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砻鞒癄钤惏驳奈恼拢M軐Υ蠹矣兴鶐椭?/p>
陳安是明洪武三十年(1397)的春榜狀元,為什么是春榜我們后面慢慢介紹,在部分文獻中陳安的名字也寫作陳安阝。陳安取得狀元后為何會被朱元璋下令處死?其中緣由聽筆者娓娓道來。
陳安參與的這一年會試出現了一個極為罕見的情況,會試錄取的五十一人全是南方人,巧合的是這一年的三名主考官也都是南方人。會試是在二月,隨后三月的殿試陳安高中榜首,成為了當年科舉考試的狀元,由于這一次所錄的都是南方人,所以被稱為“南榜”,當年六月朱元璋又重新組織了殿試,所以三月中得狀元的陳安也被稱為春榜狀元。
會試錄取的五十一人全是南方人,這種結果無論是不是巧合,都會引發(fā)北方考生的不滿。果然,發(fā)榜僅僅六天后北方舉人聯名到上疏,說主考官偏袒南方人,由于主考官剛好都是南方人,加上會試結果確實比較“離奇”,各種傳言迅速在南京城中流傳。
同時,朱元璋的朝堂之上也不太平,十幾位監(jiān)察御史先后上書要求朱元璋徹查此事。三月初十,朱元璋正式下詔,命侍讀張信、侍講戴彝等人,加上剛剛錄取的陳安共12人,重新審閱考卷,旨在增錄部分北方考生。
但復查結果并沒有讓北方考生滿意,這個12人的復查組審查的結果竟然是這五十一名南方考生都是有真才實學的,并沒有問題。這個結果不僅當年的北方舉人接受不了,朱元璋朝中的一些北方籍官員更是直接要求再次進行復核,并要求嚴查主考人員和第一次參與復核的人員。最終,考官白信蹈,主持第一次復核的張信,狀元陳安等人被處死,主考官劉三吾因年老免去死刑,同會元宋琮、探花劉諤發(fā)配戍邊。
在此次被稱為“南北榜案”的著名事件中,陳安的位置非常尷尬,而在筆者看來陳安有很大可能是被冤枉的?!抖鍎e史·明書》中關于朱元璋對此事的態(tài)度有著這樣的記載:“上疑考官劉三吾、白信蹈有私,指為胡、藍馀黨,逮拷訊?!敝煸暗囊尚某隽嗣闹?,會試錄取的都是南方人,不說旁人如何懷疑,朱元璋自己心里肯定已經開始打鼓了。
朱元璋對官員的裙帶關系十分重視,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就總結了元朝覆滅的原因,由此得出治理官員貪污的重要,對于貪官朱元璋從不會手軟。明初就出現了要求官員異地任職的法令,“南人官北,北人官南”,這屆官員全是南方人顯然是朱元璋無法接受的?!洞竺髀伞访鞔_規(guī)定做官必須回避本貫,官員異地任職,甚至嚴禁官員在就職地方成婚,不能娶當地女人,不能在當地買房。
如果官場上南方人所占的比重過大甚至完全排擠掉北方人,這對于剛剛建立的大明王朝無疑是一種隱患,老謀深算的朱元璋自然不會讓這樣的事情成功上演。
五代十國以后,中國的經濟重心逐漸向南偏移,明朝時期南方經濟已經全面超越北方,文化教育同樣高過北方,出現南方人全部錄取,北方人全部落榜這種巧合也是有可能的。后來的歷次考試,錄取的總是南方人居多。再說,考試是糊名的,考官并不知道哪份考卷是南方的,哪份考卷是北方的,只憑文章錄取,也許確實卡的嚴了些,但未必就心存南北之見。
自科舉興起以來,狀元郎幾乎就成為天下士子羨慕嫉妒恨的對象,毫不夸張的說,人人都希望有機會成為狀元,而一般情況下,考中狀元,也就意味著從此走上人生巔峰。
但是,歷史上卻有一個人,因為考中狀元,結果遭來殺身之禍,這個人叫做陳安,被稱為歷史上最悲慘的狀元郎。
陳安,福建閩縣人,生于明朝初年,自小就被稱為圣童,尤其善詩文,成年后更是名聲在外,與林鴻、陳仲完等九人并稱“閩南十才子”。洪武三十二年,朱元璋舉辦了一場規(guī)模巨大的科舉考試,主考官為翰林學士劉三吾、王府紀。
當時,陳安也有幸參加了這場考試,并成功高中榜首,成為大明第六個狀元。本來,這對陳安來說,是一件幸福榮耀的事情,他自己都還等著騎高頭大馬游街。但是,接下來發(fā)生的一件事情,徹底改變了陳安的命運,也改變了傳承近八百年的科舉制度。
事情是這樣的,這場科舉考試,朝廷一共選拔了52位進士,但問題是,這52位進士竟然全部都是南方人,這本身就已經讓北方的學子很不滿,可偏偏湊巧的是,當時負責主考的三位官員,也全部都是南方人,這就讓北方學子不得不懷疑這其中有舞弊的行為。
所以,在放榜的當日,北方的學子們就紛紛走上街頭鬧事,要求朝廷給個說法。這個時候朝廷里面北方的一些大臣,也紛紛上書要求徹查此事,于是朱元璋便下令嚴查這次科舉考試。
但是,等到朱元璋派下去的復審官查閱了部分北方學子的試卷,發(fā)現他們寫的文章確實明顯不如南方學子。
其實,這個也能理解,自宋朝開始,北方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就已經開始遠遠落后于南方,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發(fā)展的不均衡也必然導致教育資源極不均衡,在這種背景下,南方考中進士的人數,自然開始遠遠大于北方。
據研究人員統(tǒng)計,整個北宋時期,考中進士的人數共有9630人,其中,北方人卻僅僅只有400多人,連南方的零頭都不夠。同時,在明朝近三百年的歷史中,一共出了89個狀元,北方人卻只占11個,由此可見南北教育水平的差距。
當然,這個理由顯然是不能讓當時的北方學子信服,尤其是當他們得知朱元璋親自關注這件事后,更是越鬧越兇。在他們看來,反正他們一個人也沒有上榜,光腳不怕穿鞋的,鬧到最后,興許還會給點名額。于是,他們一口咬定這其中必定有暗箱操作,不斷地給朝廷施壓。
最后,為徹底把事情弄清楚,朱元璋下令將北方和南方所有學子的試卷全部調出來重新查閱。其實,到目前為止,朱元璋還并沒有動殺心,他只是希望能夠查明真相。
可壞就壞在,幾個主考官們偏偏自作聰明,在朱元璋第一次要求徹查的時候,他們?yōu)楸砻髯约翰淮嬖谌魏挝璞仔袨?,就故意將北方文人中質量很差的試卷呈上去給復審官們查閱,本以為神不知鬼不覺,事情也可以得到結局。
但問題是,他們卻沒想到北方學子越鬧越兇,最后朱元璋竟然要查看所有人的試卷,于是這件事情自然而然被暴露出來,雖然說,朱元璋在看完所有的試卷后,發(fā)現北方學子所寫的文章,確實明顯不如南方,但要說一個進士也選不出來,顯然有些夸大,畢竟有些北方學子的文章其實也還不錯,介于選和不選之間,選他們也說得過去,不選也能解釋得通。
但問題是,先前主考官的行為,明顯就是欺君,更讓人隱約覺得這其中就是有舞弊的行為,所以朱元璋為整頓考風考紀,就以此為借口,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科舉舞弊嚴打運動。于是,主考官王府紀,復審官張信、白信蹈等人全部被處死,84歲高齡的劉三吾由于年老被免去死罪,但也發(fā)配邊疆,這個事件也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南北榜案。
至于狀元陳安、以及榜眼和探花,也都因為這件事被革除功名,隨后被朱元璋下令車裂處死,而此時距離他們高中僅僅過去20天,著實讓人可惜。這件事結束后,朱元璋就開始實施南北取士的制度,而科舉制度也就從此分為南北兩榜。
在古代能夠成為一個狀元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畢竟寒窗苦讀十幾年,才能換得一朝成名天下知。而在教育資源稀缺的古代,能成為狀元的那可以說是鳳毛麟角,朝廷一般也會對狀元十分重視,但是明朝的一位狀元陳安在做狀元二十幾天之后,就被皇帝朱元璋下令車裂處死,這是為什么?
(一)狀元陳安
說起來,陳安是福建人,自幼好學,而且十分聰慧,再加上十年寒窗苦讀,在當地很有名氣,被稱為閩南十才子,最后不負眾望考上了狀元。他是洪武三十二年的進士,按道理說,這本來是大眾喜聞樂見的勵志故事,卻最終成為了一樁悲劇。
原來,那一年會試錄取的五十二名進士全部都是南方人,卻沒有一名北方考生上榜,更加巧合的是,主考官劉三吾等人也是南方人。于是北方考生不服,懷疑這是主考官徇私舞弊,故意偏袒南方考生,才使得北方考生全軍覆沒,被南方考生霸榜,于是紛紛去禮部告狀。
事情越鬧越大,最后傳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再加上出身北方的大臣上奏折為北方考生說話,于是朱元璋成立了調查小組嚴查此事。調查小組十二人,除了宮里的侍讀侍講,還有新科狀元陳安。其實,本來什么事都沒有,但是有一些人卻心懷鬼胎,反而搬起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而陳安就成了城門失火被殃及的池魚,說到底很是無辜。
(二)南北之爭
實際上,所謂的?南北之爭?歷朝歷代一直都有。從唐宋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南移,文化重心也漸漸南移,南方的教育資源要遠遠多于北方,再加上北方常年戰(zhàn)亂,異族統(tǒng)治,百姓生活艱難,有條件讀書的孩子很少。在宋朝時,南方考中進士的文人就比北方多得多。只是此次科考北方考生全軍覆沒,令他們群情激憤,不斷給朝廷施壓。
朱元璋一開始也沒有大開殺戒,成立調查小組的意思也只不過想讓他們再錄取幾個北方考生,好平息他們的怒火。然而,這幾個調查小組的人也是南方人,主考官為了證明自己的閱卷沒有問題,故意將一些寫的很差的答卷交了上去。朱元璋看了這些北方文人的卷子,發(fā)現里面很多寫的沒有道理,還有一些犯忌諱的語句,于是就不了了之。
后來調查小組的小動作不知怎么傳了出去,有人向朱元璋告發(fā)他們。朱元璋本身就是窮苦出身,對官場上徇私舞弊的行為深惡痛絕,于是氣憤難當,殺心頓起,主考官劉三吾年老,免去死罪,發(fā)配邊疆,將其他調查小組的人處死,倒霉的陳安被除去功名,車裂而死,此時距離他成為狀元郎才過去20多天。
這就是歷史上很有名的南北榜案,在處死陳安等人之后,朱元璋又親自策問,新取錄六十一名北方進士,所以稱為北榜,而之前錄取的南方進士稱為南榜。這次事件之后,明朝就不再全國統(tǒng)一劃線,而是實行分南北取士的政策,南方考生在南方排名,北方考生在北方排名,之后再統(tǒng)一參加殿試。
朱元璋這樣做,是為了籠絡北方士族,限制南方士族的目的。而一開始成立調查小組讓其選錄幾個北方考生,也是為了安撫北方士族,結果其中的一些人卻沒有領會其中的意思,還自作主張耍小聰明,最后身死名滅,令人嘆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51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