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乂在八王之亂中做了什么?司馬乂最后的結(jié)局怎么樣?小編帶來詳細(xì)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司馬乂是司馬炎第六子,也是參與八王之亂中的八王之一。乂這個字讀作yì,有著治理、安定、才德過人的意思。司馬乂曾被封為長沙王,兩年后他的兄弟司馬瑋被殺死,司馬乂還被貶為常山王。此后司馬乂起兵和其他諸侯共同討伐司馬倫,因軍功再次復(fù)封長沙王。司馬乂最后是被燒死,可能很多人還不太了解司馬乂在八王之亂中都做了什么事,這次就為大家講講關(guān)于司馬乂的故事。
司馬乂,司馬炎第六子,史書上說他:身高七尺五寸(又一個兩米大漢),開朗果斷,才力絕人,虛心下士,甚有名譽(yù)。早在賈南風(fēng)當(dāng)權(quán)時,他就跟著哥哥司馬瑋進(jìn)京師,誅外戚楊氏,后賈南風(fēng)黃雀在后使毒計誅滅司馬瑋,同母所生的司馬乂受到牽連,貶為常山王(封地河北)。話說歷代王朝都有常山王這個封號,得此封號之人有幾十個,但看上去是王,其實也就是個縣長編制,勢力待遇都非常一般。司馬倫篡位后,他又因響應(yīng)號召,平叛有功,晉位大將軍,恢復(fù)長沙王封號,留在洛陽參政。
公元302年,司馬冏率先對看上去最弱的司馬乂出手了,此時的司馬乂身邊只有一百多人,但正是他改變了整個戰(zhàn)局。
司馬乂之所以能改變戰(zhàn)局,原因是他此時正在洛陽,這就仿佛一把尖刀深入敵人腹地,所以此時兩軍對壘拼的不是人數(shù),而是膽魄。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司馬乂避其鋒芒,反而將進(jìn)宮做的車子的帷幔全部砍斷,然后率人乘車打馬飛馳入宮,剎那間,馬嘶車疾,仿佛一頭猛虎,不可阻擋。到達(dá)皇后,司馬乂以不及掩耳之勢控制各座宮門,挾持皇帝司馬衷與司馬冏對峙。
經(jīng)過閃電戰(zhàn)后,雙方陷入僵持。史書對戰(zhàn)爭過程記載不詳,我們只知道雙方在對峙期間干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司馬乂率軍放火焚燒皇宮內(nèi)外的部分城門和觀閣,同時攻打司馬冏府。第二件事是司馬冏命人將皇宮的騶虞幡偷來,拿著它在城下大喊:長沙王偽造詔命。司馬乂則挾持皇帝回應(yīng):大司馬謀反,凡是幫他的誅滅五族。是夜,洛陽城中大戰(zhàn),箭矢如雨,火光沖天,皇帝司馬衷被人架到東門城樓做稻草人,火箭群集,射到他腳邊,把這個寶寶嚇得動彈不得。
第二天,司馬冏兵敗,被押送到宮殿之上,前夜被嚇得不輕的司馬衷本來想饒這個救命恩人一命,但被司馬乂阻止,隨即被拉出宮殿,途中,司馬冏再三回望皇帝司馬衷,欲說還休。最后生擒賈南風(fēng),平滅司馬倫的司馬冏被斬首,首級示眾六軍,暴尸三天無人敢收,其黨羽屬官兩千多人被滅三族。司馬冏死后他的叔公,也就是司馬懿與張春華生的第三個兒子司馬干流淚感嘆道:宗室日衰,就這小子最有能力,如今他死了,我司馬家算玩完了。這種話挺不像是從一個神經(jīng)病和戀尸癖嘴里說出來的,而也正因為司馬干有這兩個毛病,沒人認(rèn)為他是威脅,所以他在司馬懿的眾多兒子里活的最久,八十歲才壽終正寢,比老爹還多活了七年。
又一波紛亂過去,巍巍洛陽,城頭變幻大王旗,夕陽殘照如血。
講到這里,我對司馬乂怎么贏的其實不太感興趣,但對于司馬冏拿出的那個叫"騶虞幡"的玩意非常好奇,仔細(xì)查了一下,原來騶虞是古獸名,一種說法是白虎,象征神獸,其實應(yīng)該是就是得了皮膚病的老虎;另一種說法騶虞是古時幫助諸侯管理莊園的獵官,騶意天子之圍,虞意司獸之官;第三種書法很奇妙,說古之騶虞就是今天的大熊貓,有記載說騶虞,白底黑文(意紋),不食生物。想想好像也有道理。
而騶虞幡實際上一種旗幟,上面印著騶虞這種神獸,用以傳旨解兵,而在晉朝最有權(quán)威意義的就是騶虞幡,每至危機(jī)時刻,出示騶虞幡,見之者皆折服而不敢動。
言歸正傳,司馬冏死了,司馬乂掌權(quán),但風(fēng)波繼續(xù),因為起兵的司馬颙與司馬穎還在路上呢。
河間王司馬颙和成都王司馬穎這次是實實在在的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兩人本來以為司馬乂這種不入流的王爺身邊就百八號人肯定打不過司馬冏,被捉了也好,正好多一個討伐的理由。結(jié)果司馬乂置死地而后生,竟然生生的干趴了司馬冏,掌管朝政,可以想象此時司馬颙和司馬穎的心理陰影面積。
掌權(quán)不久,司馬乂不僅對皇帝司馬衷禮遇有加,同時對颙穎二王表現(xiàn)出了積極的合作姿態(tài),他一方面邀請二王同時來洛陽協(xié)商政事,一方面又將朝政諸事事無巨細(xì)的跟自己的弟弟司馬穎匯報。
但奈何人心隔肚皮,此時的司馬颙與司馬穎各懷鬼胎,都想獨攬大權(quán),于是和平了數(shù)月的晉朝又迎來一場血雨腥風(fēng)。
因為司馬乂做的很不錯,沒有什么挑剔的地方,所以司馬颙與司馬穎就不能明目張膽的奪權(quán),一計不成再生一計,明里不行,那就來陰的,最先出手的是河間王司馬颙。
司馬乂掌權(quán),司馬颙是最不開心的那個人,因為本來首舉義旗討伐司馬冏的人是他。眼見司馬乂得勢,司馬颙坐立不安,于是他派三個親信地方官密謀策劃誅殺司馬乂,結(jié)果此事被一個叫皇甫商的官員告訴了司馬乂,三人遂被誅殺。陰謀敗露,司馬颙圖窮匕見,派都督張方率兵七萬以討伐皇甫商的名義逼近洛陽。
就在司馬颙派兵進(jìn)逼洛陽的時候,司馬穎也跑來湊熱鬧。就像剛才說的,司馬乂對司馬穎是很不錯的,朝政大事都向這個弟弟報告,但這也助長了司馬穎的政治野心,他此前曾派人刺殺過司馬乂,但被識破。而聽說張方率軍進(jìn)逼洛陽后,司馬穎隨即率軍跟張方匯合,一同進(jìn)軍,此時兩王的軍力高達(dá)二十萬,兵鋒直指司馬乂。
多說一句,此時司馬穎軍中打前鋒的都督名叫陸機(jī),此人為晉朝文人領(lǐng)袖文才了得,打仗也不錯,而他的爺爺叫陸遜。
眼看大兵壓境,司馬乂搖搖頭,長嘆一聲,他心里可能在想,大晉運(yùn)勢難回,難道是天命要滅司馬家?
戰(zhàn)爭持續(xù)了兩個多月,一面是兩王勢大,一面司馬乂作戰(zhàn)勇敢調(diào)度有方,所以形成僵持之勢。此時朝廷大臣認(rèn)為,司馬乂與司馬穎是兄弟,有和談的可能,于是派中書令王衍前去找司馬穎和談,并提出劃分陜地而割據(jù)的建議,但此時利欲熏心的司馬穎予以拒絕。后來,兩兄弟還通了一封信,信很長,就不贅述了,從信中可以看出,司馬乂痛惜兄弟相殘,百姓流離,愿意和談維護(hù)和平,而司馬穎的信,就不說了,窮盡道貌岸然的丑惡嘴臉。
和談失敗了,雙方接連發(fā)生幾次大戰(zhàn),司馬乂多次獲勝,斬俘敵軍六七萬人。但因為兩王人多勢眾,圍困洛陽已久,城中糧草漸漸不支,然后司馬乂部將及士卒,雖面臨困境,但士氣高昂,可以說最終結(jié)局,猶未可知。
但此時,司馬乂陣中出現(xiàn)了一只老鼠,八王之亂中的最后一個王粉墨登場了。
本文為木偶老師新作《魏晉南北朝,大亂三百年》的第06篇。
西晉皇族爭奪政權(quán)的斗爭。晉初大封同姓子弟為王,握有軍政實權(quán)。晉武帝死后,惠帝妻賈后與扶正的外戚楊駿爭權(quán)。永平元年(291),賈后殺楊駿,以汝南王司馬亮輔政,復(fù)使楚王司馬瑋殺司馬亮,旋又殺司馬瑋。永康元年(300)趙王司馬倫起兵殺賈后。后又廢惠帝自立。齊王司馬炯、成都王司馬穎聯(lián)并討伐司馬倫,司馬倫被殺,惠帝復(fù)位,司馬炯專權(quán)輔政。接著長沙王司馬乂攻殺司馬炯,河間王司馬颙又與成都王司馬穎攻殺司馬乂,司馬穎鎮(zhèn)鄴都,專斷朝政;東海王司馬越奉惠帝北上攻司馬穎,敗于蕩陰。司馬穎俘虜惠帝至鄴。幽州刺史王浚與并州刺史司馬騰討穎,穎敗,攜惠帝投颙于長安,颙廢穎,遂獨占朝政,越再起兵攻颙,克長安,颙穎相繼被殺。越迎惠帝返洛。光熙元年(306),越毒死惠帝,另立懷帝,掌握大權(quán)。八王之亂前后十六年,嚴(yán)重破壞生產(chǎn),激起各族人民起義,各少數(shù)民族貴族也趁機(jī)起兵,爭奪政權(quán)。
趙王倫廢惠帝,自立為帝。 賈后之所以敗亡,便因為賈后將負(fù)責(zé)宮內(nèi)安全的右衛(wèi)將軍一職,給予了司馬倫。當(dāng)賈后知道是趙王倫背叛后,悔恨交加:「 ”系狗當(dāng)系頸,今反系其尾,何得不然!” 趙王倫卻不吸取賈后敗亡的教訓(xùn),輕易給予宗室兵權(quán)。「 ”離狐王盛、潁川王處穆謀起兵誅倫”,司馬倫卻派司馬冏領(lǐng)兵鎮(zhèn)壓二人。司馬冏本來受困于洛陽,不能有所作為。這下卻被趙王倫親自放出。 趙王倫僅僅認(rèn)為以「 ”管襲為齊王軍司(軍司就是軍師,監(jiān)軍的作用)”,就能掌控司馬冏,真是不該怎么說他的好。 司馬冏反殺管襲,掌控軍隊,開始傳檄天下,討伐司馬倫。一個人的權(quán)力欲望,不僅僅由自身推動,還有其身邊人的推動。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雞犬為了升天,也會攛掇這人不斷修道。 司馬冏有豫州刺史何勖、龍驤將軍董艾等人的幫助。不過司馬冏首戰(zhàn)就失利,敗給了司馬倫的手下閭和、 張泓、孫輔等人。 司馬穎也從鄴都起兵響應(yīng)司馬冏,結(jié)果在黃橋被孫會、士猗、許超打敗。司馬倫一看兩戰(zhàn)兩勝,趕緊封賞大將,使士猗、許超與孫會皆持節(jié)。 司馬倫這一封賞不要緊,使得三方處于同一級別,互不統(tǒng)屬。軍令不一,各自為政乃是軍隊大忌。這給了司馬穎的機(jī)會,司馬穎大敗孫會于湨水,然后渡過濟(jì)水,直抵洛陽。 司馬冏借助司馬穎的勝利,鼓舞士氣,一舉擊敗了閭和。同樣直逼洛陽。 洛陽城的左衛(wèi)將軍王輿與尚書陵公漼,聽說三王舉兵討伐司馬倫,聲勢浩大。他們認(rèn)定齊王必勝,怕事后被清算,于是率領(lǐng)營兵七百余人攻占皇宮,擒下司馬倫,斬殺孫秀,為司馬冏進(jìn)洛陽掃清障礙。 司馬冏既入洛陽,以首倡義舉之功封大司馬,加九錫。這是明晃晃的告訴大家:我司馬冏即將效仿魏武、晉宣、文故事。 相對于司馬冏的迫不及待,司馬穎的做法就高明的多了。他知道諸王并立的時候,誰先站到前臺誰就是眾矢之的。他將推翻司馬倫的功勞都推給了司馬冏,自己則返回了老巢鄴都。這樣無論是靜觀其變,還是傭兵自立都可以。 司馬穎的考慮是對的。司馬冏專權(quán)沒多久,司馬颙就坐不住了,急慌慌地跳出來反對司馬冏。司馬颙屬于晉室遠(yuǎn)親,不像司馬穎、司馬乂等都是晉惠帝的親弟。因此司馬颙也是借司馬乂的名義起兵。 司馬穎看這么多人反對司馬冏,也出兵湊熱鬧。這樣就又變成了三王伐洛陽。只不過這一次討伐的對象變成了司馬冏。 這也可以看出司馬穎的高明之處,任何單獨一王都不是其他諸王聯(lián)合的對手。司馬冏沒多久就失敗了,最后被夷滅三族。 司馬冏倒臺后,司馬穎仍然是返回了自己老巢鄴都,留下司馬乂在洛陽掌控朝政。司馬乂無法平衡朝中的野心家,自然也就免不了被眾人推翻的命運(yùn)。 司馬穎看準(zhǔn)機(jī)會,聯(lián)合司馬颙一起討伐司馬乂。司馬乂最終也逃不了兵變被殺。 司馬穎謀劃了三王,覺得沒人在阻攔自己了,終于決定站到前臺。司馬颙提議里司馬穎為皇太弟,惠帝司馬衷的繼承人。 司馬穎雖然算計眾多,也免不了身死道消的下場。更令他意想不到是,皇位最后卻落到了不曾參與戰(zhàn)亂的司馬熾的手里。這也算得上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45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