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硭纬墓适?,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歷來國家之法大都是決定國家性質(zhì)的治國之法。趙宋一代卻有悖這一常理,將載于“祖宗家法”而又似乎無關(guān)緊要的一些東西揉進了根本法律。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載:“至于虛己納諫,不好畋獵,不尚玩好,不用玉器,飲食不貴異味,御廚止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
這是宰相呂大防對宋哲宗趙煦說的話。這句話是調(diào)整皇族成員的行為規(guī)范,其中“虛己納諫”、限制“畋獵”、禁止“玩好”,各朝多少都有提及,而“飲食不貴異味,御廚止用羊肉”,則讓人匪夷所思了。
宋皇室禁止將熊掌、鹿茸、娃娃魚之類的稀罕之物帶到皇家食堂,而代之以較為常見的羊肉。宋代皇室喜食羊肉是出了名的。《后山談叢》載“御廚不登彘肉”,飯食只用羊肉,這是宋代皇宮內(nèi)的規(guī)矩。
加之,又上升到“祖宗家法”這一層面,趙宋皇室喜愛羊肉甚至泛濫起來。宋仁宗趙禎時,宮中一日宰羊80只,一年需用100000余只。仁宗去世時,為了給他辦喪事,竟然將京師的存羊都捕盡了。仁宗之后,他的堂孫神宗也繼承了對羊肉的獨特偏好。據(jù)載,御膳房每年消耗“羊肉四十三萬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兩,常支羊羔兒一十九口”。這個數(shù)字可謂驚人。
宋朝皇室為什么喜歡吃羊肉呢?
這要從羊肉本身說起。古人向來認為羊肉味美?!墩f文解字》將“美”的解釋就和“羊”聯(lián)系起來?!懊溃室?。從羊從大。”古人吃羊肉也是對美味的一種追求。此外,在古代常見的家畜中,牛是生產(chǎn)工具,國家禁止食殺;豬和狗肉的量有比較少,難以規(guī)模養(yǎng)殖。所以,食用羊肉本來就是古代肉食大宗。
羊肉在宋代,被賦予特殊的藥用價值。宋代官修《政和本草》將羊肉與人參并列,認為羊肉具有補中益氣、壯陽益腎的功效。
為什么宋朝皇室特意提出,并列入祖宗家法呢?早在宋太祖趙匡胤時,就與羊肉有著扯不清關(guān)系。據(jù)說,他落難時發(fā)明了羊肉泡饃,后來對羊肉一直念念不忘。也有說法,趙匡胤是屬豬的,特別愛護豬,不吃豬,故而吃羊。這當然沒有什么根據(jù)。不過,據(jù)史料記載,北宋建立伊始,吳越國王錢弘俶去朝拜,太祖以禮相待,讓御廚烹制南方菜肴。御廚準備不及,倉促之下,便“取肥羊肉為醢”,通過腌制等工序,制作完成了一道叫做“旋鲊”的菜肴,深受太祖和錢弘俶的喜愛。自此以后,皇室日常肉食消費,“首薦是(羊)味”,后世一直沿襲。”(《鐵圍山叢談》)
既是皇室傳統(tǒng),便是祖宗家法。而在封建社會,帝王的“家法”在一定程度上即是“國法”。宋室喜愛羊肉,造成了羊肉的緊缺。有多緊?有人說差點吃掉滅絕,這純屬笑談,因為宋代宋代疆域不小,但產(chǎn)羊的地方卻不多。宋代北到白溝河,南方更不要說了,產(chǎn)羊的地方屈指可數(shù)。當時,規(guī)模產(chǎn)羊的地區(qū)要么在西夏,要么在遼國。而這兩個國家對宋是亦敵亦友的關(guān)系,心情好時,搞點國際貿(mào)易,出口點羊肉,可見宋代的羊肉多緊缺。史載,自神宗起,朝廷每年四十萬貫從契丹買羊,部分自用,部分流向市場,高價賣出。
羊肉成為皇家專屬,對于普通人只能是望而卻步的美食。由于供應(yīng)不及,價格自然上漲,一般人家將羊肉當作珍品食用,中產(chǎn)階級每月也要忍痛才能吃上羊肉。
南宋旅游著《老學庵筆記》記載了一首歌謠“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币馑际?,你只有把蘇軾的文章搞懂了,才能當官吃羊肉??梢?,羊肉的難得。
當然,當了官未必就能吃得起羊肉?!豆沤褡T概·換羊書》中曾經(jīng)記載這樣一個故事。蘇軾的好朋友韓宗儒比較貪吃,每每得到蘇軾的墨跡就到殿帥姚麟那里換數(shù)斤羊肉。蘇軾當時在翰林院供職,又趕上皇帝生日,事情又多,韓宗儒又派人送來書簡,蘇軾笑曰:“傳語本官今日斷屠?!表n宗儒是大理寺丞(正八品),屬于寄祿官,沒實務(wù),但工資不會太低。他吃羊肉都有困難,更不要說尋常百姓家了。
蘇軾雖然是一代文豪,墨跡難求,但他被貶時也是吃不起羊肉。據(jù)說,“東坡肉”之所以用豬肉就是因為買不起羊肉的原因。
北宋尚且如如此,宋室南遷后,離產(chǎn)羊地更遠,羊肉就更為緊俏了。粗略統(tǒng)計,北宋初年一只羊大約500錢,熙寧年間價格5貫有余,而到了南宋,則漲到了13貫之多。
有傳言,北宋皇室吃羊太多,導致性格綿軟,以致被虎狼一般的金軍給滅了。這純屬人們的調(diào)侃之詞。有宋一代,上層社會喜食羊肉,羊肉極為緊俏倒是不爭的事實。
千百年來,羊肉一直是中國人日常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據(jù)文獻記載,公元前3000年活躍在黃河流域的伏羲氏、神農(nóng)氏部落,就是馴服犬、羊、牛的族群。商、周時期,中國的養(yǎng)羊業(yè)已十分發(fā)達。先秦時期,吃羊肉成為一種尊貴身份的體現(xiàn),是王公貴族才能享有的特權(quán)。
宋代更是對羊肉達到癡迷的程度,據(jù)宋神宗時代的御廚帳本上記載,御廚房光一年就消耗了“羊肉四十三萬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兩,常支羊羔兒一十九口”,這個數(shù)字可謂驚人
關(guān)于羊肉,宋代有諸多史料文獻記載,以下僅擇其中九句話,已足夠證明羊肉在當時飲食中的至尊地位。
第一句:“飲食不貴異味,御廚止用羊肉”宋代皇家規(guī)定“飲食不貴異味,御廚止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惫糯罡蛔钯F的莫過于皇家,宋代的御廚一般只用羊肉,飲食不追求奇珍異味,只吃羊肉就行了。吃羊肉甚至上升到了祖宗家法的高度。第二句:“金盤堆起胡羊肉”、“日支羊肉六千斤”。南宋汪元量寫的《湖州歌》中有“金盤堆起胡羊肉”、“日支羊肉六千斤”。這描繪的是皇家吃羊肉的場面。宴席上都是一大盤一大盤的羊肉,一天就要吃六千斤。第三句:“平江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買嘗。只把魚暇充兩膳,肚皮今作小池塘?!彼未吖魧懥艘皇住秴侵醒蛉鈨r高有感》:“平江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買嘗。只把魚暇充兩膳,肚皮今作小池塘。”九百一斤的羊價,使得這位官吏都不敢買了,只能吃些小魚小蝦,一般人更買不起。羊價這么高,也就達官貴人能吃得起了。
第四句:“富家烹羊貧薦魚”。宋代張耒寫的《一百五歌》中有:“富家烹羊貧薦魚”。大富大貴人家才能吃羊肉,貧民百姓吃點魚肉就不錯了。第五句:“人生稍富足,著意營口腹。買魚尋鱖魚,買肉要羊肉?!彼未寫焉顚懙摹稊M寒山寺·其十七》中有:“人生稍富足,著意營口腹。買魚尋鱖魚,買肉要羊肉。”人們?nèi)绻晕⒏蛔?,想吃點更好的,買的就是鱖魚和羊肉。正好反映了當時認為魚中最好的是鱖魚;肉中最好的是羊肉。第六句:“大官羊肉非吾羨,一籌藜羹劣可嘗。”宋代王邁寫的《和林養(yǎng)正龜符惠詩》中有:“大官羊肉非吾羨,一籌藜羹劣可嘗?!边@表示吃不到羊肉,也不會羨慕嫉妒恨,吃青菜也是可以的。一般吃飯有羊,就表示這飯吃得高級,大官人家經(jīng)常吃羊肉,小民百姓頓頓啃青菜。
第七句:“縣公吳生我世舊,為我烹羊酤斗酒?!彼未鷱堮鐚懙摹豆馍街{》中有:“縣公吳生我世舊,為我烹羊酤斗酒?!笔澜焕嫌言趺凑写腿四??大碗喝酒大塊吃羊肉,這種招待表示客人尊貴。第八句:“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宋代蘇軾寫過一篇《豬肉頌》其中有一句是“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意思是富貴人家不愿意吃豬肉,貧困人家又不會煮。富貴人家連豬肉都不愿意吃,那么宋代的富貴人家愿意吃什么呢?不用說,一般吃的就是羊肉。第九句:“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南宋陸游的《老學庵筆記》上記載了當時的一則歌謠:“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
這是一句反映宋代科舉制度的歌謠。意思是你如果把蘇東坡的文章弄通了,就可以當官吃羊肉;否則,你只能乖乖地喝剩菜湯去。直接把吃羊肉作為當官的標志了。
在宋代,羊肉一直是人們口中的頂級佳肴,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無一不受到大家的喜愛,在當時甚至形成了貴羊賤豬的社會飲食風尚。以北宋宮廷為例,在宋神宗時,御廚一年就得支出?羊肉四十三萬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兩,常支羊羔兒一十九口,豬肉四千一百三十一斤?(《宋會要輯稿》),光宋室一年就得消耗這么多的羊肉了,那全國上下一年的消耗量得有多少,可見羊肉的受歡迎程度和消費量之大。
那這么大的消耗量,宋廷政府怎么保證供應(yīng)的?那當然是得養(yǎng)起來了,可養(yǎng)的速度趕不上吃的速度呢?那就跟北方游牧民族交易唄。
北宋政府在河南中牟和洛陽水草豐美之地,設(shè)立放牧基地,所養(yǎng)之羊由設(shè)在東京的?牛羊司?監(jiān)管。而牛羊司還得定期補充。?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四月,詔牛羊司每年棧羊三萬三千只。?
羊肉之所以在宋朝如此受歡迎,有著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從歷史傳統(tǒng)角度看,自晉室南遷后,北方多為游牧民族的政權(quán)所統(tǒng)治,他們以食用羊肉為主的飲食習慣影響到了中原的漢民族。
其次,從當時的現(xiàn)實角度出發(fā),宋朝長期跟遼和西夏等游牧民族對峙為鄰,各民族在飲食上相互交流與影響,通過榷(qu?,專賣)場貿(mào)易,北宋用絲綢、茶等生活用品從遼、西夏手中換回了大量的羊只。
然后,當時的中醫(yī)理論對食羊之風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唐代時,羊肉早就被用于食療當中,到了宋代,食療之風的進一步發(fā)展及盛行,這個觀念早已被人們普遍接受,如北宋時唐慎微的《證類本草》就載:羊肉?補中益氣,安心止驚?。
最后就是北宋宮廷的肉食消費習慣,幾乎都是以羊肉為主。宋代的歷任皇帝都很喜歡吃羊肉,怎么吃都不膩,而且都上升到了?祖宗家法?的高度?!独m(xù)資治通鑒》載:輔臣呂大防為宋哲宗講述祖宗家法時說:?飲食不貴異味,御廚止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
而從古至今,人們在衣食住行等社會活動中往往具有?趨上性?,就是模仿地位比自己高的人的生活習慣,而在古代地位最高的帝王的飲食習慣往往成了底下大臣乃至平民百姓的行動綱領(lǐng)。
雖說宋朝的羊肉消耗量大,但這些供應(yīng)也大多僅限于貴族官僚或富商階層,在古代,羊肉一直不便宜,羊肉在古代封建社會里,一直是統(tǒng)治官僚階級享用的肉食,普通老百姓很少或幾乎吃不起。
蘇東坡的弟弟蘇轍在當副相(尚書左丞)的時候,宋哲宗?日賜一羊?,蘇轍吃羊肉吃到發(fā)膩,而此時的蘇東坡被貶至惠州,整座城市每天只有一只羊出售,所有市民和大多數(shù)小官舍不得買,當時的蘇東坡也是饞得只能啃羊骨頭打牙祭,就是去買羊脖子那一塊的骨頭回來,然后煮熟,用工具挑著里面的肉吃,不知后來的羊蝎子火鍋跟東坡先生有沒有關(guān)系,總之可以看出,羊肉在宋朝通常是有錢或有地位的人方能享用的美食。其實現(xiàn)在羊肉也不便宜,只是如今老百姓想吃的話還是吃得起......
因為稀缺,所以倍加珍貴。羊在宋朝飲食的開發(fā)上,也是物盡其用,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如在食療飲食當中,羊的內(nèi)臟就一直被當做主要食材,《太平圣惠方》載:?治小便多數(shù),瘦損無力,宜食羊肺羹方。?還有陳直的《養(yǎng)老奉親書》上也有載:?羊肝羹方,羊肝,羊脊肉,曲末,枸杞根,右用枸杞汁煮前羊肝等,令爛,入豉一小盞,蔥白七莖,切,以五味調(diào)和作羹,空腹食之。?諸多還有《政和圣濟總錄》記載有蓯蓉羊腎粥、羊骨粥、羊背骨粥等等。
而其他的一些羊下水一般是宋朝市面能買到的以羊為名的熟食,如羊腸、羊肚、羊血、羊脬(膀胱)、羊奶房等等。
那在宋朝上層社會里,羊肉就被烹成了諸多花樣。比如宋朝食譜里有一道?酒煎羊?,就是將羊腿肉切大塊,焯去血水,煮到半熟,加大料燜煮,再用黃酒收汁。
還有一味?燒羊?,據(jù)說宋仁宗很愛吃,實際上就是今天的烤羊肉,邊烤邊刷油,邊撒作料香料,但其實這道菜在平民階層很難吃到,因為燒烤用的大多香料自古就是上流社會的專屬品,這我在之前講香料的文章里有提到,所以平民就算有羊肉也烤不出那滋味。
還有宋朝著名改革家王安石愛吃的一道菜,名叫?羊頭簽?的美食,就是將羊肉煮熟,剔取羊臉上的肉,切成細絲,用網(wǎng)油卷裹,掛漿炸透,切成圓筒,狀如抽簽的簽筒,故得其名。
宋朝皇帝厚待大臣在歷史上也是有名的,所以要得臣心,就得厚待其胃。每當宰相、副相值班時,朝廷照例要供應(yīng)一鍋名為?太官羊?的羊肉鍋:連骨帶肉切成大塊,加料燉得爛熟,聞著噴香,吃著可帶勁了。
所以說羊肉到了宋朝人手里,一點都不浪費,跟當時的金人相比,金人的烹飪水平只能說是停留在?茹毛飲血?的程度。
南宋學者周煇在去金國之前,興奮異常,因為金國不缺羊,而且動輒百來斤,又大又肥,且便宜。滿以為原本可以大快朵頤的他,哪曉得?驛頓早晚供羊甚腆,既苦生硬,且雜以蕪荑醬,臭不可近?,雖然所住賓館天天有羊肉供應(yīng),可是卻干硬難吃,味道重,臭不可聞。
還有南宋大臣洪皓也在金國待過,金人要以上賓禮厚待,請吃全羊宴。洪皓得知,樂了,終于可以大肆地吃羊肉,哪知到了席上,傻眼了,只有一大盆水煮羊肉和一整張剛剝下來的羊皮,至于味道,那就不用說了,只是水煮的羊肉能好吃到哪去。
這要是金人南下到南宋旅游去,品嘗了宋人用千百種方法料理的羊肉后,一定會捶胸頓足,感慨以前到底是浪費了多少的羊肉,多么的暴殄天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56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