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篡位后厚待曹奐,為什么對司馬家族斬草除根呢?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xì)介紹一下相關(guān)內(nèi)容。
司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
一
首先
二
公元419年
三
對此
,在筆者看來,宋武帝劉裕之所以殺了司馬德文等司馬家族的人,主要原因還是確保自己和后代可以坐穩(wěn)江山。一方面,對于東晉王朝來說,大權(quán)基本上掌握王謝袁蕭等世家大族手中,而對于劉裕本人來說,則出生于草根。在此基礎(chǔ)上四
最后
,對于文治武功的劉裕,不是非常害怕司馬氏的殘余勢力。但是,劉裕在登基稱帝時,已經(jīng)57歲左右。即便是在古代歷史上的皇帝中,57歲已經(jīng)是高齡了。但是,非常不巧的是,劉裕在40多歲后才有了兒子。在此基礎(chǔ)上,因為兒子的年齡較小,若干年很難完全掌控朝廷的局勢。為了避免之后的隱患,宋武帝劉裕才對司馬炎的后人如此殘忍。值得注意的是,宋武帝劉裕沒有后代東晉王朝的末代皇帝,對于宋武帝劉裕所建立的南朝宋,其末代皇帝也篡位大臣的殺害。根據(jù)史料記載,公元479年,南朝宋順帝劉準(zhǔn)被迫禪位于蕭道成。同年五月六日,被殺于丹陽宮,終年十三歲。司馬家族以司馬懿一家最為出名
,司馬懿可以說是集厚黑學(xué)大成者,為了目的不擇手段,一直都是“利益第一,價值第二”,在司馬家族篡位過程中無信、無義
司馬懿在曹操時期就開始裝腔作勢,曹操征召他入仕的時候
司馬懿就此開始扶搖直上,不過在曹操時期
,司馬懿鋒芒并不怎么顯露,在他40歲的時候,關(guān)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曹操打算遷都以避關(guān)羽鋒芒,司馬懿勸阻說:“孫劉聯(lián)盟并不牢固,孫權(quán)見劉備發(fā)展太快,肯定心里不爽,我們可以聯(lián)合孫權(quán),讓他從背后捅關(guān)羽一刀?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這條計策被采納了,隨后關(guān)羽敗走麥城
,孫劉聯(lián)盟瓦解。第二年曹操過世,司馬懿主持葬禮。曹丕即位后曹丕死的時候,任命司馬懿
司馬懿在擒斬孟達(dá)時
阻擊諸葛亮北伐,司馬懿的戰(zhàn)略是堅守為主
司馬懿59歲的時候
景觀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
嘉平元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和他幾個擔(dān)任御林軍將領(lǐng)的弟弟跟隨魏帝曹芳出城祭拜魏明帝高平陵的絕好機會
可皇帝還在曹爽手中
此后曹魏政權(quán)盡歸司馬家族
司馬懿死后
這一年諸葛亮病逝
司馬懿發(fā)動高平陵政變的前一夜
當(dāng)?shù)弥芑实鄄芊枷胍韵暮钚〈约旱南⒑?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正元二年(255年)
司馬師沒有兒子
意識到被出賣的魏帝曹髦率領(lǐng)殿中宿衛(wèi)和奴仆幾百人去討伐司馬昭,因為天子的身份
,司馬昭的弟弟司馬伷的軍隊都嚇得逃走了,此時太子舍人成濟問司馬昭的心腹賈充怎么辦,賈充說:“司馬公養(yǎng)你們,就是為了今日。”然后成濟就在光天化日之下,把皇帝刺了個透心涼。這種當(dāng)眾弒君的惡劣行為使得以后的晉朝再也不敢提倡“忠”字,只敢言“孝”!
曹髦死后
,司馬昭立了曹奐為帝,將篡未篡之際卻病死了,他的長子司馬炎接過他的位子后,在司馬昭死的這年十二月(265年)就逼迫曹奐禪讓,代魏稱帝,國號晉。司馬炎因為長子夭折,就立了次子司馬衷為太子
,這個司馬衷是個智力低下、有名的大白癡。司馬炎在44歲那年滅吳成功,晉朝也成了大一統(tǒng)的國家,然而司馬家族德既不堪,對天下也是有罪無功,偶得天下就腐敗不堪,王愷石崇相互炫富,晉武帝司馬炎還親自參戰(zhàn),幫助王愷。司馬家族殺完外人自家內(nèi)部還要互相吞噬,八王之亂把天下折騰的亂七八糟
,西晉從266年司馬炎篡位到316年被北方蠻族滅亡,才短短的幾十年,司馬家族跑過長江繼續(xù)醉生夢死,成立了東晉。三國時期雖然沒有大一統(tǒng),卻沒有胡虜敢在華夏那么囂張
,晉雖一統(tǒng)卻是無論在人事還是政策上都是極大的倒退,以致發(fā)生了持續(xù)幾百年的亂世,老百姓又受了幾百年的苦。在晉明帝聽完王導(dǎo)述說司馬懿是怎么創(chuàng)業(yè)怎么誅滅有名望的人
,以及司馬昭殺高貴鄉(xiāng)公曹髦的事,晉明帝掩面伏在床上,說道:“若如公言,晉祚安得長?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劉裕接受司馬氏禪讓之后,沒有像司馬氏厚待曹奐一樣
,而是把司馬氏殺掉了。這看似是心狠手辣,其實目的一樣
,都是為了自己帝位的穩(wěn)固。劉裕(363年-422年),字德輿
,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縣綏輿里人,生于晉陵郡丹徒縣京口里。東晉至南北朝時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到了劉裕時
經(jīng)過幾十年的生死打拼
義熙十四年(418年)
同年十二月
,劉裕指派王韶之縊殺晉安帝,立其弟司馬德文為帝,是為晉恭帝。元熙元年(419年),劉裕進爵為宋王
,又加十郡增益,共二十郡。年末加皇帝十二旒冕、天子旌旗。元熙二年(420年),接受晉恭帝禪讓
,代晉稱帝當(dāng)時
司馬德文欣然接受
"桓玄篡位時,晉室已經(jīng)失去天下了
但即便如此
禪位后
劉裕登基后,降司馬德文為零陵王
永初二年(421年)
張偉不忍弒殺舊主
劉裕得知大怒,就另派司馬德文褚皇后的兄弟褚淡之前往
司馬德文篤信佛教
"佛教教義中說
司馬德文被殺后
其實,這個事無需多說
司馬氏代魏稱帝后
東晉南渡
劉裕接受禪讓后,地方諸侯勢力依然很強盛
在此情況下
也就是說
這跟司馬炎接受曹奐禪讓的情況是不同的
咸熙二年(265年),司馬昭死后
太安元年(302年)
應(yīng)該說
這或許是出于兩方面的考慮:
其一
其二
,當(dāng)時蜀漢滅亡時,劉禪被封為安樂公,其目的是在瓦解東吳的斗志,為招降東吳做準(zhǔn)備。既然劉禪能夠被封為安樂公,作為接受曹魏禪讓,以示正統(tǒng)地位的司馬氏,對待曹奐在劉禪之上也符合情理。也就是說
,曹奐還有一點利用的價值。無論是安撫內(nèi)部還是招降外部孫吳,曹奐都有價值可以利用。但劉裕所處的情況大為不同。
大亨元年(403年)
,桓玄逼迫晉安帝禪讓桓玄被劉裕等斬殺后
因為劉裕逐步把南方各大割據(jù)勢力
在此情況下,如果再保留著司馬氏的特權(quán)
,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再度引起混亂。沒有了任何利用價值
,還可能導(dǎo)致隱患,那就只有死路一條。因此
,在豹眼看來,無論是司馬炎厚待曹奐,還是劉裕對司馬德文趕盡殺絕,無非都是同一個目的,那就是為了自己政權(quán)的穩(wěn)固。在這個問題上
,說不得心慈手軟還是心狠手辣,只能看各人的造化,作為亡國之君,是無法選擇的。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49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馬岱實力如何他為什能斬殺魏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