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和孝莊祖孫感情至深,這一點在孝莊病逝前,更體現(xiàn)的無微不至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一月,孝莊突然病倒。此次病情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嚴重,康熙皇帝萬分焦急,他親自到慈寧宮侍疾,親嘗湯藥,晝夜不離地陪伴在祖母的病榻邊。他還特地傳諭內閣:非緊要之事,不要上奏。
康熙帝盡管召集了天下名醫(yī),他給刑部下諭:“朕侍奉太皇太后,朝夕承歡,謹遵慈訓,竭誠奉養(yǎng)?,F(xiàn)太皇太后身體不適,朕日夜牽掛,寢食難安,默默祈禱上天保佑,延長太皇太后的壽命。上天有好生之德,朕愿意以寬待世人來祈禱上天保佑太皇太后。所有內外問刑衙門,見監(jiān)重人犯,除十惡不赦罪及貪官、光棍不赦外,其余已經(jīng)奉旨監(jiān)候死罪重犯,概行減免發(fā)落。
在人世的一切辦法均告無效的情況下,康熙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冥冥之上天。只要能讓祖母病好,康熙愿意做一切事情。為了使太皇太后康復,康熙甘愿做違例之事。
不久,康熙向幾位大學士下圣旨,稱:“自太皇太后圣體違和以來,多方醫(yī)治,均為奏效,病逝漸增,甚為可慮。朕夙夜憂懼,現(xiàn)欲親自前往郊垣,虔誠禱告祭祀,以求上天保佑太皇太后慈躬和像,永獲康寧。可將朕的意思傳諭九卿。”
九卿重臣得到圣旨后,上奏到:“皇上至孝,超越萬古,太皇太后違和,皇上朝夕在慈寧宮,席地奉侍,親調藥餌,寢食俱廢。圣孝之誠,必當感格穹蒼。臣等愚見,似不必皇上親到天壇致祭,天心自為默佑?!?/p>
顯然,眾臣雖然不便違背康熙的旨意,但對皇帝親自到天壇致祭,還是覺得不大合適。因此,他們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通過大學士轉奏給康熙。
康熙決心已下,并不聽從眾臣的建議。再次發(fā)下諭旨要前往天壇祭祀,諭旨下發(fā)后,再無人出面阻攔。按照規(guī)矩,祭祀之前,必須有一段時間只食素食,以示對上天的尊敬。這一過程稱為齋戒。禮部因此上奏:“請皇上選擇齋戒、告祭日期。”
康熙馬上傳諭:“朕在宮中,每日都在齋戒,可于明朝步行,恭祭祈禱?!苯又?,康熙帝率諸王、貝勒、貝子、公及文武官員等,步行到天壇致祭。康熙帝親自撰寫了祝文:
“……值茲危殆,方寸憒迷,用敢潔蠲擇日,謹率群臣,呼吁皇穹,伏懇憫念篤誠,立垂昭鑒,俾沉疴迅起,遐算長延。若大數(shù)或窮,愿減臣玄燁齡,以增太皇太后數(shù)年之壽,為此匍伏壇下,仰祈洪佑,不勝懇禱之至?!?/p>
34歲的康熙帝對上天祈禱,愿意減少自己的壽命,以延長太皇太后的在世之日。此種誠意,令在場之人無不感動。堂堂的康熙大帝,親歷過多少風云變幻,將一個諾大的帝國帶向盛世??墒牵谶@個時候,他卻是一個至情的孝子孝孫,他哭喊著,痛苦著。
飽受病痛折磨的孝莊,看到自己的孫兒如此孝順,忍不住老淚縱橫。晚景如此,即便自己受再多的苦再多的難,也值了。她拉著康熙的手,語重心長地說道:“因我老病,你日夜焦勞,竭盡心力,所有服用以及飲食之類,無所不備。我感到很滿足。你如此竭誠體貼,實天下之至孝。惟愿天下后世,人人法皇帝如此大孝可也?!?/p>
此時的孝莊仍在想著國家社稷,想著康熙如此孝順,可以作為“以孝治國”的典范,使大清王朝更加和諧穩(wěn)固。可是康熙帝如此下去勢必要被熬倒。諸王、貝勒、貝子、大學士、尚書、侍郎、侍衛(wèi)等,一同跪在慈寧宮前,請皇上回宮,稍微休息。
康熙并不答應,說:“太皇太后病勢,漸覺深篤,朕心憂慮焦灼,即便回宮,也覺不安。你們所奏,朕知道了?!彼匀皇睾蛟谧婺干磉叄o祖母以安慰。
孝莊自知不起,告誡孫兒凡事以大清江山為重,不要為私情所感??滴鹾瑴I點頭。彌留之際,孝莊向孫兒交代了最后一件事:“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皇父及汝,不忍遠去,務于孝陵近地擇吉安厝,則我心無憾矣?!?/p>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子時,75歲的孝莊病逝于慈寧宮。在清廷公布的遺囑中,孝莊簡要講述了自己再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三朝中的經(jīng)歷,然后著重回顧康熙朝的經(jīng)歷,表達了對孫兒康熙及太平盛世的欣慰之情。最后提出,要皇帝勉自節(jié)哀,中外文武群臣恪盡職守,共承無疆之福。
這位為大清江山效力近半個世紀的一代女政治家,就這樣走完了她的一生。就連她最后的遺囑,也體現(xiàn)了她的一貫作風:凡事均為大清社稷著想。
其實這一切都是孝莊太后自己的安排,在清朝的一部歷史當中曾經(jīng)就有過明確的記載。孝莊太后臨終前對康熙皇帝留下遺愿,意思就是皇太極去世已經(jīng)很久了,不好打擾他。我心里一直念及著順治和康熙,不想遠離他們。除此之外孝莊還不想勞民傷財運送棺材。
對此一向孝順的康熙不知道怎么辦才好。祖母的遺言又不能違背,一時之間也不知道將她安葬在哪里。康熙突然想起來孝莊很喜歡慈寧宮,于是之后把慈寧宮的房間拆卸并將拆掉的建材全部移到孝陵的紅墻外。再按照原樣子重建,作為太后暫時安放的陵墓。
這一個暫緩之策,一拖就是37年。直到康熙死后,孝莊仍然沒有下葬。好在雍正皇帝比較聰明,先是名正言順的將孝莊太后臨時的陵墓正式修建,最終將孝莊太后隆重下葬。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當年孝莊太后死后,康熙下令將她抬到盛京與太宗所葬,但是半路中棺材突然變重,128名身強體壯的轎夫突然抬不動棺材了??滴醯弥蟛璨凰硷埐幌耄惶熘形缤蝗痪退?。
在睡夢中他夢到了孝莊,孝莊對他說,自己實在是舍不得離兒子和孫子太遠,不想去千里迢迢的盛京和皇太極團聚??滴趿ⅠR想起孝莊的話,重新把孝莊的棺材抬回宮中,并開始修建新的陵墓。但是這一說法顯然是民間為了彰顯康熙與孝莊祖孫二人感情的傳說,根本不可信。
康熙貴為帝王之尊,仍然每天早晚兩次來孝莊太皇太后宮里問安;在孝莊病重的時候,康熙是寸步不離,守在病榻之前服侍孝莊;在孝莊死了之后,康熙在慈寧宮前痛哭以致昏迷。由此可見,祖孫二人感情至深至誠。
和孝莊太皇太后比起來,大家對慈禧要更了解一些。不過慈禧和孝莊太皇太后比起來那差遠了,可不止一星半點。首先,孝莊太皇太后歷經(jīng)五朝,先后輔佐順治、康熙兩位幼帝。在他們年幼之時,孝莊以太皇太后之尊垂簾聽政,幫助年幼的孩子打理國家。而在順治和康熙親政以后,太皇太后馬上歸還自己手里的權力,不再垂簾聽政,甘心在慈寧宮頤養(yǎng)天年。對于這樣一位不貪權的太皇太后,史書上的評價是非常高的,不像慈禧是罵多夸少。
不再垂簾聽政之后,孝莊也不是撒手不管。每當他的兒子或孫子遇到難題的時候,孝莊都會出面幫他們渡過難關。特別是康熙,從小就是在孝莊的照顧之下長大的。對于孝莊有一種天然的依賴心理,和孝莊之間是難得的親人關系,而且孝莊幫助康熙解決了很多重大問題上,比如平定三藩之亂等等。親情加上恩情,讓康熙感動的無以復加,所以他對于自己這個祖母是非常尊敬且愛戴。
身為大清天子,康熙每天不辭辛勞、毫不厭煩地帶著開心的情緒到慈寧宮向孝莊請安,風雨無阻,一直持續(xù)到孝莊身故。在孝莊病重的時候,康熙每天在病榻之前服侍,每天都要檢驗藥方,調配湯藥,給祖母喝之前都要自己先試喝一遍,再親自喂服孝莊。孝莊太皇太后去世以后,康熙太過悲傷以致昏迷,醒來之后他又在慈寧宮旁結廬而居,為祖母守孝。
在清朝歷史上有兩位女人相當出名,一位是清朝末期的慈禧太后,執(zhí)掌清廷半個世紀,帶領大清王朝走向了末路。另一位就與其截然相反,熟悉清朝歷史的可能就想到了,就是孝莊文皇后。她是清朝開國皇帝皇太極的妃子,是順治皇帝福臨的生母,是康熙皇帝玄燁的奶奶,扶持三代皇帝,養(yǎng)育了兩位皇帝。
她正如她的名字?布木布泰?一樣,如同上天給清朝恩賜的一個貴人,用她的聰明智慧保住了夫君創(chuàng)下的基業(yè)。在執(zhí)掌清廷的53年里,強臣環(huán)伺,先有多爾袞覬覦皇位,后有鰲拜爭權奪勢,她不畏艱險扶立幼帝,為盛世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令人敬佩的女人,她與兒子順治的關系,卻遠沒有孫子的關系融洽。
皇太極駕崩之后,順治與孝莊相依為命,當順治駕崩后,康熙與孝莊相互依靠,都是同樣的情形。按說應該是親兒子與母親的關系最好才對,為何遠沒有祖孫之間的關系融洽?
后天教育的缺失
雖然順治與康熙都是由孝莊一手帶大的,但是兩人的成長環(huán)境卻截然不同。皇太極死后,實力最為強大的多爾袞,為了使得剛建立起來的清朝不發(fā)生內亂,進行了妥協(xié),擁立了9歲的福臨為帝,但是也自封為攝政王。多爾袞表面上尊順治為帝,但是卻始終以皇帝的口吻來下發(fā)諭旨。他將小皇帝的一切握在手中,只待將來天下穩(wěn)定下來,好將小皇帝拉下馬。
因此,他也不想順治皇帝能夠有力量與自己對抗。當順治6歲即位的時候,朝廷就應該為順治找些好老師,但是多爾袞卻拖著不辦,放任順治帝任性玩耍。而孝莊看到張揚跋扈的多爾袞權勢滔天,兒子的皇位也岌岌可危。她明白,多爾袞不希望順治去學習、成長,就是怕以后順治有了本領,會除掉自己。
所以孝莊就順著多爾袞,先不讓順治去學習,等以后機會來了再說,這就導致順治有很多的陋習,相當蠻橫,縱欲無度,性格也不是太好,并且順治也成了個?文盲?,順治自己都說:
?朕極不幸,五歲時,先太宗早已晏駕。皇太后生朕一人,又極嬌養(yǎng),無人教訓,坐此失學。年至十四,九王薨,方始親政,閱諸臣章奏,茫然不解。?
第一次看奏折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順治自然會埋怨母親孝莊對自己的不管不教。
可康熙就不一樣了,雖然康熙小的時候父母雙亡,但是卻有祖母的愛護。從小就給康熙找了全國最好的幾位老師,將康熙往一個英明君主的模樣培養(yǎng),康熙帝也因此明事理,對孝莊相當孝順,兩人的關系也相當融洽。當時朝中雖然也有強臣鰲拜的威脅,但是作為四大輔臣的鰲拜卻無法和攝政王多爾袞相提并論,康熙的童年還是比順治好的多。
孝莊與多爾袞的關系
在清朝歷史上,孝莊是否下嫁多爾袞一直是個謎。據(jù)野史記載,當初皇太極死后,并沒有選定繼承人,可多爾袞對皇位早有企圖,美麗的孝莊皇后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兒子福臨順利即位,就下嫁給了多爾袞,以此來換取福臨的皇位。
但是,在現(xiàn)在的很多歷史資料中可以看到順治帝稱呼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或?皇叔父?,從這點就可以推測,孝莊八成是下嫁給了多爾袞。
順治長大之后,對自己母親與多爾袞的關系自然有所了解,縱然不像野史記載的那般不堪,但也少不了風言風語。他或許知道了自己高高之上的位置,是母親用下嫁換來的,這就讓他更加厭惡多爾袞,對母親孝莊也自然也就漸漸離心離德了。
皇帝的政治婚姻
順治帝的兩位皇后都是科爾沁草原的女人,這非常符合清朝的滿蒙聯(lián)姻政策,孝莊也是從科爾沁草原而來,自然也要為科爾沁部的未來考慮。但是,順治帝對這兩位皇后相當不感冒,雖然不喜歡,但是無法拒絕。只是后面,順治愛上了董鄂妃,一進宮就被封為賢妃,不久再封皇貴妃,之后順治甚至想要廢后。對于兒子這樣的兒戲婚姻,孝莊自然不會坐視不管,母子之間的爭吵也就多了起來,兩人之間的關系也就勢同水火了。
而康熙皇帝的婚姻比順治好點,孝莊沒有考慮科爾沁的利益,為康熙娶的是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目的是牽制勢力越來越大的鰲拜,使得康熙能夠坐穩(wěn)皇位。從小接受帝王教育的康熙,自然明白孝莊的意思,不僅不反對祖母,并且還對祖母相當感激。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孝莊與順治關系勢同水火,卻與孫子康熙關系融洽的原因。而如今,有時候我們也會面對像孝莊與順治一樣的母子問題,可見從古至今,母子之間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存在,我們要像孝莊一樣付出,也要學康熙一樣理解、感激,這樣才能讓家庭更和睦。
大家都知道如果不是孝莊皇后整個清朝的歷史將不會按照現(xiàn)在的方向進行,她對于康熙和大清朝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對大清付出如此多的人,卻在死后的37年才下葬,這背后藏著什么密碼?是兒孫的不孝,還是仇敵的謀害,歷史的答案究竟是什么?下面就由我來替大家解密。
孝莊太后是清朝最后一位下葬的皇太后,而且她的墓陵不是她的孫子康熙建造的而是由她的曾孫子雍正建造的,那么這究竟是為何?是子孫的不孝還是另有隱情。在孝莊太后生前她最疼愛的就是自己的孫子康熙,多次拯救康熙于危難之中。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好皇后兒子卻很早離世,丈夫也走在了自己的前面。這對于一個女人來說是何等的打擊,然而孝莊太后并沒有對生活失去希望。
孝莊太后對康熙疼愛尤佳,而康熙對這位祖母也是十分敬重。在康熙退朝有時間的時候都會陪伴在祖母的左右。但是人終有一別,在康熙二十六年的時候孝莊太后就與世長辭了。在孝莊太后死后,康熙并沒有立刻將孝莊太后的尸體下葬而是放在了孝陵的一個大殿之中。這是為什么?康熙之所以這么做的原因就在于孝莊太后在臨死的時候留下了一個令康熙十分為難的遺言。那么究竟是什么遺言呢?
在孝莊太后臨終前她告訴康熙,自己的丈夫已經(jīng)離世多年自己不想打擾了他平靜的生活,她想在死后和自己的孫子們待著一起。要知道在當時有一個規(guī)定就是皇上和皇后在死后要埋葬在一起,如果他這么做就違背了祖規(guī),如果他不這么做就違背了孝莊太后的遺言,這也是康熙不愿意的原因。于是孝莊太后就在孝陵待了三十五年,有人說康熙忘記了自己的祖母所以孝莊太后在孝陵三十五年。真相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然,在這期間康熙每逢祭祖之日都會去看望孝莊太后。
在康熙死后孝莊太后也沒有下葬,這個任務就落到了雍正的身上。雍正認為孝莊太后在孝陵以后,整個王朝順風順水保佑了子孫的平安。孝陵也是一塊風水寶地,但是雍正并沒有明說而是暗示大臣,讓大臣們主動提議。于是就在在孝陵建造了一座墓陵這才把孝莊太后下葬,就這樣孝莊太后在死去的三十七年后才得以下葬。
以上就是孝莊太后死去三十七年才下葬的原因,不得不說她是幸福的。在晚年的時候有孫兒陪伴在自己身邊,他尊敬自己,愛戴自己,用盡一切辦法滿足自己的意愿即使在最后不是康熙把孝莊太后送進墓陵之中,但這并不妨礙他們之間深厚的感情。孝莊太后是一位德才兼?zhèn)涞呐?,她勇敢善良堅強。如果不是她就不會有康熙王朝,如果不是她整個清朝就不是這樣的味道。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43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