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朝代人口統(tǒng)計顯示:
夏代(公元前2000-771年):約200萬 西周(公元前1100-771年):約1000萬春秋戰(zhàn)國(公元前600-221年):約400-500萬西漢初(公元前206年,高祖元年):約400萬西漢末(公元前2年,平帝元始三年):約5900萬東漢初(公元57年,光武中平二年):約2100萬東漢末(公元157年,桓帝永壽三年):約5600萬三國末:約800萬西晉初:(公元280年,武帝太康元年):約1600萬南北朝:約1100-2000萬隋初:(公元609年,煬帝大業(yè)五年)約:4600萬唐初:(高祖初年)約:1000萬盛唐:(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約5200萬唐末、五代:約3000萬宋初:(太祖至神宗)約2000萬北宋末:(公元1110年,徽宗大觀四年)約4600萬元初:(公元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約6000萬明初:(公元1370年,洪武初年)約5000萬明后期:(公元1600年,萬歷二十八年)約6000-8000萬清初:(公元1652年,順治八年)約5500萬盛清:(公元1742年,乾隆六年)約1.4億盛清:(乾隆后期)約3億晚清:(公元1851年,咸豐三年)約4億太平天國時期:約3.7億清末:(公元1869年,同治八年)約2.4億民國初:(公元1911年)約4億。
老夫向來決口不贊歷代開國帝王,那些人多半是人口災難的推波助瀾者,贊揚這些人是對歷代那些被他們愚弄和丟了性命的祖先們的侮辱。老夫喜歡并稱贊那些對中國歷史人口有貢獻的科學家,或者外交家。從上述統(tǒng)計來看,中國在明朝以前,人口都沒有超過一億。這份表格顯示,中國人口有兩次大飛躍,一次是前清,一次是晚晴。
前清人口的飛躍不是滿人給的,目前認為是康熙乾隆給的這種愚昧觀點還是非常多,清朝人口的飛躍與一個福建秀才有關。陳振龍,自幼吟讀詩書,年未二十即中秀才,后厭倦科舉,棄儒經(jīng)商,移家于閩縣南臺達道鋪。在明萬歷年間,為了討生活,他決定趁開放海禁的機會跑海船,搞跨國貿(mào)易,所以他隨眾商人赴呂宋(今菲律賓)經(jīng)商。也就是在這里,他接觸到了西班牙人種植的甘薯, 此物耐旱易活,生熟都可食。他認識到甘薯具有很高的經(jīng)濟價值,若把其引種鄉(xiāng)土,將是一件造福萬民的大好事??筛适肀划?shù)亟y(tǒng)治者視為珍品,嚴禁外傳,違者要受到刑罰。
于是,陳振龍留心學習番薯栽培技術(shù),悉心向當?shù)匕傩涨蠼?,等待時機。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陳振龍不顧當?shù)匚靼嘌乐趁裾粶蕩е焓沓鼍车慕睿瑢⑹硖俳g入吸水繩中(另有“編入藤籃”“封裝于竹筒中”等說法),藏匿于船中。經(jīng)日夜航行,終于將薯種帶回故鄉(xiāng),之后立刻著手在自家住宅附近試種。這一年大旱,五谷欠收,福建巡撫金學曾為此大傷腦筋。陳振龍讓兒子上書福建巡撫金學曾,懇切請求金學曾“乞廣生民計,通飭各屬效文栽種,以裕民食”。
金學曾采納建議,通令各地如法栽種,大獲豐收,閩中饑荒得以緩解。古籍記載,荒年時“鄉(xiāng)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
到了清朝初年,番薯已經(jīng)傳遍閩、贛、云、貴、川、冀等地。中國的人口數(shù)經(jīng)過明末李自成、張獻忠、清金入關等人口災難后,在清朝初年,順利地飛躍到4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45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九紋龍史進為什么敢造反他哪里來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