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開國六王”分別是誰?六個人的悲慘結(jié)局分別是什么?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1851年1月11日,是洪秀全38歲生日,拜上帝會的數(shù)萬教眾齊聚金田村,誓師起義。之后洪秀全自稱天王,又在攻下永安城后,分封諸王。其中楊秀清被封為東王,稱九千歲;蕭朝貴被封為西王,稱八千歲;馮云山被封為南王,稱七千歲;韋昌輝被封為北王,稱六千歲;石達開被封為翼王,稱五千歲。
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云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這六個人就是太平天國的“開國六王”,他們在太平天國創(chuàng)建、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那么這六個人的人生結(jié)局是什么樣的呢?就讓我們按照時間順序來講述這六個人的悲慘結(jié)局!
南王馮云山是洪秀全的好友,也是洪秀全第一批信徒,正是他的努力傳教,才讓拜上帝會擴大發(fā)展,因此馮云山才是拜上帝會真正的組織者。然而由于楊秀清、蕭朝貴假借天父、天兄下凡,將馮云山擠到了第四位。1852年6月,太平軍離開桂林北上,經(jīng)全州城時,遭到清軍埋伏。
在蓑衣渡之戰(zhàn)中,清軍“用劈山炮向河流釘塞處徹夜轟打”,結(jié)果指揮作戰(zhàn)的馮云山中炮,身負重傷,不治身亡。馮云山之死,對太平天國是一項重大損失,對洪秀全而言,更是斷其一臂,因為他缺少了一位可以制衡楊秀清的親信。馮云山成為“開國六王”中第一個死掉的,他的家屬無一幸免,全都死于戰(zhàn)亂。
馮云山死后,太平軍繼續(xù)北上,進入湖南境內(nèi),兵鋒直指長沙。1852年8月,蕭朝貴親率軍隊攻打長沙城,“破連營七八里,殺死清朝總兵福誠以下將領(lǐng)數(shù)十員,清兵二千余,獲得軍糧大小炮甚多,火藥四千余斤”。之后蕭朝貴登上城外妙高峰,指揮軍隊繼續(xù)攻城,清軍發(fā)現(xiàn)后,在城上用火炮轟擊,炮彈擊中蕭朝貴胸膛,當即喪命。
第三個死的是東王楊秀清!太平天國自開國以來,東王楊秀清一直總攬朝政,節(jié)制諸王,天王洪秀全更像是一位“虛位元首”。結(jié)果兩人嫌隙漸生,矛盾日益激化,最終釀成了1856年的“天京變亂”,在洪秀全的授意下,北王韋昌輝等人起兵,突襲東王府,將楊秀清滿門殺害。楊秀清的首級被割下,懸掛在天王府門前示眾。
楊秀清死后,殺戮過多的韋昌輝成為眾矢之的,洪秀全又將北王韋昌輝殺死,還把全部責任推給了他。韋昌輝死得非常慘,他是被洪秀全下令凌遲處死的,“令肢解之,割其肉方二寸許,懸城中各柵”。此后,石達開被迫出走,于1863年被困于大渡河。之后石達開被清軍誘騙,被押到成都,慘遭凌遲之刑。
“開國六王”中最后一個死的是天王洪秀全。1864年,清軍對天京的圍困更加嚴密,城中陷入“里無糧草,外無援兵”的境地,但洪秀全仍然堅信自己是上帝之子,“朕之天兵多過于水”。臨死之前,洪秀全下詔:“大眾安心,朕即上天堂,向天父天兄領(lǐng)到天兵,保固天京。”之后,洪秀全服毒自盡。
東王楊秀清(被被韋昌輝殺死)、西王馮云山(戰(zhàn)死)、南王蕭朝貴(戰(zhàn)死)、北王韋昌輝(被紅寫全處死)、翼王石達開(被清廷處死),天京內(nèi)亂指的是太平天國內(nèi)部奪權(quán)發(fā)生的一場政變。
1、東王楊秀清
楊秀清(1823年-1856年),原名楊嗣龍,祖籍廣東嘉應(yīng)(今梅州),1851年參與發(fā)動金田起義,同年12月被天王洪秀全封為“東王”,稱“九千歲”,是太平天國重要領(lǐng)袖之一。
1856年6月,太平軍攻破清軍江南大營后,楊秀清已經(jīng)集教權(quán)、政權(quán)和軍權(quán)于一身,是太平天國實質(zhì)上的首領(lǐng)。1856年9月,楊秀清在天京事變中被殺害,家人僚屬幾無幸免。
2、西王馮云山
馮云山(約1815年—1852年),又名乙龍,號紹光,廣東花縣(今屬廣州市)禾落地村人。
1852年6月太平軍路經(jīng)蓑衣渡時,馮被埋伏于此的清軍江忠源部炮火命中,傷重身亡。官封南王,七千歲。
3、南王蕭朝貴
蕭朝貴(約1820年—1852年),族屬未定(有漢、壯、瑤、客家四種說法),生于清嘉慶末年,廣西武宣羅淥垌人。
金田起義的核心領(lǐng)導人之一,太平天國運動初期的重要軍事將領(lǐng),被洪秀全封為西王。
1852年8月,蕭朝貴率部誘敵作戰(zhàn),強攻湖南長沙,連破清軍營盤多座;乘勝挺進七、八里,殺死總兵福誠以下清將數(shù)十人,清兵2000余人,繳獲彈藥4000余擔,擊潰清軍在長沙城外的防線。
蕭朝貴指揮天兵猛攻南門,彈片橫飛,火光沖天。12月,蕭朝貴親臨前線,在南門外妙高峰執(zhí)旗督戰(zhàn),指揮炮兵轟擊,不幸被敵軍炮彈擊中胸部,回營后傷勢太重,雖經(jīng)多方醫(yī)救,仍未能治愈,逝世,年僅32歲。
4、北王韋昌輝
韋昌輝(1823年—1856年),壯族,原名志正,又名正,太平天國前期領(lǐng)導人之一,祖籍廣東南??h。
金田起義后任后護又副軍師,領(lǐng)右軍主將,官封北王,稱六千歲,地位次于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云山。
天京事變后石達開急忙從武漢趕回天京。他斥責韋昌輝殺戮太甚,因而為自己惹上了殺身之禍,只得連夜縋城出走,但其在天京城中的妻兒老小全被韋昌輝殘忍殺害。
石達開逃至安慶后,起兵靖難,上奏請殺韋昌輝。洪秀全此時見事態(tài)擴大,加上他的濫殺無辜已引起天京軍民的極大不滿,和石達開的討韋大軍壓境,下令制止韋昌輝濫殺。
在天京軍民的支持下,洪秀全捕殺了韋昌輝及秦日綱。韋昌輝被五馬分尸,時年31歲。
5、翼王石達開
石達開(1831年3月—1863年6月27日),小名亞達,綽號石敢當,廣西貴縣(今貴港市港北區(qū)奇石鄉(xiāng) )客家人,祖籍地在今廣東省和平縣。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主要將領(lǐng)之一,中國近代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革命家、戰(zhàn)略家,武學家,詩人,書法家,愛國將領(lǐng),民族英雄。1851年12月,太平天國在永安建制,石達開晉封“翼王五千歲”。
1861年9月,石達開自桂南北上,于1862年初經(jīng)湖北入川,自此,為北渡長江,奪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據(jù)地,石達開轉(zhuǎn)戰(zhàn)川黔滇三省,先后四進四川,終于1863年4月兵不血刃渡過金沙江,突破長江防線。
5月,太平軍到達大渡河,此時太平軍據(jù)駱秉章奏稿有三四萬人。對岸尚無清軍,石達開下令多備船筏,次日渡河,但當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漲,無法行船。
三日后,在大渡河東線防御的清兵來到對岸,太平軍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漲水所阻,多次搶渡不成,糧草用盡,陷入絕境。南字營都司王松林到太平軍營談判,石達開決心舍命以全三軍。
其中,石部三千人被王松林收編,剩余兩千人保留武器,駐扎大樹堡。后來,兩千人中有七百人過河,遣散或被殺。石達開被押往成都后,清軍背信棄義,夜襲大樹堡剩余一千多人,除三百老幼存活外,全部被殺。
1863年6月27日,石達開在成都公堂受審,慷慨陳詞,令主審官崇實理屈詞窮,無言以對,而后從容就義,臨刑之際,神色怡然,身受凌遲酷刑,至死默然無聲,觀者無不動容,嘆為“奇男子”。石達開受刑時,被割幾千刀,他從始至終默然無聲。
石達開的凜然正氣和堅強意志使清軍官兵感到震驚,四川布政使劉蓉敬佩的說他“梟桀堅強之氣溢于顏面,而詞句不卑不亢,不作搖尾乞憐語。臨刑之際,神色怡然,是丑類之最悍者。”
6、天京內(nèi)亂
又稱天京事變,是1856年太平天國領(lǐng)導集團之間發(fā)生的一次公開的分裂。
定都天京以后,太平天國主要領(lǐng)導人之間嫌隙日生,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等各自結(jié)成自己的勢力集團,進行爭權(quán)奪利的斗爭。
東王楊秀清掌握大部分軍政實權(quán),其驕傲專橫的作風擴大了他和洪秀全、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等的矛盾。
1856年,八九月間江南大營被打垮之后,楊秀清更逼天王洪秀全到東王府封其萬歲。洪秀全密令韋昌輝和石達開回部對付楊秀清。
韋昌輝接令后立即率兵回天京,包圍東王府,誅殺楊秀清及其眷屬,在天京城內(nèi)制造大屠殺,實行恐怖統(tǒng)治,并殺死楊秀清全家老小,石達開逃往安慶。
韋昌輝的屠殺和暴虐統(tǒng)治激起了天京將士的憤怒,石達開也要求洪秀全懲辦韋昌輝,洪秀全遂于11月初處死韋昌輝及其心腹200多人。?
11月底,石達開回天京,洪秀全命他掌管政務(wù),但是對其心存疑忌,加封自己兄弟為王,處處牽制石達開。1857年6月石達開率部出走,1863年5月陷入清軍包圍,全部被剿滅。
天京變亂使太平軍元氣大傷,并喪失了乘勝殲滅敵人的有利時機,是太平天國由盛轉(zhuǎn)衰的轉(zhuǎn)折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石達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韋昌輝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馮云山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蕭朝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楊秀清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天京變亂
太平天國運動的著名將領(lǐng)結(jié)果是病逝。
咸豐元年1月11日,洪秀全領(lǐng)導發(fā)動金田起義,就任天王,定國號太平天國。咸豐三年,定都江寧,改稱天京。
建都之后,洪秀全分兵占領(lǐng)長江各省,派兵北伐、西征,并摧毀江南、江北大營。咸豐六年,洪秀全誅楊秀清、韋昌輝,史稱“天京事變”,隨后,他迅速啟用陳玉成、李秀成等新將領(lǐng);并以洪仁玕為軍師,推行新政。同治三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天京病逝。
洪秀全的為政舉措:
洪秀全在重建權(quán)力中樞的同時,還致力于重建上帝家庭的努力。代天父傳言的楊秀清死后,洪秀全不得不重新恢復因楊秀清之死造成的信仰危機。洪秀全破壞了在紫荊山時期就開始營造的一個制度化的儀式,這對太平天國宗教信仰體系的打擊是十分沉重的。
天父天兄傳言,已經(jīng)成為太平天國國家制度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太平天國整個上層建筑的一個重要信仰構(gòu)件。楊秀清的突然消失給臣民一個很難解釋的關(guān)于國家制度問題的疑惑。洪秀全無法滿足臣民們此時心靈的空虛與焦慮,意味著天父天兄下凡這一制度化儀式再難以恢復。
洪秀全假天父之名,應(yīng)紅羊之讖,金田起義,永安定制,分封六王。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云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號為首義六王。雖成王敗寇,然立國十余年,用兵十余省,使天下震動,海內(nèi)擾攘。由此可見,六人皆不失為一時梟杰。
石達開廣西貴港人,家道般實,讀書知文義,兼資文武,從洪秀全金田起義,至永安定制,封左軍主將翼王。率部戰(zhàn)九江、湖口,重創(chuàng)湘軍水師,乘勝西征,三克武昌。攻略江西,縱橫皖、贛、鄂三省。
天京事變,石達開自安徽舉兵靖難,被尊為義王,合朝同舉為提理政務(wù),因深得人心,為天王洪秀全疑忌,有不樂之心,而專用安、福二王,百般牽制。
石達開無奈避禍赴安慶,率部解圍臨江、吉安失敗,轉(zhuǎn)戰(zhàn)浙江,經(jīng)略閩浙。后率兵自江西入湖南,攻略寶慶不克,退回廣西。自廣西經(jīng)湖北,準備攻略四川,深入越西山,直抵大渡河,搶渡不成,彈盡糧絕,全軍覆沒,于成都從容就義,時年三十二。
達開裊桀堅強,謀略甚深,有大將之才,為太平天國庸中佼佼者。
韋昌輝原名志正,廣西桂平人。家境殷實,少讀書,應(yīng)試不第。捐為監(jiān)生,頗知文義,“有見機靈變之急才”,與蕭朝貴過從甚密。參加金田起義,于永安定制,封右軍主將北王、六千歲,位在翼天石達開之上,主典糧餉。太平天國定鼎南京,天王深居簡出,東王楊秀清主理軍政大事,韋昌輝協(xié)理天事。
楊秀清大權(quán)獨攬,跋扈不臣,又數(shù)凌侮韋昌輝。昌輝外示殷勤,內(nèi)實怨恨。及天京解圍,韋昌輝赴江西督軍,奉天王洪秀全密詔,率三千親兵入天京,奉詔誅殺楊秀清及東王府男女老少。又肆行殺虐,誅殺文武將士萬余人。天王、翼王不滿北王大行殺戮。北王徒起殺心,翼王逃出天京,北王殺翼王全家,并舉兵圍天王府。天王下詔貶韋為北奸,終于兵敗眾散,為天王下令肢解處死,暴尸示眾,時年三十一。
昌輝毀家紓難,舉族從征,其功不小,然肆行殺虐,自取顛隕。
馮云山廣東花縣人。家道殷實,博覽百家,知天文地理。拋妻棄子,隨洪秀全邀游天下,傳教授道,“歷山河險阻,賞風雨艱難”,數(shù)年之間,日侍左右,仆仆風塵,幾經(jīng)勞瘁。任副軍師,而立國之事,皆出云山之謀,永安定制,封南王、七千歲,位在北王、翼王之上。至全州蓑衣渡,為江忠源伏兵炮擊,重傷身亡,時年三十八。
云山前后籌備起義,實為謀主,“其忠勇才智與智謀器度實為太平天國第一人”。及其去世,天王孤立無助,至有東王威逼跋扈之事。
蕭朝貴廣西武宣人,性情猛悍,在家種田,天王妹子嫁其為妻,故得重用。以天兄下凡之身份,與楊秀清排擠馮云山,成為三號人物。至永安定制,封右弼又正軍師,前軍主將西王,八千歲,位在天王、東王之下。太平軍攻桂林不克,入湖南,陷郴州,朝貴自率輕兵數(shù)兵,倍道襲取長沙,下安仁、克攸縣、破茶陵、取醴陵,直抵長沙,在圍攻中中炮陣亡。
朝貴勇悍剛強,沖鋒陷陣,號為第一,長沙殞身,壯志未遂。
楊秀清廣西桂平人。燒炭為業(yè),目不知書,永安定制,封左輔正軍師,中軍主將東王、九千歲,節(jié)制四王,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至定鼎南京,建立太平天國,一國之事,概由東王全權(quán)處置,位兼將相之任,節(jié)制文武百官。號令嚴整,賞罰分明,調(diào)兵遣將,北伐、西征,摧破清軍江北大營、江南大營,解圍天京,厥功甚重。然好自矜伐,唯我獨尊,上凌天王,下侮諸王,致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積怒成怨,內(nèi)心不服。至于逼封萬歲,有取而代之之心,終使天王忍無可忍,密詔北王韋昌輝入京,大開殺戒,終致戮身夷家之禍,時年三十四。
秀清匹夫,雖目不知書而天縱奇才,其集權(quán)一身,運籌決策,指麾三軍,俊然有將帥之器,令人嘆服。然不學無術(shù),大權(quán)在御,得意忘形,肆行威福,凌上侮下,起釁招禍,自取顛覆。
洪秀山廣山花縣人,讬言上帝,設(shè)會傳教,假天父之名,應(yīng)紅羊之讖。于金田揭竿起義,永安稱制,南京定鼎,大軍四出,西征北伐,攻城略地,縱橫三江兩湖。
及天京事變,同門操戈,諸王自殺殘殺,元氣大傷。而天王亦自此掌控天國大權(quán),以洪仁軒為軍師干王,確立五軍主將之制。雖英王陳玉成、忠王李秀成后來居上,力挽狂瀾。然大勢己去,土崩瓦解,至于安慶失守、陳玉成就義,天京彈盡糧絕,拒絕李秀成突圍之議,于同治三年(1864年)因病去世,終年五十一。其子洪天貴福繼位。天京淪陷,幼主洪天貴福、忠王李秀成被俘,太平天國覆亡,王霸雄圖,化為南柯一夢。
“秀全以匹夫倡革命,改元易服,建號定都,立國逾十余年,用兵至十余省,南北交爭,隱如敵國,當時竭天下之力,始克平之,而元氣遂己傷矣。中國(清朝)危亡,實兆于此。然成則王、敗則寇,故不必以一時是非論定焉?!?/p>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524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