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唐睿宗李旦,探索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唐睿宗李旦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孫子,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兒子。他的兩次主動禪位,完美地顯示了李旦廟號中“?!币蛔值那∪缙浞?,也開啟了中國古代最繁榮的開元盛世。
唐高宗去世之后,武則天獨攬政權(quán)。而她的第三子李顯,不甘于被母親控制成為一個傀儡皇帝,試圖扶植自己的勢力,卻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于是李旦被扶植成了新一代的傀儡皇帝。
然而,在李旦被武則天變相幽禁控制的時候,許多大臣與皇子都試圖要逼迫武則天還政于李旦,并且一個個都起兵反對她。武則天手握最高權(quán)力,顯然,最后所有試圖反抗她的人都慘死,唯獨甘于做一個傀儡皇帝的李旦還完好無損地活著。
690年,侍御史傅游藝及關(guān)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請求武則天稱帝。而武則天當(dāng)時已經(jīng)籌備多年代唐建周的計劃,李旦迫于形勢,也上表請武則天稱帝,并求賜武姓。這便是第一次李旦的第一次禪位。這一次禪位之后,武則天改唐為周,史稱“武周”。李旦則被廢為皇嗣,開始了為期8年的坎坷皇嗣生涯。
710年,唐中宗李顯去世,李旦兒子臨淄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lián)手,發(fā)動“唐隆政變“,擁立李旦復(fù)位。因此,李隆基被朝臣視為最適合太子之位的皇子。而李旦看重李隆基在政變中殺伐果斷的卓越能力,即以李隆基為儲。
李旦在位期間,妹妹太平公主與兒子李隆基雙方勢力強大,互為對方發(fā)展勢力的障礙。而李旦面對李隆基與太平公主針鋒相對,盡量作為雙方矛盾的緩和劑,也同時讓勢力相當(dāng)?shù)碾p方互相牽制,以此來保證自己最高權(quán)力的位置。
712年,李旦借星相學(xué)專家所說的彗星出現(xiàn),為了除舊布新,再一次主動禪位,將皇帝的位置直接傳給了兒子李隆基,退為太上皇,這就是李旦的第二次禪位。這一次的禪位足以表明唐睿宗李旦的睿智。太平公主在武則天之后有明顯要效仿與她的野心,但是卻沒有武則天那樣的政治才干,賣官鬻爵的勾當(dāng)幾乎成為家常便飯。
在李隆基被立為太子時,太平公主為了保住權(quán)勢,四處散布謠言應(yīng)該易太子,當(dāng)時在位的李旦甚至還公開宣諭平息了謠言。李旦如此作為,是因為深知太平公主的政治才干根本無法駕馭皇帝之位。
李旦被后人稱為是一個恬淡的皇帝,他甘心做傀儡,低聲下氣做8年皇嗣,在武則天的陰影下,培養(yǎng)出了唐玄宗李隆基這樣優(yōu)秀的后代,甚至兩次主動禪位,最后安享晚年。我想,這或許便是他廟號唐睿宗中“?!暗乃?。
? ? ? ?唐朝第五位皇帝唐睿宗李旦,他前后兩次登基,一共在位八年,分別是在公元684年到公元690年為他第一次登基期間,和第二次登基的公元710年到公元712年,但是,在他執(zhí)掌朝堂的八年間,只有在他第二次登基的那兩年是真正掌權(quán)的,可以說,李旦這個皇帝做得是十分憋屈。
? ? ? ?那么,李旦為什么真正掌權(quán)只有兩年的時間呢?
? ? ? ?這跟唐睿宗李旦的第一次登基的時候的實際情況有關(guān)。唐睿宗李旦的第一次登基的時候,正是母親武則天的?傀儡皇帝?。唐睿宗李旦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所生第四子,原本不是作為繼承皇位培養(yǎng)的皇子,是因為在一系列宮廷政變和事件之后,將唐睿宗李旦推上了皇帝的寶座,但是,此時,在朝堂上對比母親武則天來說非常稚嫩的唐睿宗李旦,顯然只是坐在朝堂上的?傀儡皇帝?,所以的事情,都是由目前武則天做主。
? ? ? ?在名義上,武則天的目前,占據(jù)著禮法的優(yōu)勢位置,唐睿宗李旦不得不聽從母親的安排;在實力上說,武則天雖然這個時候還沒有真正稱帝,但是已經(jīng)參與軍國大事多年,實力上有著非常多方勢力的支持,唐睿宗李旦就顯得勢單力薄,在自己被立為皇帝和被廢皇帝、軟禁在皇宮中,都是處于被動的地位。直到唐睿宗李旦第二次登基的時候,因唐隆政變,唐睿宗李旦才真正掌握了實權(quán),直到禪位給皇太子李隆基,稱太上皇,才是他有實權(quán)的那兩年。
? ? ? ?所以說,唐睿宗李旦雖然兩次登基,一共在位八年,但是只有在他第二次登基的那兩年是真正掌權(quán)的。
李旦是一個很會審時度勢的人,所以他才能夠在數(shù)次危機中保全性命。唐高宗逝世之后,繼承皇位的人原本是李旦的兄長李顯。但是李顯因試圖忤逆武則天而快速遭到廢黜,李旦隨之被擁立為帝。因為有李顯這個前車之鑒,所以李旦在繼位之后一直十分?乖巧?。待發(fā)展到686年的時候,一直把持朝政的武則天下詔聲稱要還政于李旦。但是李旦在得知此事之后并沒有得意忘形,反而還多次上表推辭。他之所以會有這種反應(yīng),是因為他非常清楚武則天并非真心想要還政。
除此之外,在武則天執(zhí)政期間曾有不少李唐宗室曾起兵反對她,不過最后均落得兵敗身死的下場。與此同時,那些未曾起兵造反的宗室成員也同樣遭到了武則天的滅口。而李旦能夠在這種情況下一直保留皇位與性命,主要是因為他非常聽話。而他之所以會如此聽話,自然是因為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處境。
而后在690年的時候,李旦見武則天稱帝已是板上釘釘?shù)氖?,于是他又主動上表請求武則天稱帝。與此同時,他還自請改為武姓。而稱帝之后的武則天后來在立儲時決定還政于李唐,身為皇儲的李旦也就成為了皇位候選人之一。但是李旦卻數(shù)次上表辭讓儲君之位,故而最后武則天定下的儲君是被軟禁十?dāng)?shù)年的李顯。
待李顯再次登基之后,他其實曾想過立李旦為皇太弟,但是李旦堅決不受。就當(dāng)時的朝堂局勢來說,李顯復(fù)立之后韋后便開始頻繁干政,后來還形成了武韋專政集團,身為太子的李重俊也因此受到了極大的威脅。由此可見,李旦如果接受皇太弟身份勢必也會成為武韋專政集團的攻擊對象。
綜上所述,李旦得以在一次又一次的皇宮危機中保全自身,其中一個原因便就是在于他善于審時度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5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