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稱帝對魏國更有好處,大家也擁護,他為什么還是不稱帝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guān)系,小編告訴你。
曹操事實上已經(jīng)具備了稱帝的所有條件。為什么這么說呢?
其一,朝堂上下都擁戴曹操。那些在感情上傾向于漢朝的人,也都被曹操打壓或者疏遠。比如荀彧,他當年曾反對曹操稱“公”,結(jié)果曹操送他一個空食盒,把他調(diào)離權(quán)力中心,他因此抑郁而終(也有史料記錄他服毒自殺)。連荀彧這樣的人,曹操都輕易就扳倒了他,其他人更不敢再說什么。所以曹操要是稱帝的話,在朝堂上是不會有什么阻礙的。
其二,漢獻帝不會反對曹操。曹操已經(jīng)因為董貴人和伏皇后的事件,打擊過漢獻帝兩次,同時又在他身邊安插了三個女兒,漢獻帝已經(jīng)完全被曹操控制起來了,也沒有了反抗的脾氣。再說,漢獻帝本身性格比較柔弱,也有點隨遇而安,因此他不會反對曹操的做法。
其三,江山實際上是曹操打下來的。雖然江山本來是漢朝的,但是諸侯割據(jù),四分五裂,漢朝早已經(jīng)失去江山了。曹操從一窮二白開始,經(jīng)過南征北戰(zhàn),雖然沒有完全統(tǒng)一天下,也實現(xiàn)了三分之一的統(tǒng)一。如果從總的實力來說的話,曹操算得上是實現(xiàn)了二分之一的統(tǒng)一。不管多少,總之這些地盤都是曹操打下來的,他稱帝顯得理直氣壯。
其四,曹操稱帝會促進天下歸心。有人可能會說,曹操稱帝會遭到劉備和孫權(quán)更大的反抗,他們更有理由和曹操作戰(zhàn)。實際上并非如此。曹操稱帝不稱帝,劉備和孫權(quán)都會對抗他。他沒稱帝的時候,他們也在反復說他“奸臣竊命”,和他拼斗。因此,他稱帝,也不會引起什么特別的反抗。再說了,反不反抗,主要看能力,沒有能力,反抗又有什么用。而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曹操稱帝,反而對天下具有更大的號召力,讓天下有主,有奮斗的方向。
其五,曹操稱帝比曹丕稱帝好。有人說,曹操不稱帝,是為了讓兒子曹丕稱帝。事實上,曹操稱帝比曹丕稱帝好。因為曹操更有能力,其個人魅力更大,號召力更強。曹操身邊的那些文臣武將,都是曹操的人,曹操稱帝,讓他們覺得更有前途,因此工作激情更高,打仗更賣力。曹丕稱帝,不但個人能力沒曹操強,而且朝堂里還將陷入權(quán)力斗爭,整個國家的向心力反而會減弱。事實上,魏國后來朝堂陷入爭奪,與曹操沒有及早稱帝有很大關(guān)系。
總之,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曹操都適合稱帝。但是他最終沒有稱帝。那么,曹操究竟為什么不稱帝呢?
我認為,曹操之所以在條件完全具備的情況下,依然不稱帝,原因當然非常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曹操比稱帝更完美的東西,什么東西呢?
曹操在生涯中,多次遭遇信任危機。多次有人議論紛紛,說他想做大,想稱帝。這些議論不只是來自于敵對陣營的袁紹、劉備、孫權(quán)等人,也來自于曹魏集團內(nèi)部。所以,曹操曾多次表示,自己不會做出做大稱帝的行為。比如他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就明確表示,自己要向周公、蒙恬、樂毅學習。周公一心輔佐年幼的周成王,雖然遭遇了管叔蔡叔等很多人的誹謗,但是他依然要盡心盡力地輔佐,而且不做稱帝之事。蒙恬手握三十萬大軍,要想反抗朝廷,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蒙恬寧愿被逼死,他也不領(lǐng)兵造反。樂毅一生不背叛舊主,他被國君猜忌,從燕國逃到趙國,但是他依然不愿意帶著趙國的部隊攻打燕國。這三個人都是自己的榜樣,自己也要做像這三個人那樣的人。
尤其是周公,可以說是曹操最好的人生模板。曹操曾寫過一首千古名篇《短歌行》,里面有“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樣的句子。他這首詩一些出來,就已經(jīng)天下傳抄,大家都知道了。
曹操是一個文化人,文化人都是有理想的。在文化人心中,理想的價值大于生活的價值。對于曹操來說,反正江山已經(jīng)是他曹家的了,別人也奪不去。稱不稱帝,都不會改變這個事實。不過,如果稱帝,他留在歷史上將是個謀朝篡位的名聲;不稱帝,他將獲得“周公”那樣的賢名。為了兩全其美,曹操當然會選擇不稱帝。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304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