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什么要急著殺張士誠?張士誠比朱元璋如何?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朱元璋殺了自己的很多功臣,這一點很多人也都知道,但其實,朱元璋殺掉的人遠遠不只這些。還有一個跟朱元璋一樣,都是元朝末期的一位農(nóng)民起義軍的領(lǐng)袖人物,張士誠。張士誠和阻朱元璋擁有同樣的一個身份,只不過最終是朱元璋成功了,正所謂成王敗寇,也就沒有張士誠后續(xù)的事情了。但是,為什么朱元璋一定要殺了張士誠呢?
元末的時候,群雄割據(jù),許多原本是一介平民的人都加入了造反大軍中,比如說朱元璋,他是個貧下中農(nóng),一無所有的他為了活下去只能去造反。
但也有雖然例外的人,比如說張士誠。他不僅不窮,而且還挺富有的。因為他是個私鹽販子。不論在哪朝哪代,販賣私鹽都是暴利,所以很多人不顧法律的嚴懲,即使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也要賭一賭。
不論是貧窮還是富有,他們的共同之處就是不滿元朝的統(tǒng)治,想要推翻元朝,剛開始估計也不一定是奔著當(dāng)皇帝去的。但隨著他們勢力的越來越大,有些事情就由不得他們了。張士誠不同于朱元璋,他是一個具有小國安民思想的人。只要自己有吃有喝的,沒有人威脅到自己,他一般是不會主動惹麻煩的。
所以,在朱元璋慢慢崛起,最終發(fā)展到能夠和陳友諒在鄱陽湖上決戰(zhàn)的時候,張士誠依舊優(yōu)哉游哉地在他的平江那兒,坐看陳友諒和朱元璋的博弈。從這里可以看出來,張士誠不僅沒有逐鹿中原的野心,甚至就連長遠的目光也沒有。他沒有想到,無論是他們兩個誰贏了,下一個目標都會是他張士誠。
張士誠的災(zāi)難來了,在朱元璋解決了陳友諒之后,朱元璋就攻擊了張士誠。張士誠好像早有預(yù)感,所以他把平江修建的像銅墻鐵壁一般。但幾十萬大軍,每天都圍著一個小小的平江,就算是困,也會把張士誠給困死在城中。更何況這幾十萬大軍每天也不閑著,用盡了各種辦法攻城。
終于,耗時八個多月,朱元璋終于把這座城市給拿下了。張士誠倒是有幾分骨氣,堅持抵抗到底。到最后一刻也不逃跑,最后被朱元璋俘虜了。不論是李善長的勸降還是朱元璋的勸說,張士誠就是不愿意屈服。就連朱元璋本人也拿他沒有辦法,面對這樣一個刺頭兒,朱元璋只能殺掉他,并且還把他挫骨揚灰。
張士誠的失敗是注定的,不論是個人能力還是團隊的戰(zhàn)斗力,他都不是朱元璋的對手。他只是剛好起先參加了反抗,才獲得這曇花一現(xiàn)的輝煌。
充分備戰(zhàn)的張士誠最終還是沒有逃脫城破的命運,張士誠知道天下注定是朱元璋的了,而作為梟雄的他不甘心被俘受辱,決定要和平江共存亡。就在聽到城破的那一刻起,張士誠就決定與王后一塊自殺殉國,作為一個王者即使死也要有自己的尊嚴。當(dāng)徐達攻入?yún)峭鯇m后就立即尋找張士誠的下落以免其逃跑,大家四處尋找終于在房梁撒花上發(fā)現(xiàn)張士誠懸掛在房梁上,于是急忙讓人放下施救,死而復(fù)活的張士誠成為了徐達的俘虜。由于張士誠的名聲和地位徐達一時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只要將其送到應(yīng)天交給朱元璋處理,剛被押解到應(yīng)天沒多久就被朱元璋 命人亂棍打死,朱元璋為何如此急著殺張士誠呢?
一、朱元璋知道張士誠肯定不會歸降自己
作為和自己一樣的元末三大梟雄之一,彼此都了解對方的需求和尊嚴,張士誠即使沒有鹿逐天下的野心,自少也有獨霸一方的志愿。對于王者來說他們從來不會向任何敵人投降的,成王敗寇反而是最好的歸宿。如果不能繼續(xù)保持王者的身份,茍延殘喘反而不如死去更自在,在他們的字典里沒有投降二字。朱元璋深知無論自己用什么辦法都不可能讓張士誠投降的,讓他向自己稱臣比殺了他都困難,可留著一個不投降的敵人對自己一統(tǒng)天下肯定是個麻煩,想想當(dāng)初陳友諒的詐降險些給自己帶來大的麻煩,既然如此還不如早些殺了比較好。
二、張士誠在江浙的影響力比較大
張士誠為人豪爽仗義,在經(jīng)營浙東時又廣施仁政深受浙東百姓的喜愛,平江之所以能夠堅持這么久和老百姓的支持有很大的關(guān)系。當(dāng)城破被俘后很多百姓都默默為其送行,大家都感恩張士誠這些年讓他們豐衣足食,免受戰(zhàn)亂的恩情。朱元璋深知得民心者打天下,張士誠在浙東有這么大的影響力,一日不除自己就無法取得浙東百姓的支持,而浙東歷來是朝廷的賦稅重地,日后自己開國建朝后也是需要浙東人士的支持和歸順的,只有殺了張士誠才能讓百姓快速歸心。
三、多年的攻伐讓彼此二人仇深似海
張士誠與朱元璋互為鄰居,為了爭奪地盤二人相互攻伐了多年,都有將士死于對方之手,早已結(jié)下了不可調(diào)和的仇恨。當(dāng)聽說張士誠被俘后不但朱元璋高興萬分,就連手下的將士們也歡聲雀躍,紛紛上書要嚴懲張士誠的滔天大罪,尤其是那些有家人和親屬死在張士誠手下的將士更是恨不得將其千刀萬剮。朱元璋又何嘗不是,尤其是自己多為將領(lǐng)的叛逃歸順張士誠,連自己視如己出的侄子朱文正也叛逃張士誠更是讓其痛心離手,當(dāng)時就恨不得立即攻下張士誠讓其自殺謝罪。如今張士誠被活捉了,不僅要為自己出氣,也要安撫軍心,盡快殺了張士誠才是上策。
四、張士誠對其已經(jīng)沒有任何價值
張士誠本來是想自殺沒有成功才被俘的,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又不愿意過多受辱,還不如早死的利索,因此被俘后不吃不喝又一言不發(fā)。送到應(yīng)天朱元璋問話后突然對朱元璋破口大罵其忘恩負義、陰險毒辣等,朱元璋聽后怒不可泄,本想審問下張士誠后再殺,盛怒之下直接命令武士們將其亂棍打死,就這樣一代梟雄在繼位壯漢的棍下沒有堅持多久就斷了氣息。加之朱元璋在消滅陳友諒后張士誠失去了利用的價值,其地盤也基本被占領(lǐng),留著再也不能為自己帶來利益了索性殺了利索。
同年七月,朱元璋與李善長、徐達等一起商議討伐張士誠的大計。左相國李善長認為張氏雖然戰(zhàn)敗但兵力未太受到損失,應(yīng)該伺機出擊。但徐達久經(jīng)戰(zhàn)陣,對張士誠的虛實了如指掌,他反對這種坐失戰(zhàn)機的保守決策,認為應(yīng)該快速進軍。徐達的意見非常適合朱元璋的意愿,他遂即任命徐達為大將軍,率師二十萬討伐張士誠。
徐達還是從“剪其羽翼”的戰(zhàn)略出發(fā),首先攻打太湖南岸的湖州,把呂珍的六萬援軍阻擊于城東之舊館,緊接著又分兵擊敗張士誠以及徐志堅所率的援軍于皂林和姑嫂橋,俘獲志堅及兵眾三千余人,迫使呂珍等于十一月獻出了湖州。把湖州占領(lǐng)以后,徐達引兵北上,于當(dāng)月包圍了張士誠的大本營平江。在圍城期間,徐達每遇大事均事先向朱元璋請示。徐達得到朱元璋復(fù)書后,便檄(xí)令各路大軍,向平江城發(fā)動總功擊。張士誠內(nèi)無糧草,外無援兵,曾先后兩次拼死突圍,但都被徐軍殺回。至正二十七年九月,徐達首先攻破葑門,常遇春亦攻入閶門,平江遂克。張士誠力盡被俘,送應(yīng)天后自縊而死。
朱元璋為了打敗張士誠,就采用了隱士葉兌的計策,并且在姑蘇城外搭建起了遠高于城墻的高臺,并且還用巨石和箭矢在高臺上,往姑蘇城內(nèi)進行進攻。
在朱元璋統(tǒng)一天下的過程中,張士誠絕對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因為如果不徹底打敗張士誠的話,朱元璋就無法在元末亂世當(dāng)中嶄露頭角,然而打敗張士誠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45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