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出土清朝家譜,原來康熙有一個神秘哥哥,一生不敢回皇宮,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清朝時期出現(xiàn)了九子奪嫡的現(xiàn)象,不禁讓人感嘆,自古無情帝王家。九子奪嫡的出現(xiàn)讓康熙非常傷心,康熙還沒有駕崩,就看到了自己的骨肉相殘,結(jié)果導(dǎo)致了皇子對皇位的爭奪。可以說幾乎所有的皇子都參加了九子奪嫡,只不過勝利者是雍正。
順治帝入關(guān)之后,就對皇位接班人是非??粗氐?。不過清朝沒有嫡長子繼承制,他們是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政權(quán),這一點與漢人王朝是不一樣的。作為清朝第一位入關(guān)的皇帝,順治帝的身上存在很多謎題,時至今日在順治的身上,這些謎題也沒有揭開。
舉個例子來說,順治帝為什么會英年早逝,已經(jīng)他為什么會突然駕崩,這些在史書中的記載都是寥寥數(shù)筆的。對于順治帝的死,《清世祖實錄》的記載非常簡短,僅僅是一句話“丁巳,夜,子刻,上崩于養(yǎng)心殿?!边@就讓人匪夷所思了。
作為清朝的皇帝,順治帝的死僅僅記載了一句話,這肯定是不正常的。順治帝的身上有沒有疾病都沒有記載,這就難免讓人相信順治帝出家了。對于順治帝的記載是非常少的,其次對于順治帝皇后的記載也是如此,這就更加讓人詫異了。
眾所周知的是,順治帝有一位愛妃,她就是董鄂妃。此人的知名度要比順治的皇后知名度高。順治的第一位皇后叫做博爾濟(jì)吉特氏??v觀史書,無論是野史還是正史,對博爾濟(jì)吉特氏的記載都是非常少的。那么博爾濟(jì)吉特氏到底怎么樣呢?
博爾濟(jì)吉特氏起源于蒙古族,在古代的時候,博爾濟(jì)吉特氏是蒙古族皇族的氏族名稱。清朝時期,滿清與博爾濟(jì)吉特氏進(jìn)行了多次聯(lián)姻,同時博爾濟(jì)吉特氏出了很多皇后。比如孝端文皇后,她是皇太極的皇后,其次孝惠章皇后,她是順治帝的第二位皇后。
在順治帝的皇后中,有一位廢皇后,她是順治的表姐。當(dāng)初順治能夠繼位,與博爾濟(jì)吉特氏有很大的關(guān)系?;侍珮O死后,留下了孤兒寡母的順治和孝莊皇后。為了能夠讓順治繼位,孝莊太后想了很多辦法,甚至是有傳言說孝莊太后對皇太極不忠。
不過這些都是野史的傳聞,根本沒有事實依據(jù)。順治6歲的時候被母親孝莊和叔叔多爾袞共同扶上皇位。多爾袞之所以讓順治繼位,原因就是順治繼位對多爾袞是最有利的。順治登基之初,多爾袞身為攝政王,主管一切軍政大事,這時候的順治還是小孩子,根本不可能親政。
在多爾袞的壓抑之下,順治的生活是很憋屈的。多爾袞為了控制順治,在順治11歲那年,就給順治安排娶親。這個年齡要比其他清朝皇帝都要早。于是順治就娶了自己的表姐,也就是第一位皇后博爾濟(jì)吉特氏。作為清朝入關(guān)的第一位皇后,皇后的典禮肯定是非常隆重的。
可是好景不長,隨著多爾袞的去世,順治開始親政。親政之后的順治將博爾濟(jì)吉特氏廢除。從此,清朝入關(guān)后的第一任皇后,從史書中消失了。不得不說博爾濟(jì)吉特氏與順治的關(guān)系是異常微妙的??墒窃趶U除博爾濟(jì)吉特氏時,當(dāng)時的她已經(jīng)懷有身孕。
順治之所以廢除皇后,不是因為董鄂妃,這時候董鄂妃還沒有出現(xiàn),順治給了一個理由就是皇后太奢侈。吃飯時的筷子都要用金子打造的,于是順治廢后,在朝廷大臣的反對之下,順治仍然堅持廢后。那么博爾濟(jì)吉特氏被廢之后,她去了哪里呢?
蒙古國的邊境小城翁貢,出土了一份清朝的家譜。這份家譜不僅記載宗族人員的學(xué)員脈絡(luò),還用滿文附上一件重要的信息。就是這位廢后到了蒙古之后,為順治生下了兒子??墒琼樦沃钡今{崩,也沒有承認(rèn)自己的兒子,于是博爾濟(jì)吉特氏給兒子起名為博爾濟(jì)吉特·吳賢。由于得不到認(rèn)可,只好讓兒子隨自己的姓氏了。不過對于這份家譜的真假,后人說法不一。
郁郁而死,我也不知道,嘻嘻!
回答者: 天堂的玫瑰園 | 一級 | 2011-2-11 13:52
八阿哥是雍正四年死的,
回答者: 她虐了emperor | 一級 | 2011-2-11 14:55
我想說康熙四十七年胤禩活的好好地,人家是雍正四年去世
回答者: 熱心網(wǎng)友 | 2011-2-11 20:02
從小胤祀就因為身份問題吃盡苦頭,因其母出身卑微,故少時在眾兄弟子侄間并不得貴重,頗受冷遇。從小受過多少冷眼,多少不屑,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可是他從眾皇子中脫穎而出,16歲領(lǐng)正藍(lán)旗親征大漠,康熙親自制詩以賜;不僅親近同宗貴胄,在江南文人中亦有極好的口碑,稱他“實為賢王”。所謂天妒英才,八爺最終還是失去了康熙的信任,自己的額娘還被侮辱,自己的母親被稱為賤婦,身為人子會是怎樣的心情。我覺得皇太子秘史里面那個八阿哥有句話說的不錯,我是兒子,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母親,但是他是皇帝啊,他可以選擇自己的女人,為什么他要選那樣一個卑賤的女人,再來生下我.
他知進(jìn)退懂禮數(shù),待人溫和,才能出眾,我覺得他足以和雍正相提并論.他是皇子,自然是有城府,但并不代表他很壞,難道雍正要為自己的理想努力,他就不能奮斗了嗎?!雍正是冷面王爺,他就是偏偏君子.
好一個“阿其那”,為了保住獨子的性命,身為人父的八爺寧愿自取其辱,自請改名。大丈夫死有何懼?將死還被羞辱,身后不能正名,雍正做得夠絕夠無情。八爺死后都沒留下什么,連畫像也沒幾張.....要說他有錯,就錯在他不夠心狠手辣,不夠冷酷無情,錯在他千般算盡卻算錯了康熙的心,錯在他生不逢時遇見這般冷酷殘忍的對手與不懂他的父親。
真是曾經(jīng)如何做,如今都是錯啊.康熙就是不喜歡他,他再什么”賢”又有什么用呢.說他是籠絡(luò)人心,可他籠絡(luò)得了那么多的人心嗎?如果他沒有才能沒有實力就是有萬貫家財又如何籠絡(luò)人心?!李光地說得好,目下諸王,八王最賢.難道不是真實的反映了當(dāng)時的狀況嗎?
八爺有情有義,和雍正一樣弒君屠弟奪嫡的事情,八爺不做,他上對父母,下對兄弟,對得起任何一個人!雍正初登基,羽翼未豐滿,八爺黨尚有很大的勢力,掌八旗中的重要兵權(quán),可是兄弟相殘的事情,八爺不做,他要的是國家太平,黎民安康,而不是那個虛無縹緲的寶座.太子無能,難成大業(yè),八爺爭了;輸了,八爺認(rèn)了;雍正羞辱他,八爺忍了.他曾爭過,進(jìn)過,就對得起自己了,他心甘情愿地退了.
雍正為君,天下安,宮闈亂,我們承認(rèn)他的政績,可是也無法抹殺他的冷酷與殘暴,他的才能夠為明君,可是他的胸襟遠(yuǎn)遠(yuǎn)不及.雍正不愛才,他親口承認(rèn),胤禩辦事的能力是眾兄弟中最讓人放心也是可與自己匹敵的,可是為了一己私欲他置他于死地,年羹堯曾為他奪位爭權(quán)保天下,為了自己的不悅,他也棄了.可是八爺不同,用句老土的話說,眾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八爺黨的龐大,眾多皇子的死心塌地,無數(shù)大臣的贊美舉薦,難道還不能說明一切么?如果百年前,歷史改寫,八爺?shù)腔?,那么,宮闈安,天下安.八爺不是弱者,也沒有失敗,他不需要被同情.幾百年前連他自己都能將生死紅塵看得那么云淡風(fēng)輕了,如今我們更要努力做到一笑而過.輸了,就不是英雄嗎?那么為何會有至今思項羽這樣的詩句?難道岳飛,袁崇煥最終為人所害我們有不去崇拜推崇嗎?有誰能說三國之中,周瑜,諸葛亮,孫權(quán),曹操...他們不是英雄呢,他們的產(chǎn)業(yè)最終不是都?xì)w與司馬家族之下了嗎?
我們喜歡八爺是因為他優(yōu)秀,正直,相對那場九龍奪嫡中的其他對手,他在我們心中顯得那樣儒雅睿智.其實我一直一直都在研究正史,而非什么野史.但是我覺得從正史中我們真的不難看出雍正心胸狹窄的蛛絲馬跡.我們看待歷史,要有自己的思考,不是記載歷史的人說什么,我們就認(rèn)為是什么.歷史記載說八爺陰柔成性,妄自菲薄...那是康熙,是雍正對于他的看法,但是我們不是康熙,也不是雍正,我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我們會用自己的眼光,想法去看待這些事情.八爺爭儲位,在康熙看來是十惡不赦,在我們看來,是太子無能,他要救江山于危亡.八爺凡事從剪,不拿親王架子,在雍正看來是居心叵測拉攏人心,但是在我們看來,那不過是他出生卑微對生活在他們之下的人能更有體會和感觸罷了.
人說一百的讀者,就有一百的哈姆雷特.關(guān)于歷史亦是如此.一百個人,就有一個種對九龍奪嫡的解答.
每每想到八爺,我就有種為他可惜,為他悲哀到想哭的沖動.很多人贊雍正夠冷酷,夠聰明,是個好皇帝,可是我卻仍舊認(rèn)為他是個殘酷的禽獸.他沒有情,沒有心,愛心覺羅家盡出情種,清太宗皇太極為宸妃痛哭數(shù)天,睿親王多爾袞為莊妃不要江山,福臨為董鄂妃生死相隨.可是愛心覺羅的這個情字,卻完完全全的沒有在雍正的身上體現(xiàn),他對上軾君篡位,對下迫害兄弟,說他明,可是他在殺人的事情上從來都是個人喜好,雍正登基之后,且不說八爺黨勢力已經(jīng)被他削弱了,就說老八自己的個性,奪位最后階段,老八自己沒什么希望了,他轉(zhuǎn)而輔佐有希望的十四.同樣道理,木已成舟的事情,他也會認(rèn)命,好好輔佐老四,不會生反叛之心.綜觀八爺一生,他要的是國家昌盛,不是個人榮辱.他是個識大局的人,否則別說老四了,根本輪不到他登場,八爺早就弒君篡位了,當(dāng)時朝中大部分的大臣都是八爺黨,他還怕沒人擁戴么?何苦最后忍受雍正的百般羞辱?但或許,這就是命,雍正是個好皇帝,但不是個好人.我相信如果是八爺,他會是個好皇帝,也是個好人.還是那句話,胤禩是個政治家,不是陰謀家,成王敗寇,即便敗了,他也敗得光明磊落,或許九龍奪嫡本來說不清孰是孰非,成也英雄,敗也英雄.百年已過,對歷史我們只能感嘆句,既生禛,何生禩?
故人已去,焚尸揚灰也好,名聲被辱也罷,真相被雍正篡改都好,再去計較還有什么意義呢……雍正曾經(jīng)那樣光輝還不是最終殊途同歸?死,是誰都沒有辦法抗拒的結(jié)局。生前悲慘也好,榮耀也罷,都隨著生命一切風(fēng)消云散了。
雍和宮香火再旺盛,幾百年過去了,有個人還是沒有辦法逃避良心的譴責(zé),他的皇阿瑪會看著他,他的含恨的額娘會看著他,他那么多因為他的利益謀權(quán)獻(xiàn)出生命的兄弟會看著他。千人歌頌,萬人景仰,他還是不敢在清東陵那片荒地中安息。
八爺輸了不見得他真的失去了很多,四爺贏了不代表他真的擁有很多.雍正擁有萬里江山,但是除了大清國,他還得到了什么?兄弟背叛,母子失和,眾叛親離.或許坐在那個寶座上接受萬人朝賀他真的覺得是值得的,但是轉(zhuǎn)身一想,人該有的最基本的東西他全都失去了,良心,感情,以及信任,他不信任別人也不被別人信任,相互利用相互謀算,形影孤單,他的生活難道不可悲嗎?
八爺輸?shù)袅艘磺?,家產(chǎn),名譽(yù),甚至性命,但是起碼,他還保留了人應(yīng)當(dāng)具備的東西.只要仍有人,在逆境之中,對他不離不棄,即便不能共同赴死,我想多少,他還是幸福的.他有很多兄弟,無論強(qiáng)勢弱勢,直到最后也絕不背叛,有一些知己,哪怕沒落,也堅持他們的信念.這就是為什么,到了他康熙末年,李光地還能說出”目下諸王,八王最賢”的政見.他沒是失去自己的胸襟,沒有失去人該有的感情,不會謀殺他的父親,逼死他的母親,迫害他的手足,更不會棄整個朝廷危亡于不顧去搶奪一己之欲...縱使廉親王府無處可循,他的陵墓蕩然無存,他的詩辭歌賦,琴棋書畫都不曾留下,這么多年之后還有我們,還能有為他的歷史感到質(zhì)疑的人,還有我們這些相信他的人格的人,還有我們這些會為他長噓短嘆命運不公的人,還有八爺黨,足以.
我們可以說,八爺是個悲劇,因為宮廷太蒼白,人心太復(fù)雜,謀權(quán)太亂眼,結(jié)局太悲哀.但是,人生的觀點換一個角度去看,往往又是另一種光景.我想,當(dāng)初笑對生死的八爺也會是這么想的,看破紅塵,他并不覺得自己有多么可憐,悲傷.就像蘇格拉底說過,死,不見得是壞事,活著,也不見得就幸福.
雖然我自己現(xiàn)在都沒有辦法做到這么豁達(dá),但是,我們的八爺,是個君子,至于悲與不悲,很多時候,就像他自己一樣,可以一笑了之.
參考資料:/yikoyj/blog/item/8d931b7e5a7f7d3c0dd7dae0.html 回答者: sunshine901106 | 二級 | 2011-2-9 12:00
他是被四阿哥雍正囚禁害死的。
《宮》里的八阿哥沒死,是和晴川到了現(xiàn)代。
回答者: ●萌↘x1nL | 二級 | 2011-2-9 13:01
被雍正囚禁
然后折磨就死了。
回答者: 熱心網(wǎng)友 | 2011-2-9 17:23
是雍正害死的
回答者: 965633799 | 一級 | 2011-2-9 17:25
四阿哥串通皇上身邊最近的太監(jiān),把皇上的遺詔傳位十四阿哥改為了傳位于四阿哥,等他登上皇位后,把把知道真相的人都先后殺死了,圈禁了八阿哥,還把他的名字改了,百般折磨他,最后八阿哥四十五歲時病死了
回答者: 熱心網(wǎng)友 | 2011-2-9 17:37
康熙47年?八阿哥?沒有死?。。。。。。。。。?!
回答者: 熱心網(wǎng)友 | 2011-2-9 22:53
老八是被雍正圈禁后折磨死。
如果你說的是《宮鎖心玉》,最后八阿哥和晴川終于在一起,不過是八阿哥穿越到了現(xiàn)代。
回答者: 俞家小翦 | 三級 | 2011-2-9 23:00
從小胤祀就因為身份問題吃盡苦頭,因其母出身卑微,故少時在眾兄弟子侄間并不得貴重,頗受冷遇。從小受過多少冷眼,多少不屑,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可是他從眾皇子中脫穎而出,16歲領(lǐng)正藍(lán)旗親征大漠,康熙親自制詩以賜;不僅親近同宗貴胄,在江南文人中亦有極好的口碑,稱他“實為賢王”。所謂天妒英才,八爺最終還是失去了康熙的信任,自己的額娘還被侮辱,自己的母親被稱為賤婦,身為人子會是怎樣的心情。我覺得皇太子秘史里面那個八阿哥有句話說的不錯,我是兒子,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母親,但是他是皇帝啊,他可以選擇自己的女人,為什么他要選那樣一個卑賤的女人,再來生下我.
他知進(jìn)退懂禮數(shù),待人溫和,才能出眾,我覺得他足以和雍正相提并論.他是皇子,自然是有城府,但并不代表他很壞,難道雍正要為自己的理想努力,他就不能奮斗了嗎?!雍正是冷面王爺,他就是偏偏君子.
好一個“阿其那”,為了保住獨子的性命,身為人父的八爺寧愿自取其辱,自請改名。大丈夫死有何懼?將死還被羞辱,身后不能正名,雍正做得夠絕夠無情。八爺死后都沒留下什么,連畫像也沒幾張.....要說他有錯,就錯在他不夠心狠手辣,不夠冷酷無情,錯在他千般算盡卻算錯了康熙的心,錯在他生不逢時遇見這般冷酷殘忍的對手與不懂他的父親。
真是曾經(jīng)如何做,如今都是錯?。滴蹙褪遣幌矚g他,他再什么”賢”又有什么用呢.說他是籠絡(luò)人心,可他籠絡(luò)得了那么多的人心嗎?如果他沒有才能沒有實力就是有萬貫家財又如何籠絡(luò)人心?!李光地說得好,目下諸王,八王最賢.難道不是真實的反映了當(dāng)時的狀況嗎?
八爺有情有義,和雍正一樣弒君屠弟奪嫡的事情,八爺不做,他上對父母,下對兄弟,對得起任何一個人!雍正初登基,羽翼未豐滿,八爺黨尚有很大的勢力,掌八旗中的重要兵權(quán),可是兄弟相殘的事情,八爺不做,他要的是國家太平,黎民安康,而不是那個虛無縹緲的寶座.太子無能,難成大業(yè),八爺爭了;輸了,八爺認(rèn)了;雍正羞辱他,八爺忍了.他曾爭過,進(jìn)過,就對得起自己了,他心甘情愿地退了.
雍正為君,天下安,宮闈亂,我們承認(rèn)他的政績,可是也無法抹殺他的冷酷與殘暴,他的才能夠為明君,可是他的胸襟遠(yuǎn)遠(yuǎn)不及.雍正不愛才,他親口承認(rèn),胤禩辦事的能力是眾兄弟中最讓人放心也是可與自己匹敵的,可是為了一己私欲他置他于死地,年羹堯曾為他奪位爭權(quán)保天下,為了自己的不悅,他也棄了.可是八爺不同,用句老土的話說,眾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八爺黨的龐大,眾多皇子的死心塌地,無數(shù)大臣的贊美舉薦,難道還不能說明一切么?如果百年前,歷史改寫,八爺?shù)腔敲?,宮闈安,天下安.八爺不是弱者,也沒有失敗,他不需要被同情.幾百年前連他自己都能將生死紅塵看得那么云淡風(fēng)輕了,如今我們更要努力做到一笑而過.輸了,就不是英雄嗎?那么為何會有至今思項羽這樣的詩句?難道岳飛,袁崇煥最終為人所害我們有不去崇拜推崇嗎?有誰能說三國之中,周瑜,諸葛亮,孫權(quán),曹操...他們不是英雄呢,他們的產(chǎn)業(yè)最終不是都?xì)w與司馬家族之下了嗎?
我們喜歡八爺是因為他優(yōu)秀,正直,相對那場九龍奪嫡中的其他對手,他在我們心中顯得那樣儒雅睿智.其實我一直一直都在研究正史,而非什么野史.但是我覺得從正史中我們真的不難看出雍正心胸狹窄的蛛絲馬跡.我們看待歷史,要有自己的思考,不是記載歷史的人說什么,我們就認(rèn)為是什么.歷史記載說八爺陰柔成性,妄自菲?。鞘强滴酰怯赫龑τ谒目捶?,但是我們不是康熙,也不是雍正,我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我們會用自己的眼光,想法去看待這些事情.八爺爭儲位,在康熙看來是十惡不赦,在我們看來,是太子無能,他要救江山于危亡.八爺凡事從剪,不拿親王架子,在雍正看來是居心叵測拉攏人心,但是在我們看來,那不過是他出生卑微對生活在他們之下的人能更有體會和感觸罷了.
人說一百的讀者,就有一百的哈姆雷特.關(guān)于歷史亦是如此.一百個人,就有一個種對九龍奪嫡的解答.
每每想到八爺,我就有種為他可惜,為他悲哀到想哭的沖動.很多人贊雍正夠冷酷,夠聰明,是個好皇帝,可是我卻仍舊認(rèn)為他是個殘酷的禽獸.他沒有情,沒有心,愛心覺羅家盡出情種,清太宗皇太極為宸妃痛哭數(shù)天,睿親王多爾袞為莊妃不要江山,福臨為董鄂妃生死相隨.可是愛心覺羅的這個情字,卻完完全全的沒有在雍正的身上體現(xiàn),他對上軾君篡位,對下迫害兄弟,說他明,可是他在殺人的事情上從來都是個人喜好,雍正登基之后,且不說八爺黨勢力已經(jīng)被他削弱了,就說老八自己的個性,奪位最后階段,老八自己沒什么希望了,他轉(zhuǎn)而輔佐有希望的十四.同樣道理,木已成舟的事情,他也會認(rèn)命,好好輔佐老四,不會生反叛之心.綜觀八爺一生,他要的是國家昌盛,不是個人榮辱.他是個識大局的人,否則別說老四了,根本輪不到他登場,八爺早就弒君篡位了,當(dāng)時朝中大部分的大臣都是八爺黨,他還怕沒人擁戴么?何苦最后忍受雍正的百般羞辱?但或許,這就是命,雍正是個好皇帝,但不是個好人.我相信如果是八爺,他會是個好皇帝,也是個好人.還是那句話,胤禩是個政治家,不是陰謀家,成王敗寇,即便敗了,他也敗得光明磊落,或許九龍奪嫡本來說不清孰是孰非,成也英雄,敗也英雄.百年已過,對歷史我們只能感嘆句,既生禛,何生禩?
故人已去,焚尸揚灰也好,名聲被辱也罷,真相被雍正篡改都好,再去計較還有什么意義呢……雍正曾經(jīng)那樣光輝還不是最終殊途同歸?死,是誰都沒有辦法抗拒的結(jié)局。生前悲慘也好,榮耀也罷,都隨著生命一切風(fēng)消云散了。
雍和宮香火再旺盛,幾百年過去了,有個人還是沒有辦法逃避良心的譴責(zé),他的皇阿瑪會看著他,他的含恨的額娘會看著他,他那么多因為他的利益謀權(quán)獻(xiàn)出生命的兄弟會看著他。千人歌頌,萬人景仰,他還是不敢在清東陵那片荒地中安息。
八爺輸了不見得他真的失去了很多,四爺贏了不代表他真的擁有很多.雍正擁有萬里江山,但是除了大清國,他還得到了什么?兄弟背叛,母子失和,眾叛親離.或許坐在那個寶座上接受萬人朝賀他真的覺得是值得的,但是轉(zhuǎn)身一想,人該有的最基本的東西他全都失去了,良心,感情,以及信任,他不信任別人也不被別人信任,相互利用相互謀算,形影孤單,他的生活難道不可悲嗎?
八爺輸?shù)袅艘磺?,家產(chǎn),名譽(yù),甚至性命,但是起碼,他還保留了人應(yīng)當(dāng)具備的東西.只要仍有人,在逆境之中,對他不離不棄,即便不能共同赴死,我想多少,他還是幸福的.他有很多兄弟,無論強(qiáng)勢弱勢,直到最后也絕不背叛,有一些知己,哪怕沒落,也堅持他們的信念.這就是為什么,到了他康熙末年,李光地還能說出”目下諸王,八王最賢”的政見.他沒是失去自己的胸襟,沒有失去人該有的感情,不會謀殺他的父親,逼死他的母親,迫害他的手足,更不會棄整個朝廷危亡于不顧去搶奪一己之欲...縱使廉親王府無處可循,他的陵墓蕩然無存,他的詩辭歌賦,琴棋書畫都不曾留下,這么多年之后還有我們,還能有為他的歷史感到質(zhì)疑的人,還有我們這些相信他的人格的人,還有我們這些會為他長噓短嘆命運不公的人,還有八爺黨,足以.
我們可以說,八爺是個悲劇,因為宮廷太蒼白,人心太復(fù)雜,謀權(quán)太亂眼,結(jié)局太悲哀.但是,人生的觀點換一個角度去看,往往又是另一種光景.我想,當(dāng)初笑對生死的八爺也會是這么想的,看破紅塵,他并不覺得自己有多么可憐,悲傷.就像蘇格拉底說過,死,不見得是壞事,活著,也不見得就幸福.
回答者: 桳桳糖~ | 一級 | 2011-2-10 10:20
沒有死,是雍正4年死的
回答者: 楓葉戀秋落lxw | 二級 | 2011-2-10 12:07
歷史是這樣寫的。因為雍(yong)正皇帝,就是(四阿哥)嫉妒八阿哥擁有了晴川。也為了不讓八阿哥這個眼中釘,肉中刺。再度妨礙他,就讓八阿哥去充軍。再要去打仗時。雍正皇帝派人。偷偷的把八阿哥刺殺了。
但是電視劇絕對不會這樣寫的。他們一定穿越了。
該死的雍正。把他寫的那么好。其實很奸詐。就是不喜歡雍正。
我!絕對是八爺黨。八阿哥萬歲。大家一定要支持八阿哥!
歷史上還說八福晉是一個把八阿哥管得很緊的。不讓他娶別的女人,我看是是四福晉吧?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就是支持八阿哥。
回答者: 熱心網(wǎng)友 | 2011-2-10 13:39
雍正確實得到了他一直以來追求的東西
但他卻失去了所有
母子離合 眾叛親離
還有他的良心 感情和信任
他的生活 可悲
但老八卻不一樣
雖然他敗了
但不代表他失去了
雖然他敗了
但不代表他不是英雄
雖然他敗了 被雍正嘲笑 侮辱
但他還有情
直到最后 都不背叛
所以 我支持八阿哥
回答者: 咖59874563 | 一級 | 2011-2-10 19:22
康熙47年八阿哥還沒死啊…太子第一次被廢,八阿哥鋒芒畢露,遭康熙忌憚。我們家溫潤如玉的八爺從此風(fēng)雨交加……雍正四年,八夜遭雍正迫害郁郁而終…
回答者: 生的麥片不好吃 | 一級 | 2011-2-10 19:49
康熙47年八阿哥還沒死啊,,皇八子允禩是雍正四年死的。 皇八子允禩 康熙二十年(1681年)生。母良妃衛(wèi)氏。少時為允禔母惠妃撫養(yǎng)。諸臣奏稱其賢,康熙的哥哥裕親王也在皇帝面前夸他"心性好,不務(wù)矜夸"??滴踝匀幌矏?,17歲,即被封為貝勒。后署內(nèi)務(wù)府總管事。因爭儲位被奪貝勒,并受拘禁。允礽獲釋,允禩復(fù)為貝勒。雍正即位,為穩(wěn)定其情緒,命總理事務(wù),進(jìn)封廉親王,授理藩院尚書。元年,命辦理工部事務(wù)。四年,雍正以其結(jié)黨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更名為阿其那。同年,死。
回答者: liou1254 | 三級 | 2011-2-10 20:19
憂郁而死,也有人說是雍正嫉妒,將其暗殺 ?!秾m》里邊,因為晴川寧可陪八阿哥囚禁也不做雍正的皇后,雍正很生氣,一度明里暗里使壞點子,最后晴川穿越到現(xiàn)代,八阿哥反穿越到現(xiàn)代,終于再續(xù)良緣。(*^__^*) 嘻嘻……
回答者: 嘻嘻hill | 一級 | 2011-2-10 21:29
是環(huán)境和性格害了他。
回答者: 屬性資質(zhì) | 一級 | 2011-2-10 22:10
康熙四十七年,死的是十八阿哥?!秾m》里所述,十八阿哥是死于太子胤礽要娶晴川的那場婚禮中。躲在洞房的他被素言所放的大火燒死。而歷史上,十八阿哥確實是死于康熙四十七年,不過是為了避暑,康熙皇帝帶著大阿哥胤褆、太子胤礽、十三阿哥胤祥等八個阿哥前去熱河狩獵。在熱河住了一段時間后,繼續(xù)北上越過大漠行圍打獵。隊伍走到一個叫永安拜昂阿的駐地時,十八阿哥胤衸突然病倒了。塞外畢竟不是皇宮,雖然皇帝和皇子們一路上都有很多的隨從,但是這一行人在路上風(fēng)餐露宿,加上塞外的氣候變化多端,十八阿哥胤衸年紀(jì)小,又是第一次走出深宮大院,結(jié)果在路上突發(fā)高燒,看樣子一下好不了,康熙便決定把他留在駐地讓人照顧,然后帶著隊伍繼續(xù)前進(jìn)。不料康熙一行人沒走多久,照看十八阿哥的隨從便急急忙忙地趕來,向康熙報告說十八阿哥病情加重,似乎有生命危險??滴趼牭竭@個消息后立刻命隊伍掉頭,返回永安拜昂阿駐地。經(jīng)治療,病情有所好轉(zhuǎn),康熙也十分高興。但在返回京城的途中,十八阿哥病情突然加重,高燒不退,于返京途中夭亡,是年八歲。
胤衸的死,讓康熙痛苦萬分,但更讓他傷心的是,隨行的其他皇子們對這個十八弟的病情一點都不關(guān)心,甚至根本就是無動于衷。特別是作為兄長和皇太子的胤礽,在自己的小弟弟生病的時候,幾乎就不聞不問,就連胤衸病死了,也看不出他有絲毫的哀傷。
康熙本覺得自己的這些兒子們都十分優(yōu)秀,他也在兒子們的身上傾注了無盡的父愛,但這些皇子們對自己的手足同胞竟然如此冷漠無情,這實在是出乎他的意料。這一次,一向以“仁孝治天下”的康熙帝失望了,特別是對當(dāng)時已經(jīng)三十五歲、已有子女的皇太子胤礽,更是失望之至。這也就直接導(dǎo)致了第一次“廢太子”
回答者: 雨夜紫荊 | 三級 | 2011-2-11 09:55
郁郁而死,我也不知道,嘻嘻!
回答者: 天堂的玫瑰園 | 一級 | 2011-2-11 13:52
八阿哥是雍正四年死的,
回答者: 她虐了emperor | 一級 | 2011-2-11 14:55
我想說康熙四十七年胤禩活的好好地,人家是雍正四年去世
回答者: 熱心網(wǎng)友 | 2011-2-11 20:02
轉(zhuǎn)發(fā)到: 1325937947二級我的提問 我的回答 積分商城
(2)條消息等待處理
今天你做任務(wù)了沒?全部任務(wù)揚帆起航 +660.茁壯成長 +100..進(jìn)入個人中心
使用百度Hi可以第一時間收到“提問有新回答”“回答被采納”“網(wǎng)友求助”的通知。查看詳情
您想在自己的網(wǎng)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問答嗎?來獲取免費代碼吧!
如要投訴或提出意見建議,
請到百度知道投訴吧反饋。
?2011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讀 知道協(xié)議 任務(wù)提醒x
回答者: 1325937947 | 二級 | 2011-2-11 22:04
雍正四年六月初一日,雍正將康熙的八阿哥胤禩之罪狀頒示全國,議胤禩罪狀四十款。胤禩共有罪狀四十款,主要有:欲謀殺胤礽,希圖儲位;與胤禵暗蓄刺客,謀為不軌;詭托矯廉,用胤禟之財收買人心;擅自銷毀圣祖朱批折子,悖逆不敬;晉封親王,出言怨誹;蒙恩委任,挾私懷詐,遇事播弄;庇護(hù)私人,謀集黨羽,逆理昏亂,肆意刑賞;含刀發(fā)誓,顯系詛咒;拘禁宗人府,全無恐懼,反有不愿全尸之語。雍正稱其為“兇惡之性,古今罕聞”。 一紙詔令,鐵板釘釘,胤禩一生就此被蓋棺定論。嘆,嘆。 九月初八日,胤禩亦因嘔病卒于監(jiān)所。
回答者: 飛飛寧靜 | 四級 | 2011-2-11 23:21
1 [2] 下一頁
轉(zhuǎn)發(fā)到: 愛翔77一級我的提問 我的回答 積分商城
(0)條消息等待處理
今天你做任務(wù)了沒?全部任務(wù)新手任務(wù)之回答篇 +20.新手任務(wù)之入門篇.揚帆起航 +660..進(jìn)入個人中心
使用百度Hi可以第一時間收到“提問有新回答”“回答被采納”“網(wǎng)友求助”的通知。查看詳情
您想在自己的網(wǎng)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問答嗎?來獲取免費代碼吧!
康熙傳位給雍正,卻不擔(dān)心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造反,這是有原因的。
俗話說,不想當(dāng)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從古至今,是人就會有欲望,尤其是古代的皇室子弟,面對那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誰不想有所作為呢?從夏朝由禪讓制改為世襲制之后,當(dāng)出現(xiàn)一把交椅多個候選人的時候,表面上兄友弟恭的皇宮就會暗自涌動,這也是為什么人人都說一入皇宮深似海的原因吧~沒有人能躲過,更難做到獨善其身。
康熙帝是歷史上有作為的君主,他成就了不少功業(yè),康熙帝晚年,諸子爭奪嫡位,史稱?九子奪嫡?。當(dāng)時的四阿哥也就是后來的雍正帝繼位呼聲不好,十四阿哥有軍權(quán)在手,那么康熙帝傳位給雍正帝,為何不擔(dān)心十四阿哥造反呢??
九子奪嫡一直是近幾年影視界的熱門話題之一,指的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爭奪帝位的歷史事件。
九個兒子主要分成兩派,太子黨和八爺黨,太子黨包括二阿哥愛新覺羅?胤礽、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祉、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也就是后來的雍正皇帝)、十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祥;八爺黨包括大阿哥愛新覺羅?胤褆、八阿哥愛新覺羅?胤禩、九阿哥愛新覺羅?胤禟、十阿哥愛新覺羅?胤誐、十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禵,其中大阿哥和三阿哥鮮少為人所知。
事實上,十四阿哥胤禵雖然軍權(quán)在握,但是負(fù)責(zé)后勤補(bǔ)給的是年羹堯,年羹堯又是四阿哥胤禛的心腹,能文能武的年羹堯駐守陜甘,而且又有大量補(bǔ)給在手,這等于扼住了命脈。打仗打的是補(bǔ)給,是后勤,也是糧草。雖然康熙帝和四阿哥遠(yuǎn)在京城,但是對于胤禵的控制不見得就少了,而且當(dāng)時的情況,所有的人都覺得胤禵大有機(jī)會能繼承皇位,但是事實上并不是。
雍正在康熙去世后第二天,就任命延信接替胤禵的撫遠(yuǎn)大將軍之職。此時,胤禵面臨兩個選擇:一、不承認(rèn)雍正繼承皇位的合法性,發(fā)動兵變奪取皇位;二、回到京師,承認(rèn)雍正為皇帝。 不過,胤禵最終還是沒有選擇以極端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而是快馬加鞭地趕回北京。
只要有人向雍正皇帝泄密,胤禵有造反之心,年羹堯就會切斷糧草的輸送,到時候胤禵還是要妥協(xié)。畢竟胤禵雖然站在八爺一派,但是家國大義還是了然于心的,不會因為自己的緣故,損害國家的利益,所以一旦糧草短缺,戰(zhàn)場上局勢瞬息萬變,到時候因為糧草的原因而失利,就會使清朝陷入不利的境地。
最后,雖然歷史上對于胤禛的皇位來歷爭議不斷,但是站在國家的角度上看,雍正皇帝卻是一位雄才偉略的好皇帝。雖然雍正皇帝對待自己的兄弟是鐵血手段,但是總體上看還是友好的,圈禁胤禵,雖然最后晚年放出,但是已經(jīng)失去了當(dāng)時的雄心。
愛新覺羅·胤禩(1681-1726) 清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帝異母弟,生于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未時[1],卒于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1726年10月5日),享年45歲。
母良妃衛(wèi)氏。少時為胤禔母惠妃撫養(yǎng)。諸臣奏稱其賢,康熙的哥哥裕親王也在皇帝面前夸他“心性好,不務(wù)矜夸”。康熙自然喜愛,17歲,即被封為貝勒。后署內(nèi)務(wù)府總管事。因爭儲位被奪貝勒,并受拘禁。胤礽獲釋,胤禩復(fù)為貝勒。雍正即位,為穩(wěn)定其情緒,命總理事務(wù),進(jìn)封廉親王,授理藩院尚書。元年,命辦理工部事務(wù)。四年,雍正以其結(jié)黨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改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薄M?,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41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