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子嬰為什么不靠城墻抵擋劉邦呢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作為中國第一個大一統(tǒng)的國家,秦朝并沒有向秦始皇希望的那樣一直流傳下去。在秦始皇死了幾個月之后,陳勝吳廣起義,秦朝走向了滅亡。在秦始皇死了三年之后,胡亥被殺,秦王朝宣告滅亡。子嬰被立為秦王,而秦王朝重新降為邦國。在子嬰繼位的時候,秦軍已經(jīng)沒有多少兵力了,被各路起義軍消耗殆盡。項羽在巨鹿擊敗了20萬的王離軍團,接著章邯率領20萬的軍隊向項羽投降。
雖然在很多戰(zhàn)場上,秦軍一直都在失利,但是秦軍還掌握著關中、巴蜀等地,這些地方?jīng)]有遭受戰(zhàn)亂。而這兩個地方掌控的財力和兵源,都能夠支撐秦軍一直閉關自守。再后來楚漢相爭的時候,就算是劉邦屢次失敗,但蕭何依然能夠在關中招到很多兵源,可以見得關中的重要性。劉邦知道秦軍還有實力,所以在進攻秦軍的時候,做出了兩個非常重要的決策:一是進攻旬關,把秦國和關中、巴蜀之間的聯(lián)系切斷;二是假意游說武關守將,趁著機會攻破武關。
雖然失去了武關,但是秦軍還有雍城、咸陽等軍事要塞,實力依然很強勁。如果說子嬰選擇憑借這些軍事要塞堅守,那孤立無援的劉邦會陷入補給困難的困境,因為劉邦是遠道而來,沒有后援,補給也非常困難。在楚漢相爭的時候,章邯采取的是堅守廢丘城,這樣才漢軍對峙近一年的時間。憑借防御工事很好的城池,對子嬰來說是最佳的選擇,但讓大家不理解的是,子嬰沒有選擇堅守在城池上,而是和劉邦在藍田進行決戰(zhàn)。
最后的結(jié)果大家也知道,秦軍被打敗,子嬰選擇投降,這樣秦國終于滅亡了。后來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他對子嬰是保持批評的態(tài)度。胡亥的昏庸已經(jīng)把秦王朝不可恢復,但是子嬰的做法則讓秦國失去了最后的機會。那為什么子嬰會做出這樣的舉動呢?
再后來的考古發(fā)現(xiàn)中,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原因,原來咸陽城并沒有外城墻,只有宮城。沒有外城墻,就不能算是防御重地,而子嬰也沒有辦法選擇,只能選擇出城和劉邦一戰(zhàn)。當時秦始皇滅掉六國之后,他非常有信心能夠讓秦王朝一直延續(xù)下去,所以就沒有修建外城墻,但是他的雄心壯志卻坑害了自己的子孫,導致子孫沒有城墻和敵軍對抗,真是“坑壞”了子孫。
子嬰這位秦王當了只有四十六日的時間,后來司馬遷在描述他的時候,用了天道好輪回這種說法。因為四十六日是非常特殊的一個日子,意味著天道輪回,并不是具體的天數(shù)日期。
在我看來,就算子嬰不投降于劉邦,舍棄了咸陽退守在了巴蜀隴西之地,秦朝也是難以再有機會一統(tǒng)天下的。我們要知道的是,歷史大潮如洪水一般浩浩湯湯,一旦來了就無法退去。
子嬰他雖然在史書中記載也是一個頭腦聰明的皇帝,但是畢竟秦朝已經(jīng)失去了對中原各地的控制。失去中原的地盤,不管是哪朝哪代都終究是沒有什么希望再次統(tǒng)一天下的。我們還要知道的是巴蜀一地雖然防守很容易,但是從那進攻卻也是一個難題。我們可以從三國時期劉備堅守于蜀地,卻始終未曾順利進入中原就可以看出蜀地對于蜀地人也是一個易守卻不易進攻的地方。
也正是因此對于子嬰來說,即便他退守于西南一隅,他也是沒法安身立命的。畢竟統(tǒng)一大勢不可擋,他最后基本上還是會被劉邦所消滅的。而且自古中國大多一統(tǒng)天下的,都是從北向南從的王朝,而從南向北的,除了朱元璋,無一人是成功的??梢哉f朱元璋他才是歷史長河中的一朵驚人的浪花。
而子嬰他顯然是不具備這樣實力的,我們要知道的是朱元璋和子嬰最大的不同就是子嬰已經(jīng)失去了天下的民心。民心是可以決定一個國家生死存亡的東西。失去了民心便是失去了一切,因此子嬰是根本不可能東山再起的。而且我們還需要的是知道的事,子嬰當時也是完全沒有可能從中原撤退走的。
雖然腦洞很大,但也很有趣的話題。問題本身是要介紹當時的秦朝對全國的統(tǒng)治能力和人心向背。子嬰如果不投降,退守巴蜀,翻盤的幾率相當于本拉登當先美國總統(tǒng)。
一、秦朝統(tǒng)治系統(tǒng)的坍塌
秦始皇一統(tǒng)天下,建立了統(tǒng)一的中央帝國。但秦是通過暴力手段來完成統(tǒng)一,并統(tǒng)治天下的。六國臣民是什么態(tài)度,在秦末的亂局中可以看出來,否則就沒有楚懷王了。一旦秦失去把統(tǒng)治手段深入到每個郡縣。則天下立即分崩離析。劉邦和項羽就是這個亂局中脫穎而出的時代英雄。請注意,巴蜀地區(qū)一樣遭受秦暴政威脅,百姓同樣怨聲載道,統(tǒng)治一樣危如累卵。這種狀況和當年打長平之戰(zhàn)不一樣,換句話說,可以這樣描述?巴蜀已不是秦的后方?。
二、秦已經(jīng)無兵可守巴蜀
秦朝大軍主要有三支力量:一支職業(yè)軍隊加壯丁在北方守長城,一支駐軍中原和項羽大軍激戰(zhàn)后備消滅,一支由六國殘軍組成南下征服百越。農(nóng)民起義時,長城守軍已經(jīng)潰散,無法形成戰(zhàn)斗力了,所以,漢初劉邦還在匈奴身上吃了大虧。中原軍隊是戰(zhàn)斗力最強的,不過被西楚霸王牽制并干掉了。南方的趙佗有自己的打算,本來向心力就不夠,干脆沒有回來,直接在南方另立門戶了。況且這天下大亂之時,秦朝也沒有能力重新征招新軍了。即使子嬰真的能跑到巴蜀,也是孤家寡人一個。最大的目標就是不被巴蜀的反對力量抓去邀功。
子嬰想在當時的條件下越過秦嶺,順利退守巴蜀,已經(jīng)是難上加難的事了,即使到達蜀地,其南下過程不會比當年齊國的公子糾逃亡好到哪里。而巴蜀,原本就是秦國征服巴蜀人而建立的統(tǒng)治,不足以成為秦朝的戰(zhàn)略后方。所以,翻盤的可能性基本沒有。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秦二世在登基后,一共也就干了這幾件事:
第一件,屠殺扶蘇外剩余的所有兄弟姐妹,一共殺了22個兄弟和十個公主。殺兄弟,是怕?lián)寠Z帝位,威脅到他的統(tǒng)治,姐妹們無論如何也威脅不到二世啊,也遭此無妄之災,我想不通,朋友們,你們有誰知道原因嗎?知道的請舉下手,告我一聲。
第二件,趙高屠殺異己,蒙恬是在二世即位前殺的,之后殺的也數(shù)不勝數(shù),例如蒙恬兄弟蒙毅、丞相李斯(之前還是同黨)、右丞相馮去疾和將軍馮劫等。
在子嬰即位秦王后,已經(jīng)有心殺賊,無力回天了,原因如下。
首先,秦國經(jīng)過商鞅變法,一百多年的積累,始皇才能在短短十年滅掉六國,統(tǒng)一天下,俗話說,“人心不足蛇吞象”,連續(xù)滅掉六國,短短十幾年根本無法消化掉,地域觀念還沒消除,只要有人登高一呼,六國故地紛紛揭竿而起,最終滅亡大秦帝國。
其次,秦末時期,土地兼并嚴重,當時正是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期,經(jīng)濟崩潰,爆發(fā)大量農(nóng)民起義,而不是六國貴族單純的復辟推翻的秦國。
但是,秦亡的90%責任在糊涂的胡亥身上,他在位三年利國利民的好事沒干過,在趙高的挑唆下,殘害手足、屠殺忠臣、實行暴政,大秦歷代君主400年篳路藍縷開創(chuàng)的基業(yè)被他葬送。有人說秦朝是亡于秦王子嬰,是他把大秦獻給先入關的劉邦的。
這不能夠怪子嬰,只能怪秦二世胡亥太敗家了,把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的大好基業(yè)都葬送了,自己也被趙高所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37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