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孫皓,為帝霸道竟把大臣腦袋當球踢?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孫皓是東吳的一位暴君,暴君本來并非暴君,之所以會成為暴君,和身邊眾人的長期呵護是分不開。不過這里我們不討論孫皓成為暴君的原因,就單講一個叫做王蕃的東吳名士的坎坷人生,就可以知道孫皓為什么被稱為暴君了。
王蕃本是一文藝青年,碼字功夫高超,不但會做詩詞歌賦,對學術也頗為懂行。東漢的科學大佬張衡曾經(jīng)制作渾天儀觀察星相,在當時可以說是空前的大發(fā)明??墒峭蹀戳擞X得古代的觀星儀器太小,星星太多實在不方便,而張衡的渾天儀比以前大了許多,可是太大,連轉(zhuǎn)動觀察都很不方便。王蕃有了想法就動手去做,做出了一個改進版本,江東學界紛紛贊嘆。
后來,王蕃當官了,一開始在東吳中央做了一個閑散的郎官,王蕃不滿意,就炒了老板魷魚。到換了孫休做皇帝的時候,王蕃的名氣更大了。為了塑造廣納賢才的光輝形象,孫休一口氣聘請了王蕃、賀邵、薛瑩、虞汜等四個學界名流擔任散騎中常侍。這個中常侍和東漢的太監(jiān)頭子可不同,主要是負責傳達皇帝詔令,向皇帝提出建議,和唐宋之后的翰林學士、御史的官職有點像。當時的人們看到這四位大儒出山,都覺得是吳國的幸事。
果然王蕃擔任諫官職務之后,多番向宰相、皇帝進言。可惜,王蕃做學問很在行,做官卻有些一根筋,不知不覺中得罪了丞相萬彧,皇帝孫皓,導致最后被殺,落到腦袋也被人當球踢的可悲下場。
本來,萬彧和王蕃是多年相交的老朋友,孫皓起初也對王蕃很是尊敬,為什么兩人最后都一心要整死王蕃,就算殺頭也不解恨呢?
孫皓為何要整死王蕃
在萬彧出任丞相的時候,一些俗人看到王蕃還和萬彧有來往,就四處散步謠言,說萬彧一心要討好殘暴的君王孫皓,為虎作倀做了許多壞事。而王蕃本來是一個好青年,沒想到竟然淪落到和萬彧為伍。連一些王蕃的老朋友,長輩親友都批評王蕃,覺得王蕃自輕自賤,搞得王蕃很郁悶。
為了表明立場王蕃給萬彧寫了一封親筆信,信中王蕃把萬彧大大嘲笑了一番。王蕃說,魚在深潭中游動,但總要浮出水面呼吸,這本是萬物的本性。你萬彧出身尋常,現(xiàn)在卻驟然享受富貴,位極人臣。本來,就算是狗受到養(yǎng)育也能為主人看家,馬受到養(yǎng)育也能讓主人騎乘,可你萬彧得到丞相的高位,為吳國,為百姓有什么回報呢?在王蕃看來,他萬彧簡直就是連狗馬這樣的牲畜都不如。萬彧和王蕃多年相交,雖然現(xiàn)在富貴了,做了許多違心的事情,可對老朋友總算還不壞。沒想到在老友王蕃心中,自己原來這么下賤。萬彧為相之后,聽到的見到的都是阿諛奉承的言辭,哪里還受得了這樣的侮辱。一國丞相想要整死一個人那還不是小菜?
可王蕃畢竟是東吳名士,搞暗殺太丟分,萬彧就把王蕃辱罵自己的話匯報給了皇帝孫皓,然后添油加醋,說,在圣明的朝代沒有錯誤推舉的人才,在明君的治下自然沒有庸碌的官員。吳國在陛下(孫皓)您的英明領導下欣欣向榮,百姓安康,正是難得的太平之世。王蕃否定他萬彧,否定一國的丞相,那就是否定君王,否定至高無上的孫皓陛下。
孫皓為帝霸道
但是,這只是其一。畢竟這件事情最惱火的還是萬彧,孫皓犯不上做壞人??珊髞碛邪l(fā)生了一件事,連孫皓也忍無可忍了。
孫皓稱帝的時候做了許多壞事,殺了許多功臣,壞事做多了,難免心中有鬼。孫皓常常覺得建業(yè)皇宮中有鬼怪作祟,搞的后宮不得安寧。孫皓請來巫師占卜,結(jié)果說建業(yè)皇宮不利于皇帝。孫皓想要遷都武昌。遷都是一件大事,必須有朝廷大臣們的支持。雖然說孫皓為帝霸道,但畢竟眾怒難犯。
孫皓召集百官,準備了美酒鮮果。孫皓說出自己的決定之后,本以為文武百官必然會因畏懼自己而紛紛附和,可是,沒想到大家誰也不出聲。畢竟一旦遷都,牽涉的利益太多,誰敢輕易表態(tài)?孫皓看看丞相萬彧,連萬彧都低下頭去假裝品酒。
好一番死一般的沉默。大臣們不敢接觸孫皓憤怒的目光,紛紛放下酒杯,不在吃東西,低頭默默無語,唯獨王蕃還在自得其樂的喝酒吃水果,完全無視宴會上緊張肅殺的氣氛。孫皓正在氣頭上,想找一個人出氣,就大聲呵斥,說王蕃在殿上無禮,命令衛(wèi)士把喪失體統(tǒng)的王蕃拖出大殿。王蕃被拖走之后,大殿上一陣輕微的騷動,許多人臉上都露出憤怒和不安的神色。孫皓看看大家,想了一想,讓衛(wèi)士又把王蕃給請回來。
回來之后,若是王蕃馬上磕頭謝罪,孫皓有了面子或許也就放王蕃一馬。沒想到王蕃被拖出大殿之后,竟然還沒有酒醒,被衛(wèi)士架回到大殿,依然醉態(tài)濃濃,吵嚷著還要喝酒,完全就沒有請罪的樣子。孫皓大怒,命令左右把藐視君王的王蕃拖出去砍了。
孫皓賜死王蕃 百官求情
一聽要殺王蕃,百官紛紛求情,尤其是衛(wèi)將軍滕牧、征西將軍留平更是言辭激烈。但百官越是懇求,孫皓越是憤怒,這些官員就是沒把他孫皓放在眼里!既然如此,你們越是求情,他孫皓越是要殺掉王蕃,就是要讓大家明白,誰才是吳國至高無上的君王。
王蕃被殺之后,另一位丞相陸凱上書孫皓,贊嘆王蕃乃是社稷之重臣,在吳國景帝孫休時期多次進言,為朝廷所重?,F(xiàn)在陛下卻因為王蕃反對遷都,在朝堂之上殺死王蕃,整個吳國都感到非常悲傷。作為臣子的陸凱說出這番話,可以說已經(jīng)到達臣子的極限,對孫皓的批評極為沉痛。可是,孫皓不但沒有吸取教訓,反倒惡向膽邊生,命令士兵砍下王蕃的頭,前往武昌的樊山,讓士兵把王蕃的頭當球踢。不但用腳踢,孫皓還命令士兵扮作老虎豺狼用嘴巴啃咬王蕃的腦袋。百官在旁觀觀看,個個都膽戰(zhàn)心驚,而孫皓卻哈哈大笑,很是得意。
我們總喜歡說,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墒牵苓z憾,這不過是許多謊言中的又一個謊言。為非作歹,殘殺忠良的孫皓不但沒有受到惡報,反而繼續(xù)當了許多年的皇帝,一直到最后被晉武帝司馬炎消滅。亡國之后孫皓雖然不再是皇帝,但仍被封為歸命侯,依然享受著榮華富貴。可見,歷史上的暴君也不都是沒有好下場的。
東吳末代國王孫浩:暴君的演變以下文字資料由校易搜收集并出版。com)為每個人。讓我們快速看看!
他是孫權的孫子,也是東吳最后一任國王。是的,他就是三國時期東吳的君主孫浩!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在他繼位之初,他就實行明政,他的明君風范隱約可見。然而,在他繼承王位后不久,他就成了一個讓世界恐懼的暴君!那么,三國的君主孫浩是怎樣變成暴君的呢?孫浩有哪些暴君行為?
吳棟元興元末年,孫浩鞏固了手中的權力后,他的性沖動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脾氣變得非常暴躁,而且有很多禁忌,所以不允許他說這說那。部長有點不小心說了一句忌諱的話,他的頭立刻就掉了。看到這一切的濮陽興,稍有遺憾就被孫浩流放到廣州,途中被三個部落殺死。
濮陽興于元興元年十一月一日被捕,距孫浩登基的八月三日不到三個月。第二年,也就是甘露元年,公元265年7月,同意立孫皓為皇帝的慈禧太后,被孫皓逼迫自殺,長子孫和次子很快被殺。好學的孫浩,翻臉比翻書快,變臉比川劇快。
孫浩的暴政不僅僅是殺人。我不知道是因為它太丑了還是怎么的。孫浩很厭倦別人看著自己。他的臣下的觀眾都很低調(diào),他從來不敢抬頭。
后來,左丞相陸凱被孫浩一手提拔,幾次敢于出謀劃策。陛下,我們來看看你的樣子,否則,一旦出現(xiàn)緊急情況,大臣們都不認識你,那么誰來保護呢!孫浩做了一些更正,但他只允許陸凱抬頭看自己,其他人仍然很難看到。酒一直是暴君的標準,孫浩也不例外。孫浩不僅想喝酒,而且如果他不喝酒,大事肯定會傳開的。
有一次,孫浩遇到大臣們,大臣王凡確實喝醉了,但孫浩懷疑自己還喝得不夠,就假裝喝醉了。他假意讓衛(wèi)兵把王凡送出去,然后叫他回來。王凡總是更注重外表。當他聽到皇帝叫自己回來,他忍受醉酒或打包他的衣服,走出一條直線豪華,磕頭和崇拜。
當孫浩看到這個老小子還能走直線的時候,他顯然沒有喝醉,還敢欺負你。他立即命令王凡負責。不算在內(nèi),王凡的頭被砍下來扔到山腳下,讓老虎和狼搶著吃。孫浩自信滿滿的領導在山上看著。(這一點,孫浩仍然是相當老祖宗的作風,而孫權被刺死是因為大臣不喜歡喝酒。
由此可見,孫浩已不再是東吳皇帝,他在繼位之初虛心請教,實行明政。校易搜不禁嘆了口氣:自古以來,至高無上的皇權總是對一個人有很大的影響!
司馬燕帶領西晉走向小康生活,但江南的孫氏朝廷卻逐漸衰落。在滅亡的第二年,也就是建國的第一年,吳國的第三位皇帝孫修英年早逝,年僅30歲。
一個國家不能沒有君主。吳國目前的計劃是馬上迎來一個新皇帝,但孫秀的兒子年紀小,吳國宰相濮陽興和孫秀的寵臣張步都擔心難以支撐統(tǒng)一。他們對此非常擔心。這時,曾擔任武城縣令的左殿軍萬密向他們建議,孫權的孫子武城侯孫浩,遵紀守法,勤奮好學,才華出眾。
萬米狂夸孫皓之后,濮陽星和張步都覺得有些激動,但還是拿不定主意。他們找到了孫秀的皇后,說明了迎接孫皓的想法。王后說:“我是女人,怎么知道國家的考慮?只要吳國安好,孫氏祠堂有所依靠就好?!本瓦@樣,孫皓正式成為了吳國的第四個皇帝,當然也是最后一個。
孫皓繼位之初,為人老實。他下令人民的養(yǎng)老金和減少女仆。他做得相當不錯,被封為石驥將軍,丁為左右傅將軍,張布為驃騎將軍,濮陽興為鐘、青州牧的助手,陸楷為鎮(zhèn)西將軍,為鎮(zhèn)軍將軍。但沒過多久,孫儷就原形畢露了。他要吃要玩,他還要搞建筑工程,搞得吳苦不堪言,苦不堪言。
這時候,濮陽興和張步后悔迎娶了孫皓。有人暗中舉報孫儷。孫皓大怒,派人滅了濮陽星、張步三家。其實這兩個人都不差。張步還幫助孫秀密謀聯(lián)合大將殺死權臣孫陳,吳國的權力又回到了皇帝手中。而溥陽星和張步作為國家的重臣和朝廷的輔佐,卻無法識才、尊賢,確實是一個國家的悲哀!
保定元年,孫皓任命呂凱為左丞相,宛宓為右丞相。記載于漢晉春秋年,吳國有為之人說荊州有皇權之氣,于是孫皓在荊州大興土木,準備遷都。
看氣是中國風水學中的一個重要理論。流行看風水。當然,看氣不僅限于看風水。看紅了就非富即貴。如果你看起來很黑,你會有很大的麻煩。如果懂看齊術的人說某個地方有皇家的齊,皇帝就會在這個地方定都。所以古代帝制稱帝之前,或者蓋大樓的時候,風水先生都會看齊。比如三國演義年,曹操稱王,有大臣說魏晉之地有皇權之氣,于是加曹操為王維;孫權在江東的時候,有人說建業(yè)有皇權精神,于是孫權在建業(yè)城的基礎上建了一座石頭城,最后在建業(yè)城建都。
孫皓聽說荊州有皇族之氣,財運亨通,非常高興。但當時揚州人生活貧困,物質(zhì)資源匱乏。左丞相盧凱上表曰:“武昌甚危。窮人很少。不是一個國家安全,人民養(yǎng)育的地方。它不可能是國王的首都。況且民間有句話叫‘喝建業(yè)水不如武昌魚,還建業(yè)死不如武昌府’?!标憚P的好話沒有被孫皓采納。
后來永安的山賊聚眾數(shù)千人造反,以搶劫孫皓的弟弟永安侯孫倩為主。到建業(yè)時,參加起義軍的有一萬多人,孫皓派丁固和諸葛亮平定叛亂。沒多久,孫浩就成立了公司。
孫皓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不道德和對忠誠的殘忍,平時和他關系很好的宛宓也未能幸免。孫皓稱帝后,萬宓跟著雞犬升天,陸凱開始分別擔任左右丞相。但是萬米對時事一無所知,自視甚高,還干涉孫浩的娛樂,這讓孫浩很不開心。有一次孫皓出去玩還沒回來,萬宓和名將劉贊的兒子商議廢掉孫皓,卻不小心走漏了消息。孫皓回來后,設宴款待了萬宓和劉萍,并給他們下毒酒。好在孫浩的服務員偷偷降低了他們的酒量。但兩人都意識到不對勁,吃了解藥也沒死。但是萬米回國后自殺了,劉萍在家中抑郁而死。
孫浩喝醉了,好色。驃騎將軍張布被殺后,他的兩個女兒被送到孫浩的后宮,整天招待他。孫皓宴請大臣,每個大臣都要喝七升酒。當這些大臣喝醉時,孫皓命令他的朝臣嘲笑他們。當時,有一個叫趙薇的大臣,他是吳國的史官,但他的酒量很小。孫浩在酒桌上出軌,換了茶,待他很好。趙薇生性正直,不愿意管教孫皓的父親孫鶴,觸怒了孫皓,就把趙薇關進牢房處死。
因為在史書上,只有皇帝才能做記錄,而孫鶴只是南陽王,所以沒有資格做記錄??梢?,孫皓對魏是別有用心的,古代皇帝一般都怕史家的一支筆。
如果說孫浩喜歡殺人,那也難怪,但他已經(jīng)出了一般殺人的水平了。吳棟敗亡后,孫皓去了洛陽,并被任命為他的命運。晉武帝問孫皓:“聽說你在吳國的時候,剝?nèi)说哪?,砍人的腳。是真的嗎?”孫皓回答說:“作為人民的官員,對君主不敬,就應該受到這樣的懲罰?!睂O儷的回答雖然婉約,但足見孫儷的冷血殘忍。
陳壽在公元三國志年間,有一個叫何紹的官員,他是吳國著名的將軍何啟的孫子,以直諫聞名。他告訴孫皓,他稱王以來,法律嚴明,賦稅沉重,百姓餓著肚子吃糟粕。孫皓聽了這話,對何紹非常不滿。有一次何紹和婁玄在一起悄悄說笑話,孫皓誣陷他們誹謗國家,免去他們的官職,流放到嶺南,婁玄在那里自殺。
何紹雖然復職,但突然中風,沒上任。孫皓懷疑何紹是裝病,就用鋸子鋸何紹的頭。何紹到死都沒說過一句話。孫皓用如此殘忍的方式殺死了大臣。他的朝臣不安,民心不附。他怎么能不征服這個國家呢?
孫皓雖然殘忍,但也有他不敢殺的人,那就是左丞相盧凱。和這些出身于清正廉明的大臣一樣,陸凱被孫皓恨之入骨。陸凱不僅是吳棟的重臣,也是魯迅的侄子。魯迅的兒子魯抗有一支強大的軍隊。陸氏家族是江東四大家族之一,影響巨大。孫浩仍然害怕陸凱。呂凱去世時,他推薦了大臣、何紹、婁玄、陸、滕秀和東吳最后一任宰相張體。
這是可以理解的,吳棟的法院是黑暗的,皇帝是謀殺和不道德的,稅收是沉重的,饑餓無處不在。孫吳為西晉所滅。然而,由于當時魯抗和陸凱還活著,而司馬燕正忙于北部邊境的戰(zhàn)爭,吳棟政權一直延續(xù)到公元280年。
蜀主劉禪投降于魏后不久,司馬昭還沒來得及進攻東吳,就病死了.他的兒子司馬炎廢了魏主曹奐,自立為王,建立了晉朝,這就是晉武帝.從此,鼎立的魏、蜀、吳三國,只剩下東吳一國了.
吳主孫休,料定司馬炎必將伐吳,整天憂心忡忡,最后大病一場死了,由孫皓即位.
那孫皓性格粗暴,嗜酒如命,即位后馬上大興土木建造昭明宮,耗財耗力,又選宮女數(shù)千,荒淫無度.每次設酒宴,令大臣們各奏過失,有犯法的,則活剝其臉皮,或戳瞎其雙眼,兇殘無比.丞相、將軍、大臣們見孫皓如此無道,苦苦相勸,反而被孫皓一個個給殺了.前后十余年中,竟殺死忠臣四十余人,群臣恐怖,只好任其所為.
晉益州刺史王濬(jùn)見此情景,便上奏晉武帝司馬炎,說:“吳主孫皓兇殘荒淫,國中人心惶惶,正是討伐吳國的好時機.一旦孫皓死去,吳國另立新主,恐怕就要成為強敵.臣今年已經(jīng)七十歲了,造了七年戰(zhàn)船,就盼望有個攻敵的機會,望陛下勿失時機.”
緊接著,大將軍杜預也有奏章呈到,內(nèi)容和王濬的相同,也是請求攻打吳國的.晉武帝看完報告后,下決心攻打吳國.
公元279年,晉武帝派杜預領陸路大軍,王濬率領水路大軍,水陸兵共二十余萬,戰(zhàn)船數(shù)萬艘,浩浩蕩蕩向東吳進軍.
消息傳到東吳,孫皓大驚,連忙召集眾官員商討退兵大計.宰相張悌親自出馬,調(diào)配各路人馬.孫皓稍稍心安.
孫皓退入后宮以后,仍然臉有憂色.近臣岑昏問他為什么坐立不安,孫皓說:“這次晉國軍隊前來攻打我國,足有幾十萬人,陸路上已有各位大將前去應戰(zhàn),唯有水路最令人擔心,晉朝大將王濬造了好幾年戰(zhàn)船,經(jīng)驗豐富,恐怕不是我們的水軍能抵擋得住的,所以弄得朕為此煩惱.”
岑昏說:“江南反正有的是鐵,可用鐵打成連環(huán)鎖,每條長幾百丈,于沿江險要的地方橫截住,使戰(zhàn)船無法通過.再打造鐵錐數(shù)萬,尖頭朝上安置在水中,晉國戰(zhàn)船乘風順水而來,遇錐則船破而沉,又怎能渡江呢?”
孫皓聽了,連連夸獎岑昏辦法想得好,馬上傳令讓工匠在江邊連夜打造鐵條和鐵錐,越多越好,安置在江中,用以阻擋晉國的戰(zhàn)船.
杜預領著大隊人馬向東吳進軍,一路上所向披靡,東吳多數(shù)的城關守將都不戰(zhàn)而降.杜預軍威大振,勢不可當.
王濬率領水兵沿江東下,探子來報告說:“吳人造了許多鐵索,沿江橫截;又在江底放置鐵錐用來破船.”
王濬聽罷,哈哈大笑,說:“憑他們這點本事就想阻攔我前進,真是愚不可及.”
王濬命人用粗木造十幾只大木筏,在木筏上裝上特大特粗的火炬,長十幾丈,里面灌滿麻油,遇到鐵索就燃燒,直到燒斷.那大木筏順流而下的時候,巨大的力量把那些放置在江中的鐵錐撞得七彎八倒,有些橫臥在江底,有些尖頭扎在木筏底上,被木筏拖走了.
木筏在戰(zhàn)船前面開路,掃清一路上的障礙物,王濬率領的水軍,一路順暢地沿江滾滾而來.吳將張象,率水兵在下江迎敵,見寡不敵眾,便請求投降.
王濬說:“如果真投降,你在前面帶路.”
于是,張象回本船,來到城下,叫開城門,迎接晉兵入城.
孫皓見大勢已去,自己脫下上衣,讓人反縛雙手,率文武百官到王濬的軍營前投降.
就這樣,三國分立的時代結(jié)束,晉武帝司馬炎統(tǒng)一了天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35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