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秦滅六國,楚國最冤?秦國對楚國做了什么?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秦滅六國之戰(zhàn)指中國戰(zhàn)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的秦國消滅其它六個諸侯國、建立秦朝的戰(zhàn)爭。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jié)束,共計10年的時間,先后按順序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jié)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jù)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對于秦滅六國的戰(zhàn)爭,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痹诖嘶A(chǔ)上,歷史上出現(xiàn)了秦滅六國,楚國最冤的說法。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說秦滅六國,楚國最冤?秦國對楚國做了什么?
一
首先,楚國之冤,是因為楚國是不遜色于秦國的強國。在戰(zhàn)國七雄中,楚國作為傳統(tǒng)強國,不僅和秦國展開過激烈的較量,也和魏國、齊國等強國有過精彩的碰撞。關(guān)于鼎盛期的楚國,當年的縱橫家蘇秦曾作過如此描述:"楚,天下之強國也......西有黔中、巫郡,東有夏州、海陽,南有洞庭、蒼梧,北有汾陘之塞郇陽,地方五千余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資也。"(《戰(zhàn)國楚》)。由此,從地域面積上來看,楚國是戰(zhàn)國七雄最為遼闊的一個諸侯國。而在人口、兵力等條件上,楚國同樣在戰(zhàn)國七雄中保持領(lǐng)先。因此,很多人不僅嘆息楚國被秦國消滅,更發(fā)出了楚國為何沒有一統(tǒng)天下的疑問。
二
在不遜色于秦國的實力背景下,如果楚國是在公平的較量中敗給秦國,那么,楚國的后人項羽自然無話可說。但是,對于秦國來說,不僅欺騙了楚懷王,還扣押了這位楚國君主,這成為秦國和楚國之間實力變化的重要轉(zhuǎn)折點。根據(jù)《史記》、《戰(zhàn)國策》等史料的記載,公元前312年,秦國張儀欺騙楚懷王要其以斷絕齊國之交換取秦國割讓六百里商於之地,楚懷王中計,與齊國斷交后只得六里地。雖然說兵不厭詐,但是,張儀對楚懷王的欺騙,自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當然,更讓人所不齒的是,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約楚懷王在武關(guān)會面。
三
對于楚懷王來說,沒有做什么防備就前去赴會了,這無疑是對秦昭襄王的信任。但是,秦昭襄王卻將楚懷王扣留了。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楚懷王和秦昭襄王之間,可謂上演了一出“農(nóng)夫與蛇”的故事?;诖?,在楚懷王客死異鄉(xiāng)后,楚國百姓沒有不同情和哀傷的。而這,也是楚國最冤的重要體現(xiàn)。另一方面,在張儀欺騙楚懷王之后,后者對秦國發(fā)動了丹陽之戰(zhàn),結(jié)果以失敗而告終。不過,執(zhí)著的楚懷王沒有放棄,在丹陽之戰(zhàn)后不久,即“悉國兵復襲秦”,發(fā)動了藍田之戰(zhàn),這意味著集中了幾乎所有精銳的孤注一擲,這十分冒險。在藍田之戰(zhàn)中,楚國不僅收復了漢中之地,還擊破了武關(guān),到達距離咸陽百里左右的藍田。
四
最后,如果藍田之戰(zhàn)按照這一趨勢走下去的話,楚國完全可以重創(chuàng)秦國。但是,在楚國大軍集中在秦國戰(zhàn)場的背景下,韓國和魏國偷襲了楚國的后方。因為腹背受敵,楚國最終在藍田之戰(zhàn)中遭遇更為慘重的失利。由此,如果不是韓國和魏國的偷襲,楚國完全有機會重創(chuàng)秦國的。所以,在筆者看來,這也是楚國最冤的重要體現(xiàn),也即如果一對一巔峰對決的話,楚國真的不怕秦國。綜上,從楚懷王事件中看出,秦國兩次出賣信用欺騙楚國,雖然贏得了勝利,卻被楚國上下所鄙視和痛恨,也為秦朝末年楚國后人的起義埋下了伏筆。并且,在藍田之戰(zhàn)中,楚國也是敗得非常不服氣。所以,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也即秦國所消滅的山東六國中,楚國是最冤的。對此,你怎么看呢?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最后是消滅了六國,統(tǒng)一了華夏的,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稱皇帝的人。但是現(xiàn)在卻有很多人說六國其實被楚國滅了。這就讓人感到很奇怪了,六國被滅為什么楚國最冤?歷史上明明記載是秦國滅亡六國的,楚國也被滅亡了,為什么要這樣說了?還有人感覺這就是瞎編的,其實看看后來秦國的下場覺得這句話還真的是正確的。
六國其實被楚國滅了
秦始皇在位期間最大的夢想就是統(tǒng)一華夏,事實上他自己也確實是做到了。秦始皇先后滅亡了韓、趙、魏、楚、燕、齊。秦始皇的豐功偉績也被記錄在冊。很多人也稱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但是最近有很多人都說六國其實被楚國滅了。這樣的話題不免讓人感到十分的有趣。難道是史書上記載錯了?其實并不是史書上記載錯了,秦始皇確實滅亡了六國,但是說楚國滅六國的說法也是正確的。
為什么要這樣說了?其實你看看后來秦國的下場就知道了。到了秦二世的時候,秦國在趙高的把持下可以說是明顯落敗了,胡亥殘殺自己的兄弟姐妹,百姓也是苦不堪言。就這樣,陳勝吳廣起義了,后來劉邦,項羽等人也都跟著起義。那么起義總要出師有名啊,這樣天下才可以跟隨你,這個時候楚義帝熊心出現(xiàn)了。據(jù)說他是楚懷王熊槐之后,楚國滅亡后便在民間放羊。后來項羽要起兵,范增建議迎接楚懷王熊槐之后熊心為帝。就這樣天下的反秦義軍都是受楚義帝熊心命令。而且當時項羽也是楚國的貴族。最后秦國也確是在劉邦,項羽的攻擊下滅亡的。那么這樣一來,楚滅六國的說法也是對的。
秦滅了六國,但是最后楚國算是復國了,在義軍的扶持下,秦國被滅亡了,那也就等同于是楚滅了六國。所以說這樣的說法不是錯誤的。當然這是一個間接的關(guān)系,直接關(guān)系來看,滅亡六國的還是秦國,畢竟這也是歷史。只能說這兩個說法都是正確的,只不過第一個說法是最正確的,第二個有點牽強,但也不能說不正確。
再來說說這位楚義帝熊心,但是楚義帝熊心與各義軍約定,誰要是可以先攻入咸陽,那么就可以稱王。劉邦最先進入關(guān)中,項羽報告楚義帝熊心想讓他不承認,但是楚義帝熊心還是說按照約定辦,就這樣項羽懷恨在心,在半路上殺死了楚義帝熊心。這也成為了后來劉邦攻打項羽的一個好借口,稱自己是為了替楚義帝熊心報仇。
楚頃襄王熊橫,公元前298-前263在位,在位時楚國已處于衰落狀態(tài)。楚國自公元前312年丹陽、藍田之役,被秦國打敗以后,便一直受秦國欺壓。楚懷王便想重新和齊國聯(lián)合,而秦昭襄王則給楚懷王寫信請他到武關(guān)(在陜西丹鳳縣東南)相會,當面訂立盟約。盡管大夫屈原力阻,但楚懷王還是聽信了公子子蘭的話去了秦國。但一到秦國后,秦昭襄王就將楚懷王押到咸陽軟禁起來,一年多后病死在秦國。
楚國的大臣們聽到國君被押,便立太子熊橫為新的國君,即楚頃襄王。盡管楚國地廣兵多,但楚頃襄王是一個奢侈腐朽、卑弱無能之君。他昏庸無能使得奸臣當?shù)?,民心渙散,守備松懈。并輕信令尹子蘭和靳尚,而將欲拯救國家于危難的楚政治家、詩人屈原多次流放,致使屈原跳汨羅江自殺。而強秦見打擊楚的時機成熟,于公元前 279年令白起率軍進攻孤立無援的楚國,并決定長驅(qū)直入楚國腹地,給楚以毀滅性打擊。最終秦軍大敗楚軍,掠取十六城 。公元前280年楚割上庸、漢北等地予秦。公元前278年,秦兵繼續(xù)進攻,攻陷楚都郢,迫楚頃襄王遷都于陳(今河南淮陽)。最后,秦軍又西取西陵 (今湖北宜昌),再向東攻占竟陵 (今潛江西北)直至安陸一帶,向南直達洞庭湖邊。大別山以西的江漢地區(qū)盡為秦有,從此楚國本土喪失殆盡,楚國更加衰弱下去,直至滅亡。 公元前263年(楚頃襄王三十六年),楚頃襄王病死,在秦國做人質(zhì)的太子完逃回楚國立,是為楚考烈王。
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楚國內(nèi)部發(fā)生叛亂,楚將項燕將秦叛將昌文君擁立為荊王,秦以鎮(zhèn)壓荊王為名,舉兵攻楚。楚國當時雖敗,但實力尚在。當秦破三晉之后,就全力攻楚。秦將李信自恃年少壯勇,在秦王面前夸下??冢阂?0萬兵力即可橫掃楚國。秦王又問老將王翦,王翦答非60萬不可。秦王以王翦怯弱而李信勇,于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派李信率20萬兵眾攻打楚國。李信輕敵慘敗,秦軍退出楚境。
嬴政遭此挫折,即親赴王翦家,向王翦賠一禮,請其率兵出征,傾全國兵力——60萬人,于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大舉伐楚。楚國以全部兵力拒秦,大將項燕戰(zhàn)死,楚軍大敗,秦軍俘虜楚王負芻,攻占楚都郢(今湖北荊州市),楚國滅亡。而后,秦軍又向江南廣大楚地及降服于楚的越地進攻。不久越君降秦,至此,楚國全部覆滅。
楚國的面積和經(jīng)濟強過秦國,但政治與外交不如秦國,楚王不善用人才,“唯楚有才,楚不用才”,軍事訓練與武器裝備不如秦國,秦國長期與強悍的北方游牧民族作戰(zhàn),軍隊很具戰(zhàn)斗力,武器先進,秦國擁有大量的鐵制武器、弓箭和馬匹,楚國還在大量使用青銅武器,缺乏馬匹。楚國政治、軍事與外交上的失敗,即使有較好的經(jīng)濟狀況,也會亡國的,所以秦朝滅亡以后,項羽打出恢復‘楚’的旗號,號西楚霸王,因為項羽的父親是楚國大將項燕,項燕戰(zhàn)死以后,項羽被叔叔項梁收養(yǎng),他們都是楚國的貴族,自然希望恢復楚國的地位,只是不如漢中王劉邦,所以劉邦奪取天下以后,就叫漢朝,如果是項羽奪取了天下,就應該叫楚朝了,呵呵。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44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