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是個怎么樣的人?為什么他選擇了在“盛世”時期起兵造反?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安祿山引發(fā)的安史之亂,對大唐來說無疑是一場巨大的災難,玄宗被逼逃難,楊貴妃消香玉損,大唐歷史被攔腰截成兩端,從此盛世不再。安史之亂爆發(fā)在玄宗末年,此時的大唐依然延續(xù)著開元盛世的景象,為什么安祿山敢在這個時候起兵呢?
在歷史學術界,對安史之亂在大唐盛世起兵造反的原因有昏君奸臣說、外重內輕說、各種社會矛盾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總爆發(fā)說等;但依筆者之見,根本原因在于東西方藩鎮(zhèn)力量的消長以及安祿山個人性格因素所導致其有勇氣造反。
首先安祿山很懂得如何獲得唐玄宗的恩寵,不過在受寵的過程中,他遇到了老謀深算的超級大腹黑李林甫,兩人幾次交流,安祿山發(fā)現(xiàn)這個老家伙總能猜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于是越發(fā)忌憚李林甫,朝廷的局面,一相一將之間,李林甫把安祿山吃得死死的,似乎形成了一種“將相和”的局面。
然而這個局面,在李林甫死后,徹底被打破!新宰相,也就是楊貴妃的族兄楊國忠,能力不行,威望不行,安祿山對他毫無敬意,楊國忠對這個不服管教的封疆大吏也很忌憚,于是經(jīng)常在唐玄宗勉強打小報告,同時還把哥舒翰的軍隊安排在安祿山轄區(qū)周圍。將相失和,安祿山與楊國忠之間的斗爭,最終強化了安祿山的造反念頭,于是在755年,他打上了“清君側”,消滅楊國忠的旗號,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叛亂。
從安祿山的性格來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安祿山是一個十分謹慎和小心的人,在沒有把握的情形下他根本不會去做,他能周旋于張守珪、唐玄宗、李林甫之間,并且一直混得風生水起,暗中就能整合三鎮(zhèn)的軍事力量,可見其具有極強的政治軍事能力。這是其能夠發(fā)動叛亂的主要因素。
而且安史之亂爆發(fā)之前,安祿山作為三鎮(zhèn)節(jié)度使,掌管了十八萬久經(jīng)沙場的精銳。大唐朝廷,加上禁軍才有七萬多人。這時候,面對楊國忠的步步緊逼,坐以待斃還是放手一搏,其實很容易決定。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334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