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李信的相關內(nèi)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在秦始皇滅六國的過程中,秦國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名將,其中最為出色的有王翦、王賁、蒙武、蒙恬、蒙毅、李信、內(nèi)史騰等等。很多人會提出這樣的疑問,這個李信不是曾經(jīng)率領二十萬大軍想要滅楚,結果反被楚將項燕打得大敗而逃嗎,為何他還能被稱為名將?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來了解一下秦國名將李信傳奇的一生。
據(jù)歷史記載,李信作為主將參加的第一場戰(zhàn)爭是滅趙之戰(zhàn)。公元前228年,趙國名將李牧由于秦國的反間計被殺后,秦王派王翦率領數(shù)十萬大軍從漳水、鄴城出兵,李信則從云中、太原出兵,兩路大軍對趙國形成了合圍以后,一舉攻滅了趙國。
然而,真正讓李信一戰(zhàn)成名的是攻打燕國的戰(zhàn)爭。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以獻地和樊於期首級為名,派刺客荊軻借機行刺秦王嬴政,結果刺殺失敗,功虧一簣不說,反而引得秦王大怒,為燕國引來了滅頂之災。秦王以王翦為大將,李信為先鋒率領大軍進攻燕國,李信先是以少量騎兵輕裝突進,多次大敗燕軍以后,燕王喜和太子丹不得不退守燕都薊城(今北京地區(qū))。
等王翦大軍趕到以后,秦軍就對薊城發(fā)起了攻擊,不久城破,燕王喜和太子丹被迫逃往遼東,但是李信對其窮追不舍,一直追到了到衍水(今遼寧太子河)。燕王喜以為秦軍的目的是為了得到太子丹,于是將太子丹斬殺以后,將其首級獻于秦國。雖然此役沒有滅亡燕國,但是年輕有為的李信得到秦王的大加贊賞。
公元前226年,秦王嬴政把矛頭指向了楚國,他問手下將領滅楚需要多少人馬?老將王翦認為楚國兵多將廣,地盤又大,滅楚至少要六十萬軍隊,而年輕氣盛的李信則認為滅楚只需要二十萬軍隊就夠了!最后秦王微微一笑地說:“王老將軍果然是年紀越大,膽子越小啊,楚國現(xiàn)在畏秦如虎,我看用不了六十萬大軍就可以將他滅掉吧?!庇谑潜闩衫钚怕受姸f發(fā)動了滅楚戰(zhàn)爭。
李信大軍攻楚開始一路凱歌,取得了節(jié)節(jié)勝利,由此他也慢慢對楚軍放松了警惕。不料楚將項燕率領楚軍一路尾隨正在轉移的李信大軍(由于昌平君叛亂導致大軍不得不轉移),然后發(fā)動了突然襲擊,一舉攻破了秦軍大營,殺死了七名都尉,秦軍被殺得大敗而逃。后面的事情這里就不再多說了,最終秦王親自向老將王翦道歉并將其請出馬,然后交給他六十萬大軍妥妥地滅掉了楚國。
李信大軍大敗而回,嚴格按照秦律罪當處死,但是秦王最后并沒有這么做,因為歷史記載李信后來還參加了滅燕和滅齊的戰(zhàn)爭,可見秦王還是比較欣賞他的。公元前222年,李信跟隨王賁(王翦的兒子)攻取了燕國的遼東,俘虜了燕王喜,滅亡了燕國。第二年,秦軍又對齊國都城臨淄發(fā)動了突然襲擊,齊王采納了親秦的齊相后勝的建議,直接選擇了投降,齊國就此滅亡。
所以說,李信雖然在滅楚之戰(zhàn)中吃了敗仗,但是畢竟還有滅趙、燕、齊三國的巨大功勞,而且是功遠大于過,這也就很好地解釋了他能被稱為名將的原因。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名將李信的后代又出了一位名將,那就是“無人不識,無人不曉”的漢代飛將軍李廣,他是李信的第五世孫。李廣的英雄事跡這里就不再贅述了,一句詩就可以說明一切:“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大家覺得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5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