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嘉靖帝二十年不上朝仍控制朝廷,看他的帝王術多厲害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事情還要從嘉靖帝的出身說起,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駕崩,但他一直耽于逸樂,連孩子都沒生,再落水后生了一次大病后涼涼了。
明武宗沒有子嗣,張皇后和首輔楊廷和就按照《皇明祖訓》中:“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原則,讓他的弟弟朱厚熜繼承皇位。
首輔楊廷和集團認為嘉靖帝只是個14歲的孩子,小皇帝比較容易控制,可他錯了,在后來的“大禮議”政治事件中,他逐漸了解了嘉靖帝的真實實力。
1521年,明世宗正式登基,年號“嘉靖”,可不久嘉靖帝就和以楊廷和、毛澄為首的明武宗舊臣(楊廷和集團)發(fā)生嚴重沖突:到底誰是嘉靖帝的皇考?
①楊廷和集團認為嘉靖帝應該“繼嗣”,該換父母,認哥哥明武宗的父母為父母
②而當時觀政進士張璁則反對楊廷和集團,力挺嘉靖帝,主張“繼統(tǒng)”,就是把嘉靖帝的親生父母入駐到皇陵中,堅持嘉靖帝和親生父親興獻王(藩王)的關系。
在這過程中群臣們拼死進諫,但嘉靖帝仍不為所動,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群臣們包括九卿二十三人等各級官員二百余人的龐大隊伍,集體跪在左順門外求情皇帝“繼嗣”,可最后結(jié)果是什么呢?
哭諫的大臣全部被逮捕,大臣們受到了處罰。四品以上奪俸,五品以下手杖,受杖者一百八十多人,十七人被杖死。
這就是舉國震驚的“左順門案”。
為時三年的“大禮議”政治事件以嘉靖帝的勝利而落下帷幕。
那么“大禮議”和嘉靖帝的不上朝有關系嗎?
有,而且有很大的關系。
不久,權傾朝野是首輔楊廷和被嘉靖帝削職為民,這也意味著楊廷和集團的失利中斷了楊廷和在明武宗去世之后推行的政治和經(jīng)濟改革,嘉靖帝日漸腐化,大肆興建、迷信方士、不理朝政,此后明朝政治風氣愈發(fā)頹廢。
嘉靖十七年后,14個內(nèi)閣輔臣中有9人是靠寫青詞(嘉靖帝喜好)上位。
至此,嘉靖帝將朝政打擊權臣,提拔好諂媚阿上的官員,政風逐漸敗壞,而朝廷大權都掌握在嘉靖帝手中,無人敢于皇帝抗衡。
嘉靖帝懂得制衡群臣,即使自己不上朝,也可以掌握權力控制大局,上文說到,在“大禮議”之爭中,學士張璁、桂萼堅定地站在皇帝這一邊,等到事情結(jié)束,張璁就被皇帝認作心腹,并順利進入內(nèi)閣,成為“群輔”中的一員。
張璁進入內(nèi)閣后,無法與嘉靖帝直接聯(lián)系,只能通過“票擬”程序聯(lián)系皇帝,而當時內(nèi)閣首輔是楊一清,而偏偏楊一清又看不上他,因為張璁的資歷尚淺且進士名次低,讓旁人覺得他是靠嘉靖帝的信任而扶搖直上的,但嘉靖帝現(xiàn)在急需張璁為首的諸臣支持(畢竟皇帝剛杖過群臣)。
嘉靖帝就想出一個絕妙的辦法,他賜給張璁兩枚銀章。
這個銀章作用可大了去了,一般張璁的票擬,要先經(jīng)過首輔楊一清之手,內(nèi)閣再轉(zhuǎn)交給司禮監(jiān)的秉筆太監(jiān)和掌印太監(jiān),最后再交給嘉靖帝。
而有了這銀章,就和其他票擬區(qū)分開來,首輔和太監(jiān)頭頭們都不能私自拆開看,這相當于嘉靖帝給了張璁密折專奏的機會,和清朝康熙皇帝的密折制度很相似。
后來支持嘉靖帝的桂萼也被準許進入內(nèi)閣,并且也賜給他兩枚銀章。也給了桂萼密折專奏之權,這就像第二個張璁。
之后嘉靖帝為了防止兩人勾結(jié),以公報私,制衡后,嘉靖帝又賜給內(nèi)閣首輔楊一清兩枚銀章,楊一清作為首輔,竟然也有了密折專奏之權。
群臣們就這樣被嘉靖帝玩弄地團團轉(zhuǎn),而嘉靖帝真正依靠的是那些司禮監(jiān)的太監(jiān),他們擁有重大權力,嘉靖帝讓宦官集團來制衡內(nèi)亂的文官集團。
不得不說,嘉靖帝的帝王術實在是高。
而這僅僅是嘉靖帝的一個例子,可想他在位45年不上朝20多年,用盡手段和手段來制衡群臣,穩(wěn)當幕后操盤手,別看利益集團們鬧得有多兇,只是皇帝不想管太多,皇帝一句話,就決定了這場“游戲”的勝負(嚴嵩權傾朝野,嘉靖帝讓他一夜削官回鄉(xiāng),死無葬身之地)。
一方面是因為嘉靖帝的手段多樣,另一方面也看出在封建社會天下皆為皇帝所有,皇權的排他性和至高無上也決定群臣只是皇帝的“奴仆”,生殺大權還不是主人所有嗎?
其實不是嘉靖的“帝王術”厲害,厲害的不過那套政治體系。
如果論“帝王術”嘉靖贏得過那秦王漢武,比得了那唐宗宋祖?那么秦王漢武,那唐宗宋祖如果不上朝20年,也和那嘉靖帝那般,那漢唐會怎么樣?
我想嘉靖比不過秦王漢武這些人,如果這樣人也和嘉靖一樣不上朝20年,那么這天下早就無法想象,僅僅因為下面的人為了爭權奪勢就夠這天下亂上十回。
那么這套政治體系為什么會這么“完美”?
嘉靖帝跳出了朝堂,不直接參與權力爭斗,超脫于外,高高在上,保持神秘,把平衡術玩出了花。
首先,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不僅僅將相權王權合二為一,還順勢將六部變成一個沒有實權只能辦事的機構(gòu)。 朱棣開始設內(nèi)閣,經(jīng)過幾代完善形成后來的內(nèi)閣制。
內(nèi)閣成了皇帝聯(lián)系六部的“秘書處”,然而相權已經(jīng)融入皇權,內(nèi)閣權力來源于皇權。例如內(nèi)閣成員處理完了一項政務,需要上傳給皇帝,皇帝頒發(fā)命令六部才能實施各項具體事物。
內(nèi)閣四個閣老相當于四個沒有實權的丞相,基本上都能將大大小小的事務處理好,而皇帝只需要牢牢抓住這四個人,基本上都能抓住整個朝堂。其次是在內(nèi)閣內(nèi)部安排不同勢力或者不同抱負大臣搭班子,皇宮內(nèi)部就設置了24監(jiān),主要部門領導權力分得很細,內(nèi)部競爭很激烈。
當然,明朝這條政治體系不止一套內(nèi)閣制,總之這套政治體系使皇帝牢牢將權力抓到自己手里。除了一個宮女差點將皇帝打死,實際無論權臣,外戚,太監(jiān)還是后宮,真正威脅到皇帝的通通一個沒有。要知道,明朝出現(xiàn)很多奇葩皇帝,但是卻有沒有一個威脅到皇帝,可見這套體系多“完美”。
嘉靖帝不上朝的原因就是為了煉丹,他特別信任方士,迷戀方術,所以忙的顧不上上朝。還有一點值得提一下的就是:不上朝不代表不理朝政,朝堂的一舉一動還是控制在嘉靖帝的手里,嘉靖帝在西苑修道的同時堅持親自批閱奏疏,始終牢牢掌控著一切大權,且這個時候有清官海瑞在,臣子能干,所以朱厚熜皇位坐得穩(wěn)穩(wěn)的。
話說當年的嘉靖帝也是撿了一個皇位:他堂哥朱厚照三十一歲去世的時候,并沒有孩子,然后嘉靖帝就上位了。但是讓嘉靖帝同樣害怕的就是:他已經(jīng)二十好幾了,也依然沒有孩子。他擔心自己走上堂哥的后來,于是就開始修道、煉丹,也不知道是機緣巧合,還是這些丹藥真的有用,三十歲的嘉靖帝終于喜當?shù)?br>
本來前期的嘉靖帝對朝堂上的事情還是很上心的,但是自生下孩子以后,他越發(fā)覺得是這些方士拯救了他,而且加上中間差點被宮女殺死,所以他更加迷戀修道。而且開始長時間不上朝,把朝堂上的事情都交到了宰相手里,不過嘉靖帝手段還是很高明的:不上朝只是為了偷懶,煉丹的同時還是兼顧著朝堂上的事情。
所以當后來宰相權力太大想要做點其他事情的時候,嘉靖帝就出手把他解決了,也就是說人家嘉靖帝并沒有放棄自己的本職工作,加上朝堂上還有其他棟梁,所以國家依舊在運行,沒出啥大亂子。
明朝是一個很奇怪的朝代,而他們的皇帝也是十分奇怪,按理來說皇帝都應該兢兢業(yè)業(yè)的去工作,但是明代有些皇帝卻有點的好多年不上朝,比如明朝的嘉靖皇帝就是如此20多年沒有上朝了。
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似乎國家也沒有因此崩壞,皇帝不上朝也不會影響國家的正常運轉(zhuǎn),這真的是很神奇啊,我覺得也與明朝的制度有關,畢竟明朝已經(jīng)是到了封建社會權力最集中的時期。
所以即是當朝統(tǒng)治者再怎么不作為,手底下的臣子們也會盡心盡力的將國家治理的好好的。
這和之前完全不一樣了,就比如作為我們第一個大一統(tǒng)國家的秦朝,秦始皇每天處理的政務就要多得多,他并沒有把他的權力發(fā)散下來,而是一個人牢牢的緊握手中,實際上這也對他本身而言也是十分的辛苦的,因為說實話真的是很不容易啊。
我覺得始皇帝早早的去世,和他兢兢業(yè)業(yè),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勞作是離不開的。實在是太傷身體了,嘉靖皇帝根本啥也沒干,天天都開開心心,說實話,比始皇帝好多了。
不過即使再怎么樣,像嘉靖皇帝這種幾十年都不上朝的,還真的是很少見呢,因為皇帝再怎么樣都是比較希望掌握權力的。
如果不是明朝特別的制度,可能我覺得也不可能將國家還能好好的運轉(zhuǎn)下去了,肯定多多少少,要會出一些紕漏的。所以正因為后期我們的封建社會制度發(fā)展的比較完備了,才能如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37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