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劉封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關公敗走麥城,被東吳小將斬殺,一世英雄由此灰飛煙滅,令人扼腕嘆息,反觀戰(zhàn)局,距關羽咫尺之外的劉封為什么不救呢?
劉封此舉不免讓人生疑,難道他們還有“不為外人所知的江湖嗎?”這成為一個千古的謎題,在《三國志平話演義》中,羅貫中先生以《三國志 劉封傳》記述: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fā)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 《三國志》
給出了一個他的想法:劉封聽信部將孟達讒言,以“立足未穩(wěn)”為借口,而未發(fā)兵,讓英雄蒙難!
劉封為什么不救關羽?難到真有什么隱情嗎?
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事出必有因,有因必有果,劉封和關羽有什么樣的恩怨糾葛呢?
眾所周知,關羽是一個好人,尤其是心腸超級好,有事沒事喜歡多一嘴,他和劉封的矛盾就出在了“多一嘴”上。
話說當年劉備可憐到“偌大的三國,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沒有劉備安身立命的地方,四處奔波勞累”,劉備由于英雄氣比較重,走到哪里,哪里就敗,跟著陶謙,陶謙掛了,跟著呂布,呂布掛了,跟著袁紹,袁紹也沒活幾天,四處漂泊!
逼不得已投到荊州劉表那里,劉表好面子,加上都是劉氏后人,所以見了也不能太陌生,于是劉表把他當兄弟看待,沒想到有一天看到表身后有一個英武少年,長的眉清目秀,特別招人喜歡,劉備就愛不釋手,劉備有一個特殊的癖好——“好美衣”,就是誰穿的衣服漂亮,他就對誰特別有好感,這個寇封特別顯眼和矚目,引起了劉備的興趣,劉岱一看劉備的樣子,也就順水推舟把寇封推薦給了劉備。
“大兄弟,看你喜歡這個小伙子,給你具體介紹一下,這小伙子叫寇封,從小父母雙亡,跟在我身邊,我也比較喜歡,今天看你也喜歡他,那你就收一個干兒子吧!”
劉備一聽,正合心意,順勢就來了一個沒客氣,“要的,要的!”連客套都免了,把寇封收為義子,直接改名“劉封!”
劉備收了一個兒子開心的不得了,關羽有些看不下去,當著大家的面,沒好意思發(fā)作,等到四下無人的時候,給劉備提醒:
云長曰:“兄長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后必生亂。 《三國演義》
翻譯過來就是:大哥,你又不是沒孩子,收一個不相干的兒子,你不怕麻煩嗎?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添亂嗎?
玄德曰:“吾待之如子,彼必事吾如父,何亂之有!”云長不悅。 《三國演義》
劉備說:這有什么麻煩的,收一個干兒子而已,有沒有什么大不了,不要大驚小怪!關羽一看大哥劉備就沒聽懂他的意思,看劉備那么高興,就沒有說啥,走了!
這個小插曲,不關心的人,覺得沒有啥,但是世間不缺少有心人,尤其是中國不缺湊熱鬧的人,東家常西家短,沒事喜歡嚼舌根,他們兄弟的對話,終于傳到劉封耳朵里!“劉封是一個有心眼的孩子,他也沒搞懂關二叔為什么不同意劉備收自己當干兒子。自然對待他這個二叔,沒有什么好感!”
但是兩個人工作上沒有什么交集,自然打交道就少,加上之前這個插曲,劉封也不會自討沒趣,去找關羽什么事,兩個人自此以后,井水不犯河水,日子過得清淡,沒有什么波瀾!
隨著時間的推移,劉封越來越大,關羽和劉備越來越老,劉關張三兄弟呢,也很少在一起,說話的機會比較少,尤其是劉備稱帝以后,整天事情忙不完,尤其是整天加班,在自己體力不濟的時候,就想找一個人,代替自己,劉備面對這個問題猶豫不決,于是想了一下,還是聽聽自己兄弟的意見!
第一個人問諸葛孔明,這個人鬼主意多,看諸葛能不能給一個好答案!
諸葛亮一聽,劉備問這個問題,后背發(fā)涼,這劉備想干啥?想試探我呢嗎?還是別有企圖,我不能著了他的道,給自己惹一身騷!一邊是情同手足的關、張兄弟,他不問,專門問我,這里面水比較深,我還是躲著點吧!于是給劉備回復:這是家事,我不參與,你去問問關、張兄弟吧!
為了防止被劉備追問,境遇尷尬,諸葛亮就給劉備說,這幾天身體不舒服,能不能請個病假,讓我好好修養(yǎng)一下,以便于好好工作?
劉備一看諸葛這個滑頭,不愿意上鉤,這個事情總需要解決,還是問問自己兄弟!
張飛一看這個問題,就來咯一句:我都聽大哥的!大哥怎么說就怎么來!
又把皮球踢了出去,平時張飛大大咧咧,但是此時的機智,讓人不得不嘆服。小人物一直在懷疑,張飛是不是被三國演義或者歷史抹黑了,嚴重與形象不符!
這下輪到關羽了,劉備寫信問關羽“關于誰適合當繼承人的問題”,關羽是一個實誠人,又喜歡看《左傳》,篤信《左傳》思想,整本書都在說一個道理:忠義高于一切!規(guī)矩是天下第一大事!什么是忠義呢?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是規(guī)矩呢?嫡庶有別,立嫡不立長!
關羽借著機會把“立嫡不立長”的道理,給劉備講了一個明白:劉封是干兒子,又不是親生的,沒有一點血緣關系,傳位給他,這是沒有道理的嗎!
正事說完后,關羽還數(shù)落了一下大哥劉備,“當初收這個干兒子的時候,我就不同意,害怕將來出事,今天應驗了吧?”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或者說世間根本沒有保密這一說,關羽的話就像長了腿一樣,跑到劉封的耳朵里!更可恨的是,劉封聽到的版本是加工過的版本,什么辣子花椒加孜然再加上大蒜調(diào)味,這個版本就變成了:“劉封,你算那根蔥啊,整天還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天天想著當皇帝,死了這條心吧,就是劉禪是一個阿斗,也輪不上你劉封,況且你還不姓劉!根不正,苗不紅,怎么還有臉想這個事?”
知道這個消息的劉封,猶如晴天霹靂,原本還有一線希望,可能當蜀國的老大,關羽這么一搞,完全沒戲了!你說劉封能不恨關羽嗎?
劉封一看這樣子,沒有搞頭了,你關羽砸我飯碗,我就砸你鍋!
好巧不巧,關羽終于敗走麥城了,求到我劉封頭上了,讓我救你?開玩笑,我恨不得你早死,我還救你?但是話又說回來,面子上的活要好好干,于是就找了一個很恰當?shù)睦碛桑焊捶€(wěn),沒兵可救!
把關羽晾在一邊了,關羽終于知道“嘴長”的苦果是什么味道了,一代英雄,就這樣消失了!
綜上所述,歷史上所有朝代,無一幸免的為了爭奪繼承權,都是鮮血淋漓,莫看袁紹的兒子打的不可開交,劉表的兒子爭的你死我活,而關羽呢,就是因為自己多嘴,惹上了這個“雷區(qū)”,導致自己兵敗被殺!
后人都怪劉封不仁義,劉備也賜死了劉封,但是劉封又有什么錯呢?
厚黑學上有句經(jīng)典說法:寧和君子打一架,不和小人說句話!劉封就是一個小人,尤其劉封身邊人孟達,更是一個典型的小人,所有的禍事都是孟達攪和起來的,尤其他那句:“你把關羽當叔叔,人家沒把你當侄子!”暴露了小人的本質(zhì),為利益,舌頭隨便說!
關羽的故事告訴我們:遠離小人,遠離是非,不要當一個糊涂的好人!
建安二十四年末,關羽率兵包圍著了樊城和襄陽,但是因為兩座城池牢固,且樊城也有曹操的大將曹仁鎮(zhèn)守,要想攻破,務必有足夠的軍力。因此,關羽數(shù)次讓占有上庸的劉封前去援助,可是每次劉封多以根基不穩(wěn)回絕了!
實際上,關羽和劉封中間,自身沒有太大的利益輸送,他們間的矛盾,根本就是諸葛亮拋起來的!當時劉備密封漢中市皇后,要想冊封皇太子,于是他就前往了解諸葛亮的念頭。劉禪是諸葛亮一手培養(yǎng)起來的,而劉封和諸葛亮中間一般沒有多好的關系,因此諸葛亮心里的皇太子侯選人,一定是劉禪。但諸葛亮卻并沒有明著表達自己建議,反倒向劉備提議,去詢問一下關羽的建議,終究關羽原是劉備的結拜兄弟,算得上劉備的自己人!
諸葛亮了解關羽此人口直心快,一旦劉備跟他了解,他肯定會強烈推薦劉禪,終究劉禪原是劉備的親生兒子,而劉封原是一個義子。而一旦關羽講了劉封的閑話,壞掉劉封的前途,那樣兩人的關系即便是完全崩了。那時候諸葛亮然后把劉封安排到上庸地段,堵住關羽從荊州退往益州通道,則關羽必死!
后續(xù)客觀事實果真如諸葛亮所想,關羽直接以劉封是義子為理由,勸劉備立劉禪為皇太子,并且勸導劉備將劉封派到上庸,避開蜀漢神經(jīng)中樞,這倒是真方便諸葛亮,由于上庸本來就挨近荊州,把劉封派往上庸,他與關羽中間相互配合,毫無疑問會有問題!最后,當關羽兵敗麥城時,劉封回想起關羽對自身的成見,因此下決心,不予發(fā)兵!
表面看來,劉封往往不救關羽,原是責怪關羽曾勸導劉備不必立劉封為皇太子,并把劉封流放至上庸這么一個邊遠地區(qū)。但本質(zhì)上來說,自從劉禪出世那一刻,劉封就徹底失去皇太子之職,關羽的行為,有理有據(jù)。這一切的身后,全是諸葛亮在助力!
最先,諸葛亮公布不正確指令,讓關羽去攻擊樊城,造成荊州被吳國襲擊;次之,諸葛亮抑制關羽兵敗這一消息,迷惑劉備,促使劉備不能及時派遣援軍,直至確定關羽早已身死,諸葛亮才向劉備放寬信息安全通道,為此晚矣;最終,為了避免關羽逃往益州,諸葛亮提早在劉封和關羽中間合理布局,點爆二人的矛盾,借立太子的事,誘發(fā)劉封責怪關羽,再將劉封安置在上庸,堵死了關羽撤離通道。
根據(jù)這一系列的實際操作出來,關羽這一權力巨頭被玩死了,劉封這一年輕一輩的引領者又被坑死了,全部蜀漢,從此沒有人可以制約諸葛亮了,依照劉禪那一個老實巴交性情看來,諸葛亮便是無可挑剔背后皇上了!
因為劉封不喜歡關羽,只不過劉封輕看了劉備和關羽的感情,最終落得個自我了斷的下場。
關羽,三國時期蜀漢五虎大將之首,一輩子做過很多驚動天下的大事,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千里走單騎,全都是關羽的經(jīng)典戰(zhàn)例。在劉備自封漢中王之后的關羽,為了配合在西面一路順利的利備,發(fā)起了樊城之戰(zhàn),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關羽的威名達到了人生的頂峰,差點嚇得曹操遷都避禍。不過物極必反,在關羽聲勢滔天之時,危機也慢慢的浮出了水面。
原本諸葛亮在入川前告訴關羽要北據(jù)曹操,東和孫權。可是狂妄的關羽根本沒把東吳孫權放在眼里,而且還公開辱罵孫權,可以說是關羽一手把孫權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于是孫權暗中和曹操聯(lián)手,以呂蒙為帥,派兵白衣渡江,偷襲了荊州,這才有了關羽敗走麥城的故事。
關羽發(fā)現(xiàn)大事不妙之后,第一時間派出了廖化到上庸求救,上庸守將是劉封和孟達。劉封,原名寇封,是劉備認下的義子,是員武將。關羽對劉備收義子這件事一直的態(tài)度就是不同意,因為劉備有自己的親生兒子,卻還要認下這個年齡最大的外人當義子,這對于劉備之后的基業(yè)傳承會帶來威脅。關羽表達意見時根本沒把劉封放在眼里,知道關羽態(tài)度的劉封,肯定不會喜歡自己的這個二叔。
孟達,益州劉璋的降將,處世原則就是,誰給名利誰是主人??赡荜P羽狂傲的性格誰都不喜歡,孟達在見到前來求救的廖化時,就直接慫恿劉封拒絕出兵,說是自己的上庸剛打下來,民心未附,不可動武。劉封呢,一方面想到自己手里這點兵力無法對抗孫曹聯(lián)軍,另一方面覺得孟達說的也有點道理?;還有一點就是,看到自己不喜歡的人吃癟,劉封心里還有那么一丟丟的幸災樂禍。
關羽被殺,是個意外,不過,歷史就是由無數(shù)個例外組成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35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