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開國重臣,李世民上臺后卻將其流放,最終為何悲慘地死去?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nèi)容。
裴寂,字玄真,其祖父裴融曾任司本大夫,其父裴瑜曾任絳州刺史,蒲州桑泉(今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人。裴家本也是權貴之家,然而裴寂很早便父母雙亡,后來全靠兄長撫養(yǎng),日益困窘。
然而裴寂天資聰慧,十四歲便成為州主簿,在州府里做事。等到再年長一些,裴寂"疏眉目,偉姿容"的特點也展露出來。后來他歷任齊州司戶、御史、 駕部承務郎,官至晉陽宮副監(jiān)。
晉陽宮,一座始建于東魏孝靜帝武定年間,在隋文帝和隋煬帝在位期間經(jīng)歷過多次大規(guī)模重建、擴建的宮城。大業(yè)三年(607)隋煬帝初設正監(jiān)、副監(jiān)各1名,以管理宮城。因而裴寂此時,已能算得上是隋朝重臣。
后來唐高祖李淵任太原留守、晉陽宮宮監(jiān)。而裴寂這位李淵的老朋友,和李淵愈發(fā)親近,以至于到了"時加親禮,每延之宴語,間以博奕,至于通宵連日,情忘厭倦"的地步。當時有心反隋的李世民,看到父親和裴寂如此親密,便打算利用他來推動父親起兵反隋。
為了拉攏裴寂,李世民讓龍山令高斌廉故意將數(shù)百萬錢財輸給裴寂。等到裴寂盡興之后,李世民才告訴裴寂自己的用意。而裴寂當即便向李世民許諾,答應幫他說服李淵,以促早日起兵。
而后裴寂私派晉陽宮宮人去服侍李淵,并勸李淵起兵。裴寂不僅直言李世民已心生反隋之心,還說如今自己已經(jīng)私自派宮人來侍奉李淵,這要是被發(fā)現(xiàn),自己必死無疑。他還分析了天下混亂的局勢,認為李淵此時起兵最能得人心……在裴寂的勸說之下,李淵終于決定起兵反隋。
李淵起兵后,裴寂獻上宮女五百人,并將晉陽宮的九萬斛米、五萬段雜彩和四十萬領甲,全都交給李淵,以裝備起義軍隊。此后,裴寂一直在李淵身邊占據(jù)著重要的席位。李淵剛建立大將軍府,裴寂就被封為聞喜縣公,擔任活動在李淵身邊的長史一職。
李淵攻下大興城后,裴寂獲賜良田千頃、甲第一區(qū)、物四萬段,并轉(zhuǎn)任大丞相府長史,進封為魏國公,享受食邑三千戶。李淵稱帝以后,裴寂"拜尚書右仆射, 賜以服玩不可勝紀,仍詔尚食奉御,每日賜寂御膳。高祖視朝,必引與同坐,入閣 則延之臥內(nèi),言無不從,呼為裴監(jiān)而不名。當朝貴戚,親禮莫與為比。"如若李淵出京巡視,那么裴寂必定負責留守長安的重任。
然而就是這么一位李淵稱贊為"合契元謀"、"同心運始,并蹈義輕生,捐家殉節(jié),艱辛備履,金石不移。論此忠勤,特宜優(yōu)異" 的李唐開國重臣,其實并無太多實績,純粹是依靠李淵的寵信而位極人臣。
裴寂曾主動請命,率兵去平定在太原作亂的宋金剛,結果面對據(jù)城自守的宋金剛,裴寂居然還被切斷了水源補給。無奈之下,秉性怯懦的裴寂組織大軍移營找水,結果被宋金剛大敗,唐軍死傷甚多。裴寂倒是飛奔一日一夜逃回了晉州,可李唐在晉州以東的地盤盡數(shù)丟失。
之后裴寂錯誤地對晉州百姓采取高壓措施,致使晉州人呂崇茂起義,與宋金剛內(nèi)外接應,再度大敗裴寂。對此,就連向來對裴寂掏心掏肺地好的李淵,都忍不住責備到:"前拒武周,兵勢足以破敵,致此喪敗,不獨愧于朕乎?"
還有一次,裴寂被誣告謀反。真相被澄清以后,李淵派貴妃等攜帶大量珍寶和美食,前去裴寂的府邸宴飲。結果裴寂竟讓幾位妃嬪在府里停留,宴飲了一整夜。直到第二天早晨,妃嬪們才回宮。這雖然緣起李淵的首肯,但違背了禮制,有著絲絲裴寂恃寵而驕的意味。
而最終李世民懲處裴寂的理由,李世民本人給出了四條:"位為三公而與妖人法雅親密,罪一也;事發(fā)之后,乃負氣憤怒,稱國家有天下,是我所謀,罪二也; 妖人言其有天分,匿而不奏,罪三也;陰行殺戮以滅口,罪四也。"
裴瑜受法雅牽連,是他第一次被流放的原因。僧人法雅最初很受寵,能出入皇宮。但后來他失寵,便心懷怨恨,出言不遜。當法雅被揭發(fā)受到審判時,他稱裴寂也知道自己說的話,可秘而不報,因而裴寂被牽連。
而妖人說裴寂有"天分",則是他第二次被流放的導火索。當時裴寂正因法雅被貶回鄉(xiāng),結果一狂士說:"裴公有天分"。裴寂為此恐懼,秘而不報,還想殺了聽到原話的自家童仆。結果最后被童仆告發(fā),李世民便再度給裴寂治罪。
本來這四條罪過,是條條致死的。然而群臣大多建議將其流放,李世民最后也就順應人心,最終將裴寂流放到靜州。后來靜州山羌作亂,傳言他們要將裴寂擄去另立為帝。但李世民認為"我國家于寂有性命之恩,必不然矣。"最終,裴寂果如李世民所言,主動率領家童平定了叛亂。
李世民念及裴寂這些年的功勞,決定將他召回京師。結果裴寂溘然長逝,終年六十歲。李世民只得追贈其為相州刺史、工部尚書、 河東郡公。
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建立唐朝之后,封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輔佐李建成的統(tǒng)治的,但是能力很強的李世民不甘落后,最終發(fā)動了玄武門兵變,奪取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稱為了唐朝第二個皇帝,李世民的上位,大臣是功不可沒的,那么這些功臣能得以善終嗎?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分析一下。
一、長孫無忌被流放,自縊而死。長孫無憂是后人銘記的長孫皇后,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頂級謀士,而且是玄武門兵變的主要出謀劃策者,所以對于李世民的忠心,那可絕對不是只說說而已的,所以長孫無忌才可能位居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貞觀年間,長孫無忌也是朝廷的重臣,權利和地位,都是非常顯赫的。但是到了后來,李治上位之后,長孫無忌比較專權,在顯慶四年,被許敬宗污蔑,最終被流放,自縊而死。
二、侯君集被殺。侯君集也是李世民上位的功臣,但是后來,侯君集卻被卷入了太子李承乾謀反的案子,這種案子處罰都是非常嚴重的,所以后來李世民也是很無奈的殺死了侯君集。雖然這并不是李世民的本意,但是大臣們卻覺得侯君集的罪過是不可饒恕的,最終侯君集被殺。但是李世民還是赦免了他的家人,這也算是對侯君集的一種赦免。
三、尉遲敬德壽終正寢。尉遲敬德在玄武門兵變中,是立了很大貢獻的,他殺死了支持太子李建成的齊王李元吉,所以對李世民來說,立下了大功。后來就退出朝廷,安度晚年,不問朝政,所以尉遲敬德也是下場比較好的一個,在李治統(tǒng)治時期,沒有涉足朝政的的尉遲敬德,最終得以壽終正寢。
裴寂被流放的原因是李世民執(zhí)政期間,有人揭發(fā)裴寂惹得李世民大怒就將他剝?nèi)ス傥蛔屗胬线€鄉(xiāng),后來又有人揭發(fā)他密謀叛國,李世民又將他流放他鄉(xiāng)。然而實際上更多的還是政治斗爭。
裴寂是李淵的信臣,李淵之所以能起兵反隋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裴寂與李世民的陰謀,而在起初李淵與裴寂的關系就十分好,經(jīng)常飲酒,而李世民拉攏裴寂,從而讓裴寂勸李淵密謀。
裴寂為了逼李淵謀反,送他了一個美女,等到李淵享受了美女之后又告訴他美女是皇帝的宮女,以此讓李淵進退兩難,在順耳推出李世民已經(jīng)準備好了一切,讓李淵不得不反。
從一系列事情可以看出,裴寂與李淵和李世民的關系都是十分好的,甚至李淵統(tǒng)治期間,裴寂的地位更是一升再升,被李淵尊稱”裴監(jiān)“。
正是這樣的地位,在李世民殺兄逼父即位宣武門事變之后完全變了,李世民繼位以后雖然李淵以太上皇的地位活到了貞觀九年,但是與李淵較好的裴寂在貞觀三年時,就被趕回了老家。
李世民與裴寂之間,不僅僅如此還有著巨大的矛盾,在李世民心里,他認為開唐的第一功臣應該是他,這對于玄武門之變來說更加合法,可裴寂一向居高自傲,尤其是李淵是在他的策劃下謀反成功,其心思已經(jīng)把自己放在了“第一功臣”的位置,作為帝位的李世民,怎可能饒的了他!
李世民與裴寂之間的恩怨不僅如此,李世民的的心腹劉文靜曾經(jīng)因與裴寂爭功,后來被李淵殺死,而這其中的因果都與裴寂拋不開關系,裴寂切斷了李世民的臂膀,可謂是結下了仇恨。
所以新仇舊恨加起來,得了政權的李世民,十分反感裴寂,自然不會讓他好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47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