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流傳的李淵詛咒是真的嗎?這個詛咒到底是什么?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我們都知道李淵是唐朝的建國皇帝,但是我們大家都知道他的江山是靠著他的次子李世民打下的。再加上玄武門之變,唐太宗狠心的殺死了他的大哥以及三弟,并且還逼迫李淵讓位。所以李淵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對李世民非常的怨恨。因此就有傳言稱,李淵在臨死前曾詛咒過李世民——“今日你殺我的子孫,他日你的子孫也會如此”。然而這一句話在歷史之中卻是無跡可尋的,而且仔細的想一下,李淵也是不會說這樣一句話的。有三個原因可以表明他不會說這樣的話
第一個就是李世民的子孫就是李淵的子孫,他怎么可能會詛咒自己的子孫呢?古今中外,但凡是一個正常的人,都不會詛咒自己的子嗣,更何況在我國古代是一個以血緣為紐帶的社會。皇家更是講究綿延子嗣,李淵如此遵規(guī)守矩的人,怎么可能會說出這樣自損的話呢?而且李淵當年并沒有想過要造反,只是因為遭到了楊廣的猜忌,而且還是在李世民的再三提議下才痛下決心造反的。如此看來像他這樣軟弱的性格,怎么會詛咒自己的后世。
第二點是他們父子之間的矛盾其實在玄武門事變之后就已經(jīng)消散了。起初李淵對李世民的確非常的忌憚。一方面是因為李世民的軍功不斷,其在百姓以及群臣心中的威望日益增強。面對李世民一次又一次的戰(zhàn)功,他既高興又害怕。作為一個父親,每一次看到自己的兒子凱旋而歸,他的內(nèi)心肯定非常的自豪。但是作為君王,看著他被百姓們高漲迎接,心中多少也是會有幾分擔憂的。而且在另一方面,李世民的哥哥個三弟也都想方設法的陷害李世民,為了打倒李世民,他們不惜故意討好嬪妃。
而李世民因為自己母親的原因,常常責怪他們?nèi)〈负?,所以嬪妃也都稱贊李建成詆毀李世民。所以原本李淵就對李世民功高震主就有所不滿,而今身邊的人都說他不好,所以李淵也就公開的支持了李建成。此時他們父子之間的矛盾也是達到了最高點。但是在玄武門之變之后,李淵知道了這一切都是由他造成的,所以也就不再對李世民有怨言,但是他們父子之間還是有隔膜的。不過這層隔膜并不會讓他詛咒自己的子孫。
第三點就是在李世民繼位之后,就開始了對內(nèi)文治天下,采取群臣的意見。對外開疆擴土,注重民族之間的融合,整個唐朝在他的統(tǒng)治之下變得無比的昌盛。所以李淵對他非常的滿意,尤其是李世民消滅了突厥,為李淵雪了稱臣之辱。另外李世民還對他十分的敬重,每到盛宴的時候,都會邀請他參加并給他敬酒。有這樣厲害而且孝敬的兒子,他怎么可能還會詛咒他呢?所以綜上所述,李淵根本就不會說出詛咒自己子嗣的話,更不會有應驗一說。就算是后來他的子孫自相殘殺,也是歷史的自然發(fā)展的結果,與李淵并無關系。
古代的文人沒事的時候就喜歡寫寫筆記小說,什么野史趣聞、宮廷秘聞、荒誕志怪,自己圖一樂子,也給后世的人留點樂子,當然,筆記小說中的故事,不全是編造的,總有那么點實事在里面,但總起來說可信度得打很多折,正史有時候會采集,有時候會摒棄。
即便是參與編纂正史的文人,也喜歡在正史之外,寫點筆記小說,把那些不適合放在正史中的故事整理成一本書等等。所以歷史從來不缺故事,但即便如此,現(xiàn)在還是會有一些關于歷史的新的故事,那就更加的荒誕不經(jīng)了,比如喜歡將某句話加到某個人的身上,某某生前說過這樣一句話,某某臨死之前說過那樣一句話,等等。
隋煬帝楊廣就被強加了一句話在身上,即?生我者不可,我生者不可,余者無不可。?相信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在電視劇《隋唐演義》中就出現(xiàn)了這句話,意思是楊廣好色而沒有底線。
楊廣做皇帝是比較失敗的,他太急于求成,沒有人能跟上他的步伐,拖垮了整個帝國,于是后期他就成了孤家寡人。但說到他的私生活,其實并沒有那么不堪,據(jù)說楊堅病重的時候,楊廣居然還和宣華夫人調(diào)情,然后氣的楊堅說了一句?獨孤誤我!?
按照楊廣一貫的隱忍來說,又怎么會在楊堅快死的時候做出這等荒唐事呢?也正是因為這件事,現(xiàn)在才將?生我者不可,我生者不可,余者無不可。?按到了楊廣的身上,但這本身就是存疑的,更何況楊廣無論如何也說不出這樣的荒唐話,他是關隴貴族之后,身上一直流淌著貴族的血液,即便在死的時候,他說的都是:?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鋒刃!取鴆酒來!?
無獨有偶,楊廣的表哥也被編排上了一句話,還是臨終時候說的話。楊廣的表哥就是后來的唐高祖李淵,據(jù)說,李淵在臨死的時候,對親兒子李世民說:?汝殺吾子孫,他日汝子孫亦復如是!?說的好像李世民的子孫后代就不是李淵的子孫后代了似的,難道李淵會詛咒自己這李唐王朝?
這句話不知道起于何時,但應該是近幾年的產(chǎn)物。李淵和李世民的矛盾自然就是爆發(fā)于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除掉了李淵的兩個親生兒子,當然也是李世民的兩個親兄弟,然后李世民還逼著李淵退位。這對于在亂世中起兵建立李唐王朝的李淵來說,打擊無疑是致命的,但這樣的打擊說起來也和李淵自己脫不了干系。
天策上將是李淵封給李世民的,李世民可以開府,在大朝廷之外有一個小朝廷也是李淵授予的權力,既然李淵給了李世民機會,李世民又怎么可能順桿往上爬。李淵一面確定李建成就是大唐的太子,絕不更改,一面又看著李世民的勢力逐漸壯大,與李建成有了叫板的資本。
雖然后期李淵已經(jīng)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開始默許李建成對李世民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將李世民身邊的一干能臣猛將調(diào)離李世民身邊,但是已經(jīng)晚了,兄弟倆已經(jīng)到了只能一個活下來的局面。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顯然李世民是那個光腳的,而李建成則穿著鞋,于是就有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設計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那么李淵知道后又是怎樣的反應呢?說起來,李淵不愧是一名合格的政治家,這么多年什么風浪沒有經(jīng)歷過,在得知消息之后,李淵迅速做出了權衡。
關于玄武門之變后,李淵和李世民的第一次相見,《資治通鑒》記載的很有意思:
上乃召世民,撫之曰:?近日以來,幾有投杼之惑。?世民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李淵的潛臺詞是:之前都冤枉了你,孩子,你受委屈了。然后李世民撲到李淵的懷里嚎啕大哭。然后此事就揭過去了。
李淵為什么沒有定李世民的罪呢?要知道李世民可是殺了李淵的兩個兒子啊。主要原因是李淵沒辦法,他只能選擇站在李世民身邊,他已經(jīng)六十歲了,他的四個嫡子中只剩下了李世民一個,另外活著的最大的庶子是李元景,當時李元景只有八歲。
面對這樣的局面,李淵能拿李世民怎么樣,無論如何,到了現(xiàn)在的這種局面,未來的皇位只能交給李世民,李淵必須要妥協(xié)。他不能為了親情置李唐王朝于不顧,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江山,不能落到別人的手中,如果讓年幼的李元景做了太子,很可能在李淵死后,江山就易主了。
李淵一妥協(xié),自然李世民就勝利了,于是順利成為了太子,然后緊接著就做了皇帝。李淵必須身退,在太極宮又過了幾年后搬到了太安宮,有意思的是,太安宮就是過去的弘義宮,李世民曾在做秦王的時候住過,是李淵為李世民安排的宮殿,當然規(guī)格上與太極宮相比自然是低了好幾個層次。
至于李淵的太上皇生活,說不上好也說不上不好,總歸父子倆是有隔閡的,親情上來說可能誰也不想看到誰,但是政治上來說,又不能不見。所以兩人除了避免可能的見面外,還是會有必須要有的見面,比如宴請大臣等,在這個時候,自然還是一副父慈子孝的現(xiàn)世安穩(wěn)局面。
無論李淵對李世民有怎樣的不滿,都不能不承認大唐在李世民的治理下越來越好,所以他也不能怎樣,到底李世民也是他的兒子,而且還是很出色的一個兒子。所以他在臨終之際對于李世民不會做出什么詛咒,詛咒李世民其實就相當于詛咒了李淵自己。
李淵恨不得大唐越來越好,又怎么會詛咒李世民,說出?汝殺吾子孫,他日汝子孫亦復如是!?的話?當然李世民的后代確實死了不少,這就是另外的政治斗爭了。不過說起來,這斗爭也算是李世民開了一個政變的好頭的結果。
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在手下的勸諫之下,先下手為強,干掉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李元吉,成功的把自己的父親李淵給逼下臺。李淵聽到自己兒子的死訊之后,知道大勢不可違,自己不再是自己二兒子的對手了,并且對于自己自己兩個兒子的去世表示悲痛,心中恨極,但是又無能為力,只能發(fā)出一個詛咒,說你今天殺我的子孫,往后你的子孫也會遭遇這個遭遇。
其實要說這個遭遇,李淵也是自己活該。李淵自己能夠當上皇帝,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李世民的幫助,為唐朝的建立了貢獻了不朽的功勛。但是現(xiàn)在對于皇位的繼承,很明顯李世民要更優(yōu)秀一些,你即使不偏向李世民,也不應該偏幫。
結果李淵擔心自己二兒子勢力變大會影響自己,于是選擇了幫助自己的大兒子打壓二兒子,并且很多朝廷重臣大臣都因為這個原因被發(fā)配邊疆,或者下場很慘。這一下就引起了朝廷們大臣們反感,于是紛紛向李世民勸諫,說如果繼續(xù)這樣等待下去,你絕對會輸。
李世民也不是一個仁慈的性子,于是當機立斷先下手為強,聯(lián)合這些大將在玄武門設伏,直接將毫無防備的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給斬殺。李淵最終無可奈何,只能發(fā)下一個毒誓。不過到最后這個毒誓也算是應驗了,李世民的十幾個子孫最終只有兩個人活下來了,其他都因為相互爭斗而死,活下來的兩個人,一個是能夠繼承皇位的李治,另一個是懦弱無能的李福。
李淵大罵李世民說:“汝殺吾子孫,他日,汝子孫,亦復如是。”意思說李世民現(xiàn)在殺死自己的哥哥,奪得皇位,等到以后李世民他自己的后代也是會如此。就在16年后李世民的兒子果真也做出了當年和李世民一樣的舉動,李世民的兒子李承乾和李泰也因為爭奪皇位而大打出手。
話說李世民的皇位也不是通過李淵那繼承而來,而是通過玄武門戰(zhàn)役硬逼著李淵退位而來。古代這爭權奪位雖然在皇家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李世民這次做得還真決絕,他沒有留半點親情之心,他直接殺死了自己的哥哥,當時的太子李建。
我覺得當時李淵沒有把皇位直接傳給李世民,估計也看出了李世民心腸太狠。如果李世民上位他的那些兒子們應該不會有好下場,事實也如此。在奪嫡之路上李世民是勝利了,他順利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皇位。
但是有時候事情就是這樣,孩子都是學家長的,這點在古代皇家也是如此。李世民的兒子也學會了他那套,互相傷害,爭奪權利的方法。他雖然把大唐治理的特別繁榮,但他的兒子們可沒有繼承他的才氣。
我相信當李世民看到自己的孩子都因這皇位互相爭奪時,他的心里也非常傷心。真不知道他有沒有后悔之前在玄武門對自己父親李淵所做得一切,不過我個人認為李世民在奪嫡這事上也沒錯,畢竟他是一位好皇帝,但是方法用錯了,不應該殺死自己的至親之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29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