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璋到底是什么樣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諸葛亮的《隆中對》對劉璋有這樣的評價,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也是因為諸葛亮這樣對劉璋評價,也導致我們對劉璋的印象是暗弱無能的,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益州百姓豐衣足食,庫存的糧食也是比較多,但是劉璋不知道去親和百姓,而且劉璋的手下也不是對他多擁戴,一直想侍奉圣明的君主,但是小編認為劉璋其實不是暗弱而是仁慈,而且對百姓也是非常的好的,不然也不會在戰(zhàn)亂時期還能做到民殷國富,說劉璋的手下不擁戴他,也不完全對,劉璋在益州還是挺受手下?lián)泶鞯?,但是劉璋只想安安穩(wěn)穩(wěn)的守好益州過日子,所以導致了一些有野心的手下看到天下大亂別人正在建功立業(yè),自己卻在這里安安穩(wěn)穩(wěn)不能去建功所才不擁戴劉璋的。劉璋其實并沒有我們想的暗弱,只是太仁慈了。
在劉備入蜀的時候確實是有支持他的益州人,李嚴、法正、張松等人,但是這些人都是劉璋不受重用的人,所以自然的支持劉備,而且自古以來,兩軍交戰(zhàn)出現(xiàn)叛變的事情多不勝數(shù),不能以這個來說劉璋不得人心,在劉備在入蜀的時候劉璋的手下還有不少忠心人士勸阻劉璋,王累更是以死相諫劉璋,可見劉璋還是比較的人心的,而且益州的大將張任更是為劉璋盡心盡力的守衛(wèi)益州的疆土,驅逐劉備,可惜張任戰(zhàn)敗了,劉備也是非常欣賞張任的才能,多次的想要勸降他,但是張任都拒絕了并且表示只忠于劉璋,后來劉備沒有辦法就把張任給殺了,可見劉璋并不是不得人心,相反還要很多的手下的在擁護劉璋。
而且劉璋不僅有擁護他的手下,益州的人民也是比較喜歡劉璋的,劉璋也是非常得民心的,并不是像諸葛亮對劉備說的簞食壺漿以迎將軍。劉備在受到劉璋邀請入蜀抵抗張魯時,這一年劉備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收買益州百姓的民心,要是劉璋真不得民心的話,劉備還是用那么多的時間嗎,可見劉璋在百姓的心中還是有地位的,在劉璋準備投降的時候,手下的大臣也是極力的勸阻劉璋,而且城里的百姓也表示愿意幫助劉璋,拼死抵抗劉備。由此可以看出百姓對劉璋還是比較愛戴的,諸葛亮的《隆中對》對劉璋的見解有點偏差,可能是先說劉璋的不好,然后才能彰顯自己是仁義之師。在古代的戰(zhàn)爭中,這些都是慣用的一些手段。在天下大亂是時候劉璋依然能讓百姓有溫飽,百姓能不愛戴他嗎,反觀劉備入蜀以后,益州才開始征戰(zhàn)連連。
劉璋不僅得民心其實還非常的愛護百姓的,在劉璋和劉備開戰(zhàn)正是開戰(zhàn)以后,劉璋的手下紛紛的給劉璋獻上計策,其中有一個叫鄭度的向劉璋提出了建議說,劉備現(xiàn)在雖然攻打我們,但是劉備所帶的軍隊并不是很多,所攜帶的軍糧也不是很多,而且還有很多人沒有依附劉備,就算是依附的也是人心未定,咱們可以建立防御工事,在把梓潼的百姓遷移走,再把附近的糧食給燒光,劉備過不了多久自然會退走,但是劉璋聽了非常的生氣的說,我只知道打仗是為了保護百姓的,從來被聽過打仗還要把百姓給遷走的,這樣太傷民了。于是沒有采納鄭度的建議還削了他的官職,試想一下自古以來有幾個能做到劉璋這樣的,第一件事情考慮的不是自身的利益,而是先考慮百姓,劉璋還是很愛護百姓的。
還有一點是可以看得出的,在成都被劉備包圍的時候,劉璋便有了投降的打算,他的手下將領都是非常的意外,當時成都還有三萬多的兵馬,糧草也是非常的充足,可以夠一年左右的,而且城里的百姓也都做好了拼死抵抗的打算。但是劉璋還是是投降了,在投降時劉璋對將領說,這三年的戰(zhàn)爭,百姓們也都是因為我受難的,我愧對這些百姓,所以不想打了,想讓百姓們過上安穩(wěn)的生活??梢妱㈣霸诩磳缤龅臅r候第一件事情想的還是百姓,歷史上很多諸侯滅亡時會說,自己對不起先人辛辛苦苦的創(chuàng)業(yè)或者是沒有聽誰的話才導致這一局面的,但是說到百姓的有幾個,劉璋卻做到了,可見劉璋是非常的體恤民眾的。
所以劉璋在益州還是深得手下和百姓們的人心的,他的表現(xiàn)也不是暗弱,而是太仁慈了,但是不可否認,劉璋這個人沒有什么大志向也沒有什么野心,但是正因為這樣,在天下大亂的時候益州的百姓生活的比中原的百姓要好出了不少,才會民殷國富的。劉璋這樣的人不適合在亂世中生存,要是在一個和平年代的話,劉璋可能會成為一個良臣,可惜劉璋生不逢時,而且辛辛苦苦穩(wěn)定下來的家業(yè)被劉備奪去了,劉備得到益州也是非常的高興,因為益州被劉璋治理的非常富裕,劉璋本人也是有好積攢的習慣,也為劉備之后的戰(zhàn)爭打下了基礎。本期的話題結束了,大家有什么其他的看法都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也請大家多多的關注支持小編。
諸葛亮:“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陳壽:“璋才非人雄,而據(jù)土亂世,負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見奪取,非不幸也?!?
范曄:“璋能閉隘養(yǎng)力,守案先圖,尚可與時推移,而遽輸利器,靜受流斥,所謂羊質虎皮,見豹則恐,吁哉!”
常璩:“劉焉器非英杰,圖射僥幸;璋才非人雄,據(jù)土亂世,其見奪取,陳子以為非不幸也?!?
《益州耆舊傳》:“璋懦弱多疑,不能黨信大臣?!?
張璠:“劉璋愚弱而守善言,斯亦宋襄公、徐偃王之徒,未為無道之主也。張松、法正,雖有君臣之義不正,然固以委名附質,進不顯陳事勢,若韓嵩、(劉光)(劉先)之說劉表,退不告絕奔亡,若陳平、韓信之去項羽,而兩端攜貳,為謀不忠,罪之次也?!?
葉適:“劉璋雖暗懦,然國富民盛,守之以恩,無所得罪也?!?
郝經:“焉利本顛,墮剝維城。璋尤庸闇,遷奪猶輕?!?
羅貫中:“四海鯨吞百戰(zhàn)秋,堪嗟季玉少機謀。當時若聽黃、王諫,安得西川屬那劉!”
李清植:“焉、璋以枝葉之親,而陰懷攘竊之志,漢帝既嘗收戮其二子,則亦與于叛亂之者數(shù)也。”
毛宗崗:“厚為無用之別名,非忠厚之無用,忠厚而不精明之為無用也。劉璋失豈在仁,失在仁而不智耳?!?
蔡東藩:“劉璋暗弱,即使不迎劉備,亦未必常能守成;益州不為備有,亦必為曹操所取耳?!?/p>
公元207年,四處打工的劉備,拜訪了他的人生規(guī)劃師諸葛亮,正在南陽待價而沽的臥龍被劉大耳朵的虔誠感動,于是給他做了份人生規(guī)劃,在這份千古傳誦的杰作中,諸葛亮高度評價了一個地方,然后?詆毀?了一個人。
這個地方就是劉備最重要的根據(jù)地益州,而這個就是被他評價為?暗弱?的劉璋。
既然劉璋那么弱雞,那么他憑什么能占有如此重要的地盤呢?
這還要從一個人和一個制度說起。這個人就是劉璋的親爹劉焉。
根據(jù)《三國志》記載,劉焉是正經八百的宗室,不過他雖然是個富貴好幾代,但他卻不是個養(yǎng)尊處優(yōu)之輩。
他的個人履歷非常豐富,從地方官到中央大員,他都做過,所以他對于東漢衰敗的原因有一定的心得。
有一次他就跟當朝的皇帝建議,天下現(xiàn)在這么亂,主要是州、郡一級的官員不給力,他們不是瀆職,就是犯法。您應該重新執(zhí)行州牧制度,然后讓咱們老劉家的人和您信得過的大臣去治理地方。劉焉當時提出的這個州牧制,后世則被稱為東漢群雄割據(jù)的罪魁禍首。
為什么這么說呢?為了讓大家更明白,駱駝再把時間往前播一下下。在秦朝之前的王朝,一般采用的是分封制,這就像是,地主把地分給了兒子,兒子們自負盈虧,老子讓享受兒子們的上供,但不再干預兒子們的家務。等到秦始皇大統(tǒng)之后,他放棄了這種家庭管理方式,而改用了?郡縣制?,這種方式,可以理解為秦始皇是董事長,然后下設廠長,廠長下面是車間主任。
到了漢武帝時,劉徹發(fā)現(xiàn)廠長們結黨營私,于是又設立了?州?,一個?州?一般會包含幾個郡,而負責州的人一般稱為刺史。刺史的作用不是管理?廠長?,而是監(jiān)察?廠長?因此權力相對有限。到了王莽篡位以后,他又給刺史增加了權限,并改刺史為州牧,州牧雖然此時擁有了管理權,但最重要的兵權,卻仍歸屬單獨運行的軍隊體系。
王莽改制的制度,只存活在王莽在位時,等到他死后,也就政隨人熄了。西漢的話事人是劉秀,劉秀一上臺。自然是恢復老劉家的刺史制,到了東漢末年,大漢朝堂內外已經爛到了骨子里。這時很有生活經驗的劉焉,就向漢靈帝劉宏提出了咱們一開始提到的州牧制。劉焉之所以提出恢復并加強州牧制,并不完全是因為他想讓老劉家千秋萬代,而是他想給自己留個退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33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