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高攀龍之死,士可殺不可辱 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東林六君子死后,魏忠賢并未就此罷手,仁慈和適可而止不是他性格。大規(guī)模的清算還在后頭。
天啟六年二月即公元1626年3月,魏忠賢對東林黨最高層下手了——下令逮捕東林黨二代核心、前左都御史高攀龍。
高攀龍,江蘇無錫人,顧憲成老鄉(xiāng)。他從小喜讀書,非常懂禮節(jié)。六歲開始讀書,十二歲學寫八股文,二十一歲中舉,萬歷十七年進士。與清流三老前輩一樣,他的仕途也很不順,初為行人司行人,執(zhí)掌傳圣旨、行冊封等禮儀性的事務,因為上書說了幾句皇上不大愛聽的話,被貶到地方基層工作,又逢喪父,于是回家守孝,一守三十年。也就是說,朝廷三十年沒有用他。清閑在家的高攀龍閱讀了大量藏書,達到了很深境界——半日讀書、半日靜坐,修身養(yǎng)性,三十年從未間斷。聞聽顧憲成在家鄉(xiāng)東林書院講學,他慨然相助來奔,后成為東林黨第二代領(lǐng)袖。
這位東林黨魁,在位時處處為難魏忠賢。魏忠賢手下干將崔呈秀曾吃過高攀龍大虧。高攀龍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時,曾上《糾劾貪污御史疏》,彈劾御史崔呈秀,疏中揭露崔呈秀在巡按淮揚地區(qū)時貪贓枉法、鋪張浪費。吏部尚書趙南星經(jīng)復查認為事實確鑿,提請將崔呈秀戍邊,崔呈秀連夜抱魏忠賢大腿拜碼頭,才逃過一劫,所以對高攀龍他最是痛恨,不殺不足以解心頭之恨。
此時高攀龍已歸鄉(xiāng)。自天啟四年即公元1624年9月葉向高去職之后,原本就有些飄忽的政治平衡迅速打破。失去葉向高的東林黨陣營,很快走向風燭殘年。東林黨人的滅頂之災就此拉開了帷幕——10月,吏左都御史高攀龍即被罷免?;氐綎|林的發(fā)祥地——無錫東林書院。
他本以為后半生可以做個遠離廟堂的學者。但是這卻低估了政敵的心黑程度。
抓他的人都以為,高攀龍是文人,會像六君子那樣束手就擒,但是這一次他們想錯了。
高攀龍在家鄉(xiāng)無錫得知消息后,先去無錫南祠拜謁先賢,寫文道別。然后回家,與兩位學生及一位弟弟飲酒于后花園中的水上木屋,算是訣別。到晚上,便給皇上寫下《遺表》,然后整好衣冠,自沉水池。他的《遺表》稱:
“臣雖削奪,舊為大臣。大臣受辱,則辱國。”我雖然沒有大臣身份了,但畢竟曾經(jīng)是大臣。辱大臣就是辱國,為避免受辱,我先走一步了。
據(jù)史書記載,他死時,竟然站立在水中,“左手護心,右手傍岸,衣履整齊,污泥不沾身,滴水不入腹。數(shù)日成殮,面色如生?!?/p>
我們知道,大凡投水自盡的人,腹腔里要漲滿水,身體要留有在水中掙扎留下污泥等跡像。而高攀龍沒有這些跡象,栩栩如生,這樣死法頗為神奇,或許只是民間美化英雄的一種傳說。
高攀龍這番舉動,確實真正實現(xiàn)了“士可殺而不可辱”。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38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