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盧懷慎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唐代唐玄宗開元時期,朝中名臣眾多,比如有治國安邦之才的宰相姚崇、宋璟、張說等,他們都被玄宗重用,共同打造了史上赫赫有名的開元盛世。但此時,跟姚崇等同朝為官的大臣中,有一位宰相,他并無治國大才,還被人譏諷為混飯吃宰相,為何卻被唐玄宗賞識、而且在他死后兩年仍令玄宗淚奔?他究竟憑什么讓一國之主感動?本期分解。
說實話,這位宰相確實不夠出名,也沒什么治國安邦之大才,但他的歷史地位卻很高,比如宋代著名學(xué)者司馬光把他同姚崇并列;清代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把他同姚崇、張九齡并列??梢娝_實有與眾不同之處。
他名叫盧懷慎,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人。盧懷慎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曾任靈昌縣令。盧懷慎少年時,就很與眾不同,他父親的朋友監(jiān)察御史韓思彥曾感嘆他的才氣,說他前途不可限量。后來他勤奮讀書,考中進士,步入仕途,在武則天時期,歷任監(jiān)察御史等職。
(一)直言進諫唐中宗
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恢復(fù)唐朝。中宗在位時期,盧懷慎有兩次上書皇帝被后人稱道。第一次是在中宗剛即位時,他將其母武則天遷居上陽宮,為了表達其孝心,他十天就去朝見80多歲的母親一次。盧懷慎時任侍御史,他進諫道:“昔日漢高祖稱帝后,五日朝見太公一次,是因為他以布衣身份得到天下的,故將尊貴歸于父親;如今陛下遵循成法、繼承皇位,怎可效仿漢高祖?何況陛下從這里到上陽宮來往頻繁,萬一有愚人或者歹人進犯車駕,該如何對付?愚臣認為應(yīng)將太后接到內(nèi)朝,這樣陛下也盡了孝道,也可以免去陛下來去的麻煩?!比恢凶跊]有采納盧懷慎的建議。
第二次上書是在景龍年間,盧懷慎改任右御史臺中丞,又上疏朝廷,主要提出了著名的三條主張:
其一是,諸州都督、刺史、別駕、長史、司馬、縣令等任職不滿四年,不能遷官。政績優(yōu)異者,可加賜車馬裘服,可提高俸祿,可派使節(jié)慰問,可下詔書勸勉,要等到有公缺之時再加以提拔。對于毫無政績、貪婪暴虐者,則要免官放歸鄉(xiāng)里。
其二是,要將那些員外官中有才能的,可以擔任地方長官或高級僚佐的官員,一并加以升遷,讓他們在地方上出力,由朝廷核查他們的政績。若年老有病不能任職的,一切停罷,使得賢者與不賢者能截然分開。
其三是,因貪贓而被停罷官職者,罷官不到十年,不得加以錄用。
他對皇帝的勸諫可謂苦口婆心,每條建議都是擺事實、講道理,甚至用圣人之言加以勸勉。他這樣說道:
孔子曰 “茍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币馑际牵幢闶鞘ト丝鬃又鞒謬艺?,也得三年才會很有成績。何況普通人呢?接著又引用《尚書》中的話說:“每隔三年就要考核政績,經(jīng)過三次考核才決定對官員的提拔表彰或罷免懲罰”。并以春秋時的政治家子產(chǎn)為例,說他在鄭國為相,變更法令,頒布刑律,第一年眾人怨恨他,想殺他,三年后國人才感德而歌頌他。子產(chǎn)也是賢人,他治理國家尚且需要三年才有成績,何況平常的人呢?
他接著闡明,如果民眾知道官吏任職不長,便不聽從他的教導(dǎo);官吏知道遷官日期不遠,也就不想竭盡他之所能為民辦事。所以盧懷慎主張各級官員任職不滿四年不能升職。
盧懷慎主張選拔優(yōu)秀的人才,官不在多,在于有沒有才能,“官不必備,惟其才”。他指出當時官員太多,結(jié)構(gòu)臃腫,每年為官員們支出的俸祿就多達億萬之巨,耗空了府庫,所以必須削減冗員,唯才是舉。
他又指出,當時有貪污受賄、殘害平民的官員,雖然被流放貶官,但很快就升遷回來,仍然作地方長官,被委任在嶺南、沙漠等邊遠地區(qū),只是粗略表示一下懲罰。他們內(nèi)心中自暴自棄,未必有侮改之心。圣明的君主對于萬物應(yīng)該平分恩澤沒有偏向,用有罪的官吏治理遠方,等于是給奸人恩惠而遺棄了遠方的民眾。遠方州郡,哪點辜負了圣明教化,要單獨承受這種惡政呢?邊境地方夷族與漢人雜居,恃仗險要之地,山高皇帝遠,更容易叛亂,更難治理,如果長官沒有治理的才能,就會使平民流亡,甚至成為盜賊。由此說來,才能平庸的都不能治理好邊遠地區(qū),何況奸猾的官吏呢?盧懷慎這項提議可謂很有真知灼見。
以上疏奏雖然比不上后來姚崇給唐玄宗提出的治國十大策略,至少在官吏的任用選拔上很有見地,可惜唐中宗沒有眼光,對盧懷慎的提議不予重視,很少采納,不然,開元盛世說不定會提前開幕。
(二)唐玄宗時出任宰相,才不及姚崇,被譏為混飯吃宰相
開元元年(713年),唐玄宗任盧懷慎紫微、黃門兩省平章事,出任宰相。 714年,盧懷慎代理黃門監(jiān)。當時薛王李業(yè)的舅舅王仙童欺凌百姓,遭到御史彈劾,并申報立案。李業(yè)為舅舅向皇帝求情,唐玄宗便命紫徽省、黃門省復(fù)審。盧懷慎與中書令姚崇上奏道:“王仙童的罪狀清楚明白,御史的彈劾并無冤枉之處,不能對他放縱寬宥。”唐玄宗遂命結(jié)案,從此皇親國戚的氣焰收斂了不少。
715年,盧懷慎被正式拜為黃門監(jiān),并兼任吏部尚書。當時,姚崇因兒子去世,告假十余天,倒致政務(wù)堆積如山。盧懷慎對此無從決斷,惶恐不已,向玄宗請罪。唐玄宗道:“朕將天下之事委托姚崇,只是想讓盧愛卿對雅士俗人起鎮(zhèn)撫作用而已?!?/p>
盧懷慎自認為才能不如姚崇,因此把朝中許多事務(wù)都推讓給姚崇,自己概不專斷,當時人譏笑他為“伴食宰相”,伴食就是陪伴著別人吃飯之意,通俗地說,就是跟著別人混飯吃,只吃飯不辦事。后人便用“伴食宰相”比喻碌碌無為的官員。
但盧懷慎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才不及姚崇,不跟姚崇爭功爭斗,這已是難能可貴、因為自古以來,有許多才不如人者,不但不主動讓賢,還為了自己的利益權(quán)力,跟別人斗個你死我活,從而把朝中弄得烏煙瘴氣。從這點看,盧懷慎不愧是一位賢人、君子。而且他雖辦事沒有多大能力,但一直給朝廷舉薦賢能,比如后來的宰相宋璟,他都是極力推薦的。所以他被司馬光如此稱贊:“姚崇,唐之賢相,懷慎與之同心戮力,以濟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716年,盧懷慎病重,上表請求退休,得到玄宗的批準。同年十一月,盧懷慎病逝,去世前,他向唐玄宗推薦宋璟、李杰、李朝隱、盧從愿等人。唐玄宗十分傷感,追贈盧懷慎為荊州大都督,謚號文成。
(三)清貧一生,去世兩年后仍令唐玄宗淚崩
盧懷慎一生,雖無治國大才,但他為官極為清廉,不經(jīng)營其他任何產(chǎn)業(yè),生活簡樸清貧。他雖然官至宰相,地位尊貴,但妻子兒女仍然經(jīng)常處于寒冷饑餓之中。他得到的俸祿以及朝廷的賞賜,經(jīng)常毫不吝惜地給予朋友親戚,資助別人,往往所得錢財很快散盡。
713年,盧懷慎與魏知古一同到東都洛陽主持選拔官吏,他隨身的用具只有一個布袋。他得病后,朝臣宋璟、盧從愿去他在洛陽的住處看望,見他鋪的席子十分單薄而且很破舊,門上連簾子都沒有掛。當時刮著風(fēng),還下著雨,盧懷慎只是用席子來遮擋風(fēng)雨(會風(fēng)雨至,舉席自障)。天晚了,他擺飯招待客人,只有兩盆蒸豆、數(shù)碗蔬菜而已,十分寒磣。宋璟他們要走時,盧懷慎握著二人的手叮囑說:“當今圣上英明,急于求得天下大治,然而他在位日久,難免對政事稍有倦怠,恐怕要有險惡小人乘機鉆空子。你們經(jīng)常在天子身邊,一定要關(guān)注天子的舉動,以免朝綱混亂啊!”他在重病之中仍關(guān)心著國家大事。
盧懷慎在去世之后,因家里沒有積蓄,家人給他辦喪事遇到了很大麻煩。據(jù)民間傳聞,還是家中一個老仆主動賣身換錢給他買了棺材。這雖然有點夸張,但充分說明當時百姓對他的清貧的肯定。史載當時玄宗皇帝要前往東都洛陽,有四門博士張星上言皇帝說:“盧懷慎忠誠清廉,始終以正直之道處世,對他應(yīng)該給予優(yōu)厚的賞賜,否則就不能勸人從善?!庇谑切谙略t賞賜盧家織物百段,米粟二百石,才解了前宰相家里一時之困。
盧懷慎去世兩年之后,一次唐玄宗在他老家附近打獵,無意間向盧家的方向望了一眼。因為盧懷慎家圍墻十分簡陋而且又低矮,玄宗感覺他家里氣氛不對,好像在辦什么事,就派人去他家看看。結(jié)果才知道是盧家為盧懷慎舉辦去世兩周年祭祀典禮,事情過得很簡樸。于是玄宗停止了打獵,并給盧家賞賜了幾匹細絹帛。
當玄宗皇帝策馬經(jīng)過盧懷慎的墓時,他不由得停馬凝視良久,見墓前尚未樹立石碑,想必是家貧且低調(diào)所致;他繼而想到盧懷慎正直而清貧的一生,不覺淚崩如潮。于是立即命官府為他立碑,且令中書侍郎蘇颋草擬碑文,玄宗皇帝親自書寫(經(jīng)其墓,碑表未立,停蹕臨視,泫然流涕,詔官為立碑,令中書侍郎蘇颋為之文,帝自書)。
盧懷慎在自己去世兩年之后,仍能讓皇帝感動得流淚,確非一般官員所能比的。令人欽佩的還有,他不僅自己為官清廉,而且家教良好,兒子盧奐、盧弈也都是清官忠臣。不像大名鼎鼎的宰相姚崇,自己清廉,但家教不嚴。其子姚彝、姚異,就大貪官,曾遭到輿論的譴責,也導(dǎo)致姚崇自己被人詬病,最終被迫辭職。
盧懷慎的大兒子盧奐為人正直,做官清白,歷任御史中丞,曾出任陜州刺史。玄宗曾贊許他的善政,說他:“斯為國寶,不墜家風(fēng)”。后任南??ぬ?。南海處水陸交匯之地,物產(chǎn)豐富,前太守劉巨鱗、彭果都因貪贓獲罪。盧奐上任后,做出表率,且整頓吏治,使貪官污吏收斂了許多,政績顯著。他被認為從開元以后四十年間,治理廣州有清廉節(jié)操的,唯宋璟、李朝隱、盧奐三人而已。
少子盧弈也是個大忠臣,他初為盧縣縣令,以功績提拔為給事中,拜御史中丞。不久留守洛陽。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安祿山攻陷東都,官員皆逃散而去,盧弈堅守洛陽,被亂軍所俘,寧死不屈,為國殞身,成一代忠烈。
盧懷慎雖缺少治國大才,不如當時的姚崇等人,但其為官清廉的形象也當為萬世之楷模。清代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說:開元之世,以清貞位宰相者三:宋璟清而勁,盧懷慎清而慎,張九齡清而和,遠聲色,絕貨利,卓然立于有唐三百余年之中
窮奢極欲任人唯親唐玄宗用錯兩個人毀盛世
常言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唐玄宗正是由儉入奢而致使失利。他在登基初年,看到其時的習(xí)俗奢侈,曾下令毀掉宮中的乘輿服御,金銀器玩,將珠玉、錦繡焚于殿前。但是到了晚年卻窮奢極侈,任人唯賢,使大唐盛世一去不復(fù)返。
司馬光評論說:明皇之始欲為治,能自刻厲節(jié)省如此,晚節(jié)猶以奢敗。甚哉奢侈之易以溺人也!詩云:靡不有始,鮮克有終,可不小心哉!唐玄宗有始無終的經(jīng)驗教訓(xùn)是極端深入的,它提示每個有志于成大事的人要始終保持清醒的腦筋,保持勤儉節(jié)約的作風(fēng),只要這樣,才干用好人,用準人,使自個立于不敗之地,使工作欣欣向榮。
唐玄宗李隆基是一個悲慘劇色彩的人物,他既發(fā)明了國力強大、經(jīng)濟興旺、文明昌盛的開元盛世,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最光輝的一頁,但一起因為自個在用人方面的嚴重錯誤,成為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爾后一百多年大部分時刻都處于藩鎮(zhèn)割據(jù)的紊亂局勢中。
宰相是朝廷百官之首,掌握國家軍政大權(quán),一個國家的治亂、強弱和興亡,要害就在宰相是不是德才兼?zhèn)洹?br>唐玄宗在登基之初,深明國家治亂系于丞相的道理,不管權(quán)臣對立,于打獵時召見時任同州刺史的姚崇,要用他出任宰相一職。姚崇吏事明敏,在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時期曾多次出任宰相,他對于時弊,提出十條定見,問唐玄宗是不是贊同,能否做到,如不贊同,不能做到,他就不承受錄用。唐玄宗接納了他的定見,當場錄用他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之品。爾后唐玄宗勵精圖治,每事訪于元之,元之應(yīng)答如響,同僚皆唯諾而已,故上專委任之。
重用姚宋全國大治
姚崇曾因家有兇事請假十多天,這十多天積壓了一大堆文件,一起擔任宰相的盧懷慎沒有辦法判決,他誠惶誠恐地向唐玄宗表示歉意。唐玄宗說:這不怪你,我把全國大事都交給姚崇去辦,你的效果主要是坐鎮(zhèn)邪雅俗算了
姚崇請假回來,不必多長時刻,就把一切文件判決俱盡。
盧懷慎為人清謹儉素,他曉得自個處置政務(wù)的才能遠不及姚崇,所以把一切事情都推給姚崇處置,其時我們稱他為伴食宰相。
姚崇退位后,引薦廣州都督宋_為宰相。宋_為人風(fēng)姿凝遠,人莫測其際,在擔任宰相時間,務(wù)在擇人,隨材授任,使百官各稱其職,刑賞忘我,敢犯顏直諫
姚崇、宋_任宰相各有所長,姚崇長于應(yīng)成為務(wù),宋_長于遵法持正,他們盡管志操不一樣,但都不遺余力輔佐唐玄宗治理國家,使賦役寬平,懲罰清省,大眾富庶。
在唐玄宗執(zhí)政的前二十多年,他一向堅持任人唯賢的方針,在姚宋之后,又相繼委任張嘉貞、張說、李元_、源干曜、宇文融、韓休、張九齡等人為宰相。張嘉貞吏事強敏;張說有智慧、重文雅;李元_以清儉著名;源干曜以清謹自守;宇文融善治財賦;韓休和張九齡敢直言,處事剛正不阿。
唐玄宗有時在宮中宴樂或后苑游獵,小有過錯,都會問一問左右的人:韓休知不曉得?每次話音剛落,韓休的諫疏就到了。唐玄宗嘗臨鏡默然不樂,左右曰:韓休為相,陛下殊瘦于舊,何不逐之!上嘆曰:吾貌雖瘦,全國必肥。蕭蒿奏事常順指,既退,吾寢不安。韓休常力求,既退,吾寢乃安。吾用韓休,為社稷耳,非為身也
不聽張九齡忠言
張九齡是廣東曲江人,在任宰相時間,竭力對立唐玄宗委任李林甫為宰相,他對唐玄宗說:宰相關(guān)系國家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異日為廟社之憂
又認為應(yīng)按軍法處置不聽指揮打敗仗的安祿山,而且還對唐玄宗說安祿山貌有反相,不殺必為后患。惋惜唐玄宗不只聽不進張九齡的定見,還相信毀謗,免去張九齡的宰相職務(wù)。張九齡被貶后,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無復(fù)直言。
晚年的唐玄宗見全國太平無事,認為再也不必操心了,于是深居宮中,專以聲色自娛,將政事悉數(shù)交給奸相李林甫和楊貴妃的族兄楊國忠。
李林甫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寵;杜絕言路,掩蔽聰明,以成其奸;妒賢嫉能,排抑勝己,以保其位;屢起大獄,誅逐貴臣,以張其勢,自皇太子以下,畏之側(cè)足,凡在相位十九年,養(yǎng)成全國之亂
史稱李林甫柔佞多狡數(shù),他和宦官以及宮中妃嬪的家族混得很熟,對唐玄宗的一舉一動、興趣愛好都摸得一覽無余,所以每次奏對都深得唐玄宗的旨意。他為人心胸深密,人莫測其際,好以甘言啖人,而陰中傷之,不露辭色,其時大家已說他口有蜜,腹有劍。朝中大臣但凡被唐玄宗看中的,李林甫開始都和他拉關(guān)系,到了這自己已要挾到他的位置時,就想方設(shè)法把他趕出朝廷,雖老奸巨猾,無能逃其術(shù)者。
唐玄宗委任楊國忠為宰相也是一大失算。楊國忠為人強辨而輕躁,他憑借楊貴妃得寵之勢一身兼領(lǐng)四十余使,軍國機務(wù),決于私家。而且大舉收受賄賂,積縑達三千萬匹,相當于國家一年半的庸調(diào)。除此之外,他還有意激怒安祿山,使安史之亂提早迸發(f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292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