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如果扶蘇繼位成功會怎么樣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大家都知道在中國歷史上發(fā)生過大數(shù)量的民間起義,起義原因大多都是因為當權(quán)者的不理國事,不顧民命,所以才會引起整個社會的群起反抗。陳勝吳廣起義中學(xué)課本里學(xué)過,可是當時卻非常好奇為什么他們起義需要冒用別人的姓名,才會召集更多人來參加,才會有取勝的可能呢?查閱資料了解后,他們冒用了兩個人的名字,一個不但身份地位高,而且還很仁慈,另一位是作戰(zhàn)勇猛,力量非常強,聽到他們的名字,果然可以振奮軍心,后者說的是項羽,前者是我們今天來談的人物——扶蘇。
秦始皇把楚,魏等國吞滅后,當了前無案例的第一個皇帝,這一稱號換來的代價就是已經(jīng)失去了珍貴的民心,而后采取的一些措施更使得百姓有口不能說,有苦只能藏的地步。不僅如此,秦始皇除了害怕有人暗殺他,還害怕自己已經(jīng)慢慢老去,但是偉業(yè)還沒做好。所以,他就派侯生等一些人去遙遠的地方,尋找可以不死的方法。
幾年以后,侯生等人并沒有任何收獲,就沒有回去報告,被秦始皇知道后,就派人捕捉他們,二人就在民間宣傳秦始皇的缺點,傳到秦始皇耳朵里,秦始皇二話不說,把剩下的那些人都放到坑里活活處死了。扶蘇是秦始皇的大兒子,也就是未來的太子,他非常不認同父親這樣的做法,而且還跟秦始皇說現(xiàn)在應(yīng)該休養(yǎng)生息,這樣不利于王權(quán)的鞏固。
秦始皇還在惱火,聽見他這樣說,就把他調(diào)到了艱苦的地方,體驗生活去了。后來,秦始皇死了之后,趙高還有李斯因為各自的利益,就大膽改變了秦始皇的意思,把他們喜歡和看重的最小的兒子,也就是秦二世送上了皇位,遠在外地的扶蘇根本不知道宮廷已經(jīng)發(fā)生這么大的變化。
等他聽到秦始皇已死的消息時,秦二世已經(jīng)派人給扶蘇送去了圣旨,批評他不孝順,譴責(zé)他沒有任何功勞,還騙扶蘇秦始皇想讓他死,好和他作伴,扶蘇聽到這些后,非常傷心難過,他身邊的蒙恬畢竟了解秦始皇的心思,他不讓扶蘇輕舉妄動,可惜扶蘇還是乖乖中計了。這為趙高等人間接減輕了無數(shù)后顧之憂。
如果在位的是扶蘇,哪來什么陳勝吳廣之流,項羽和劉邦說不定會是扶蘇的兩個大臣,又哪來的什么文景之治?所以,扶蘇一步之差,竟然影響了這么多人命運的改變!
歷史沒有如果,
比胡亥要好一點,但是也不像是個雄主。
.從他自殺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難堪重用。
.另外“天下苦暴秦久矣”并非當時的實情,到了漢武帝時期才大量出現(xiàn)這樣的說法。秦的法制嚴苛,確實有些過分,但是上下一體、同賞同罰,民并無怨言。
.有怨言的,是六國貴族和依附于他們的知識分子。而這些人才是有歷史話語權(quán)的。按照今天的話說,這是一個“沉默的螺旋”,輿論表象并不代表民意
首先要說的是,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假設(shè)與如果。但是,從歷史過去之后的事件來分析,假定秦始皇去世之后,復(fù)蘇成為君主,歷史會有怎樣的不同呢?
我們首先,從歷史的資料中來尋求答案。從歷史的資料中,我們發(fā)現(xiàn)原來公子扶蘇真的是國之儲君的不二人選。在史書的記載中,扶蘇性格剛毅且勇武,信人而奮士,做人處事仁義,有政治遠見,經(jīng)常勸諫秦始皇。但是因為后來因為始皇帝坑殺術(shù)士,再次勸諫,觸怒了秦始皇,被其派到上郡監(jiān)督軍隊,協(xié)助大將蒙恬修筑長城、抵御匈奴。
第一,歷史將改寫。很明顯,公子扶蘇是一位正義凜然的大將之才,如果始皇帝公心培養(yǎng),絕對可以使秦朝的歷史,再次向前推進一步。從其性格剛毅勇武中,很明顯面對李斯、趙高之流,扶蘇是不會被控制和利用的。倏忽間,就可以滅了二賊的小命,使朝堂回歸清清朗朗。
正因為其性格剛毅勇武的特點,被趙高、李斯所忌憚,生怕其君臨天下,故在始皇帝面前,不斷慫恿讓胡亥做繼承人。秦始皇因為其春秋正盛,期盼長生,又寵胡亥,故未曾對扶蘇有立儲之意。反而對李斯、趙高之流勸諫里胡亥的主意,欣然應(yīng)允。始皇帝曰:可。
第二,天下大治。扶蘇經(jīng)歷秦國滅六國的歷史,對殺戮早已厭倦,內(nèi)心向往文治天下。由于其做事仁義,有政治遠見,所以深得民心。這對于秦始皇而言,無疑是個猜忌。被派遣到蒙恬軍營后,其與蒙將軍一起,修筑長城、北擊匈奴,顯示了將帥之才和領(lǐng)軍之能。
北方郡被其治理的僅僅有條。從其對始皇帝坑殺術(shù)士來看,公子扶蘇的內(nèi)心,有悲憫、惻隱之心,這樣的人,既有雄才大略,又做事剛毅,同時對百姓仁愛,一旦其登臨帝王之位,就會有一番大的作為。
起碼,天下的矛盾會很快化解,不會出現(xiàn)兄弟手足相殘,任意殺戮有功之臣的現(xiàn)象。大澤鄉(xiāng)起義的人,也會失去造反的理由與借口。假以時日,國家之氣象,絕對勝過劉邦所建立之漢朝。但是,歷史不允許假設(shè),秦國二世而亡是不爭的事實,驚醒后世。
秦會以稍微體面一點的方式裂開滅亡。
請注意一個“英雄人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時間進程,但個人能力是不能阻攔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的。秦法塑造了一個畸形的,不符合生產(chǎn)關(guān)系的國家意識形態(tài),這就是最大的原罪,是秦必然滅亡的原因。
扶蘇正常繼位,他能做的,最多只是修補個別細節(jié),但秦法的根本,他是沒有機會動搖的。
舉個例子:秦法和后來漢唐宋等等的最大區(qū)別,就是他將爵位田地賞賜,明確到了每一個士兵,還不能世襲(而后世軍功僅限于統(tǒng)治者和既得利益者集團內(nèi)分,既得利益者要不要再給屬下分享好處是私人之事)
這就很有說法,你想耕者有其田,你還得先立軍功,天下哪那么多仗給你打。而且隨著帝國擴張,以古代通信條件,你哪能保證信息及時傳達?(于是趙佗就割出了南越)
秦一開始的強,是其后進造成貴族階級相較山東六國為弱,所以進步阻力弱的。換言之,秦法對諸侯小國確實是猛藥,這我不否認,但當天下一統(tǒng),這個猛藥就該變毒了。
所以秦幾乎從一開始就已經(jīng)是死局,擴張需要國力支持,越大越難;不擴張,則依靠現(xiàn)有紅利的新貴自然當場翻臉。所以一個慢一點發(fā)作一個快一點發(fā)作,就問扶蘇你喝哪一瓶毒藥?
當然這2個毒藥,都不是亡于項羽劉邦之手。所以我一開頭說“秦體面一點裂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50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七歲做官!唐朝的劉晏有什么特殊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