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李忱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宣宗精于聽斷,而以察為明,無復仁恩之意。嗚呼,自是而后,唐衰矣——《新唐書》
公元859年,大唐大中十三年,在長安城的宮殿之中,一位正值壯年的君主因篤信長生之術,最終一命嗚呼。而就在其一命嗚呼的同時,唐王朝也開始快速地向深淵滑落。歷史上這位因篤信“長生之術”而離世的皇帝,便是晚唐時期著名的一代英主,素有“小太宗”之稱的唐宣宗李忱。當今有關唐朝的史料,不論是《新唐書》還是《舊唐書》對宣宗本人都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因為唐宣宗在位的十三年時間里締造了唐王朝最后一次中興,即“大中之治”。
歷史上的唐宣宗之死,可以說是晚唐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拐點。因為,在唐宣宗死后,唐王朝便向了失去了方丈的寺廟一樣,荒草開始迅速蔓延整個寺院。以至于,在接下來的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唐王朝的局勢始終都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并最終走向了滅亡。細節(jié)之中透露著歷史深處的悲哀,曾締治世局面的唐宣宗并不知道,他死后大唐的局勢會到一發(fā)不可收拾的地步。那么,唐宣宗李忱死后,唐王朝的局勢為何會變得一發(fā)不可收拾?
首先,唐宣宗死后唐朝國勢的惡化,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宣宗死后,昏君層出不窮。唐宣宗死后繼任的唐懿宗、唐僖宗,可以說死晚唐歷史上少有的昏君皇帝。前者喜歡游獵設宴,而后者則沉迷于馬球運動。以至于,這兩位庸主在位的二十多年時間里,唐王朝的內(nèi)政外交非但沒有任何起色,反而更加惡化了起來。
對此《新唐書》曾有這樣的評論“懿、僖當唐政之始衰,而以昏庸相繼”這中間尤其是藩鎮(zhèn)、宦官這兩股本來受到宣宗壓制的力量,在唐懿宗、唐僖宗時期開始如野草般瘋狂成長。這導致最后,在唐懿宗離世前,唐朝皇帝能夠控制的土地只有長安在內(nèi)的數(shù)州而已。
當然,看待歷史不能只看歷史事件本身,在歷史的深處實際上有著更為值得思索的事物存在。唐宣宗死后唐朝局勢的一發(fā)不可收拾,從一定角度上來說,于唐宣宗在位時期便已經(jīng)初現(xiàn)端倪。相對于中晚唐時期的唐憲宗、唐武宗來說,唐宣宗則是一個相對保守的皇帝。其在位時期的穩(wěn)定局勢,很大情況下是唐宣宗勉強支撐的結(jié)果。因為,宣宗在位的十三年間,唐朝在內(nèi)政問題上并沒有太大的變革,并且還有很多倒退的地方。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大中之治”看起來更像是一次回光返照。這個回光返照的說法,如今也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而當我們將晚唐歷史的衰敗,放到宣宗個人身上看也能發(fā)現(xiàn),唐宣宗能夠促成中興,很大程度上在于,唐宣宗善于以權(quán)術治國,總能在各方面讓群臣產(chǎn)生敬畏之心。而若讓唐宣宗如唐憲宗、唐武宗那樣進行大刀闊斧的變革,顯然有些不切實際。以至于,唐朝的變革最終在唐宣宗一朝陷入了停滯不前的地步,而這樣的情況最終也為其死后局面的一發(fā)不可收拾埋下了一個巨大的伏筆。
歷史上的唐宣宗,在中國眾多帝王之中大體上也可以稱得上一代英主,但透過唐王朝當時的大背景來看,唐宣宗歸根結(jié)底只是一代守成之主。內(nèi)政上的不利局面在唐宣宗時期,實際上并沒有得到任何改善,其死后這些沒有得到改善的內(nèi)政問題必然會強烈反彈唐王朝,并最終摧垮唐王朝。而唐懿宗、唐僖宗的出現(xiàn),則是在推進著這一過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52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