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諸葛亮看錯的兩個人!一個被高估,一個被低估!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xì)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是一個“多智近乎妖”的形象,能借東風(fēng)能借箭,能觀天象能觀人。其實我們知道,作者將蜀漢集團擺在了一個正統(tǒng)的位置上,諸葛亮恰好適應(yīng)了“忠臣”這個角色,所以被美化一些很正常。真實的諸葛亮并不是完人,他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時,曾經(jīng)拿出了《隆中對》,將天下大勢分析得頭頭是道,這是諸葛亮在觀天下方面的最高成就;而諸葛亮生平兩次看走眼,都是看錯了人,而且這兩人都深刻地影響了蜀漢的命運,也造就了諸葛亮身上的兩大爭議點。
被諸葛亮高估了能力的人,誰都知道是馬謖。不過諸葛亮對待馬謖的態(tài)度始終有一些疑點,首先是公元223年劉備在白帝城病逝前,曾經(jīng)專門叮囑過諸葛亮,馬謖“言語浮夸、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為什么諸葛亮沒有聽從呢?
筆者認(rèn)為,諸葛亮在隆中時曾經(jīng)以管仲、樂毅自比,跟了劉備以后,諸葛亮也把自己擺到了一個出謀劃策、掌管大局的位置上,處在這個位置上的人,必須要有極度的自信,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諸葛亮的識人自信放在馬謖身上,就讓他吃了大虧。
其次,之前諸葛亮率軍討伐雍闿,馬謖確實給過“以心理戰(zhàn)為上”的好建議,幫助諸葛亮平定了南方,可馬謖除了會提建議,并沒有親自帶兵上過戰(zhàn)場;公元228年,諸葛亮出祁山北伐,棉結(jié)街亭這個戰(zhàn)略要地,諸葛亮為什么違背眾人的意見,堅持讓馬謖帶兵做先鋒呢?
最大的可能,就是諸葛亮在給馬謖機會,讓他立功。身處諸葛亮的位置,光有忠心和能力也是不夠的,諸葛亮也需要培植一定的勢力。在《三國演義》中,是馬謖主動請纓諸葛亮才派了他;而在歷史上,諸葛亮是自己考慮后派了馬謖的,結(jié)果導(dǎo)致街亭失利,北伐功敗垂成。
而被諸葛亮低估了忠誠度的人,就是名將魏延。魏延雖然沒有躋身“五虎將”,但他的實力是不容置疑的。巧合的是,魏延的情況與馬謖完全相反,因為劉備生前欣賞重用魏延,到了諸葛亮?xí)r期,魏延的地位就變得有些微妙起來。
公元219年,劉備稱漢中王后,誰都以為他會讓張飛做漢中太守,劉備卻出人意料地提拔魏延,可見劉備是很信任倚重魏延的。魏延腦后沒什么反骨,但他“性情極惡”,不擅長跟人打交道,諸葛亮曾經(jīng)拒絕過他的“子午谷奇謀”,長史楊儀跟他勢同水火。
不知為何,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前,似乎對魏延有幾分疑心,宣布遺命把魏延排除在外,使得后來楊儀抓住機會,以“謀反”之名鏟除了魏延,這一切難道諸葛亮料不到?魏延之死對蜀漢無疑是一大損失,此后“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在三國中最被低估的人是劉禪,沒有之一,劉禪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就是貪圖享受,不思進取,其實最后表現(xiàn)出樂不思蜀,使得自己能活下來,這樣其中的智慧是無與倫比的,自古亡國之君基本上都會被殺,但是劉禪活下來了。
劉禪當(dāng)了41年皇帝,諸葛亮死了之后還在位了29年,劉禪是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大家不妨想一想,一個貪圖享受,不思進取的人,身在亂世,父親劉備的心腹死去,他是憑什么一直當(dāng)著蜀國皇帝,就沒有人出來造反。
而且劉禪在位期間,禮賢下士,不管是面對先帝托孤的諸葛亮,還是后來的姜維、黃皓、蔣琬、費祎,劉禪都對他們禮遇有加,明進退,懂得失是劉禪的一大優(yōu)點,劉禪在位后期,獨攬朝中大權(quán),制衡各方大臣的權(quán)利,也是游刃有余的,雖然劉嬋并沒有匡扶漢室,沒有開疆?dāng)U土,但是作為一位皇帝還是合格的。
雖然劉禪最后開城投降,表現(xiàn)的很懦弱,但這也不失一個明智之舉,與其反抗被殺,不如投降,求個寬恕,當(dāng)時的場景,劉禪的蜀軍早已沒有了與魏國一戰(zhàn)之力,投降后劉禪后來確實生活的很滋潤。
不客氣的說,幾乎所有人。
拿蜀國為例,劉備,書里就會哭,關(guān)羽,過關(guān)斬將什么的都是編的,張飛,沒有書里那么粗魯。諸葛亮,不像書里會法術(shù)。趙云,沒有一個挑一群。
袁紹,并沒有那么腦殘,呂布,沒有那么能打。大部分武將,都不怎么能單挑。謀士們也不是算無遺策,甚至看見風(fēng)吹旗倒就能算出有人劫營。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句老話,“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細(xì)細(xì)品味,是真的。作為一個普通人,他通常會犯錯,即使他是古代的皇帝。當(dāng)然,朝廷大臣也會犯錯。說到這里,他想起三國時期有個大圣,人道名“臥龍”,姓諸葛。他被認(rèn)為是一個聰明的人,一個聰明的戰(zhàn)略家,后來成為蜀國的宰相。
諸葛亮雖然人盡皆知,但他一生也犯過錯誤。說到諸葛亮犯的錯誤,相信很多朋友都會說“誤用馬謖”。沒錯。公元228年,諸葛亮率蜀軍北伐。就是因為他當(dāng)時堅持重用馬蘇,才讓街亭慘??!結(jié)果蜀軍無憑無據(jù)撤退,糧草斷絕。最后諸葛亮只好率軍回朝。為了執(zhí)法,諸葛亮最后不得不將馬謖斬首。
孔明先生,除了錯用馬謖,還把一個本該殺一輩子的人。這個人在世人眼里其實是個小人!就連吳主孫權(quán)也說過這樣的話,“楊儀、魏延是豎牧!”當(dāng)然,要說魏延是反派,也許很多人會為他而戰(zhàn),但楊儀確實是個徹頭徹尾的反派。諸葛亮臨死前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卻沒有處置楊毅。
公元234年,諸葛亮死于五丈原??酌魉篮螅瑮顑x與魏延發(fā)生沖突,最后魏延被馬岱斬首!此時的楊毅以為自己除掉了奸臣魏延,立下了大功。他回到了諸葛亮在朝鮮的位置。但楊儀回朝時,得到的只是一個空缺的職位,“中國軍分區(qū)”。
孔明死后,蔣琬成為諸葛亮的接班人,楊儀對此大為不滿。后來,楊儀又對費說:“如果洪在諸葛丞相死時射冰,我早就出兵投降曹魏了。今天就這樣結(jié)束了嗎?”這一度讓費為難。分析到這里,楊儀應(yīng)該是被殺的,可惜諸葛亮臨死前看出他心胸狹窄,沒有做成大事,卻沒有除掉這個小人,以至于蜀國朝廷大亂。
諸葛亮在世的時候,除了沒有處置掉楊儀這個小人,還殺了一個應(yīng)該釋放的人!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魏延。說到魏延,這絕對是諸葛亮誤殺的人。如果魏延死了,我為什么要擔(dān)心蜀漢王朝后期沒有將軍可用呢?據(jù)《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原拓不是北降魏而是南還,乃欲殺儀?!边@是什么意思?其實很明顯!事后,陳壽記錄了歷史事實,說魏延當(dāng)時沒有反叛鐘書,只是想回南方!但他確實想殺楊易。就這樣.
參考號:《三國志/魏延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34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