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又稱矛,是冷兵器時代的最常用的主戰(zhàn)兵器之一。在數(shù)千年的古代軍事史上,眾多的兵器不停地隨著時代變遷誕生、變化、消亡,但槍卻始終牢牢占據(jù)古代軍隊常用兵器的前幾名,不論朝代如何變遷,槍的重要性始終無可替代,上至威震天下的名將,下至籍籍無名的普通士兵,槍都是他們在戰(zhàn)場上最好的伙伴與工具。
槍的外觀形制,隨著歷史變遷也在不停地改進和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一般而言,一桿標準的長槍,一般由三部分組成:槍頭及附屬品(紅纓)等,槍桿,槍纂。槍頭的重要性不必多說,是長槍用以擊殺敵人的主要作戰(zhàn)器件,必須要鋒利堅固。槍桿則決定了槍的長度,保證了槍有足夠大的攻擊范圍,所謂“一寸長一寸強”,這也正是長槍的威懾力所在。
但對于槍纂的作用,很多人就不甚了然,甚至誤認為它不過是一種可有可無的裝飾品而已。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所謂槍纂,又稱“槍鐏”,用民間俗語說,實際就是槍桿末端的一個帶尖兒的鐵疙瘩,在戲臺上,為了演出效果,槍纂通常被設計成描金畫銀的亮閃閃的外觀,因此給很多人以一種錯覺,認為它就是個用于增加美觀的藝術品。
其實這種看法大錯特錯。槍是古戰(zhàn)場上用于殺死敵人、保全自己的武器,是古代士兵用于安身立命的根本,古代士兵們每天把腦袋別到褲腰帶上沖鋒陷陣,哪里還會顧得上手里的武器美觀不美觀。長槍末端之所以會都會裝一個槍纂,完全是古代軍人用血換來的寶貴經(jīng)驗。
槍纂的第一個功能,是配重功能。古代用于實戰(zhàn)的長槍,實際長度往往超乎現(xiàn)代人想象,兩三米稀松平常,五六米也不鮮見。如此之長的槍桿,固然可以充分放大長槍的攻擊范圍,但也帶來一個顯著的缺陷:槍桿過長,前段又有一個沉重的槍頭,很容易使得槍身整體配種失衡,頭重尾輕。
于是乎,士兵為了拿穩(wěn)長槍,握住槍桿時只能盡量靠近槍身中段,無形中不僅使得長槍攻擊范圍大大減小,還在身后余出一段長長的槍桿,會嚴重干擾自己身邊的戰(zhàn)友,非常不便。于是,槍纂就應運而生。在長槍末端安裝一個分量不輕的鐵質(zhì)槍纂,就可增加槍身尾部配重,使得槍身整體重量協(xié)調(diào),士兵在持槍時就能盡可能多地靠近尾端,使得長槍攻擊范圍盡可能放大。
槍纂的第二個功能,是擊刺功能。古代長槍的槍桿基本都是木質(zhì),在戰(zhàn)場上激烈的搏殺中,槍桿如果遭到重物砸擊或者利刃砍削,經(jīng)常會折斷,導致帶槍頭的前半截掉落。而在刀來槍往的激烈交鋒中,對方也不可能給你修理兵器的時間,如此一來,沒有了槍頭,長槍變成半截木棒,殺傷力大打折扣,使得持槍者陷入絕境。
而槍纂的重要性,就在此時凸顯出來。槍纂的基本形制是一個鐵疙瘩外加一個尖刺,萬一槍頭折斷,士兵還能立即調(diào)轉(zhuǎn)槍桿,用槍纂作為戰(zhàn)斗部,砸擊或者刺殺敵人,繼續(xù)保持戰(zhàn)斗力,免于成為對方的活靶子。從這個意義上而言,古代軍人關鍵時刻就靠它救命。
第三點,槍纂還有一個實用功能:有了它槍桿可以很方便地充當拴馬樁。古代士兵騎馬作戰(zhàn)間隙,有時需要下馬休息或者安營扎寨,如果處在平原荒野中,想找一個拴馬樁難比登天。此時可以把槍纂深深刺入地中,把馬韁繩拴在上面,就成了一個很實用的拴馬樁。想不到,一個小小槍纂有這么多用途。
1、矛是槍的前身。槍是在矛的基礎上進化而來的。
2、中國的長矛與長槍最大的區(qū)別,在于矛頭(槍頭)。矛的頭部,較槍而言,比較長,更加扁平,兩邊有刃,可以刺,也可以掃或者劈。槍頭往往是三棱錐或者四棱錐,多棱錐的形象,甚至接近于圓錐。往往槍頭稍短,但是更加尖銳,由于沒有刃,所以基本沒有了掃劈的功能。
3、矛頭往往是青銅的。而槍頭往往是鐵質(zhì)的。鐵器發(fā)展起來以后,基本就沒有矛了。
4、矛身較長,往往能達到兩個人高。而槍主要是用于步兵之間的對戰(zhàn)。所以較矛略短,大約在一個人的長度左右。
擴展資料
槍的種類:
實戰(zhàn)槍,屬于真槍器,重而易傷人,打仗殺敵專用,還用于斬首級和獵殺牲畜野獸。
白蠟槍,屬于軟柄槍,輕而易彎曲,比武練功專用,還用于表演和當展示品儀仗器。
一般的槍都是雙手使用,也有兩手使雙槍,而這種槍是短槍,雙手槍還分為多種類型,槍纂一樣能刺。
而雙頭槍的兩端都有一頭刃,左右兩邊都可刺擊,有些槍桿的子中間還可分開,一手一把,分成雙槍進行攻擊,也能合成一把長槍兩手拿。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矛
百度百科-槍
火尖槍——傳說由太乙真人傳給三太子哪吒,槍頭會噴火。
涯角槍——《三國演義》中蜀國五虎將之一趙云使用的長槍,取「海角天涯無對」之意。
丈八蛇槍(丈八蛇矛)——《三國演義》中蜀國五虎將之一張飛使用的槍矛,又稱「丈八點剛矛」,槍頭彎曲有若盤蛇。張飛以此槍在敵陣中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與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先后成名,被譽為三國第一槍。
暴雨梨花白桿槍——使用者明末著名女將秦良玉。崇禎三年,召集勤王,秦良玉的部隊與清兵在京師外圍相遇,還沒來得及安營扎寨,就開始了全面進攻。年己五十五歲的秦良玉,手舞白桿槍,好似瑞雪飛舞、梨花紛飄,鋒刃所過之處,清兵不是頭落地就是手腳分家;所有白桿兵將士,無不以一當十,威猛如虎,打得清兵落荒而逃。很快,秦良玉接連收復了濼州、永平,解救了京城之圍。
虎頭湛金槍——使用者三國名將,威震西涼、五虎上將之一馬超的掌中之寶。槍身乃混鐵精鋼打造而成,長一丈一尺三,槍頭為鎦金虎頭形,虎口吞刃,乃白金鑄就,鋒銳無比。又傳馬超兵器為龍騎槍。
八寶玲瓏槍——使用者羅成侄子羅煥,羅松之子,出現(xiàn)作品《隋唐演義》。
八寶馱龍槍——使用者岳雷,此槍槍頭擁有二寶珠,可以閃光奪敵雙目,因其槍尖鋒利,可刺透盔甲。
瀝泉神槍(瀝泉神矛)——使用者岳飛,傳為瀝泉中大蛇所化,故名瀝泉神矛,因為是瀝泉山的蛇怪所化,槍頭也就被傳說是大蛇的舌芯化成所以帶有蛇毒。
丈八三棱五鉤神飛亮銀槍——使用者羅成,羅成特有的寶槍,此槍只適合羅家槍法,除了槍尖和暗藏了五個倒鉤可以傷人外還有放血槽。
蟠龍金槍——使用者楊延昭(即為楊六郎),乃遼國前大王的遺物,后楊延昭麾下猛將孟良盜鳳發(fā)時連同日月骕骦特(后為楊延昭坐騎)一起盜來的。
八寶金絲藕蓮軟藤槍——擁有者史文恭,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寶搶,擁有為優(yōu)秀的柔軟行,能伸能曲。(擁有特殊的使用方法和槍法)
金纂提爐槍——使用者秦叔寶,頂部為龍首吐出槍頭,槍桿有龍身紋路,槍纂為龍尾形。槍尖有特制血槽與槍身鏈接,可造成被刺者大量失血。
佛母紫金槍——
八寶龜背駝龍槍——使用者尉遲恭。
八寶屠龍槍——使用者羅松。
虎頭鏨金槍——使用者秦彝(秦叔寶之父,隋唐時鎮(zhèn)守濟州的名將,南陳老太宰秦旭之子。后隋靠山王楊林兵發(fā)南陳,死守馬鳴關,最終戰(zhàn)死疆場)。
虎頭鉆金槍——使用者伍云召。
捶金虎頭槍——
鏨金虎頭槍——使用者高寵。
金攥虎頭槍——
皂金虎頭槍——
鴨嘴鏨金槍——
獸角點金槍——使用者段延慶
五金神飛鉤鐮槍——徐寧,前端為矛,側(cè)有彎鉤,相傳為唐代名將羅章改其家傳槍法所創(chuàng),第一次出現(xiàn)是于薛剛求教于羅英大破唐王李孝業(yè)的連環(huán)馬,梁山第十八條好漢金槍手徐寧也有一套祖?zhèn)縻^鐮槍法,助梁山好漢破了連環(huán)馬,收降呼延灼,立下大功。另傳岳家軍憑此槍大破金兀術的連環(huán)拐子馬也是使用此種槍。
如意金絲柔繩槍——使用者,如同繩鎖般柔軟的槍,十分少見的寶槍.(擁有特殊的使用方法和槍法)
吸水提盧槍——使用者秦瓊、尚師徒,據(jù)說是后漢銚期留下的,此槍頭前有盧可甩出傷人,槍體為龍身,龍頭吐出一個槍尖,槍尖有空,無論插入什么污水血水中,從槍尾吸出的都是清水,有點野外生存的作用。
十三段赤金鎖鏈竹節(jié)槍——使用者折宗本,可分成十三節(jié)的寶槍,類似十三節(jié)棍類武器。(擁有特殊的使用方法和槍法)
鳳嘴梨花槍(落影追魂)——擁有者樊梨花,最輕便的寶槍譯本適合女性使用。
雙尖五龍烏金槍——擁有者斛律金,此槍兩端都有槍頭.(擁有特殊的使用方法和槍法)
紫青五子母鴛鴦五分槍——擁有者羅春,此槍擁有長短不一兩支寶槍,短的只有長的三分之一長故稱母子槍,羅春用此槍曾經(jīng)打勝過弟弟羅成。(擁有特殊的使用方法)
八寶雙盤飛龍金線槍——擁有者定彥平,這寶槍分成兩把,左右手各一支長短大小一模一樣。(擁有特殊的使用方法和槍法)
三尖兩刃銀蛇槍——擁有者石玉,傳為白蟒精,槍身銀白,槍鋒利無比,槍頭有六洞,洞里有六珠,舞動時風過洞帶動珠,生旋律可迷惑敵人,乘機殺之。
金輪火尖槍——擁有者楊袞。
五毒透龍槍——擁有者楊菊心,槍里可以放各種藥物,天生擁有劇毒的邪槍。 子母雷霆槍——擁有者狄難撫,槍桿里有一種石子,一抖大槍,石子相撞可以發(fā)出雷鳴般的響聲,一般戰(zhàn)馬都受不了,跟呼雷豹同理。后來石子被偷過,說明石子是可以拿出。
屈盧渾金槍——擁有者楊延平。
八寶赤金槍——擁有者楊延定。
透甲縷金槍——擁有者楊延光。
菊花點金槍——擁有者楊延輝。
獨角皂金槍——擁有者楊延德。
素纓鏨金槍——擁有者楊延昭。
虎頭烏金槍(虎頭鑿金槍)——使用者楊延嗣。
荷包滾金槍——擁有者楊延順。
梨花嵌金槍——擁有者楊延琪。
朝陽燦金槍——擁有者楊延瑛。
黑面虎頭皂金槍——擁有者楊宗英。
素纓虎牙鏨金槍——擁有者楊宗保。
青蒺鐵拐吐金槍——擁有者楊宗連。
雁翎曲蘆紫金槍——擁有者楊宗繇(楊宗憲)。
鉤鐮八寶嵌金槍——擁有者楊宗登(楊宗孝)。
菊花貫甲釘金槍——擁有者楊宗孝(楊宗魁)。
綠沉雙鉤滾金槍——擁有者楊宗鋒(楊宗原)。
霸王槍——古龍著《七種武器》中《霸王槍》中的槍。
裂馬槍——黃易著《大唐雙龍傳》中李元吉使用的槍,以玄鐵打制,重一百二十斤,槍頭裝有血擋,可防止刺入敵人體內(nèi)流出的血液染手。
伏鷹槍——黃易著《大唐雙龍傳》中西突厥突利可汗使用的槍,由波斯名匠鍛造,槍頭有禿鷹雕刻,槍重六十斤,乃塞外家喻戶曉的槍。
飛龍槍——黃易著《尋秦記》中項少龍擁有的槍,槍質(zhì)為罕有的純鋼槍,表面隱現(xiàn)螺旋紋,長度約半丈,后由項少龍轉(zhuǎn)授其妻紀嫣然。
丈二紅槍——黃易著《覆雨翻云》中邪異門掌門人歷若海使用的槍,槍身可拆卸成三截,槍身赤紅,歷若海與龐斑決戰(zhàn)后不敵,死前將丈二紅槍傳給徒弟風行烈。
龍膽(豪龍膽)——光榮出品的電子游戲《真·三國無雙》中趙云使用的槍。
龍顎閃(昂龍顎閃)——光榮出品的電子游戲《真·三國無雙》中姜維使用的槍。(其實是長柄三尖刀)
鐵騎尖(龍騎尖)——光榮出品的電子游戲《真·三國無雙》中馬超使用的槍。
驚艷一槍——溫瑞安著《驚艷一槍》中諸葛正我所使用的槍。
捩花——《死神》(《BLEACH》)中志波海燕亞羅尼洛的斬魄刀,始解解放語:「水天逆巻け、捩花」(水天逆卷,捩花) 解放形態(tài):斬魄刀成為三叉戟型的長槍,末端為螺旋形錐狀。游戲中為水藍色纓,動畫及漫畫彩圖中為深藍。有旋、刺、挑等槍術,伴隨著周圍產(chǎn)生波濤般的靈子水花,看起來像是劈波斬浪的招式一般。攻擊方式:使用獨特的高架勢,以單手腕為軸心,用回轉(zhuǎn)作為主要攻擊,是舞蹈般的槍術,然后利用伴隨著槍擊一同卷起的波濤,將敵人壓碎并兩斷。(露琪亞語)
破陣霸王槍——《秦時明月》中項少羽的武器,可以無限伸長,是經(jīng)過垂死掙扎才得到的。
猛虎嘯牙槍——江南著《九州·縹緲錄》中姬野所使用的槍。河洛語 :麻木爾杜斯戈里亞 意為:猛虎之牙撕裂卑劣者的靈魂。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3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