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孫權后悔放走的蜀國大臣是誰?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三國開國帝王,他們的行事風格和執(zhí)政理念盡管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渴望得到人才。為了得到人才,他們甚至不惜降尊紆貴,反復多次地去聘請一個人,就像劉備“三顧茅廬”聘請諸葛亮一樣。當然就像是戰(zhàn)場上的爭奪一樣,三國在人才的爭奪上也是明里暗里地不停地進行著。蜀國有個大臣,他被叛亂者送給東吳,一直流落了好幾年,既不被東吳孫權所知,也不能返回蜀國。孫權也非常重視人才,但他開始并不知道有這個人,后來蜀漢國來了一個使者向他索要,見過后,方知道這是個有才之人。孫權想留下此人,但是晚了一步,因為此人演繹了一出管仲歌而忘倦的同樣大戲。
那么,這個人他是誰呢?
張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年輕時被劉璋推舉為孝廉,任魚復縣長,回州后代理州從事,并兼帳下司馬。張飛自荊州由墊江入蜀,劉璋交給張裔一支部隊,讓他在德陽陌下抗擊張飛,結果兵敗撤回成都。劉備圍攻成都,劉璋派張裔前去見劉備,劉備答應他一定尊敬劉璋并善待劉璋的部下,張裔返回,劉璋這才開城投降。劉備任命張裔為巴郡太守,回成都后又擔任司金中郎將,負責監(jiān)造兵器農(nóng)具。在此以前,益州世家大族雍闿不服從劉備管轄,還殺了太守正昂,同時還和東吳孫權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由于雍闿擁有軍隊,在南方一帶具有很高的威望,同時還沒有公開反叛,劉備就任命張裔為益州太守,直接前往該郡。雍闿仍然徘徊猶豫不肯歸服,假扮鬼傳話說:“張府君就像葫蘆一樣。外表雖然光亮而里面卻很粗糙,不值得殺他,命你們把他綁起來送往吳國?!庇谑蔷桶褟堃崴徒o了東吳。
劉備去世,劉禪繼位,蜀吳兩國再續(xù)盟約,諸葛亮就派鄧芝出使吳國。諸葛亮叮囑鄧芝,在談完正事后記得求請孫權放回張裔。張裔到吳國幾年一直過著東躲西藏流離失所的生活,孫權根本就不知道這個人,所以答應鄧芝放還張裔。張裔臨走前,孫權召他見面,問他說:“蜀國卓氏的寡婦,竟和司馬相如私奔,貴國的風俗怎么是這個樣子呢?”張裔回答說:“我個人認為卓氏的寡婦,還是比朱買臣的妻子賢慧?!睂O權又問張裔:“你回去后,必然要為蜀國效力,終究不會像種田人那樣呆在小巷里,你將用什么來報答我呢?”張裔又回答說:“我負罪而回,將由有關部門處置我的命運。如能僥幸保住腦袋,那么我五十八歲以前的生命是我父母給的,而從今以后則是大王您賞賜的生命?!睂O權談笑風生,神色間有器重張裔的表示。張裔出了孫權宮門,十分懊悔沒能假裝愚笨,當下火速上船,兼程加速離去。
孫權果然派人追他,張裔已經(jīng)進入永安界幾十里了,追的人已經(jīng)望塵莫及。
司馬相如的故事大多人知道,他和卓文君相互愛慕,因家庭的反對而私奔,過著普通百姓人家的生活。故事發(fā)生在漢武帝時代。盡管那時候婚姻不像后世那般禁錮,但門當戶對、父母之命還是需要遵從的。司馬相如是成都人,卓文君是臨邛人,都是三國時蜀漢國管轄之地。孫權在這兒有借古人諷刺張裔以及整個蜀漢國的意思。
朱買臣也是主要生活在漢武帝時代,差不多和司馬相如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吧。朱買臣當官之前窮困潦倒,妻子因為不堪忍受而逼他離婚,朱買臣勸說不聽,只好給了他一紙休書。朱買臣后來當了有權勢的太守,而所任之地恰恰是前妻和他離婚再嫁的會稽郡。朱買臣上任后,前妻羞愧不已并不堪受辱而自殺。朱買臣和前妻都是吳縣人,屬于孫權管轄的地盤。作為一個妻子來說,卓文君顯然要比朱買臣之妻好的不只一點。張裔借用朱買臣之事回答孫權的詰難,在不溫不火當中,顯然也是給了孫權一個有力的回擊。
回到蜀國后,丞相諸葛亮任命他為參軍,代行府事,又兼任益州治中從事。諸葛亮出兵駐扎漢中,張裔以射聲校尉身份兼任留府長史,對諸葛亮的賞罰分明十分的敬佩。張裔勤勞用事卻不慕虛名,有一年他北上去向諸葛亮匯報和詢問有關事務,送他的人數(shù)以百計,車馬都堵滿了路,張裔回來后寫信給自己的親人說:“近來遠道跋涉,日夜接待賓客,得不到安閑休息的機會,人們敬重的自是丞相長史這個官銜,男兒張君嗣又附著在這個官銜上,所以累得要死?!睆堃徇€重情重義,年輕時與犍為郡人楊恭關系很好,楊恭早年去世,身后的孩子還沒有幾歲,張裔就把楊恭的家屬接到自己家中,分出房子供他們居住,侍奉楊恭的母親就像自己的母親一樣。等到楊恭的兒子長大,他又替他們?nèi)⑵拮?,買田宅產(chǎn)業(yè),讓他們自立門戶。撫恤故交老友,賑濟救助衰落的同宗,躬行仁義可以說是無所不至。張裔最后加官輔漢將軍,仍然兼任長史。建興八年去世。
陳壽寫《三國志》有一個特點,在本傳中一般不寫人的缺點,除非這個人是變節(jié)或者造反。張裔當然也不兩樣,他的才能是沒得說,否則也登不上丞相府長史這樣重要的職位,但他這個人缺陷是心胸不夠開闊,楊洪說了句對他不利的話他就耿耿于懷。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是人誰會沒有缺點呢?管仲不也是貪財和打了敗仗先逃跑嗎?
管仲是春秋時齊國人,因齊國內(nèi)亂輔助公子糾出逃魯國避亂。公子糾和另一個兄弟爭奪齊國君主之位失敗,魯國人又在戰(zhàn)爭中失敗,齊國新國君齊桓公逼迫魯國人將公子糾殺死。管仲和輔佐新國君的鮑叔牙是好朋友,鮑叔牙建議齊桓公將管仲從魯國要回來并加以重用。齊國向魯國要人,不過那個理由卻非常特別,說是新國君恨管仲,一定要親手將他剁成肉醬,所以,要向魯國人要一個活著的管仲。管仲知道自己回國不會死,而魯國人明白過來卻會讓他死,而魯國人果然醒悟,派出追兵要將管仲殺死。管仲教了趕囚車的人一首歌,趕車人唱著歌不知疲倦,快馬加鞭,不知不覺多走了好多路,等到魯國追兵趕來,車子已經(jīng)進入了齊國境內(nèi)。管仲回到齊國,被任命為相國,輔佐齊桓公成為一代霸主。諸葛亮向孫權要人,肯定不會鄭重其事地要一個平庸之輩,孫權也知道了張裔這個人的機智應變,但孫權還是放走了張裔。就像管仲時期的那個魯莊公一樣,孫權的反應能力是不是也遲鈍了點兒!
這位將領就是潘濬,他在劉備的陣營里始終郁郁不得志,因此經(jīng)過再三考慮之后,他決定跳槽到孫權那里去,之后他展現(xiàn)出強大的個人能力,因此打動了東吳,并得到了重用??梢哉f潘濬的經(jīng)歷在三國里十分的傳奇,也相當?shù)膭钪靖腥?,一個人只要不放棄夢想,總會有實現(xiàn)的那一天。
其實潘濬的親戚也在蜀國當官,并且發(fā)展得很好,有了親戚的幫助,相信潘濬也能在蜀國混得很不錯;只不過他始終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幾乎所有的蜀國官員都看不起他,甚至連關羽都將他視為是個垃圾,可以說潘濬對于蜀國來說毫無作用;所以潘濬心里很難受,才會想要盡快離開這個地方,去外面的世界尋找一個懂他的地方。
說來也巧,還真讓潘濬找到了這樣的地方,那就是東吳。當時潘濬駐守在江陵,在關羽被殺后他也被孫權俘虜了,不過孫權沒有立即殺了他,于是與他進行了一番交流。結果孫權發(fā)現(xiàn)潘濬是個可用之才,而潘濬也覺得自己總算遇到個明主了,至少以后不會像在劉備那里一樣備受冷落了,于是潘濬決定留下來幫助孫權一起打理好東吳。
而在徹底融入東吳這個大家庭之后,潘濬似乎得到了重生,他真正找到了可以讓他施展才能的平臺,事實證明他確實有著過人的才能。潘濬在軍事建設方面頗有心得,他根據(jù)東吳軍隊的特點,設計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戰(zhàn)術部署,大大提高了將士們的軍事素養(yǎng)和整體實力;因為有如此出色的表現(xiàn),潘濬才會得到孫權的認同和支持。
夷陵之戰(zhàn),又稱彝陵之戰(zhàn)、猇亭之戰(zhàn)(猇亭,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fā)動的大規(guī)模戰(zhàn)役,是中國古代戰(zhàn)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御的成功戰(zhàn)例,也是三國“三大戰(zhàn)役”的最后一場。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劉備揮兵攻打東吳孫權,這不僅是為了關羽報仇,也是要奪回荊州。孫權求和不成后,一面向曹魏稱臣,一面任命陸遜為指揮率軍應戰(zhàn)。陸遜與劉備相持七八個月后,最終于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夷陵之戰(zhàn)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后又一次實力大損。
值得注意的是,在劉備伐吳之前,蜀漢內(nèi)部顯然有反對的聲音,比如趙云就明確反對劉備征討東吳。趙云上諫說:“國賊是曹操,并不是孫權,滅了曹魏之后,東吳孫權自然會臣服。雖然曹操已經(jīng)去世,但其子曹丕篡奪皇位,引起公憤,應該先討伐曹丕,而不是孫權?!碑斎?,劉備沒有聽從趙云的勸諫,不過,因為數(shù)十年的情義,劉備也沒有懲罰趙云。但是,就筆者今天要說的秦宓,則沒有那么好運了,因為反對劉備伐吳,秦宓差一點就丟掉性命。
首先,秦宓(?-226年),字子敕。廣漢郡綿竹縣(今四川德陽北)人。三國時期蜀漢大臣、學者。秦宓年輕時就很有才學,州郡征召他,他總是稱有病而不去。曾經(jīng)上書益州牧劉焉,舉薦儒士任安。
興平元年(194年)劉璋任益州牧時,與秦宓同郡的王商為益州治中從事,他寫信給秦宓說:“貧賤困苦,何時可以度完這樣的人生!卞和抱玉向世人炫耀,你應該來一趟,與州牧見見面。”秦宓則回信拒絕。由此,和東漢末年的很多隱士一樣,秦宓對于仕途的興趣是比較低的。不管是劉焉還是劉璋,都沒能獲得秦宓這位名士的輔佐。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平定益州后,廣漢太守夏侯纂請秦宓出任師友祭酒,兼任佐吏之首,尊其為仲父。秦宓假托有病,躺在家中,夏侯纂領著功曹古樸、主簿王普,帶著酒食前往秦宓家宴飲交談,秦宓依然躺在床上。
劉備剛剛奪取益州的時候,秦宓依然表現(xiàn)得比較冷淡。對此,在筆者看來,這從側面體現(xiàn)出秦宓的名氣和能力。如果不是自己本來擁有比較強的能力,秦宓顯然不會獲得那么多次的征召。
三國(220年-280年)是漢朝與晉朝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國家。220年,漢朝丞相曹丕篡漢稱帝,定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漢朝正式結束。221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漢。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鄴,國號?吳?,史稱東吳。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中原。到208年的赤壁之戰(zhàn)時,曹操被孫劉聯(lián)軍擊敗,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此后的數(shù)十年內(nèi),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nèi)愣α⒌母窬?。曹魏后期的實權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fā)動魏滅蜀之戰(zhàn),蜀漢滅亡。對于蜀漢來說,在公元263年被曹魏消滅,既是偶然,也是一種必然。其中,偶然主要體現(xiàn)在鄧艾偷渡陰平,奇跡般的兵臨成都,而必然則是因為在蜀漢后期,因為人才的凋零和匱乏,促使蜀國已經(jīng)搖搖欲墜了。對此,在筆者看來,這四位大臣去世后,蜀國已經(jīng)無力回天了!那么,問題來了,這四位大臣分別是誰呢?
一、諸葛亮
蜀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劉備為奪回荊州,親率大軍伐吳。章武二年(222年)劉備兵敗夷陵(今湖北宜昌);八月,劉備撤退至永安。至章武三年(223年)二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托付后事。不久之后,劉備去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xiāng)侯。在劉備去世的時候,蜀漢已經(jīng)來到了滅亡的邊緣了。彼時,蜀漢不僅有來自東吳和曹魏的威脅,還有南中等地的叛亂需要平定。并且,因為夷陵之戰(zhàn)的巨大損失,蜀國已經(jīng)元氣大傷了。但是,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不僅挽救了風雨飄搖中的蜀漢,更先后五次北伐中原,反而讓曹魏為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從而客觀上延長了蜀漢的存在時間。
對于蜀漢丞相諸葛亮來說,最終因積勞成疾,于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陜西省寶雞市岐山境內(nèi)),享年54歲。在諸葛亮去世后,后主劉禪沒有設立丞相一職,這是蜀漢已經(jīng)沒有諸葛亮這樣出將入相的人才了。一定程度上,放眼整個漢末三國時期,諸葛亮這樣的全面人才,無疑是屈指可數(shù)的。所以,諸葛亮的去世,自然是蜀漢的巨大損失,也導致匡扶漢室的目標基本上沒有實現(xiàn)的可能了。當然,對于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去世之前,也為蜀漢培養(yǎng)了多位人才,這成為蜀漢可以在諸葛亮去世后,又堅持了30年左右的重要原因。
二、蔣琬
蔣琬(??246年),字公琰。零陵郡湘鄉(xiāng)縣人。蔣琬最初隨劉備入蜀,因其不理事務,惹怒劉備,在諸葛亮的勸說下才免于一死。后重獲啟用,受到諸葛亮的悉心培養(yǎng),累官丞相長史兼撫軍將軍。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去世,蔣琬成為諸葛亮的繼承人。在此基礎上,蔣琬被后主劉禪拜為尚書令,又加行都護、假節(jié),領益州刺史,再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延熙元年(238年),受命開府,加大司馬,執(zhí)掌蜀漢大權。對于蔣琬來說,曾制定由水路進攻曹魏的計劃,但未被采納。延熙九年(246年),蔣琬病逝,謚號?恭?。
在蜀漢丞相諸葛亮去世后,蜀國的上下顯然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不過,在這個混亂時刻,蔣琬冷靜沉著,確保了蜀漢內(nèi)部的平穩(wěn)。在蔣琬執(zhí)掌大權期間,蜀漢的國力得到了恢復,并繼續(xù)襲擾了曹魏。當然,因為在整體能力上依然比不上諸葛亮,再加上蜀漢和曹魏之間實力的拉大,蔣琬在位時的蜀漢,主要還是以自保為主。比如蔣琬想要從水路進攻曹魏的計劃,就沒有得到蜀漢朝廷的采納。
三、董允
董允(?-246年),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臣,掌軍中郎將董和之子。東漢末年,其父董和跟隨劉璋,擔任益州太守。劉備冊立太子劉禪,以為太子洗馬,后為黃門侍郎。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加輔國將軍。延熙七年(公元244年),以侍中守尚書令,擔任大將軍費祎的副手。延熙九年(公元246年),去世。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前,擔心后主劉禪年紀尚輕,缺乏辨別是非曲直的能力,又認為董允為人正直、是非分明,于是想委任他負責處理皇宮內(nèi)的事務。其后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提到郭攸之、費祎、董允之名,希望劉禪多多聽取他們的意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34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