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清朝剃頭留辮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近幾年清宮劇盛行,大家發(fā)現(xiàn)有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就是清朝男性一律剃頭留辮。
只見眾須眉前額锃光瓦亮,腦后垂辮如繩,白黑鮮明,頗顯滑稽。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推崇孝道。所謂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豈可隨意毀之,《孝經》有云“嘴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在當時清朝規(guī)定:男子必須要剃發(fā),不從者斬。我國歷朝歷代的歷代的統(tǒng)治者們也都求同存異,為何獨獨清朝特殊。
我們知道清朝是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女真族今稱滿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肅慎,漢至晉時期稱挹婁,南北朝時期稱勿吉,隋至唐時期稱黑水靺鞨,遼朝時期稱“女真”?;拘纬擅褡逍螒B(tài)的時期大約是在唐朝時。
遼朝女真有生女真、熟女真之分。1115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統(tǒng)一女真各部,在會寧府(哈爾濱阿城)建立金朝。金朝滅遼、滅北宋,占領中原地區(qū)后,貞元元年(1153年)遷都于燕京,實行“南遷北徙”的政策,女真人最初遷徙到燕山一帶。以后定居在華北地區(qū),而漢人逐漸向北遷移。定居在中原的女真人,在漢族和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下,逐漸與漢族融合。
明初女真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三大部。清太祖努爾哈赤統(tǒng)一女真諸部。1616年,努爾哈赤在新賓縣二道河子畔的赫圖阿拉城稱汗建國,國號稱為“大金”,史稱后金。1635年,清太宗皇太極在盛京(沈陽)改族名女真為滿州族。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大金為大清。1644年,滿族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少數(shù)民族統(tǒng)一的王朝。
人的生活習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當時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所決定的。滿洲的地理環(huán)境,使之形成了與中原完全不同的獨特發(fā)式。據(jù)史書《大金國志》記載,人“俗編發(fā)”,而至女真人則“辮發(fā)垂肩”、“垂金環(huán),留顱后發(fā),系以色絲”。這種發(fā)式便于騎射。
滿人信仰薩滿教,薩滿教認為發(fā)辮生于人體頂部,與天穹最為接近,是人的靈魂之所在,故而發(fā)辮備受族人的珍視。 再來,就是一個發(fā)辮的特殊功能,那就是辮子可以當枕頭睡覺!由于這種辮子的長度很長,將其盤起就能變成一顆松軟的枕頭,方便隨時隨地的睡覺,這符合當時滿人狩獵的環(huán)境需求。
當然,剃發(fā)留辮最主要的還是處于政治因素的考量。下剃發(fā)令的目的是立威。歷史從來都是成王敗寇的,滿族人既然統(tǒng)治了漢族人,那么當然要以滿族的衣著打扮為主。前朝雖然已經滅亡了,但是滿清清楚新朝代的根基還不穩(wěn),漢文化源遠流長,需要采用特殊的手段震懾老百姓。想要建立新的王朝,就必須要拿一部分人開刀。
公元1644年明亡,清兵揮師入關正式建立中原王朝。在此之前,滿族統(tǒng)治者對在關外被征服的漢人一律強令改變發(fā)式,更換服裝。對歸降的明廷將士,也必須剃發(fā)易服,作為臣服的標志。
清兵入關伊始即頒布“剃發(fā)令”,清軍所到之處,無論是官員還是平民,限十日內盡行剃頭,削發(fā)垂辮,不從者斬。當時傳有“留發(fā)不留頭,留頭不留發(fā)”之說,以打擊漢人的民族精神。
衣冠不僅是文化認同的標志,也是政治承認的象征。在清代官方的正式場合,所有人都必須穿著本屬于“蠻夷”的衣服,否則就會招來殺身之禍。當時的漢族文人說,就連孔孟程朱再世,也不得不服從這一制度。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47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