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孫策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孫堅死后,孫策投靠袁術,但袁術只是利用孫策為自己賣命,使得孫策一異常氣憤。在原父親舊部朱治、呂范的協(xié)助下,孫策以傳國玉璽為抵押,向袁術借兵征討江東。早有稱帝野心的袁術大喜,隨即借了三千兵馬給孫策,讓其出征江東。
在孫策前往江東期間,發(fā)小周瑜前來先見,并向孫策推薦了張昭和張纮兩位賢士。孫策親自前去拜訪,終于說服了二人為自己效力。孫策隨即任命張昭為長史兼撫軍中郎將,又任命張纮為參謀正議校尉,為自己平定江東出謀劃策。
得知孫策圖謀江東,揚州刺史劉繇連忙召集部下商議對策。部將張英表示,自己愿意率領一支人馬駐扎牛渚,可擋住孫策的進攻。太史慈也表示愿意擔任大軍先鋒,與孫策決一死戰(zhàn)。不過,太史慈的請求遭到了劉繇的拒絕,令太史慈悶悶不樂。
張英領兵駐扎牛渚不久,孫策率領殺來。在雙方的首次較量中,黃蓋出馬與張英展開單挑。就在兩人單挑之際,張英突然得知自己的營寨里有人放火,急忙率部返回,卻遭到孫策大軍的追殺,只得放棄牛渚,向深山逃竄。戰(zhàn)后經過詢問,原來是周泰和蔣欽這兩位江洋大盜幫助了孫策。孫策大喜,任命二人為軍前校尉。此后,孫策又率領四千人馬進軍神亭,之后便有了與太史慈之間的精彩對決。
本文提到的此次牛渚之戰(zhàn),在歷史上的確發(fā)生過,但戰(zhàn)事的過程卻遠比小說中的描述要艱難得多。據(jù)《三國志孫破虜討逆?zhèn)鳌份d,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年初,孫策平定江東的戰(zhàn)事正式開始,首戰(zhàn)便發(fā)生在牛渚地區(qū)。
當時鎮(zhèn)守牛渚的劉繇部將分別為樊能、于糜和張英。他們把守的據(jù)點主要有橫江津、當利口及牛渚大營。其中尤以橫江津和當利口的地理位置最為重要,及時劉繇長江防線的重要渡口,也是孫策進軍江東的必經之地。經過一番激戰(zhàn),孫策卻未能奪取這兩處要地,戰(zhàn)事也隨即陷入膠著。
此時,孫策的姑姑提出了一個建議,最終改變了占據(jù)。據(jù)《三國志妃嬪傳》載,就在戰(zhàn)事陷入膠著之際,孫策的姑姑徐氏向兒子徐琨提出:“恐州家多發(fā)水軍來逆人,則不利矣,如何可駐邪?宜伐蘆葦以為泭,佐船渡軍?!毙扃謱⒛赣H的這一建議告訴了孫策。孫策茅塞頓開,立即按照姑姑的建議用蘆葦做筏,快速渡過長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fā)動攻擊,一舉擊敗了樊能、于糜和張英,終于拿下了橫江津和當利口。之后,孫策大軍圍攻牛渚大營。守軍招架不住,棄守而去,牛渚大營終于落入了孫策之手。
與真實的歷史相比,小說中還有一處情節(jié)是虛構出來的故事,這便是張昭、張纮投靠孫策集團的經過。在小說當中,張昭與張纮都是經周瑜推薦、孫策親自拜訪而依附孫策的。但在真實的歷史當中,情況卻并非如此。按照《三國志張昭傳》的記載,張昭是在江東之戰(zhàn)期間由孫策親自邀請出山的。至于張纮,則是早在孫策進軍江東前就已經投靠了孫策的,與周瑜毫無關系。作者之所以如此虛構,主要是為了體現(xiàn)周瑜對孫策集團所發(fā)揮的巨大作用。
至于小說中提到的劉繇不肯重用太史慈的故事情節(jié),在歷史上確有其事。據(jù)《三國志太史慈傳》載,孫策進軍江東時,有人向劉繇建議,將驍勇善戰(zhàn)的太史慈委以重任,讓其對抗孫策。不過,這個建議遭到了劉繇的拒絕。劉繇表示:“我若用子義,許子將不當笑我邪?”
劉繇為什么不肯重用太史慈呢?原因與太史慈的社會地位有關。太史慈這樣出身寒門,是一位典型的草根。而劉繇則是皇室后裔,向來看不起太史慈這樣的寒門人物。因此,即便太史慈有天大的本領,劉繇也不愿意因重用太史慈而遭到諸如許劭這樣的名士嘲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35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