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王世充占據(jù)東都,兵力強大,對戰(zhàn)李世民時為何輸?shù)媚敲磻K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王世充可謂亂世梟雄。他是西域胡人,本姓支,父親支收早亡,隨母親嫁入王家,從而改姓王。王世充從小喜好兵法,明習法律,口才極好,對上級心思琢磨的很準。
隋煬帝楊廣登基后,王世充對楊廣那種拒諫飾非、唯我獨尊的作風深有體會,馬屁拍得極準,于是一路高升。當然,王世充也是有些本事的,在隋末混戰(zhàn)中,王世充屢立戰(zhàn)功,成為隋煬帝麾下討伐起義軍的急先鋒。所以,被派去解洛陽之圍,才成就王世充的霸業(yè)。
洛陽地處國家中心,是楊廣最重視的城市,筑有洛口倉、黎陽倉等糧倉,戰(zhàn)略資源豐富。無奈楊廣心灰意冷,南下江都過起了偏安一隅的鴕鳥生活。于是,洛陽成為成為隋朝抗擊農(nóng)民起義的前沿與中心。楊廣南下江都時,留下孫子越王楊侗及大批文武鎮(zhèn)守,但瓦崗軍聲勢浩大,前去支援的王世充與楊侗等人一籌莫展。
在與瓦崗李密的較量中,王世充逐漸掌握了東都洛陽的大權。李密與宇文化及兩敗俱傷后,王世充一舉擊敗李密,占據(jù)了洛陽周邊地區(qū)。武德二年,王世充逼迫楊侗退位,自立為帝,國號為鄭。
之后,他利用唐與劉武周大戰(zhàn)之際,占領了大唐再河南的部分地區(qū),勢力進一步擴大。而且,王世充的地盤都在相對富饒的中原地帶。
此時,王世充的軍事力量還是比較強大的,其軍隊主要有四股力量組成:其一,楊廣下江南時留下的兵馬;其二,楊廣在江都時曾經(jīng)派出張須陀、龐玉與霍世舉包括王世充,三批兵馬支援洛陽;其三,宇文化及失敗后,麾下兵馬一部分投奔長安,一部分則投奔了洛陽;其四,李密失敗后,麾下兵馬及大批將領,如單雄信、裴仁基等,都投靠了王世充。
所以,與李世民大戰(zhàn)之前,王世充既占據(jù)了富饒的中原,既有堅固的城池,又有強大的兵力,硬實力不弱,那么對戰(zhàn)李世民時為何輸?shù)媚敲磻K?
我認為王世充輸在了軟實力不行,他所成立的鄭政權,在他的領導下凝聚力薄弱,形同一盤散沙。
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王世充人品有問題,籠絡不住下級。李密部下投降于王世充的將領可謂人才濟濟,但他們都不恥于王世充的為人,據(jù)史書記載,“世充器度淺狹,而多妄語,好為呪誓?!彼麄兌颊J為王世充剛愎自用、心胸狹窄、狂妄自大,像個老巫婆一樣亂發(fā)誓。所以,秦瓊、羅士信、程知節(jié)、李君羨、田留安等能征善戰(zhàn)之才,紛紛投靠了李唐。
第二,王世充以非正常手段竊取了皇泰主楊侗的皇位,遭到了隋朝舊臣的一致反對。王世充稱帝不久,就發(fā)生了獨孤武都反叛事件與裴仁基刺殺王世充,圖謀擁立楊侗復位事件??梢?,王世充沒能很好的統(tǒng)一洛陽群臣的思想,使大家擰成一股繩。
第三,王世充在人心不穩(wěn)的情況下,錯誤的施行嚴刑酷法。他令五家為一保,相互監(jiān)督,有一人叛逃,都要獲罪。將士外出打仗,朝廷都要扣押人質(zhì),致使監(jiān)獄之中竟然關了一萬多人。在人人自危的環(huán)境下,軍隊毫無士氣,更加無法獲得人民的支持。
在戰(zhàn)爭還沒有開始時,王世充內(nèi)部已經(jīng)亂七八糟,焉有不敗之理!加之,李世民軍事才華過人,采用了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加速了王世充的覆滅。李世民主要采用了兩招:
第一招,考慮到王世充仍有較強的軍事實力,李世民沒有直接進攻洛陽城。他率領主力坐鎮(zhèn)洛陽以北的北邙山,逼迫洛陽。然后派出王君闊、史萬寶、李世勣等大將掃清洛陽外圍,切斷了洛陽城與洛口倉之間的糧道,將洛陽團團包圍。
第二招,李世民對王世充投降過來的官員將領一律提拔使用,使周圍郡縣紛紛投降大唐,達到了分化瓦解王世充的目的。
此時,王世充已經(jīng)成為甕中之鱉,城中餓死者不計其數(shù),唯一使他堅持下去的動力,便是竇建德的援救。而李世民此時也將主要放在了對付竇建德上。
竇建德被俘后,李世民將他帶到洛陽城下示威,當王世充看到自己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夏王竇建德已被五花大綁時,他最后一絲希望破滅了。武德四年五月,王世充一身白衣,率領公卿大臣兩千余人出洛陽城向李世民投降。
淺見寡識,以就正于大方。
手握十萬大軍的竇建德之所以敗于李世民之手完全是因為自己的愚蠢,他的驕傲自大、愚蠢輕敵給了李世民戰(zhàn)勝他的機會。竇建德在這場戰(zhàn)爭中犯了很多錯誤,這些錯誤相互疊加最終使他一敗涂地。
首先,竇建德的心懷鬼胎使得李世民能夠取得這場戰(zhàn)爭的先機。在王世充被圍困在洛陽之后他便向竇建德求援了,不過竇建德在接到求援之后并沒有馬上出兵。對于竇建德來說不管是李世民還是王世充,遲早都是敵人,他出兵救援王世充也是為了防止李世民太過強大。他心里想的是救援的時候慢一點,這樣雙方能夠多消耗一些兵力。這樣等他到了之后正好坐收漁翁之利。
正是懷著這樣的想法,竇建德的大軍行進速度是很慢的。而反觀李世民,他在決定留下繼續(xù)征討竇建德的時候便帶著精銳將士馬不停蹄的向虎牢關進發(fā)。當時的虎牢關并不全都在唐軍的掌控之下,而虎牢關的位置與地形決定了他的戰(zhàn)略地位。據(jù)說李世民和眾將士幾天幾夜沒下馬,只為了能夠搶占先機。結果就是李世民不僅在竇建德之前進入虎牢關,甚至因為竇建德的磨蹭他還有時間休整了部隊并且加固了防御。而后來竇建德大軍在虎牢關寸步不進也證明了李世民高明的戰(zhàn)略眼光。
除此之外,竇建德的輕敵也是他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當他得知李世民率領三千多名士兵在虎牢關狙擊他時絲毫不在意,他與部下商議的都是如何與唐軍主力作戰(zhàn)。等到真正與李世民對陣的時候他才發(fā)現(xiàn)自己對于這場戰(zhàn)爭的準備非常欠缺。隨后,竇建德與李世民雙方陷入了長久的對峙。
在這種情況下,雙方士兵的士氣發(fā)生了變化。竇建德的軍隊是以農(nóng)民為基礎的,而李世民帶來的將士則是精銳中的精銳。在長久的對峙中竇建德的士兵開始厭戰(zhàn)思鄉(xiāng),士氣非常的低落。而李世民的軍隊則清楚的明白多堅持一天離勝利就越近。所以在一次誘敵成功之后,竇建德被俘,他的十萬大軍也隨之煙消云散。
大業(yè)十三年十一月九日,李家正式攻入長安。
十三日,李淵在長安擁立隋煬帝之孫,代王楊侑為帝,遙尊楊廣為太上皇,改元義寧。
同時,李淵自任為大丞相、尚書令,被封為唐王。同時,李世民被封為京兆尹,改封秦國公。就這樣,李家以楊侑的名義,迅速控制了關中地區(qū)。
控制了長安之后,接下來的李家,就不得不面對一個新的問題了。
接下來往哪邊發(fā)展?
當時的李淵,雖然已經(jīng)是天底下最強的勢力之一,但楊廣當時還活著,隋朝舊部的力量還十分強大。所以李淵雖然控制了關中,但周圍卻還是遍布強敵。北邊有突厥虎視眈眈,周圍則是遍布梁師都、薛舉、王世充、劉武周、蕭銑,以及大量的隋朝舊屬勢力,局面依然不容樂觀。
當時的李淵,首先選擇的,是對付洛陽的王世充。
李淵之所以想先對付王世充,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因為當時按照隋朝當時的制度,一共有兩個都城。一個是長安,一個洛陽,再加上隋煬帝當時所在的江都,這三座城,相當于整個天下最大的三個城。如果能夠在占領長安的情況下下,在占領洛陽,那么李家將會一躍成為整個天下最強的勢力,比楊廣還要強大。
而且,當時的王世充,正好在和李密死磕,損失慘重。洛陽正是防衛(wèi)空虛的時候,最適合去偷襲摘果子。
所以,大業(yè)十三年十二月,李淵派李世民統(tǒng)領十萬大軍,進攻洛陽。不過,史書上對于這一戰(zhàn)的記載極為有限,只是記載了李世民當時沒有取得多大的戰(zhàn)果,只是在大軍返回的途中設伏,擊敗了隋朝將軍段達,占領了洛陽西面的宜陽、新安地區(qū)。
這一戰(zhàn),李世民之所以沒有取得多大戰(zhàn)果,原因其實也不難猜測。因為當時的王世充,雖然剛剛遭逢大敗,被李密領導的瓦崗軍擊敗。但當時楊廣還在世,隋朝的舊屬力量還很強大。有楊廣在,隋朝舊屬就能大量增援洛陽。再加上洛陽確實易守難攻,李世民無功而返,也就可想而知了。
等到李世民結束了這一戰(zhàn),率大軍返回長安之后,又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終于發(fā)生了。
李世民率軍出征洛陽,已經(jīng)是大業(yè)十三年的十二月。等到返回長安,自然是到了大業(yè)十四年了。大業(yè)十四年三月,江都政變爆發(fā)。楊廣被麾下的禁軍給勒死了。
楊廣的死,對于當時整個天下來說,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楊廣一死,原本還能勉強支撐的隋朝舊部,瞬間分崩離析,再沒了主心骨。而如王世充這些地方大員,更是紛紛擁兵自立,成了一方諸侯。
楊廣一死,隋朝徹底滅亡。李淵扶持的代王楊侑,也就徹底沒了用處。所以,在返回長安之后,李世民接下來幾個月的任務,就是幫李淵守住關中這塊地盤。至于李淵本人,則是在鞏固對關中統(tǒng)治的同時,逼迫楊侑禪位給自己。
大業(yè)十四年,三月初十,江都政變爆發(fā);五月十四,楊侑被迫禪位給李淵,李淵正式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唐,唐朝開國。
李淵登基之后,李世民被封為為尚書令、右翊衛(wèi)大將軍,進封秦王。
洛陽之戰(zhàn)這是李世民與王世充之間的一場博弈。
王世充是一個曹操式的人物,他以洛陽自據(jù),可以說是唯一能與大唐朝抗衡的勢力了。雖然他的政治才能不怎么樣,可是,在軍事方面王世充絕對是一個人物。
剛剛到達洛陽城個的李世民就急不可耐地強攻了,可是,這次李世民遭遇到了他身平最險惡的一場戰(zhàn)斗。唐軍步兵、騎兵共五萬,已兵臨洛陽城下,鄭軍出城迎擊,雙方在位于洛陽城西北面的青城宮展開了一場大決戰(zhàn)。王世充采用了他消滅李密的突襲戰(zhàn)術,待唐軍剛剛抵達青城宮、立足未穩(wěn),就發(fā)起猛攻。不過這一次他的對手顯然比李密高明許多,李世民尚未扎營,就已經(jīng)先把防線布置好了。王世充突襲未果,雙方展開正面交鋒。李世民為了打破僵持不下的局面,親率數(shù)十騎兵從側(cè)翼沖入敵陣,希望能打亂敵人陣腳。這種戰(zhàn)術曾在對西北薛仁杲時發(fā)揮過奇效。不過王世充的軍事才能非薛仁杲可比,況且他自己就用這招來對付過李密,豈能吃這個虧?李世民奇襲不成,反而使自己身陷險境。隨自己征戰(zhàn)多年的愛馬“颯露紫”被流箭射死,敵軍見秦王落馬,一轟而上,準備生擒。他的副將丘行恭趕緊拍馬來救,射死離秦王最近的幾人,把坐騎讓給秦王,自己持長刀步戰(zhàn)。好不容易才沖出重圍。這樣,雙方的計謀都未能得逞,只能硬碰硬?,F(xiàn)比比拼的不是戰(zhàn)術,而是在比誰平時治軍得力,在持續(xù)的混戰(zhàn)中,陣形能否保持良好,兵士能否不惜死戰(zhàn)。
唐軍四次把鄭軍沖散,但王世充硬是率領眾將四次把隊伍迅速整合,迎頭再戰(zhàn)。李世民也不得不佩服這個對手,他深知王世充手下的軍隊有一半是收降李密的農(nóng)民起義軍,整合軍隊的時間不到一年,竟能經(jīng)得住自己久經(jīng)戰(zhàn)陣的正規(guī)軍的反復沖殺,實在不易。戰(zhàn)斗從早晨一直持續(xù)到下午,鄭軍才開始漸現(xiàn)疲態(tài),無法抵抗唐軍的沖擊。王世充只得下令退守洛陽,李世民本待敵軍退卻,立即象他在西北掃蕩薛仁杲一樣,趁勢攻入洛陽。但鄭軍雖然敗退,陣腳不亂,無懈可擊。洛陽為隋朝東都,城墻堅固,防御嚴密,李世民強攻不下,于是將洛陽團團圍住,再派兵清掃了洛陽外圍據(jù)點。
這是一次長達八月的圍城戰(zhàn)。
圍城八個月,洛陽城中三萬戶人家已經(jīng)降至三千戶——真正的十室九空。王世充仍然在頑強的抵抗著,這大大出乎李世民的意料,也更加膺服王世充之能。已經(jīng)餓殍遍地,還沒有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的出城投降,沒有出現(xiàn)人民暴動,這樣的人才不論治國治軍,都是一流的。唐軍現(xiàn)在也疲憊不堪,人心厭戰(zhàn),不斷發(fā)生軍士甚至大將逃亡之事,以李世民的統(tǒng)帥才能竟然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可見情況之嚴重。李世民不得已頒下強硬軍令:“敢言班師者斬!”以穩(wěn)定軍心。
就在這時,夏王竇建德的十萬大軍到了。他是來幫王世充的。
對于洛陽攻堅戰(zhàn)中疲憊不堪的三萬多唐軍來說,竇建德十萬大軍的到來的確讓人震怖。
而當時的情況是:王世充部下都是江淮精銳,能征善戰(zhàn),只因缺了糧餉,所以困守孤城,坐以待斃。若夏軍與之會合,輸糧相濟,其勢益強,則統(tǒng)一大業(yè),遙遙無期。
所以李世民決定借這次機會,一勞永逸地解決掉這兩個心腹大患??墒?,以三萬疲兵對十萬一鼓之軍又談何容易呀!
隨后,李世民立即令李元吉、屈突通等將繼續(xù)圍攻洛陽;自己則率精兵3500人搶占虎牢關。也就是說,他要用這3500人面對竇建德的十萬大軍。這也許是人類戰(zhàn)爭史上兵力最為懸殊的戰(zhàn)略決戰(zhàn)。
由于夏軍推進速度極快,李世民不吃飯、不睡覺、不下馬,日夜兼程,經(jīng)河陽、過鞏縣,到達虎牢時,竇建德已經(jīng)離虎牢關不足三十里了——好險,如果夏軍占領虎牢關,從虎牢到洛陽無險可守,唐軍就只能從洛陽撤軍了 。
為了遏制夏軍高速推進的勢頭,李世民第二天上午就帶著五百騎兵直奔虎牢關以東的夏軍大營挑釁。一路上令秦叔寶、程咬金等人布下埋伏。自己和尉遲敬德一起,帶著四個騎兵繼續(xù)前進,在距離夏軍大營不足三里的地方,遇到了一隊巡邏的騎兵。這幾個騎兵見他盔甲金光閃閃,看來身份極高,自然想不到是秦王,卻又實在不知本軍中還有這樣年輕的高級將領。正在納悶,李世民大吼一聲:“我乃秦王也!”說罷,一箭過去,射落領頭將官。
那幾個巡邏兵慌忙逃回營中報信, “秦王”二字果然魅力不凡,不一會兒便從夏軍大營里殺出騎兵五六千人。跟隨李世民的四人大驚失色,李世民說道:“你們先走,我和敬德殿后。”于是刷、刷兩箭,射倒了沖在前面的兩人,眾人驚恐,怕有埋伏,不敢追趕,又見李世民走得不緊不慢,實在舍不得,于是再追。如此反復,李世民射死五、六人,尉遲敬德用大刀砍死十多人。就這樣,追兵在猶猶豫豫間被引進了埋伏圈,秦叔寶、程咬金率領伏兵從側(cè)翼奮力沖殺,大破敵軍,斬首三百余,活捉夏軍大將殷秋、石瓚。
這一戰(zhàn),戰(zhàn)果輝煌,卻也可以看出李世民的處境困難。當時自己頂住壓力出兵虎牢,如若不勝,局面將會相當被動。其時士卒疲憊,幾乎無人相信區(qū)區(qū)數(shù)千兵馬能夠力敵竇建德十萬大軍。加上年輕好勝,李世民肩上的壓力之重可想而知,所以只能使出這不要命的招數(shù),孤身誘敵,期望以傳奇般的勝利來鼓舞軍心。幸好沒出什么意外,要是又被射中坐騎什么的,不但成不了英雄,還要落個千秋笑柄。
當然,他被幾千人追趕,還能回馬放箭,且箭無虛發(fā),其箭術之精、膽略之高,遠非尋常將領能比,靠的也不僅僅是運氣。
隨后,李世民又修書一封給竇建德,其語氣是經(jīng)過精心設計的:
“河北、山東,一直就為我所有,卻被閣下所奪,還將我皇姑皇妹虜走。但看在你已經(jīng)恭恭敬敬的把她們送回來的份上,也就不跟你計較了。王世充曾和閣下聯(lián)合與我大唐為敵,后來又跟你翻臉爭地,可見其反復無?!,F(xiàn)在洛陽危在旦夕,又用一些花言巧語來向你求助。可笑閣下竟然真的興師動眾,耗費千金之資、糧草無數(shù),來救這樣的卑鄙小人,是不是有點不太明智?我今天本來想親自到閣下大營說明情況,卻不料您竟用幾千鐵騎歡迎我,有失待客之道。更沒想到,貴軍竟然一觸即潰,真是令人遺憾之至。依我之見,憑閣下這點實力,還是趁早帶兵回家,方為上策,不然到時候身死他鄉(xiāng)、魂歸故里,怕是要追悔莫及了?!?br> 這封信的目的,看似激將,實則疑將。李世民素知竇建德為人寬厚,冷靜有余而果斷不足。這種一看就是想激怒對方的語氣,反而讓竇建德狐疑不定,遲遲不敢進兵,為唐軍贏得了寶貴的休息時間。
就這樣,唐夏兩軍在虎牢關對峙了足足一個月。一月之間,李世民變著方兒騷擾夏軍,每次都是小勝而歸。又派王君郭襲擊夏軍糧道,俘獲大將張青特。眼看夏軍士氣漸衰,人心浮動,進又不敢,退又不甘,難以持久。
這時,謀士凌策向竇建德建議,北渡黃河,甩開唐軍主力,進攻山西。
消息傳到李世民耳朵里,大為震駭。唐軍主力盡在洛陽,山西空虛,夏軍必可勢如破竹。占領山西,就可以直接威脅唐的根據(jù)地關中。到時候?qū)⒉坏貌环艞壜尻?,回師救援,若王世充率軍追擊,和竇建德南北夾攻,關中危矣。幸好王世充的說客苦苦哀求,說洛陽危在旦夕,等不到夏王您掃平山西的那一天了。說得竇建德十分猶豫。不過如果虎牢關再遲遲不下,說不定他會改變主意。
當時的情況是:看來必須孤注一擲,主動尋求夏軍決戰(zhàn)了。而任務也不再是用3500人守住虎牢關,而是要用3500人消滅十萬夏軍——李世民也真敢想。
怎樣才能引誘夏軍拔營傾巢出戰(zhàn)呢?正在這時,唐軍情報人員送來了可靠的軍事情報:竇建德計劃趁唐軍糧草不足,到黃河北岸牧草豐美之地放馬,騎兵不能發(fā)揮作用的時候進攻虎牢關。這個情報來得太是時候了,李世民聽罷大喜,立即定下牧馬之計。
五月一日下午,李世民將戰(zhàn)馬千匹,盡數(shù)運到黃河北岸放牧。竇建德聞訊大喜,第二天天還沒亮就拔寨起兵,到虎牢關外的??诓缄?,隔著一條汜水便可看見虎牢關。你想十萬大軍,何等壯觀,營寨相接,綿延二十余里。從虎牢關上遠遠望去,便如黃河暴漲,大江橫流,滿山遍野,一直連到天邊去了。眾將領見夏軍聲勢浩大,都不免有些害怕。唯獨李世民說道:
“賊自起山東,未嘗遇過強敵。逼城下寨,是有輕我之心。布陣時聲音大而雜亂,顯然缺乏紀律。我按甲不出,彼勇氣自衰。時間一長,士氣消退,我軍蓄勢而發(fā),無不克者。我與諸將打賭,不過中午,必破之矣!”眾人半信半疑。
竇建德見唐軍不出,輕敵之心更甚,于是派了三百騎兵渡河挑釁。其時戰(zhàn)馬還未全部運回虎牢,李世民故意與他拖延時間,只派了兩百騎兵手持長槊出戰(zhàn),時進時退,不分勝負。夏軍將領王琬被搞得莫名其妙,正在疑惑,冷不防一人從右面持刀砍來,慌忙舉槍一隔。不料對方使的是虛招,刀上沒有用勁,長槍隔了個空,上半身整個亮了出來,兩馬相錯,只聽得一聲:“過來吧!”還沒看清是誰,已被人家長臂一伸,當胸抱了過去,再也掙不脫了。只見那敵將擒了自己,并不回陣,轉(zhuǎn)了一圈,卻來追自己的青驄馬。奔馳之間,右手一撈,已牽住馬韁,這才一手一個,回了唐營。
原來李世民在一旁掠陣,認出王琬騎的是隋煬帝的青驄寶馬,十分喜愛,不由得大聲贊嘆起來。尉遲敬德在一旁聽了,就要上前奪馬。李世民連忙勸道:“豈可因一戰(zhàn)馬而喪一勇將?!焙民R不可與猛將相比,有愛才之心,但這個“喪”字,實在太不給面子。尉遲敬德哪里聽得這樣的話,不由分說,奪馬而出。
夏軍見尉遲敬德頃刻之間,擒將虜馬,勇猛難當,正在害怕,突然迎面宇文士及率領三百騎兵沖殺過來,哪里抵抗得住,連渡水回營也來不及,于是向東奔逃,宇文士及窮追不止。
竇建德看見宇文士及三百孤軍遠離本陣,以為有機可乘,于是馬上派出數(shù)千騎兵向東追擊,卻不知中了李世民之計。原來當時已近中午,戰(zhàn)馬全部運回,且飽餐了一頓鮮美的牧草,一個比一個精神。李世民遠遠望見夏軍沒有吃飯,饑渴難耐,大家都散亂的坐在地上休息,還有不少士兵出營,到河邊飲馬洗澡。暗拊竇建德治國寬厚固然不錯,但治軍過寬,紀律松弛,實在大錯特錯?,F(xiàn)在軍心已疲,陣形已散,于是派宇文士及誘出他數(shù)千騎兵,陣腳更亂。
竇建德騎兵一出,李世民即刻大喝:“賊勢已懈,急擊勿遲!”唐軍雖然只有3500人,但象秦叔寶、程咬金這樣的猛將就有數(shù)十,其余也都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驍騎,雖然沒有吃飯,但常跟李世民打仗,早就習慣了,也不覺得怎么餓。于是分成八隊,一齊渡河。
偏偏此時竇建德正在召集朝臣開會,他壓根沒想過數(shù)量如此微弱的唐軍會主動出擊,只盤算著怎么進攻,所以竟然將主帥大營設在離汜水不足五百米的地方。聽到唐軍渡水來攻,連忙命令朝臣后撤,組織騎兵前突。一時人流混雜,朝臣們慌亂后退,擋住了騎兵前進。竇建德一看不行,又命令朝臣先回大營,等騎兵通過以后再行撤退。
進退之間,唐軍已至。
一通好殺。
這三千鐵騎踏入夏營,就好像幾只野牛闖進菜園子一般,也不管是冬瓜南瓜蘿卜白菜,統(tǒng)統(tǒng)踩得稀爛。所謂兵敗如山倒,二十余里的大營,第一道防線被突破以后,后面的人也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只見前軍潮水一般的逃命,殺聲震天,想是敗了,也跟著轉(zhuǎn)身開跑。有些跟竇建德征戰(zhàn)多年的老兵,經(jīng)驗豐富,還想著列陣堅守。偏偏陣中還有剛剛收降的徐元朗、孟海公的三萬多人,無心戀戰(zhàn)。特別是孟海公舊部,自當兵以來只打過一仗,就是竇建德平孟海公那次,以為打仗就是先逃跑后投降,一見前邊敗了,馬上奪路狂奔,擋都擋不住,敵人還沒看見,先把自家營壘沖個七零八落。這一下真是黃河決堤,一潰千里,夏軍兵馬自相踐踏,死傷不計其數(shù)。夏王竇建德見勢不妙,想趁亂逃跑,但無論他如何東竄西竄,總有兩騎窮追不舍。原來他那身黃金寶甲實在太引人注目,被唐軍車騎將軍白士讓、楊武威二人看見,知道肯定是重要人物,想抓了領賞。想當年曹阿慲割須棄袍,何等英明果斷,漢高祖被項羽追殺,連親兒子都要推下車去減輕重量,竇建德卻連身金甲都舍不得,看來確實是平時勤儉節(jié)約慣了的。跑到汜水和黃河匯合的??阡荆僖矡o路可跑,想起以前軍中流傳的歌謠“豆入???,勢不得久”,心理登時絕望。猶豫間,楊武威拍馬趕到,抬手就是一槊,刺在馬腿上。竇建德一個不穩(wěn),跌落下來。眼見白士讓跟著舉槊刺來,慌忙喊道:“莫殺我,我是夏王。如若相救,富貴與共。”二人聽得心花怒放,高興得幾乎要給他行禮——連忙綁了回營。
這一仗,李世民以絕對劣勢的兵力獲得全勝,殺敵萬余人,獲得俘虜五萬余人,擒獲敵軍主帥,可謂完美。唯一麻煩的就是那五萬俘虜,唐軍兵力太少,不要說消化,連看管都困難。在古代戰(zhàn)爭中,降軍數(shù)目過多、難以消化時,一般都難逃被屠殺的命運。因為如果釋放,就等于給敵方保留了一支有威脅的有生力量。秦趙長平之戰(zhàn),秦軍以六十萬俘獲趙軍四十萬,秦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項羽以六萬俘獲秦軍三萬,都是全部坑殺。甚至到了近代,拿破侖遠征埃及時,以兩萬兵降四千卒,也是無法處理,只得全部槍殺。但這一次降卒實在太多,要想一次殺完都不可能,如果分批進行,一個不慎,就會引起暴動。無奈之下,李世民只得將他們就地遣散,這在中國古代戰(zhàn)爭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后來竇建德部將劉黑闥起兵,確實有不少人又重新聚集,繼續(xù)和唐軍作戰(zhàn)。但在當時,只能釋放。
處理完降卒后,李世民立即押著竇建德,回抵洛陽城下,用鞭指著囚車,仰呼城上道:“王世充!你看囚車里面,是什么人?便是來救你的竇建德?!蓖跏莱湔诔菢牵蛳乱磺?,果然囚車里悶坐一人,心理頓時涼了半截,只得壯著膽子問道:“囚車內(nèi)是否夏王?”竇建德道:“不必說了,我來救你,先作囚徒,你真害得我好苦呢?!闭f完竟然哽咽起來。王世充也不禁垂淚,還要想說點道歉的話,唐軍又牽出三輛囚車。一看,竟是與竇建德合兵一處來救自己的哥哥王子琬,還有自己派去夏營的說客長孫安世、郭士衡二人,一時愁上加愁,痛上加痛,差點立腳不住,從城墻上掉下來。這一下再無懷疑,萬念俱灰,突然覺得功名霸業(yè),都是虛幻,只求保住兄長、家人性命,再無他求。李世民見他不吱聲,高聲喊道:“如若不降,我便將他們一一處斬!” 王 世充止住眼淚,慌忙說道:“且慢!我當出降,大王肯許我免死么?”李世民道:“準你免死!”
王世充于是開城投降。
虎牢關之役,李世民將智謀、勇猛、耐心、果斷等各種統(tǒng)帥才能發(fā)揮到了極至,以數(shù)千騎兵破十萬強敵,一戰(zhàn)而擒兩王,威震天下。
李世民的確是允諾過王世充饒他不死,可惜最后還是難逃一死,而且還是死于自己部下兒子的手中。王世充也是蠻有才華的,而且喜歡研究兵法之類的書籍,有一些小軍功。由于在隋煬帝楊廣面前喜歡阿諛奉承深受隋煬帝的喜歡,常常在隋煬帝面前刷存在感,慢慢的也獲得了楊廣的信任甚至出征高麗也帶著王世充,并任命他為總指揮。
?
在討伐高麗這場戰(zhàn)爭中,王世充也充分發(fā)揮了他的才能,成功的平定了這次戰(zhàn)亂,這樣楊廣對他更加信任看重。可他也是個有野心的人,趁此機會他開始招兵買馬,擴張自己的軍事力量,一時間竟成為了最強的軍隊占據(jù)著洛陽城。直到唐軍的崛起,秦王李世民的軍隊勢不可擋,來勢洶洶,很快就占據(jù)了王世充所占領的洛陽城。
?
這突如其來的勢力把王世充嚇得不得了,無奈又逃脫不了,最后向李世民投降了。王世充向李世民投降只因李世民許諾他饒他不死,所以王世充率領所有部下全部投降李世民。李淵得知王世充的所作所為要處他死罪,可是就是因為李世民當初說了一句饒他不死,李淵這才放過他。
?
?
王世充還沒高興一會呢,就被人給刺殺了,刺殺他的正是他以前部下獨孤機的兒子獨孤修,原因就是他父親死于王世充的刀下,算是為了報殺父之仇。王世充落得這個下場也是他咎由自取,殺人如麻,但凡他當初有一點仁愛之心的話,就不會有這樣的結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30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雍正死后李衛(wèi)怎么樣了,乾隆是如此對待···
下一篇: 成妃生下一殘疾皇子,苦熬四十年封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