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帝王開疆辟土做出了巨大貢獻,卻被中國人罵了3000多年?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倘若說起商紂王,看過《封神演義》的人一定會脫口而出“昏君”、“好色之徒”、“荒淫無度”等詞語來形容于他。然而人們所不知道的是,商紂王時期其實是商代武功最盛的時期,東平東夷,北伐鬼方,可以說他為中國開疆辟土,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
帝辛,商朝的最后一位君王,世稱殷紂王、商紂王。帝辛是個天資聰穎之人,不但聞見甚敏,而且才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也因此,帝辛等到了父皇帝乙的喜愛,最終傳位于他。
帝辛即位之后,也不負其父皇的厚愛,十分重視開疆辟土之事,發(fā)兵攻打東夷諸部落,把中國疆域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國土則擴大到今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梢哉f,如今的東南版圖能夠歸入中國,乃是帝辛的功勞。同時,帝辛還向四海八方傳播中華文化。在河南北部的淇縣(即商朝首都朝歌)至今還流傳這樣一句諺語“帝辛的江山,鐵桶一般?!?/p>
然而,為何帝辛在后世之中會留下如此的罵名呢?商朝又為何在帝辛手中走向了滅亡的道路呢?而這在很大程度之上歸功于周文王的宣傳,為了能夠推翻商朝的統(tǒng)治,周文王不斷渲染帝辛的殘暴之事,在百姓心目中將樹立起一個昏君的形象。再加上,歷史是屬于勝者的,為了使得自己篡位得以名正言順,周朝時期,為帝辛增加了許多的罪名。
據(jù)春秋時期,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貢曾說過:“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辈浑y看出,子貢說出了真相,紂王雖然不是一個善良之人,但也并未如史書中那么殘暴。
羅泌在《桀紂事多失實論》中指出:“帝辛大造宮殿,建造酒池肉林,寵信女色,囚禁賢人,殘害忠良等罪惡,與夏桀的罪惡如出一轍,凡桀的罪,就是紂的罪惡,桀紂不分,這些都是出于模仿?!笨梢哉f,帝辛的罪名乃是集多人之惡行為一體,自然在后世之人眼中是一個罪無可赦之人。
不過,最終將商紂王的名聲推向萬劫不復之地的當屬我們現(xiàn)在看到《封神演義》,為了渲染周文王、周武王的美德,作者不惜余力地對商紂王進行丑化,這才有了我們眼中的暴君形象。
歷史之中,或許商紂王的殘暴有一部分是事實,但是我們也不可否認其功績,畢竟中國的國土有很多是靠其打下的。就如同秦始皇一般,即使他是個暴君,但我們不可否認,商紂王其實是一個很有才能的皇帝,也給中國后世留下了許多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財富。
宋朝在我國 歷史 上占有重要的角色的朝代,那時候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歷經(jīng)了十八位帝王。重教育、重科學,經(jīng)濟發(fā)展飛速,官員政治立場明確,沒有很嚴重的濫權的情況, 在諸多的帝王當中其中有一位帝王,文韜武略、才學算不上太頂尖,但是他謙遜有禮,讓天下有才之人愿意追隨著他,共同成就一番事業(yè)。他就是宋仁宗趙禎, 坊間對他的傳聞有很多,“貍貓換太子”的典故,也是出自于這位主角的,至今人們都用這段典故比喻一些人和事。
宋朝年間非常的重視文化素養(yǎng),尤其是在北宋時代,出現(xiàn)的有名的文人非常的多,這也是因為當時的國家推崇教育, 使得很多的有志之士有地方施展自己的才能,北宋的仁宗皇帝就是一個把文化教育看的很重的人,仁宗皇帝趙禎原名叫趙受益,那時候他還不是帝王的人選,只是一個王爺, 因為當時的皇后劉氏膝下無子,才將趙受益接到身邊過繼給自己當兒子,皇后的兒子即為嫡子,理當繼承大統(tǒng),所以很自然的他就成為了皇太子,改名為趙禎。
趙禎在十三歲的時候繼承帝王,因為年紀尚小空有帝王的虛名和頭銜,實權卻是控制在自己的母親劉氏手里,自己就算有很多的抱負理想,也只能埋在心中,直到明道二年,劉太后去世,自己才正式的開始親政,仁宗皇帝生性溫和,平易近人,不會擺帝王的架子,積極接納大臣們的意見。
有一次自己的寵妃張氏,想讓自己的親戚求個官職,正在大殿上準備宣布此事時,卻遭到了反對,首當其沖的就是我們熟悉的一位大臣,包拯 ,包拯的鐵面無私,不畏強權的種種事跡到現(xiàn)在都廣為流傳, 一聽趙禎要任命貴妃的叔父張氏為節(jié)度使,立馬聯(lián)合其他言官一起阻撓,趙禎不解,他認為節(jié)度使并非多大的官,為何反對的如此激烈,包拯即說:“節(jié)度使,在當時太祖皇帝、太宗皇帝都有做過,乃重要職位,不能隨便任之” ,包拯說時情緒激動,甚至唾沫飛星,都濺到了趙禎的臉上,趙禎都沒有生氣,依然的接受了包拯等人的諫言。
趙禎即位后也是對現(xiàn)有的體系有很多的不滿,一直勵志于改革,經(jīng)過幾番的考察和商討,終于確定了改革的方案,自己也勵志一定要改革成功 ,慶歷三年的時候,他任命范仲淹為參事,提拔了歐陽修、余靖、王素、蔡襄為四大諫官,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新的改革舉措頒布全國各地, 但是這一舉動因為侵犯了很多皇室貴族的利益,所以很快一系列針對他們的舉措也進行著,各項新政也慢慢的逐個被廢,這也為后來的改革留下了有經(jīng)驗的伏筆。
仁宗皇帝對自己要求甚高,一直都是低調(diào)節(jié)儉從事,也不會濫用自己的權力,對文人是極其的尊重,對文化事業(yè)也是不遺余力的支持 ,趙禎在位時期,圖書庫房內(nèi)藏書并不多,卻非常的雜亂不全, 于是趙禎下令讓人重修館內(nèi)藏書,并且要對藏書進行編號、整理清楚,還頒布旨意,發(fā)動官員、民間文人的力量,找尋有價值的書籍并獻上,這一舉動在許多有才之士的人中傳開 , 以當時有名的就有三禮涉弼、三傳彭干、學究朱載等人,紛紛的響應獻書 。一時間館內(nèi)的藏書變得豐富有序起來。 趙禎后又下令編撰《嘉祐搜訪闕書錄》1卷。
重視文化的同時,趙禎還很重視軍事力量,那時候對北宋最大的威脅就是來自于西夏國,夏景宗李元昊即位后,不顧當時的和談協(xié)議,執(zhí)意要想要與北宋開戰(zhàn),經(jīng)過多次的戰(zhàn)役,雖然西夏是多次連勝,但也國力不支,于是趙禎派人前去和談 ,希望百姓再不受戰(zhàn)亂之苦,歷經(jīng)多次的和談商討, 最終在1044年十月簽訂了和平的協(xié)議,史稱“慶歷合議”,讓北宋享受了半個世紀的和平。 于是在編撰書籍的時候, 趙禎還下令讓人撰寫兵書,這是一部規(guī)模巨大,內(nèi)容廣闊又細致的一本兵書,很詳細的記載著宋朝以前的武器的制作工藝,兵法運用,給后人留下了珍貴的研究價值 ,對之后的戰(zhàn)事也很有幫助。
經(jīng)濟是一個國家的命脈,趙禎在位期間,大力發(fā)展經(jīng)濟基礎,在和平年間,頒布了多項利國利民的好政策, 讓那個時期的經(jīng)濟飛速的發(fā)展,為了方便攜帶, 1023年天圣元年,設置了益州交子務,開始發(fā)行交子,也就是紙幣。 不僅如此, 趙禎還對新發(fā)明很感興趣,有古書記載了趙禎時期發(fā)現(xiàn)了當時發(fā)明的蓮花漏也就是現(xiàn)在的計時器,還有方向距離指示記錄本 ,記錄方向和車輛駛過的距離。
一個國家的興衰,它的醫(yī)療也是很重要的。 仁宗趙禎在對待醫(yī)療方面,是非常的重視,那時候的醫(yī)者繁多,技法有高有低,針灸在那個年代很流行,不管是輕疾還是重疾,都會用到針灸, 但是人體的穴位之重要,稍有不慎就會釀成人命,前人記錄的針灸技法描述不清,于是趙禎命人將針灸技藝規(guī)范,以免誤導后世, 后就有了王惟為主指導的針灸銅人為例,詳細的標注了人體的穴位,同時王惟還編撰了《銅人腧穴針灸圖經(jīng)》與銅人相匹配,更令人易懂,也對人們后來的醫(yī)療做了重大的貢獻。
在仁宗的治理下,人們過上了安居樂業(yè)的日子,這一切都是仁宗趙禎的功績 ,但他也并非完人,也有犯錯的時候,只是我們經(jīng)常說到功大于過,如果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的帝王,在老百姓的心中,那就是好帝王,功與過,后人的自有評說, 做好自己覺得對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他就是趙禎,心心念念都是為了百姓的趙禎,就是讓宋朝輝煌了四十年的趙禎。
在我國漫長的封建歷史上,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很多皇帝,可以說,正是在這些皇帝的推動之下,中國的歷史才得以不斷向前發(fā)展。然而,由于皇權是封建社會體制內(nèi)的一種至高無上的權利,因此,在我國歷史上,也出現(xiàn)過很多濫用權力的皇帝??梢哉f,縱觀整個封建社會,我們是很難找到一位十全十美的皇帝,畢竟在權力的誘惑之下,沒有人能夠很好地把控自己。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曾經(jīng)做過錯事。在我國歷史上,有這樣一位特殊的皇帝,他是千年以來唯一沒有被罵過的皇帝,許多史書上對這位皇帝也是稱贊有加,時至今日,這位皇帝的香火仍然在繼續(xù)延續(xù)。那么,這位特殊的皇帝究竟是誰?在他在位期間,又發(fā)生過怎樣的故事呢?
這位特殊的皇帝就是柴榮,他出生于921年,當時,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當?shù)赜忻母缓?。然而,這種財富卻并沒能一直繼續(xù)下去。在家道中落之后,柴榮就投奔到了他的姑母身旁,在柴榮很小的時候,他就展現(xiàn)出了自己性格中善于管理的一面,當時,在來到姑母家中后,柴榮曾幫助姑父郭威處理了很多家庭事務,因此,他也深受姑父郭威的喜愛。
由于郭威無子,因此,在后來的日子中,柴榮就成為他的養(yǎng)子。在那個年代中,郭威的家庭條件并不富裕,因此,柴榮在很小的時候就肩負起了補貼家用的工作重任。當時,他曾往來各地,與很多地方的商人進行著茶貨生意的往來,在后來的日子中,他也學習了一些騎射和歷史上的知識。而在柴榮成年后,他也決定棄商從戎開始來到軍隊中打拼。
在天福十二年時,隨著后漢政權的建立,郭威就憑借著自己的努力被任命為了樞密副使,而此時的柴榮也被任命成了左肩門衛(wèi)大將軍。此后,柴榮又因立下了種種功勞,而被封為了天雄牙內(nèi)指揮使,在后來的日子中,由于后漢皇帝對郭威產(chǎn)生了一定的猜忌,因此他就將郭威和柴榮留在開封等地的親屬全部進行誅殺,此時,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郭威就開始以"清君側"的名義殺向開封,在這這種情況之下,柴榮則留守在了鄴都地區(qū)。
到了第二年時,隨著郭威的勝利,后周得以建立了起來,此事,柴榮就以皇子的身份留任到了澶州地區(qū),由于在柴榮為官清廉,因此,當?shù)氐陌傩蘸凸賳T也紛紛對這樣一位管理者表示信任和贊賞。在這一期間內(nèi),凡是柴榮管理的地方,百姓們都能過上很好的生活。
而在公元954年左右的時候,郭威病重,此時的柴榮就被封為了開府儀同三司,開始對國家事務進行一定的主持,而在郭威去世之后,柴榮也按照郭威的遺詔,登上了皇位,此后,柴榮也成為了周世宗。可以說在那個混亂的年代中,皇帝的更迭是非常頻繁的,但是,在柴榮上位之后,他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大家證明了他的帝王才能。
在柴榮剛剛上位僅十天左右的時候,他就經(jīng)歷到了戰(zhàn)爭的考驗,在那個時候,柴榮手下的大臣們都希望柴榮能夠先行求和,以保存自身的實力,但在面對著其他國家的侵略時,柴榮卻選擇了御駕親征。此時正值國喪之際,大家皆以為新皇上位,當以穩(wěn)定為重。而柴榮本人年富力強,富有雄心,全然不懼。
兩軍對陣之際,大戰(zhàn)之初,柴榮所率部隊遭到重創(chuàng),致使軍心不穩(wěn)。但是在河陽節(jié)度使率軍配合下,柴榮不懼安危,與之合力,破北漢、逼走劉崇。這場戰(zhàn)役,柴榮創(chuàng)造了一個以少勝多的神話。在經(jīng)過了這次戰(zhàn)爭之后,很多人都對這個年輕的皇帝心服口服。
高平之戰(zhàn),使得柴進的地位更加牢靠。在大戰(zhàn)之后,懸賞懲罰一并后,柴榮班師回朝。初始即位的柴榮,大有勵精圖治、干出一番大事業(yè)之心。他向精通術數(shù)的左諫議大夫王樸詢問其能當?shù)昧藥啄昊噬?,王樸以二十年回之。故才有柴榮一句"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yǎng)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流傳天下。
除了軍事戰(zhàn)場上的銳意進取,在日常統(tǒng)治的過程中,柴榮也成為了百姓們心中的明君。當時,他不僅廢除了很多官員特權的條款,還對五代時期的嚴刑峻法進行了一定的修訂,在柴榮的努力之下,后周的統(tǒng)治也達到了一個巔峰的狀態(tài),當時雖然他在位僅僅六年,卻對民間百姓造成了巨大影響,正因柴榮這種種明智的舉措,因此他才成為了百姓們心中最優(yōu)秀的君王。
除了戰(zhàn)爭和法律上的修改之外,在柴榮站在位期間,他還對國家的人才進行了無條件的選拔,可以說,當時很多社底層的賢能才子也憑借著自己的才華,獲得了應有的社會地位。除此之外,對于民間百姓的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發(fā)展,他也是非常重視的,不僅對天賦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更改,而且還擴建了開封地區(qū),對于當時的百姓來說,在開封得到擴建之后,他們也擁有了更加自由的生活空間。
然而,就在他上位六年之后,他卻突然因病離開了人世,而此時的柴榮也才僅僅三十九歲,對于后周百姓來說,柴榮的離去是一種巨大的打擊,很多歷史學家都認為,如果說柴榮能夠多活一些時間的話,那么,后周統(tǒng)一北方也是一件十分簡單的事情。
說及柴榮去世,還有一則典故。當柴榮親征之際,路過一處,驟問遼軍退去,認定大事將成,十分高興。于是登高臺,打算犒賞三軍。然當詢問這處高臺為何處,鄉(xiāng)親說這是"病龍臺"。這讓柴榮十分不喜,他身為皇帝,本就是真龍?zhí)熳?,若這是病龍臺,豈不是說自己將要生???于是率軍離去。誰承想離去當夜,柴榮就開始生病。不久后,病逝于皇宮。
這事且不論真假,但就說柴榮本人,的確值得后世稱贊。在我國歷史上,雖然說皇帝的數(shù)量是非常多的,但是像柴榮這種在位六年,卻做出很巨大成就,而且在后世也從未被人批判過的皇帝,也是獨一無二的。由此可見,柴榮雖然說在位時間較短,但他為整個中國歷史發(fā)展所做出的貢獻,也是不可磨滅的。
結語
從柴榮的統(tǒng)治過程中就能夠看出,其實,真正的明君是完全能夠做到心系百姓的,雖然說他們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但在這些君王的眼中,如何讓百姓擁有更加幸福的生活才是他們想要做的事情。在有了柴榮的對比之后,一些腐朽荒唐的君王也變得更加不堪了,雖然說柴榮并沒有成為一統(tǒng)中原的唯一君主,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出現(xiàn)也為后世的很多皇帝做出了榜樣。
在現(xiàn)代中國發(fā)展的進程中,雖然說皇帝早就已經(jīng)不復存在了,但是,我們也應該認識到柴榮統(tǒng)治的積極之處,對于歷史,只有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夠促使國家朝著更加正面的方向發(fā)展。
《末代皇帝》用三個多小時的時間基本上講述了溥儀的一生,包括他一生中重要的人和重大事件。溥儀經(jīng)歷過清朝末年、民國年間、抗戰(zhàn)時期這幾個重要的歷史時期,從皇帝到淪為階下囚,他的一生是傳奇而又動蕩的。而從他個人而言,我認為溥儀始終是一個孤獨的人。
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命令人將溥儀從醇親王府送入宮中養(yǎng)育,并下旨讓溥儀當皇帝。從此,溥儀便離開了她的母親,直到十幾年后才得再次相見,跟隨他進宮的只有她的養(yǎng)母王焦氏。
登基時的溥儀只有三歲,基本就是一個剛剛學會走路和說話的嬰兒,面對緩緩升起黃布的和滿朝的文武大臣,溥儀并不知道這一切意味著什么,只是以嬰兒的目光覺得新奇,他快步走下臺階,被大臣身上攜帶的蟈蟈所吸引,在那一刻的紫禁城,這只蟈蟈才是溥儀最感興趣的東西。對于一個孩童而言,相比于物質(zhì)條件的好壞,父母的陪伴無疑是更重要的,由于缺少管教和陪伴,溥儀從小就形成了自我、偏執(zhí)的性格。
除了母親以外,養(yǎng)母王焦氏是溥儀人生中第二個重要的人。溥儀當時十分年幼,每晚睡覺時自然會感到害怕,這時王焦氏便會陪伴他,給他講故事,讓溥儀入睡。所以溥儀從小養(yǎng)成了需要人陪才能入睡的這個習慣,等他長大后,先帝遺妃們對溥儀的這個習慣十分不滿,并下令將王焦氏送出宮,于是溥儀傷心地說道:“她不只是養(yǎng)母,更是我的蝴蝶?!?/p>
只有在王焦氏身上,溥儀才能得到一絲殘缺的母愛。從王焦氏出宮那一刻起,唯一陪伴在溥儀身邊的親人也離開了,自此溥儀可能再也沒有在宮中品嘗過親情的關懷,他從一個孤獨的兒童變成了一個孤獨的少年。除了親情的缺失,溥儀的孤獨還體現(xiàn)在他的感情生涯中,他娶過兩任妻子,卻都沒有與他相伴到最后。
1922年,溥儀娶了她的第一任妻子——皇后婉容。當時的婉容和溥儀一樣,都接受過教育,擁有著開放的思想并支持溥儀剪掉辮子,向文明開化的時代更進一步。那時的溥儀,找到了一個與自己的思想相符的女子,也經(jīng)歷了愛情的甜蜜??箲?zhàn)爭時期,溥儀一心想要靠外來勢力的幫助復辟,與婉容的關系也日漸疏遠,婉容內(nèi)心悲傷寂寞,染上了的惡習,最終一人孤獨慘死。
而他的第二個妻子文繡與婉容不同,雖然也接受過新式教育,她的內(nèi)心卻還是一個很封閉的舊社會女子。清朝被推翻后的溥儀,和以前一樣享受著奢靡揮霍的生活。但文繡慢慢接受了新式的思想,為了自己的自由和幸福,選擇了和溥儀離婚。
從此以后溥儀一生沒有再娶,也沒有子嗣。所謂天倫之樂也不過是和愛人、孩子相聚一堂,這是最簡單的快樂,溥儀的一生也從未體驗過。
西洋教師莊士敦是溥儀一生中唯一的朋友,在世人眼中,他是被迫退位的屈辱皇帝,因為這個特殊的身份,他只要一與外國人的人結交,就又會立馬變成令人痛恨的“hanjian”。而在外國人眼中,他只是一枚棋子,溥儀是甘愿作為傀儡嗎?
在影片中令他下定決心反抗的原因是慈禧太后的墳墓遭到了破壞,雖然沒有過親人陪伴,溥儀還是有很強的家族意識的。清朝雖然結束了,愛新覺羅家族依然存在,溥儀不甘心令人擺布,卻把內(nèi)心的抱負施展錯了地方,事實上他的身份也不允許他有任何抱負。溥儀想要融入社會最好的方式便是變成一個普通人平淡的過完一生,可惜當時心高氣傲的他并不懂得這一點。
后來,溥儀淪為犧牲品,接受教育。他承認了一切罪名,鮮與人交談,只與花花草草打交道。被釋放后,溥儀被改造成了一個普通的人,和其他所有人一樣,他需要買票進入紫禁城。
當溥儀邁著緩慢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走過曾經(jīng)嬉笑玩鬧過得臺階和殿堂,走過那個曾經(jīng)被他稱作為“家”的地方,他會想些什么呢?是會想起和王焦氏一起坐在御花園時的溫存,還是那些和結發(fā)妻子婉容的快樂時光,亦或是袁某人將車隊開進紫禁城那一天的屈辱,我們無從得知。我只覺得,那個蒼老的背影,在夕陽下顯得無比孤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41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