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往往是無名的,但他們留下的事跡卻足以震撼人心。故事發(fā)生在清朝嘉慶年間的通州,天氣奇寒,太陽初升,早市還未開門,街上空空蕩蕩,一位衣衫襤褸的老者像往常一樣,懷揣一把拾糞叉,拎著一個麻布袋,趁著天空蒙蒙亮、還沒人的時候撿上一會兒。
老者步履蹣跚,眼睛卻很尖,突然他在官道的溝轍里面發(fā)現(xiàn)了一個被凍僵了的乞丐,破破爛爛的衣物潦草地遮蓋著乞丐瘦削的身體,身體表面結(jié)出了一層白霜,看樣子已經(jīng)死去多時了。老者嘆息了一聲,但沒有過分驚訝,只能將此事報到官府處理。
很快,官府派人來驗尸了。雖然大家都知道乞丐是被凍餓而死,這早已屢見不鮮,但還是要走程序,需要驗證乞丐死亡的原因。驗官翻看乞丐的衣物,卻發(fā)現(xiàn)懷中揣著一張紙,紙上赫然寫著一首詩,名為《絕命詩》,應當是乞丐臨死之前寫下的。州官拿到詩作,讀罷不禁為之震撼,遂將此詩流之于眾,成為時人稱誦不已的經(jīng)典。
《絕命詩》清·永嘉詩丐
身世渾如水上鷗,又攜竹杖過南州。
飯囊傍晚盛殘月,歌板臨風唱曉秋。
兩腳踢翻塵世界,一肩挑盡古今愁。
而今不食嗟來食,黃犬何須吠不休。
這是一首水平很高的七律作品,對仗工整,語言清幽,格調(diào)高雅,完全不像俗人之作,可想而知乞丐生前應該也讀過一些詩書,但由于某些原因淪落成乞丐的命運,最終凄慘離去。詩的前四句頗有柳永婉約不羈之風,而后四句卻風格突變,筆鋒陡轉(zhuǎn),一下子像是詩仙附體,變得浪漫和輕狂起來了,意境豁達,有大開大合之勢。
正因為這首詩具有不輸唐詩宋詞的優(yōu)秀品質(zhì),通州州官也是十分欽佩,于是為其設墓立碑,碑文即為“永嘉詩丐之墓”。縱觀歷史風云,能夠擁有名字的乞丐除了朱元璋,和金庸筆下的洪七公,恐怕也就剩下永嘉詩丐了!
“身世渾如水上鷗,又攜竹杖過南州?!逼蜇げ粌H讀過書,而且對唐宋文化很有研究:“水上鷗”隱喻了自己孤苦無依的身世,杜甫曾在《旅夜書懷》中寫過“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乞丐應該是化用的這一句;“竹杖”來源于蘇軾的《定風波》:“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碧K軾一生命途坎坷,乞丐亦感同身受。
“飯囊傍晚盛殘月,歌板臨風唱曉秋?!憋埬抑锌諢o一物,唯有殘月映在當中,乞丐用一種詩意的方式,巧妙地表述了自己的饑餓;然而在這種境況之下,他還能臨風唱秋,足見其豁達的氣概,一副苦中作樂的心態(tài),令人佩服不已。
“兩腳踢翻塵世界,一肩挑盡古今愁。”嘉慶年間,清朝的盛世情懷已經(jīng)深入人心,實際卻是暗流涌動,民間到處都有饑餓與貧窮,所以乞丐才想踢翻這個不公平的世界。后一句簡直驚為天人,一肩挑起古今所有的哀愁,這是一種大無畏的精神,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犧牲自己而造福天下,這與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擁有同樣的濟世情結(jié)。
“而今不食嗟來食,黃犬何須吠不休?!边@兩句詩很有故事,但可惜我們已不得而知。作者生前或許并非是乞丐,而是因為不愿受嗟來之食,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而甘愿淪落為乞丐。
“黃犬”隱喻的就是逼迫他的權(quán)貴,乞丐向他表明了心志:我秉持初心,不會與你們同謀,你們可以閉嘴了!讀完后,才知永嘉詩丐絕非凡夫俗子。這首詩非常有教育意義,人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品行與原則,即便后果有多么不堪,也要堅持自我?,F(xiàn)當下有多少人做不到這一點,男人丟掉尊嚴、女人迷失自我的事例數(shù)不勝數(shù)。永嘉詩丐為我們樹立了榜樣,雖然這首詩只不過數(shù)百年,但它一定可以流傳千古。
一首乞丐的千古名詩如下:
1、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qū)馳我得閑。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2、身世渾如水上鷗,又攜竹杖過南州。飯囊傍晚盛殘月,歌板臨風唱曉秋。兩腳踢翻塵世界,一肩挑盡古今愁。而今不食嗟來食,黃犬何須吠不休。這是一首水平極高的七律作品,對仗工整,語言清幽,格調(diào)高雅。詩的前四句頗有柳永婉約的不羈之風,后四句卻筆鋒陡轉(zhuǎn),風格突變,似乎詩仙李白附體,浪漫輕狂,意境豁達,起大開大合之勢。
正是因為這首詩具有如此之高的水平,其官員也是十分佩服,于是為其設墓立碑,碑文即為“永嘉詩丐之墓”。官員為個無名慘死的乞丐立碑,碑文還叫“永嘉詩丐”,可見這首詩在當時的水平和影響。
在中國數(shù)千年的歷史時光中,涌現(xiàn)了許多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唐詩宋詞,明清小說,可謂是百花爭放。在我們現(xiàn)代,我們從小學到大學都會經(jīng)常的學習這些文化,尤其是唐詩宋詞,甚至有著?讀背唐詩三百首,不會做來也會吟?的戲稱,無不說明這唐詩宋詞的數(shù)量之多,質(zhì)量之好。
提起李白,杜甫,王維這些名人大咖,我想我們大家都會吟誦出他們的幾句詩句,然而在上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著太多的詩人留下了自己的詩章,這些人有懷才不遇名落孫山的,也有一腔熱血保家衛(wèi)國的,而他們的身份也涉及在各個行業(yè),有官員,有商人,還有農(nóng)民,
而在清朝,甚至有一名乞丐也寫下了一篇傳世名作《絕命詩》,一度廣為流傳,那么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無名乞丐
在清代嘉慶年間,此時的大清已經(jīng)慢慢的從康熙盛世中走了出來,乾隆的七下江南已經(jīng)將國庫消耗殆盡,繼位的嘉慶皇帝此時的工作就是一心一意的想辦法增加國庫收入。但此時,高高在上的皇帝,以及身居高位的大臣們,卻不知道在京城順天府郊外,卻有著一名不一樣的乞丐。
在中國古代,乞丐大部分都是一些社會最底層的百姓,因為天災人禍,干旱洪澇等等原因,或者因為自己身體上的缺陷,等等原因,沒有辦法生存下去,所以選擇了乞討為生。
然而這個乞丐卻不一樣,當別的乞丐都在乞討財物的時候,這個乞丐卻對于金錢毫無興趣,表現(xiàn)出一種視金錢如糞土的處世態(tài)度,他只乞討食物,或者衣物等。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乞丐也在當?shù)乇容^出名,大家都知道有這樣一位乞討偏偏不要錢的特殊乞丐。
這一年的秋天格外的寒冷,人們早早把準備好的御寒衣物拿了出來。在古代,棉衣還是一種很昂貴的生活物資,普通的百姓人家也是只能勉強為自己湊足一身棉衣,縫縫補補,一身棉衣很可能被來來回回翻新十來遍,所以除非是大富人家,普通的平民百姓大部分是沒有多余的余力將棉衣施舍給乞丐的。
因此對于乞丐而言,寒冷的天氣往往是最難熬的,很多人往往前一天還好好,一夜過后,就變成了一具冰冷的尸體。
乞丐身死
而這名乞丐,顯然成為了眾多凍死的乞丐中的一員,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寒風冷氣逐漸的侵蝕著這個沒有姓名的乞丐,在第二天醒來,四肢僵硬不能動的無名乞丐就這樣橫躺在了一條干旱的溝渠里,沒有了生機。
幾天之后,這個沒有了生息的無名乞丐終于被同行的一個老乞丐發(fā)現(xiàn)了,看了看這個已經(jīng)死去的無名乞丐,老乞丐嘆了口氣,像是在感嘆:?難道這就是他們這些乞丐的悲哀??確實,他們誰也不知道明天還能不能看到太陽。
雖然只是一個乞丐,但是人命關(guān)天,并且這些乞丐大部分都是孤身一人,也需要官府出面為他們找一個安葬的地方,不然放在那里沒人管,等到尸體腐爛了則容易發(fā)生瘟疫。
于是老乞丐最終將這個消息告訴了當?shù)氐墓俑?/p>
聽了乞丐的匯報,當?shù)氐墓賳T則迅速的派遣了相關(guān)人員進行處理,乞丐被凍死這種事情對于這些官員而言,也是已經(jīng)看慣了的事情,所以處理起來倒不是什么難事。
被派遣負責處理這件事情的官吏也是熟手,對于這種事情的處理倒也熟練。檢查了乞丐的尸體確定是凍死之后,也順便的清查了一下乞丐衣服里的遺物,看看有沒有什么遺物留下。
傳世之作
而這一搜查,卻搜查出了一篇傳世的文章。
原來在乞丐的懷中,官員發(fā)現(xiàn)了一張紙,而在紙上,工工整整的寫著一首詩,這首詩讓看到的官員大吃一驚,此詩名叫《絕命詩》,只見詩上寫到:
身世渾如水上鷗,又攜竹杖過南州。
飯囊傍晚盛殘月,歌板臨風唱曉秋。
兩腳踢翻塵世界,一肩挑盡古今愁。
而今不食嗟來食,黃犬何須吠不休。
這樣一首才華出眾,仿佛看遍了世事浮沉的詩竟然是眼前死去的乞丐所做,這令無數(shù)人大吃一驚,因為他們沒有辦法把這篇傳世名作與眼前這個臟兮兮的死乞丐聯(lián)系在一起。
但是這樣工整的字跡無不標明著這名乞丐原來最起碼是一個讀書人,無論什么朝代,讀書人總歸是有著一定的身份優(yōu)勢的,士農(nóng)工商,士永遠的排在了前列。
而這位讀書人最終卻落得個乞丐的地步,無疑讓相關(guān)的辦案人員有些迷惑,不懂得能做出這樣優(yōu)秀詩篇的讀書人為何淪落至此。
于是辦案人員就帶著這篇傳世的名作去見了當?shù)氐闹莨?。他將這篇《絕命詩》交給了州官后,這名舉人出身的州官,看到這篇傳世名篇也是大吃一驚,連忙追問是誰做出的這樣的名作,當?shù)弥谷皇且呀?jīng)被凍死的乞丐生前留下的,州官也表示難以相信。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讀書人們往往對于別人的作品盡管佩服卻并不服輸,但是有時候也會惺惺相惜,這樣一位富有才氣的乞丐無疑讓這位舉人出身的州官對他感到惋惜。
當?shù)弥@樣的一位人才淪落為乞丐,最終一身才華無從施展,竟然落得個被凍死的下場,無疑讓這位州官感到羞愧,這樣的人才自己作為當?shù)氐母改腹倬谷粵]有發(fā)現(xiàn),這是一種嚴重的失誤。
于是為了能夠彌補自己的失誤,這名州官則將這首詩公布與眾,讓當?shù)氐奈娜瞬抛觽兒煤每纯磳W習,同時也是為了避免這樣的一首傳世名詩被人遺忘丟失。
當然,為了彌補自己的愧疚,州官還為這名無名的乞丐專門建造了一座墳墓,并且自己親自為其撰寫碑文,然而因為這名乞丐的來歷無人清楚,名字也沒人知道,于是人們就稱其為?通州詩丐?。
詩中內(nèi)涵
我們來看這名乞丐的絕命詩,它是有著很高文學素養(yǎng)的,比如它詩文前半部分將自己比作了水上的海鷗,借用了杜甫的?天地一沙鷗?的典故,將自己孤苦伶仃的身世表現(xiàn)了出來,再看后來的?竹杖?用了蘇軾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典故,將自己的豁達也一下子表現(xiàn)了出來。
?飯囊傍晚盛殘月,歌板臨風唱曉秋。?這樣的詩句則表達了詩人盡管討飯,但是卻仍然樂觀;而到了之后的?兩腳踢翻塵世界,一肩挑盡古今愁?,詩文盡顯大氣之風,踢翻塵世界,肩挑古今愁,一種磅礴大氣的高潔也被刻畫的淋漓盡致。
而最后的?而今不食嗟來食,黃犬何須吠不休?,則算是乞丐對自己身世的一個總結(jié)。或許他曾經(jīng)也是有身份的人,但是每日里為了生活卻被不停的限制,最終決定學陶淵明一般?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離開,就算做了乞丐也不后悔。
這樣的詩篇全篇借用了多個典故,卻又能都巧妙的運用到了自身,不顯突兀,將自己樂觀豁達的形象刻畫的淋漓盡致。
或許正是因為無名乞丐的豁達,還有它那讓人充滿想象的曾經(jīng),最終才讓這篇《絕命詩》被廣為流傳。
我們的生活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困難,也會處于逆境中。但是不管是否是身陷囹圄,還是深陷泥潭,我們都要保持著初心,初心是我們能夠完成所有事情的首要目標。而所謂的初心,不過就是一直保持著自己想要的態(tài)度,堅持著自己的原則,做那些自己覺得正確的事情。
不過,保持初心也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畢竟外界的誘惑太多,而且當我們處在逆境之中,反而會磨滅掉本性,也就忘了自己一直以來所堅持的事情。也正是如此,我們才會對那些永遠保持著初心與本性的人感到敬佩,既佩服于他們的堅持,也佩服于他們的態(tài)度。不論如何,人原本就處在一個巨大的誘惑漩渦之中,想要不被漩渦擠進去,勢必要付出不少努力。
但是,對于保持著初心的人,外界似乎一直以來認同的都是文人志士,似乎除了他們,就沒有什么其他人會有同樣的做法。然而,誰都沒有想到,在清朝一個極為普通的地方,卻會有一個乞丐一直堅持著為數(shù)不多的人群所維系的初心。這個乞丐生活在清朝的嘉慶時期,與大多數(shù)平凡的乞丐一樣,過著乞討的生活,還依然食不果腹。
而這個乞丐也有著不平凡之處,他的不平凡在于堅持,也在于偉大,更在于令人震驚而又動容的文采。因為這一乞丐被凍死前,還寫了一首絕命詩流傳千古,就連士大夫看后也羞愧不已。這個嘉慶年間的乞丐,當時在通州乞討,或許他原本就是通州人,又或許是從其他地方一路乞討來的,這些都無從知曉。畢竟當時的清王朝,所謂的繁華與富庶不過是只在京城出現(xiàn)罷了,天子腳下自然是充滿穩(wěn)定與和諧的。
然而,遠在千里之外,嘉慶帝的子民們卻過著風餐露宿甚至流落街頭的生活,他們只能通過乞討來維持生存。這個乞丐就是其中一人,后來因為那年的天氣太過寒冷,天降大雪之后,原本就沒有吃穿的乞丐,最后還是沒能熬過那個冬天,在街頭就這么落魄的死去。過了許久,乞丐已經(jīng)凍僵的尸體才被發(fā)現(xiàn),而就在他們準備將乞丐拿去下葬的時候,卻從他的衣服里面發(fā)現(xiàn)了一首詩,想來就是這位乞丐所著。
這首詩不僅僅是乞丐生前最后的一首詩,同樣也是乞丐內(nèi)心所思所想的表達。詩詞歌賦向來都是作者用來寄托自己情感的,這首《絕命詩》也同樣如此,乞丐依靠著短短幾句的七言律詩,就已經(jīng)完美地勾勒出了他的處境以及內(nèi)心的狀態(tài)。
在這首詩中,我們看到了乞丐的落魄與潦倒,但能夠很明顯看出來的,就是他原先并不是乞丐,只不過是因為遭遇了一系列的事情才會淪為乞丐。盡管如此,這個乞丐的內(nèi)心里依然存有的思想,還是在成為乞丐之前的思想,因為他不愿意接受外界的施舍,這或許也在暗示他從前可能是在官場上,后來因為打壓才會如此這般。除此之外,乞丐的詩中,還談到了當時社會的現(xiàn)象,畢竟當乞丐成災,各地都有流民時,就能最先反映出統(tǒng)治者的不作為以及社會的紊亂。
或許是因為這是一首《絕命詩》,乞丐自己也抱著必死的心,因此他沒有任何顧忌的就提到了這一點,這讓當時看到他的詩的官員們,都感到詫異而又佩服。但是,盡管淪落為乞丐,他的詩中還是能夠體現(xiàn)出文人墨客的豪爽與詩意,因為在秋天來臨時,乞丐面對著秋景還發(fā)出了感慨之聲。而不論是秋景還是社會現(xiàn)象,最后都無法離開一個現(xiàn)實,那就是乞丐徹底倒在了那年寒冬臘月的街頭。
但詩句中體現(xiàn)出來的文人意氣以及保持著初心,不為外界的施舍與打壓所動的態(tài)度,卻讓看到這首詩的人們徹底失去了聲音。他們或許是沒有想到在一個乞丐的詩里,竟然會看到如此精彩的內(nèi)容,也或許是因為沒有人敢真的說出這些話來。盡管詩句能夠得以流傳千古,寫詩的人卻永遠不復相見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50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揭秘,展昭和李元芳到底誰更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