代,宋朝富庶繁榮,史稱“咸平之治”。
時間繼續(xù)前進,在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蕭太后發(fā)動80萬大軍,南下伐宋。在這場亡國危機中,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勸趙恒親征,雙方會戰(zhàn)于距離開封三百里外的澶州。這場大戰(zhàn),史稱“澶淵之戰(zhàn)”。
在這場戰(zhàn)役中,宋朝懾于遼國的聲勢、遼國害怕后勤補給不足,雙方皆無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最終簽訂了停戰(zhàn)合約。這個合約,史稱“澶淵之盟”。
簽署了“澶淵之盟”后,宋遼這對已經(jīng)打了35年的冤家對頭,終于放下了手中的屠刀,共同迎接這來之不易的和平了。這種和平的局面,也持續(xù)了百年之久,直到118年后,宋遼兩國才再起波瀾,共同迎接那最后的、可恥的、共同滅亡之日……
史料記載,宋遼罷兵休戰(zhàn)后,宋朝得到了和平發(fā)展的良機,國力達到了頂峰。根據(jù)《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記載,“澶淵之盟”簽署后,宋朝僅僅休養(yǎng)生息了兩年,到景德三年(1006年)時,宋朝的國家賦入總數(shù)就已經(jīng)達到了6300萬兩。
這是一個什么概念?
清朝最鼎盛的“康乾盛世”時,領土面積是北宋的4.7倍,人口數(shù)量是北宋的3倍,國家最高的財政收入,也不過4800萬兩。
可見,宋朝的經(jīng)濟之繁盛,國民之富裕,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古代第一。宋真宗統(tǒng)治時期,是一個真真正正的盛世。
然而這個盛世,還是被毀滅了。
毀滅這個盛世的起因,就是一件事情——封禪。
史料記載,宋真宗晚年昏庸無德,喜好封禪。他任用王欽若、丁謂為相,二人常以天書符瑞之說,熒惑朝野。趙恒也沉溺于封禪之事,廣建宮觀,勞民傷財,致使社會矛盾加深,國力衰退。
乾興元年(1022年),趙恒駕崩,葬永定陵,廟號真宗。
這個皇帝,最終得到了一個毀譽參半的結(jié)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28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