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來帝王多無情!他卻相反,用“仁義”開辟了一個王朝成千古一帝!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上,統(tǒng)治者多以鐵血無情、嚴苛殘暴的面目示眾,其中不乏頗具城府的野心家,口蜜腹劍的陰謀家,仔細地排查一下,寬容仁厚的帝王形象,始終存在于戲臺劇本里。仁義者難成大事,天性涼薄者多能成事,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卻不是絕對的定律。
西楚霸王項羽因在鴻門宴上放劉邦一馬,氣得謀士范增破口大罵:“豎子不足與謀”;就連老對手劉邦的手下都嘲諷項羽是“婦人之仁”。雖然劉邦喜歡侮辱下屬,而項羽則是體貼下士,但劉邦舍得給錢給地,項羽連塊印章都舍不得送給別人;西楚霸王的結(jié)局是自刎于烏江,江邊只留下一艘孤零零的漁船和長嘶不停的烏騅馬,鮮血染紅了平靜的江面。
再來看南唐后主李煜,或許是李家的基因問題,歷代君主仁愛親民,擅寫詩詞歌賦,卻在治國理政方面如同朽木;亡國后的李煜起初享受的是一等公爵待遇,尋常時間飲酒作賦,時不時回到“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凄涼現(xiàn)實中,不過大多數(shù)時候總是一副逃避現(xiàn)實的姿態(tài)。
等到氣量狹小的宋太宗趙光義繼位,李煜的一手好詞被視作留戀舊國,其實這件事情可大可小,宋太祖是不置可否地笑一笑,宋太宗則是上綱上線地嚴查;一杯鴆酒,亡命天涯,李煜的命運發(fā)生質(zhì)的改變,連沉湎酒精的生活都被剝奪,生命消逝不見。
然而歷史總是具有偶然性,東漢光武帝劉秀是個打破成見的特例,他在為人處世、君臣相安方面做到盡善盡美,政策多以柔和為主,并借著獨特的人格魅力成功晉升為開國皇帝。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從距離西漢時期的年代近遠,就可以看出劉秀比起劉備的皇族身份更具含金量。
劉秀的童年時期,正處于西漢末年的大變革,外戚王莽趁機篡位,建立起新朝,劉氏皇族的身份被剝奪;隨著劉秀長大成人,天下局勢日漸混亂不堪,王莽的新政不得其法,弄得天下人心惶惶,哀鴻遍野;天災加上人禍,是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的根源,旨在推翻王莽的綠林和赤眉軍起義一觸即發(fā),連王莽的官府軍隊都畏之如虎。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天下局勢瞬息萬變,劉秀趁著老家南陽旱災不斷,莊稼歉收、百姓斷糧,成功和哥哥劉演湊齊一伙聲勢浩蕩的起義軍;等到劉秀率眾投奔綠林軍后,過人的政治能力和軍事經(jīng)驗,令他在起義軍里威望漸增。
公元23年,綠林軍擁立劉秀的遠房親屬劉玄為帝,蛻變?yōu)槊皂樀臐h家軍,勢力得到迅猛發(fā)展和擴張;心急如焚的王莽集中四十多萬新軍主力,意圖殲滅影響度最廣的綠林軍,當時的軍隊統(tǒng)領都主張撤退離開據(jù)守的昆陽,唯獨劉秀在考察形勢后,做出孤注一擲的決定,聯(lián)合全軍迎面抗敵。
在外人看來是毛頭小子的劉秀,表示愿意簽下軍令狀,并親自率領十三名親信,說服附近的起義軍加入到保衛(wèi)昆陽的戰(zhàn)役中;受到前后夾擊的王莽軍隊潰散而逃,劉演和劉秀兄弟在軍中樹立起極高的威望,可是樹大招風,張揚狂傲的劉演遭到軍中將領的嫉恨。
值得一提的是,劉玄對居功自傲的劉演同樣憤慨不平,因此他聯(lián)合起義軍將領設計灌醉劉演,用言語激怒劉演,性情剛烈的劉演,哪受得了這個刺激,當即拔刀相向。眼見計劃得逞,劉玄立即給劉演安了個“意圖謀害圣上”的罪名,令手下持尖刀殘害了劉演。
遠在父城監(jiān)軍的劉秀,聽到這個消息不禁失聲痛哭,但他深知光憑自己的實力是遠遠不夠的,唯有藏匿鋒芒才是上策。
當劉秀來到宛城覲見劉玄的時候,他既沒有暴力報復,也沒有破口大罵,而是眼睛紅腫地陳述過失,將昆陽之戰(zhàn)的功勞全都歸功于起義軍將領。盡管劉秀對殺兄之仇耿耿于懷,但他總是努力克制、隱忍不發(fā),即使回到昔日的住所,也不披麻戴孝、誦經(jīng)做法,逢人吊唁慰問的時候,也絕口不提哥哥的死因。
這樣一來劉秀被起義軍內(nèi)部視作膽小怕事的窩囊,沒有一點血性的軟弱男,不過這也削減了劉玄惴惴不安的猜忌心。綠林軍攻占長安后,劉玄需要一位賢明的大臣去管理黃河以北的區(qū)域,“窩囊”劉秀派人說服劉玄,成功以大司馬的身份進入黃河以北;劉秀的隱忍得到了回報,在這片區(qū)域他得以大展拳腳,重新構(gòu)建一支屬于自己的軍隊。
劉秀的仁政在這里初現(xiàn)端倪,凡是經(jīng)他手處理的郡縣,無不井然有序、路不拾遺,這支軍隊成為建立東漢王朝的基礎力量。
公元25年,劉秀采用軍事打擊和政治談判手段,收編了王莽的殘余軍隊和部分起義軍,成功控制了幾處中原要地。眼見時機日漸成熟,劉秀在部下的擁戴下建立起東漢王朝,根據(jù)當時的戰(zhàn)略形勢,劉秀面臨的最大敵人,就是關東一帶的武裝勢力,為此他傾注了全部軍力,勢必奪下戰(zhàn)略要地洛陽。洛陽的守將朱鮪曾參與撲殺劉演的計劃,這一點使得朱鮪遲遲不肯投降于劉秀,直到劉秀一句“成大事者不忌小怨”,才讓他放下戒備,放心歸順東漢王朝。
公元36年,東漢建立后的十一年,劉秀按照由近到遠的戰(zhàn)略計劃,取得了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最終勝利;劉秀的仁義堪稱歷代帝王之最,大概是早年辛勤務農(nóng)的經(jīng)歷,劉秀對底層人民的關懷推己及人。
早在劉秀以大司馬身份巡視邯鄲的時候,死對頭赤眉軍在河東一帶活動,謀士就建議他讓黃河決堤,使赤眉軍變成甕中之鱉;但劉秀考慮到會傷及無辜,執(zhí)意不肯采納這個辦法,后來的吞并戰(zhàn)爭中,劉秀對敵軍將士的封賞,贏得了歸順軍隊的好感。
縱使劉玄親自設局害死了劉演,理論上和劉秀有不共戴天之仇,但劉秀在劉玄兵敗棄城后沒有落井下石、懸賞緝拿,反而是頒布詔書,責令沿途官民不得加害。雖然劉玄最終死于赤眉軍將領謝祿的手上,但劉秀仍舊派人找到劉玄的尸體,厚葬于霸陵,并且封劉玄的三個兒子為諸侯。
東漢王朝建立伊始,開國將領難免居功自傲、目無王法,可劉秀沒有像朱元璋那樣大加殺戮,而是好言相勸,化解將領之間的矛盾,化干戈于玉帛。這樣儒雅寬容的劉秀,也難怪曹植和諸葛亮對他的評價,要遠高于痞子皇帝劉邦了。曹植評價劉秀“光武其優(yōu)也”,諸葛亮評價劉秀“光武神略計較,生于天心,帷幄無他所思,六奇無他所出,共成王業(yè)。”
/2005/4-20/092246235.html
這里有一個,不過不清楚評判依據(jù),僅供參考
個人意見:
1 李世民(唐太宗)
1 他不拘一格的用人,對人材的使用及領導達到了極高的境遇;
2 他獨具慧眼,看到了個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認識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問世,對大臣的各項進步之言豁達的予以采納;
3 不獨斷專行、初步確立了三權分立、互相監(jiān)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規(guī)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響國家政策的那一部份)旨意需門下省審查副署后方可生效發(fā)布,保證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時發(fā)現(xiàn)并糾正。杜絕了不良政策對國家及人民的違害與影響;
4 認識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殺的法政政策,規(guī)定死刑需三復奏(外地五復奏)復審批準后方可行刑,這就不難認人們想起貞觀四年(630)全國判死刑才29人、貞觀六年(632)全國死刑犯290人,太宗審查時令全部290人回家團年、待來年秋收后回來復刑,結(jié)果290人均準時到來、無一人逃亡。
5 太宗朝武功之盛,除高麗戰(zhàn)爭上沒有取得戰(zhàn)略勝利外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突厥、吐谷渾、高昌、安西四鎮(zhèn)、漠北薛延陀等),這與當時的國力、軍隊戰(zhàn)斗力、整體戰(zhàn)略、用人選將與配合默契、過程協(xié)調(diào)一致等重要因素是分不開的,因此在中華歷史上的名將名相中,貞觀朝占有相當?shù)谋壤?,在中華軍事史上,貞觀朝的戰(zhàn)例也多被引用;
6 氣吞天下的“天可汗”氣質(zhì),李世民多次以少嚇多,經(jīng)典之役就是在渭水單騎嚇退突厥10萬精騎,就對比宋真宗在寇準一在堅持和請求下才勉強在大軍護衛(wèi)下到達澶州南城,而又要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馬上要回去是何等的天壤之別??!
7 胸懷大局、四海一統(tǒng)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太宗朝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四海之內(nèi)只要知道中國的均努力內(nèi)附,以唐為榮,樂不思蜀,他們不但同唐人一樣可以自由自在的生存,還可以做官,著名的少數(shù)民族將領阿史那思摩、執(zhí)思失力、契蓽何力乃至后世的高仙芝、李光弼等都為唐朝做出了杰出貢獻,在他們身上正好反映出李世民民族政策的光輝,現(xiàn)在的唐人、唐人街也正時那時繁榮富強、威甲四海、文禮之邦的生動寫照;
8 完善科舉制度、大力興辦學校、重視教育活動、普及官吏選聘、當時的國子學、太學之盛、地方也有不少學校,如此才不難想起當時的教化呢,同時當時的科舉也規(guī)范化、考選公平,以進士科最為杰出,如此才有太宗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喜言“天下英雄、入朕彀夷”,唐朝的教育及科舉為政治上提供優(yōu)秀人才同文化精髓——唐詩及經(jīng)濟發(fā)展做出杰出貢獻;
9 工書法、富文詞,太宗皇帝個人修養(yǎng)及天賦極高,在書法同文詞上也頗有名氣,在他大力宏揚和鼓勵支持下,才有唐代書法、文學、藝術之盛;
10 倡導廉政、節(jié)儉、樸素、重視農(nóng)田水利,太宗朝在廉政建設方面是相當成功的,他并沒有像朱元璋一樣嚴懲貪官污吏,而是建立一個廉潔奉公、遵紀守法的中央領導班子、重視地方長官選舉,當時朝廷中不少卿相家境貧困,溫彥博、戴胄、于志寧、魏征、張玄素等等,再加上良好風氣的宣傳和行政監(jiān)督,及時預防了官員犯錯,因此當時的官員相當奉公守法、廉潔自律;太宗皇帝也比較注意節(jié)儉,不濫用民力、注意與民休息,當時社會形成了一種樸素求實的作風;太宗皇帝也相當重視農(nóng)業(yè),京官外巡回京太宗先問及此事,因太子冠禮與農(nóng)時違背而更改;
11 由于社會安定,商業(yè)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全國新興了許多商業(yè)城市,城市業(yè)有相當?shù)陌l(fā)展,廣州、杭州、揚州、成都、江陵、涼州等城市經(jīng)濟發(fā)展相當迅猛,長安同洛陽作為世界經(jīng)濟大都會就不言而喻了,這為封建經(jīng)濟登頂?shù)於藞詫嵉幕A;
12 對玄奘佛學的支持同西游的肯定,打通并維護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及東聯(lián)新羅、日本,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與經(jīng)濟發(fā)展,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使吐蕃從奴隸制社會邁入封建社會,開發(fā)并促進了西藏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不愧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戰(zhàn)略家、文學家、書法家、卓越的領袖、影響中華乃至世界進程的杰出人物,他為中華民族同人民做出了杰出貢獻,留下了輝耀千古的豐功偉業(yè)及精神財富,因此受到人們的崇敬;也正如筑東陽先生所說“他是繼孔子之后中國數(shù)一數(shù)二的偉人”。
參考資料:
/view/2541.htm#4
2 劉徹(漢武帝)
漢武帝即位之初,一方面政治形勢比較穩(wěn)定,國家經(jīng)濟狀況也相當好,另一方面諸侯王國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潛在威脅還不小。所以,他在繼續(xù)推行景帝時各項政策的同時,采取了一系列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措施。
政治:在政治方面,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消弱漢初分封的諸侯國勢力,加強監(jiān)察制度等。漢武帝還變古創(chuàng)制,包括收相權、設刺史、立平準均輸?shù)戎卮蟾母锱c創(chuàng)制,建立了一套系統(tǒng)完整而且體現(xiàn)著法家之“以法治國,不避親貴”的政治制度。這種法制傳統(tǒng),成為此后二千年間中華帝國制度的基本范式。
?
軍事:對外友好:在軍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權,充實了中央的軍事力量;改革兵制。派衛(wèi)青,霍去病出擊匈奴,使北部邊郡得以安定,派張騫出使西域,開括了西北邊疆:開通了西漢聯(lián)系西域以至中亞給地通道
經(jīng)濟:在經(jīng)濟方面,整頓財政,頒布“算緡”、“告緡”令,征收商人資產(chǎn)稅,打擊富商大賈;又采取桑弘羊建議,將冶鐵、煮鹽收歸官營,禁止郡國鑄錢;設置平準官、均輸官,由官府經(jīng)營運輸和貿(mào)易,大大增強了國家經(jīng)濟實力。同時興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實行“代田法”,有利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發(fā)展。在經(jīng)濟方面還有一條重要的舉措,就是將當時的貨幣進行統(tǒng)一。
思想:在思想方面,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使儒學成為了中國社會的統(tǒng)治思想,大力推行儒學,在長安設太學。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封建統(tǒng)治正統(tǒng)思想,一直延續(xù)了兩千多年,對后世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人事:漢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開發(fā),他確立了察舉制度,是中國有系統(tǒng)選拔人才制度之濫觴,對后世影響很大。
綜觀上述,漢武帝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代第一個大一統(tǒng)局面,震古爍今,但一生征戰(zhàn)頗多、勞民傷財,晚年大興土木,任用酷吏。故屈居第二。
參考資料:
/view/17163.htm#
3 嬴政(秦始皇)
歷史評價:
正面
秦始皇在位之時,吞并六國,并發(fā)兵南征北討,史載“百越之地,盡皆俯首”,“北擴千里”“秦王掃六合”,按戰(zhàn)國地圖看,領土幾乎比戰(zhàn)國七雄控制范圍擴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設置郡縣”,對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統(tǒng)治和制度建設,不似其它同時代的征服者如馬其頓的亞力山大,或羅馬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設;因此使統(tǒng)一的土地統(tǒng)治穩(wěn)固,這才為中國現(xiàn)在的版圖奠定了基礎。后人認為,“功莫大過秦皇漢武”。意指秦始皇在武功方面,排在漢武帝之前,歷史上無出其右。至今,英語中對中國的稱呼China,也是從羅馬語Chin(秦)演變過來的,這在一個側(cè)面上表現(xiàn)了秦帝國的影響力。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重視以法治國,秦始皇繼承了這個傳統(tǒng),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韓非,曾自嘆“若與其同游,則無恨矣”。對將領賞功罰罪,皆依法。秦始皇雖專制,認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國。陳勝、吳廣起義,其理由也是“秦法嚴苛”,其罪當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并非如后世“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那般因嚴重腐敗,而官逼民反。后世儒家倡導人治,治國不依法,由君主一言而決,而至今日人治之風,馬屁之風猶在。
秦始皇首創(chuàng)驛站制度,并修驛道。為龐大帝國的政令通達以及由此而來的郡縣制皇權國家奠定了技術基礎?!靶摅A道,設郡縣”,這是中國能夠采用郡縣制這種先進制度,而非類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個必要條件。同時期的羅馬不能有效控制占領區(qū),只能設權利極大的總督(總督總攬一地的軍政大權,都是貴族,基層組織都依靠當?shù)氐脑薪M織),仍舊類似于分封制,這是羅馬帝國后來分裂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郡縣制是一種平民制度,其軍政首腦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績軍功可上可下,可平職調(diào)動,這就導致了職業(yè)官僚和職業(yè)軍人的出現(xiàn)。職業(yè)官僚和職業(yè)軍人都可以來自平民,郡縣官僚制有效的保證了平民(布衣)參政議政的權利(如李斯,蒙敖等等都是布衣,依軍功政績才出將入相),相比分封制這種貴族政治,無疑是一大歷史進步。現(xiàn)代國家的文官制度和軍隊制度就是起源于此。
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國為之后近一千七百年的時間,中國在政治制度上先進于西方,從而比西方發(fā)達奠定了基礎。所謂“漢承秦制”,“自秦以來,其制未變”,“百代猶行秦法政”。兩千年的皇權時代的中國,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襲了秦朝的制度。
李白的詩《古風》:「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桑弘羊的論著中肯定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的功績。 清代的章太炎在1913年撰寫的秦政記也贊揚秦始皇。
負面
因為秦始皇推行“以法治國”的法家學說,而其后中國歷代統(tǒng)治者都推行以仁愛,中庸為核心的儒家學說。因此,秦始皇常作為負面典型出現(xiàn)在各種散文、史籍中。如賈誼的《過秦論》等。
《史記·秦始皇本紀》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
賈誼《過秦論》:一夫作難而七廟墮,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秦始皇被很多史學家看作是一個暴君,為了權力可以不擇手段。
萬里長城、秦馳道、靈渠、阿房宮及秦始皇陵等的規(guī)模均極為龐大,勞動舉國的人口興修,不少文獻均斥責在工程進行時造成不少人命死傷,但另一方面卻使各地的交通進一步發(fā)展,有助日后交通、經(jīng)貿(mào)、以及各民族之融合。故此,一直成為史學家對于秦始皇功大還是過大的爭論點。
功過是非后人評,考慮到“千古一帝”的特殊身份,排在第3
參考資料:
/view/2389.htm#5
4 孛兒只斤鐵木真(元太祖)【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是古今中外著名的歷史人物,同時又是最有爭議的人物。七八百年來,中外各國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名人學者從不同角度研究和探討這位偉大人物。
馬克思在談到成吉思汗時曾說:“成吉思汗戎馬倥傯,征戰(zhàn)終生,統(tǒng)一了蒙古,為中國統(tǒng)一而戰(zhàn),祖孫三代鏖戰(zhàn)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痹凇恶R克思印度史編年稿》一書中,馬克思寫道,成吉思汗在統(tǒng)一蒙古的過程中組建了一支軍隊,他“依靠這支軍隊征服了東蒙與華北,然后征服了阿姆河以北的地方與呼羅珊,還征服了突厥族地區(qū),即不花剌、花剌子模和波斯,并且還侵入印度。他的帝國的疆土從里海一直沿伸到北京,南面伸展到印度洋和喜馬拉雅山西面到阿斯特拉汗和嘉桑。他卒后這個帝國分為欽察汗國、伊兒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和元朝;前四部分由汗分別統(tǒng)治;最后一部分作為帝國的主要部分,由大汗直接統(tǒng)治”。
孫中山先生說:“亞洲早期最強大的民族之中元朝蒙古人居首位?!薄霸瘯r期幾乎整個歐洲被元朝所占領,遠比中國最強盛的時期更強大了”。
毛澤東同志將成吉思汗親切地稱為“一代天驕”,將他與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帝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相提并論。
東方戰(zhàn)神——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統(tǒng)帥成吉思汗及其繼承者,不僅組建了一支當時天下無敵的強大騎兵,出色地解決了軍隊給養(yǎng)、后勤供應,還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了一系列符合騎兵作戰(zhàn)特點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印度前總理尼赫魯在《怎樣對待世界歷史》一書中說:“蒙古人在戰(zhàn)場上取得如此偉大的勝利,這并不靠兵馬之眾多,而靠的是嚴謹?shù)募o律、制度和可行的組織。也可以說,那些輝煌的成就來自于成吉思汗的指揮藝術?!彼浅Y澇衫?加特的說法:“蒙古人所進行的征戰(zhàn),就其規(guī)模和藝術、突然性和靈活性、包圍的戰(zhàn)略和戰(zhàn)術而言,是史無前例的。”“成吉思汗即使不是世界上惟一的、最偉大的統(tǒng)帥,無疑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統(tǒng)帥之一”。
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說:“如果有關戰(zhàn)爭的記載都從歷史上抹掉,只留下成吉思汗戰(zhàn)斗情況的詳細記載,且被保存得很好,那么軍人將仍然擁有無窮無盡的財富。從那些記載中,軍人可以獲得有用的知識,塑造一支用于未來戰(zhàn)爭的軍隊。那位令人驚異的領袖(成吉思汗)的成功使歷史上大多數(shù)指揮官的成就黯然失色。”“他渡江河、翻高山,攻克城池,滅亡國家,摧毀整個文明。在戰(zhàn)場上,他的部隊運用得如此迅速和巧妙,橫掃千軍如卷席,無數(shù)次打敗了數(shù)量上占壓倒優(yōu)勢的敵人”?!半m然他毀滅一切,殘酷無情,野蠻兇猛,但他清楚地懂得戰(zhàn)爭的種種不變的要求”。
俄國將軍以葛那吉夫說:“橫覽宇內(nèi),歷年之少,而開拓疆土之廣大,如成吉思汗者,千古所未嘗見也。成吉思汗登蒙古大汗位之初,兵籍之戶數(shù)約一萬三千而已(約3萬),其后征服民族之數(shù)凡七百二十部之多,其言語信仰,大抵異類。其子孫蒙業(yè)開拓,所奄有之全版圖,包括今之清帝國,印度之北部,韓國半島,中央亞西亞之全域,俄羅斯帝國之大半,底格里斯與幼發(fā)拉底兩河間之南部,兵刃之所斬刈,馬足之所蹂躪,由東達西,成一直線,徑長六千英里(約當中國1萬6千里),其間列國數(shù)十,成吉思汗及其子孫才以六七十年之短日月次第削平者也。此最大蓋世之雄,果如何而崛起者耶?”
俄國軍事家柯列金也說:“通觀世界歷史,用很少兵力(拉施德丁說12萬,小林高四郎說20萬),在很短時間內(nèi)(1207年到1227年共20年),攻略廣大土地(歐亞兩洲的大部),統(tǒng)治眾多人口(中小路彰說6億人口,我認為有些夸大),除成吉思汗時代的韃靼人和帖木兒時代的中亞細亞人之外,開天辟地以來從未有過?!?
有人曾經(jīng)統(tǒng)計過,成吉思汗一生共進行了60多次戰(zhàn)爭,除十三翼之戰(zhàn)因?qū)嵙沂庵鲃映吠送?,沒有一次失敗過。因此中國學者劉樂土先生在其《成吉思汗》一書中說:“成吉思汗是后人難以比肩的戰(zhàn)爭奇才。他逢敵必戰(zhàn)、戰(zhàn)必勝的神奇,將人類的軍事天賦窮盡到了極點?!薄八庀碌蔫F騎,勢如破竹,硝煙漫卷到了羅斯、阿富汗及印度北部。在廣袤的歐亞大陸,成吉思汗已經(jīng)成了戰(zhàn)無不勝的神,對手無不聞風喪膽,屈服于腳下”?!笆裁慈瞬拍芊Q得上戰(zhàn)神?惟有成吉思汗!”
縱觀中國古代數(shù)千帝王,唯成吉思汗堪稱“天之驕子”,與亞歷山大大帝不相上下,猶在拿破侖、漢武帝之上,奈其殺戮過重,血流漂杵、積尸成山,實乃罪孽,故居于第4
參考資料:
/view/126636.htm#5
5 愛新覺羅玄燁(清圣祖)【康熙】
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最長的皇帝,達61年。他智擒敖拜,三征準噶爾,平定三藩,打擊沙俄侵略,收復臺灣,蠲免賦稅,為后來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平生沒有明顯缺憾,考慮到是封建晚期的帝王,沒有認清時事開放國門(其實真不是他的錯),屈居第5
參考資料:
/view/2682.htm
6 楊堅(隋文帝)
隋朝建立初期,是一個百廢待興、百亂待治的局面。隋文帝一登上金鑾寶座,就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對政治制度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一)確立三省六部制:
中央設尚書、門下、內(nèi)史三省,以尚書令、納言、內(nèi)史令為長官,行使宰相職能,輔助皇帝處理全國事務。內(nèi)史省和門下省是機要之司,內(nèi)史省負責起草并宣行皇帝的制詔;門下省負責審查內(nèi)史省起草的制詔和尚書省擬制的奏抄;尚書省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其下設吏部、禮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六部。每部設尚書為長官。尚書令下有尚書左、右仆射各一,左仆射判吏、禮、兵三部事,右仆射判度支、都官、工部三部事。尚書令與左、右仆射及六部尚書合稱「八座」。開皇三年(583),改度支為民部;都官為刑部。除三省外,又設秘書和內(nèi)侍二省,負責圖書修撰及宮內(nèi)供奉等事。另設御、都水二臺,負責監(jiān)察和水利。記這樣不僅加強了中央集權,而且開創(chuàng)了中國封建社會政治體制的新階段。
(二)簡化地方官制:
隋初,楊堅在確立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機構(gòu)后,又對地方機構(gòu)進行了改革。南北朝以來,由于郡縣設置過漤,形成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隋初沿北齊、北周制設州、郡、縣三級地方機構(gòu),開皇三年,楊堅從河南道行臺兵尚書楊尚希的建議,廢郡,改為州、縣二級制。州設刺史,縣設縣令。
(三)修訂「開皇律」:
修訂「開皇律」。對前代八十一條死罪、一五零條流罪、千馀條徒、杖等酷刑以及滅族等都一概廢止。同時,又減輕了許多法律的內(nèi)容,如「流役六年,改為五載;刑徒五歲,變從三祀;其馀以輕代重、化死為生。」對犯人處置采取審慎態(tài)度,而不是草菅人命,有效地防止了冤案的發(fā)生。文帝對法律的改革,使法律減輕了殘酷和野蠻性,在中國法制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為了使隋朝早日繁榮富庶,隋文帝大力發(fā)展社會經(jīng)濟。
(四)領均田令:
隋初,在北齊、北周均田制的基礎上,繼續(xù)實行均田制,均田令規(guī)定:丁男、中男受露田(種植五榖)80畝,永業(yè)田20畝,婦女受露田40畝。奴婢5口給1畝。永業(yè)田不歸還,露田在受田者死后歸還。對一般農(nóng)民,采取輕徭薄賦鼓勵農(nóng)桑的政策,對于豪犟貴族兼并土地的行為則給予打擊,以保證農(nóng)民的正常生產(chǎn)。從而提高了農(nóng)民勞動生產(chǎn)的積極性。均田制實行后,國家可以控制更多的勞動力,增加賦稅收入。
(五)設置糧倉:
文帝時所設的倉,可分兩種,即官倉和義倉。官倉的糧儲,用以供養(yǎng)軍公人員。設置官倉的目的,即是在增加關東漕運的效率;也就是把原來關東各州對京師個別直接的輸糧辦法,改為集中和分段運輸?shù)霓k法。并在黃河沿岸設置米倉,先把關東各州的食糧集中在這些倉里,然后利用黃河及廣通渠運到京師。因此時間及人力物力,都節(jié)省不少。據(jù)唐人的估計,文帝末年諸倉所存的食糧,已可供政府五六十年之用。義倉又稱社倉,設置于鄉(xiāng)間,其儲糧由人民捐納,以備饑荒時賑濟災民。百姓軍人,捐出的糧食,存入當?shù)氐纳鐐}里由「社司」專管賑目和儲存等事宜。如遇某地收成不好發(fā)生饑饉之時,便以某地社倉中的儲糧賑濟饑民。并規(guī)定民戶捐糧于社倉的標準:「上戶不過一石,中戶不過七斗,下戶不過四斗?!沽x倉之設,對人民的生活來說,自是一項有力的保障。
結(jié)束了數(shù)百年的分裂,創(chuàng)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功蓋寰宇,排在第6位
參考資料:
/view/5817.htm#4
7 趙匡胤(宋太祖)
歷朝歷代的政變事件屢見不鮮?!瓣悩虮?,黃袍加身”便是由后周禁軍最高統(tǒng)帥趙匡胤發(fā)起的一次成功的政變。趙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不僅統(tǒng)一了大半個中國,而且治國有方。宋朝的經(jīng)濟和文化之所以能夠達到我國歷史上的又一個高峰,與趙匡胤的治國之道有密切的關系。
歷史證明,趙匡胤是一位推動歷史發(fā)展的杰出人物。他對待權臣剛?cè)岵瑧讶岚矒?,很好的解決了天下統(tǒng)一后的軍權問題,這是前無古人的。永不消逝的英雄--趙匡胤。
鑒于歷史功績與前6人相較略低,故排第7
參考資料:
/view/23700.htm
除去上述7位無可非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再加上隋文帝和康熙,沒有異議吧?),余下的不太好排名了(不好比較),根據(jù)個人意見,只擬排名,不列原因。
1 李世民(唐太宗)
2 劉徹(漢武帝)
3 嬴政(秦始皇)
4 孛兒只斤鐵木真(元太祖)【成吉思汗】
5 愛新覺羅玄燁(清圣祖)【康熙】
6 楊堅(隋文帝)
7 趙匡胤(宋太祖)
8 李隆基(唐玄宗)
9 漢文帝、漢景帝并列
10 忽必烈
11 朱元璋(明太祖)
12 朱棣(明成祖)
13 愛新覺羅弘歷(清英宗)【乾隆】
14 武則天
15 楊廣(隋煬帝)【“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秦末,天下大亂,群雄并起。
陳勝吳廣揭竿而起,西楚項羽不遑多讓。
劉邦只是個小小的沛縣亭長 (相當于派出所所長)。 論時機,陳勝吳廣是中國 歷史 上首次拉起反抗大旗的人物。論出身,項羽是楚國貴族之后,四世三公,名冠海內(nèi)。
但就是這么一個看起來平平無奇甚至有點拉胯的人,卻在秦末亂世中突出重圍??康氖鞘裁矗?/p>
一靠他 潑皮無賴的性格, 二靠他 知人善用的能力。
從社交的角度來說,天性豁達,不拘小節(jié)的劉邦常年混跡于 社會 中低層,所謂 “高手在民間”, 這讓他一路上認識了不少能人。這幫人愿意跟著劉邦干,愿意給劉邦打工,原因不外乎一個, 劉邦這個人真實,好相處,夠朋友,夠意思,不裝相不 整景 。
從管理的角度分析,擁有了這么一票能人的劉邦不僅知人善用,而且選才唯賢。
我們要知道,實事求是的說,劉邦未必是一個能力特別出眾的人,但他手底下特別有能力的人,卻都讓他安排的服服帖帖的——會管理,往往比真能干重要。
張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劉邦一看小張可以,讓他當參謀,負責給俺當智囊。
蕭何關心國民,調(diào)劑民生。劉邦一看小蕭不錯,讓他搞后勤工作,負責給俺當管家。
韓信攻城略地,不在話下。劉邦一看小韓真棒,讓他負責軍事指揮,負責給俺當保鏢。
這三人史稱 “漢初三杰”, 換句話說,這三位加起來,就是大漢第一天團。
有這樣的天團保駕護航,劉邦不當皇帝,誰當皇帝?馬保國嗎?
劉盈是個好皇帝,也是個好人。
他品德上的光輝遠遠比他當皇帝的作為要高得多。
普通百姓如果性情溫順恭良,倒也罷了。但當身為太子的劉盈展示出這些慈愛仁和的品質(zhì)時,劉邦卻表示:你再這樣當好人,太子子你就別當了,卷鋪蓋滾蛋吧。
原因為何?只因為劉邦是個勵精圖治,精明強干,雷厲風行的人。他殘酷、無情、絕不心慈手軟。他要把大漢帝國交給一個和他一樣品格的人,而不是給一個老好人。
劉邦要廢太子,大臣們不干了。
因為在當時的人們眼中,廢長立幼是取亂之道。劉盈是嫡長子不說,學習成績好,品行道德佳,你不能因為你自己的性格霸道你就把這位三好學生給擼下去。
劉邦表示:也不我非要換太子,我二老婆戚夫人,天天跟我吹耳邊風,讓我把她生的兒子劉如意立為太子,我也是沒辦法。
大臣表示: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說一千道一萬,換掉劉盈我們不干!
正是因為朝野一致推崇劉盈,劉盈才能接過劉邦的接力棒,坐上皇帝的位置。
他對文武百官感恩戴德,同時把這份恩德轉(zhuǎn)嫁到天下的黎民百姓身上,廣施仁政。
大臣們很滿意,皇帝很滿意,老百姓也很滿意,但有一個人不滿意。這個人就是劉盈的生母,劉邦的正牌夫人,呂雉。
呂雉記恨戚夫人,這位妾室不僅搶去了夫君對她的愛,還差點讓自己的兒子當不成皇帝。
女人的嫉妒烈火在呂雉胸口燃燒,她把戚夫人抓起來做成了“人彘”, (一種非常殘忍的古代刑罰,過于血腥,有興趣可以自行了解) 做完之后,還拉著劉盈一起來欣賞自己的“杰作”。
皇帝一看傻眼了,自己的親媽這也太狠了,這不是變態(tài)嗎?劉盈驚嚇過度,不久郁郁而終。
劉盈在位時,基本貫徹落實了劉邦生前制定的“休 養(yǎng)生 息”戰(zhàn)略方針。不興兵戈,不起戰(zhàn)事,不動土木,大漢在一個穩(wěn)步的狀態(tài)下持續(xù)上升。
從劉恒當了皇帝開始,漢朝歷代帝王的性取向就逐漸變的不是那么明朗。
后宮三千佳麗,劉恒不愛,他專門寵愛一個叫鄧通的男寵。
這位男寵長相一般,姿色一般,不會唱歌不會跳舞,但卻有一招拿手好活兒——吸毒瘡。
劉恒背有毒瘡潰爛,流膿不止,太醫(yī)們束手無策,皇帝疼的昏死過去。
在一旁侍候的鄧通那可真叫是 “疼在劉恒心,痛在自己身”, 二話不說趴在劉恒后背就開始用嘴吸膿。
他這么一口一口的吸出膿,劉恒居然蘇醒過來,而且身體開始好轉(zhuǎn)。鄧福一看有效,對著瘡口又是一陣猛吸猛舔。
你注意到我用了“舔”這個字,是的,沒錯,鄧通是真的用舌頭在劉恒身上舔了幾口。 這是正史記載。我一個字也沒有胡說。
皇帝寵信上了這位以嘴吮毒的鄧通,小鄧搖身一變,成了劉恒身旁最得勢的男寵。
得勢到什么程度?鄧通出門算卦,一位相士斷言,說小鄧你眉間有煞,印堂發(fā)黑,我看你早晚要餓死街頭啊。
劉恒一聽不樂意了。咋的,我的男寵就這個命?對我好的男人就得餓死街頭?他非常不服,于是他賞給了鄧通一座金山。你沒看錯,是實打?qū)嵉囊蛔鹕健?(當時的黃金應該是黃銅) 并且,劉恒還允許鄧通自行鑄幣。
這是什么操作?相當于國家給鄧通頒發(fā)了一臺合法的印鈔機,想搞多少錢,就搞多少錢。
當然,劉恒不是個昏庸的帝王,除了寵愛男寵這一點,他在位期間幾乎沒有什么瑕疵,勤勉政事,努力發(fā)展,漢朝進入小康時代。
老前輩劉邦當年把老劉家這些子子孫孫和異姓的朝廷大員們都封了小國王,本來是希望這些人在外能夠拱衛(wèi)皇權。沒想到到了劉啟這一朝,這幫藩王坐不住了,居然聯(lián)合起來搞謀反。
我們的劉啟同學不驚不怒, 拳打藩王敬老院,腳踢謀反小國王。 迅速平定叛亂。這場震驚朝野的自衛(wèi)反擊戰(zhàn)被后世稱為“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的結(jié)束,再一次證明了一個封建王朝的核心就是集權,你要是把權力這個給點,那個給點,保不齊誰就在背后給你一下子。
劉啟是個有作為的皇帝,他勤勞、節(jié)儉、有才干。幾乎擁有了一個優(yōu)秀帝王所能擁有的大部分品質(zhì)。
他的一生就像他的名字一樣——“啟”。
承上啟下,他承接了漢文帝劉恒對漢朝的穩(wěn)步發(fā)展,也啟迪了漢武帝劉徹,讓劉徹在未來的歲月中引領大漢走向更大的輝煌。
值得一提的是,劉啟非常討厭鄧通。登基之后把鄧通的金山銀山銅山鐵山各種山全部收歸國有,并將其革職。曾經(jīng)富的流油的先皇紅人,如今窮困潦倒,最后真如當初那位相士所言,餓死在了街頭。
劉啟恩怨分明,治國有方。無愧于他的一生。而現(xiàn)在,時間即將屬于劉徹。
來吧!漢武帝!書寫你傳奇的帝王人生吧!
劉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暴力青年”,讓我們先來看一份老劉同志的 打架斗毆記錄:
反擊匈奴—— 整天把匈奴人民攆的是雞飛狗跳,叫苦不迭。他是中國 歷史 上第一位要求北方少數(shù)民族必須向中原政權俯首稱臣的皇帝。
遠征大宛—— 雖然你離得遠,但是如果你想整事,你想不歸漢朝管,那我就弄你。
開拔西域—— 只要是我劉徹相中的地盤,我就必須弄到手。漢武帝不僅將西域收歸國有,還派遣使者張騫出去 旅游 (絲綢之路), 泱泱華夏,第一次將目光投向了遙遠的世界。
除此之外,劉協(xié)一拳一個小朋友,南越和朝鮮都被揍的是鼻青臉腫 。
中國版圖的開拓,由劉協(xié)開始。
劉協(xié)還在中國 歷史 上開創(chuàng)了諸多第一:
他是第一個在大一統(tǒng)的國家里制定太初日歷的皇帝。
他是第一個敢派兵孤軍深入大漠,遠征匈奴的皇帝。
他是第一個要求天下子民捐獻圖書建立中國 歷史 上首個明確記載的國家圖書館的皇帝。
他是第一個創(chuàng)立太學的人,千百年來的文官制度就誕生在劉協(xié)的手里。
這位皇帝,沒得說。
他遍識英才,攜手東方朔,將歷來刻板嚴肅的朝堂變成了一個自由活潑談笑風生的地方。
他不拘一格,任才唯賢。大將軍衛(wèi)青最初只不過是個家奴,他一樣提攜。主父偃在朝堂上和劉協(xié)針鋒相對,政見不同,劉協(xié)認才不認人,照樣提拔錄用。
漢朝從二線城市躋身國際大都市,劉協(xié)居功至偉。大漢開始了真正的盛世。
漢武帝劉協(xié),是千古一帝,是真真正正的千古一帝。他的功過,已經(jīng)不需要任何人來評說, 歷史 自然會留下見證。
劉弗陵的心情不是很好,原因是因為自己還小,以他自己I的能力,很難像父親劉協(xié)一樣,雄才大略,一展抱負。所以當時的國家權力都掌握在權臣霍光的手里。
霍光這位大臣簡直是個控制狂,皇帝吃飯他要管,皇帝上朝他要管,皇帝上個廁所他也要管。
畢竟劉弗陵還小,你又是托孤重臣,日常生活你管管也就罷了,私生活你也插手?
為了把持朝政,控制皇帝,霍光把年僅六歲的外孫女上官氏安排給十二歲的劉弗陵當皇后。
劉弗陵不喜歡上官氏,一點感覺也沒有,包辦婚姻讓這位小皇帝苦惱無比。
他每天只要看見上官氏,他就難受,他就膈應,吃飯吃不香,睡覺睡不好。
大家可以會問,不喜歡皇后可以去后宮找妃子啊,皇帝想要女人,那還不簡單嗎?
還真沒那么簡單,在未來的歲月的里,霍光為了讓上官氏和劉弗陵增進感情,嚴令禁止嬪妃們陪皇帝睡覺。
只能看不能摸,嬪妃們急壞了,皇帝也急壞了。小皇帝心生一計,我不能和妃嬪睡覺,還不能和宮女睡覺嗎?
沒想到霍光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他研究出一種叫做“窮绔””的女式內(nèi)褲,叫宮女們穿上。
這種內(nèi)褲有前后襠,一堆繩子系來系去,非常難以穿脫。
而之所以研究出這種玩意兒,目的就是不為了不讓劉弗陵亂搞。
雖然霍光愛管閑事,但能力還是有的,他和一幫先皇輔臣也算盡心盡力,所以劉弗陵在位期間,西漢勉強還算ok。
劉賀開通了皇帝的至尊會員卡,但他沒想到是,開的居然是張體驗卡,過期了就不好使了。
當然,他能當上這個皇帝,也幾乎是運氣所致,漢昭帝劉弗陵沒有兒子,大臣們只能把漢武帝劉徹的孫子,也就是劉賀拉來做皇帝,可謂 “人在家中坐,皇位天上來?!?/strong>
劉賀當了皇帝,但是只當了27天就被拉下了馬。原因不是什么密謀策劃,也不是什么奪權風暴,廢立劉賀,是朝野上下一致的決定,因為這位皇帝實在是太能玩了。
國家新喪,按理說新皇帝登基之前得哭兩嗓子表示尊重和惋惜吧?劉賀表示:嗓子疼,哭不出來。
到了皇宮,劉弗陵的棺材還在屋里挺著,劉賀不知道哪兒抽風了,居然叫了一幫樂師在屋子里演奏歡樂的曲目。
當了皇帝之后,吃了吃就是造,今天和太監(jiān)打成一片,明天和宮女嬉戲一晚。
誰說阿諛奉承的話,劉賀就瘋狂賞賜,百金千金非常大方。誰來覲見,規(guī)勸自己,要么直接趕走,要么關入大牢。
也許在劉賀的眼里,皇帝只不過是一個方便他享樂的職位而已,他不想承擔皇帝的責任,只想享受皇帝的樂趣。國事朝政?大漢命脈?天下蒼生?在劉賀眼里統(tǒng)統(tǒng)屁也不是。
有些人生來就適合做皇帝,有些人就算你八抬大轎把他請上九五之位,他也坐不住。
很顯然,劉賀就是那個坐不住的人。
所以當他被權臣霍光和太后等人拉下馬來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可憐他—— “西漢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成就達成。
劉詢喜歡自己的妻子許平君,這是人盡皆知的事。
如果劉詢沒有當上皇帝,也許他們將是一對恩愛不移,白首終老的夫妻。
但命運選中了劉詢,他做了大漢王朝的新主人,許平君也被封為婕妤。
霍光這時候又來勁了,他一向愛參與皇帝的私生活。
他的小女兒霍成君尚未婚配,他尋思正好可以安排給劉詢當皇后。
劉詢不太樂意,他同樣不喜歡包辦婚姻,這位天子心有所屬,正是他的結(jié)發(fā)妻子。
大臣勸,太后也勸,劉詢不為所動。他親自擬了一封詔書,詔書的內(nèi)容大致是這樣的: 俺是劉詢,俺想尋找一把我落魄之時陪伴我的寶劍。
這回大臣們明白了,原來皇帝這是對自己的發(fā)妻念念不忘啊。夠爺們!夠深情!大臣紛紛上疏,于是許平君成了皇后。
而這封詔書,也成了中國 歷史 上一道最深情、最浪漫的詔書。成語“故劍情深”也是由此而來。
這邊許平君已經(jīng)當上皇后,霍光已經(jīng)死心。但霍光的妻子霍顯賊心不死,仍然想要找機會想讓自己的女兒上位。
不久之后許皇后生二胎,霍顯居然指使宮中女醫(yī)暗中下藥,可憐的許皇后蒙在鼓里,把藥一喝,一命嗚呼,一尸兩命。
霍顯瞞天過海,一頓神奇操作,把許皇后死亡的真相壓了下來。等到霍光知道實情,為時已晚,他也無可奈何。
老兩口一商量,反正許皇后死也死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自己的女兒霍成君安排成皇后。
劉詢同樣可憐,他被這兩口子耍的一愣一愣的,亡妻死不瞑目,他卻把仇人的女兒娶到宮里封了新皇后。
雖然女兒成了皇后,但很顯然,霍顯還有更加的夢想,她希望自己的女兒能誕下子嗣,成為大漢王朝的繼承人。
劉詢也簡簡單單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絕無可能。
他不僅沒有和霍成君誕育子嗣,還把許成君留下的孩子劉奭立為太子。這位皇帝的心里仍然只有許平君一個人。
霍顯惱了,眼看自己的如意算盤落了空,她先下藥謀害劉奭,沒想到劉奭學聰明了,不管吃什么都先讓下人嘗一口?;麸@謀害不成,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準備謀反。
玩大了,這真是玩大了。一介狠毒的婦人,居然無法無天,為所欲為的猖狂到了這個地步。
真當大漢王朝是擺設?
她這邊準備謀反,那邊朝廷已經(jīng)有所動向,悉數(shù)掌握了霍顯謀害許平君和想要起事謀反的計劃?;麸@一看這回玩完了,只好自殺。
這位癡心不移的皇帝,終于為自己結(jié)發(fā)妻子報仇雪恨。百年之后,九泉之下,兩人也能如愿相見了。
縱觀劉詢一生,是非頗多,他有可能不算不上一個好皇帝。但他一定是個不折不扣的好男人。
經(jīng)歷了血雨腥風的劉奭終于當上了皇帝。
這位皇帝也是大漢王朝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他是個文青皇帝,還是專業(yè)級別的文青。
一手好字震驚朝野,寰宇聞名,尤其是篆書,幾乎已經(jīng)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吹拉彈唱,樣樣都會。吹拉彈唱,樣樣都行。
如果放在今天,隨隨便便去參加選秀節(jié)目,劉奭一定是穩(wěn)占C位。
文青劉奭不僅有才,還是個情種。尚未當上皇帝之時,就偏愛自己的太子妾司馬良娣。
真愛注定無法長久,司馬良娣沒有等到自己的男人成為天下至尊,就撒手人寰。這導致劉奭從此之后對后宮里的任何一位妃子都提不起興致。他甚至公開表達過自己只愛司馬良娣,別人他都無所謂不在乎的心情。
太后一看這不行啊,你要是對女人沒興致,那大漢皇室血脈怎么辦?總不能我生吧?
于是她整來一幫美女,讓劉奭挑選,看上哪個,哪個就當皇后。當時正逢司馬良娣新死,劉奭哪兒有興趣再找女人?他看也不看,隨手一指,一位女子落入后宮之中。
這位女子不是別人,正是在未來攪動了幾乎大漢半個世紀的“摔璽皇后”王政君。
皇帝愛文藝,愛美人??上攵木褪腔实垡欢ú粣酃芾韲?,他也沒有時間管理國家。
劉奭在位期間,任用宦官,朝野混亂,國家隱有頹敗之勢。
當然,劉奭也不能說是什么都沒干,他還是干了一件算名垂青史的事——王昭君出塞遠嫁匈奴,大漢匈奴一家親,這事兒就是他安排的。
大漢皇帝的性取向在劉驁這里又開始不明朗起來,原因大致相仿。劉驁有男寵,還是個絕世美男。
這個美男的名字叫做張放。那么劉驁對張放寵愛到什么地步呢?
翻譯過來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說劉驁和張放是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睡在一起?;实鄯浅檺蹚埛?,張放甚至可以說是艷壓群芳,寵冠六宮——他可是一個男人啊我的朋友們。
要知道,劉驁的后宮里可不是庸脂俗粉, 班婕妤、衛(wèi)婕妤、趙飛燕、趙合德堪稱大漢“四朵金花”, 那可都是當年大漢美女的頂梁柱。所以劉驁男女通吃,每天除了在后宮睡覺,還是在后宮睡覺。
這是一個終其一生都沉迷在酒色中的皇帝。
自然災害頻繁,他表示我沒空搭理。
農(nóng)民紛紛起義,他表示愛咋地咋地。
國家政務,朝政大權怎么辦?他表示自己忙的很,讓王政君太后幫忙吧。
后世史學家多詬病說王太后擅權,導致了后來的外戚專權、王莽篡漢。
但實事求是的講,大漢的權力不是王太后搶來的,而是劉驁送出去的。
王太后也很無奈啊,國家總得有人管吧?
他如此勤于男女之事,一生卻沒能留下一個后代,最后暴斃宮中,皇位只能讓侄子繼承。
當然,再昏庸的皇帝也可以局部表揚。劉驁重視農(nóng)業(yè),在位期間,提拔了當時的著名農(nóng)業(yè)專家氾勝之當官。氾勝之不負所望,寫出了《氾勝之書》,這是中國 歷史 上第一本完整的農(nóng)業(yè)科學類書籍,對后世影響深遠。
別的先不說,你一看劉欣的封號,你就知道這個皇帝不太行。
他的確不太行,先皇們的優(yōu)點他一樣不學習,先皇們的愛好他倒是有樣學樣。
這位皇帝干啥啥不行,豢養(yǎng)男寵第一名。
對這位男寵的愛之深,情之切,驚艷 歷史 ,讓人咂舌。
這位男寵的名字叫做董賢,和劉驁一樣,劉欣也是衣食住行都和董賢在一起。
一次兩人同床休息,董賢睡覺不老實,不愛枕著枕頭,偏偏枕在了劉欣寬長的袖子上。
男寵可以沒日沒夜的睡大覺,但是皇帝不行,皇帝很忙,白天必須起床。
劉欣想要起床,但他就要面臨一個問題,如果起床,就要把自己的袖子從董賢頭底下拽出來。如果不起,那國家大事就耽誤了,至少早朝得去單位打個卡啊。
劉欣思來想去,還是不忍心弄醒董賢,于是用劍割斷了自己的半只袖子。 “斷袖之癖”的綽號不脛而走,劉欣成了這個成語的發(fā)明者和踐行者。
這位皇帝的死法也很荒唐,他是服用了過量的春藥,導致身體承受不住,突然猝死的。
我們無意去了解和探究劉欣的性取向和私生活愛好等等,但是我們必須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一個這樣的帝王統(tǒng)治下的大漢帝國,已經(jīng)走上了衰敗的高速路。
劉衎即位的時候,年僅九歲。
王政君太后還活著,她是中國 歷史 上最長壽的皇后之一,僅次于清朝的順治皇帝的二皇后博爾濟吉特。
這位老成持重的太后或許并沒有想過事態(tài)會發(fā)生到這種地步,也許她只是希望大漢能走下去,自己能幫一把。
但王氏一族專權,幾乎把大漢的命脈給扼住了。
這已經(jīng)不是王政君能控制的住的了。
外戚干政不是一天兩天了,這是歷代皇帝種下的惡果,也不是一個小小的劉衎能決定的。
這幫外戚里最囂張跋扈,為所欲為的,就是王莽。
劉衎,就是王莽親自挑選立下的君王。
可以見得,皇帝的繼承權都被外戚掌握, 這一代的大漢皇帝,是真的沒有牌面。
之所以九歲的劉衎在一眾皇子中脫穎而出,原因只有一個,他歲數(shù)小,便于王莽管理。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皇帝成了給王莽打工的。
王政君垂簾聽政,王莽一旁指揮,劉氏打下的江山,儼然已經(jīng)變成了王氏的。
小皇帝劉衎就像他的謚號一樣,平平無奇,慘淡無光。也許他短短的皇帝生涯只是為了給王莽篡漢自立當一個緩沖期和過渡期。
而對此時的大漢來說,更大的危機和深淵,即將到來。
帝國榮光不再,改換日月新篇。
王莽是王政君的侄子,姑姑權傾朝野,他也順桿爬上。
這是他最后成事兒的關鍵底牌。
但王莽成為皇帝的道路卻并沒有那么一蹴而就。
我們來看一眼王莽的奮斗 歷史 :
24歲的王莽因為是王氏親族的關系,入朝為官,但并未受到重用。
王莽不氣不餒,勤懇認干,終于被升為黃門郎。 (相當于機要傳達室科員)
在基礎服務崗位干了一陣,表現(xiàn)不錯,又被升為射聲校尉。 (漢宮機動巡邏部隊小隊長)
30歲,而立之年的王莽一路高升,被封為新都侯,先后任騎都尉 (中級軍事官員), 光祿大夫 (皇帝顧問)、 侍中 (皇帝親隨,特派員)。
多年的官場混跡,伴隨著幾代漢帝的衰亡。王莽見證了劉氏宗親的衰敗,也見證了王氏外戚掌握的過程。
這是一個隱忍,不易讓人發(fā)覺自己野心的人。長年累月的工作經(jīng)驗為他打下了堅固的政治基礎。
他工作時勤勉,待人寬厚,為人忠厚老實,誰也看不出這樣的一個人居然是塊當皇帝的料子。
歷史 無數(shù)次的告訴我們,越是看起來平平無奇的人,最后越有可能成就大事。
這就導致,當王莽成為大司馬,在漢平帝劉衎駕崩后,操縱劉嬰成為皇太子時,大家都是一愣。
從哪兒冒出這么一號人來?
而當王莽取代劉氏子孫,宣布要自己當皇帝時,群臣的狀態(tài)基本上是: “無所謂,管他誰是誰,無所謂。無所謂 ,誰讓誰憔悴?!?/strong>
幾乎沒有人反對,也幾乎沒有人敢反對。
羸弱的西漢政權已經(jīng)在二百年的歲月中變的混沌,變的麻木不仁,變的搖搖欲墜。
而王莽,正是抓住了這樣一個機會,他建立新朝,登基稱帝。
不過讓王莽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姑姑王政君,居然反對自己當皇帝。
我們可以理解王政君的處境,她畢竟嫁給了劉家人。獨攬大權也罷,臨朝稱制也罷,到頭來她還是希望江山在老劉家手里,她對劉氏皇族有感情。
但她過往被 歷史 和時代夾裹,或是有意,或是無心,居然讓自己身后的外戚勢力一步一步擴大,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王政君展示出了她的憤怒和絕望,她把代表皇帝身份的傳國玉璽狠狠的擲在地上,玉璽摔出了個口子,也摔出了她的無限心酸和惆悵。
但是現(xiàn)在一切已經(jīng)于事無補了,她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侄子坐在那個曾經(jīng)屬于劉氏親族的位子上。
百年歲月,再難回首。
王莽上臺了。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別的,是“改革”。當然,這也是他做的最后一件事,因為不久之后,就有亂軍攻入長安,王莽戲份殺青,領了便當。
但后世對他的討論是無窮無盡的。很多后世學者和網(wǎng)友,紛紛指出,王莽有可能是一個 “穿越者”, 他很有可能是一個現(xiàn)代人。
為什么這么說,讓我們來看一看他的主要改革內(nèi)容:
解放奴隸,只能私有,不得買賣。 ——尊重人權
土地給你種,但是不能買賣交易,不能換錢。 ——土地國有化
發(fā)行新錢幣,圓圓扁扁,堪稱古代硬幣 ——調(diào)整經(jīng)濟
調(diào)整大漢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價格和溢價空間全都由朝廷相關部門來制定。 ——統(tǒng)一物價
這四項內(nèi)容,在遙遠的古代,看起來是多么的匪夷所思,標新立異,簡直像是現(xiàn)代人“穿越”過去制定的。
他是不是“穿越者”,我不敢妄議。但 歷史 對他的評論卻是兩極分化的。
正統(tǒng) 歷史 唾棄他是大奸竊國,是西漢 歷史 上臭名昭著的小偷和亂臣賊子。
現(xiàn)代 社會 卻有另外一種不同的聲音,人們認為王莽是那個時代里為數(shù)不多有遠見有思想的改革家,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負的新朝皇帝。
但無論評價如何,西漢已經(jīng)徹底被王莽修改,墮入 歷史 的塵埃之中。而紅塵滾滾,關于西漢王朝的崢嶸歲月和無盡遺恨,早以隨風而逝了。
*前少皇帝劉恭、后少皇帝劉弘未載入官修正史,遂本文不予記錄。
*恭皇劉康為追封,遂本文不予記錄,漢孺子劉嬰只是皇太子,未登皇位,遂不予記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37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