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4iwoc"><pre id="4iwoc"></pre></ul>
    <blockquote id="4iwoc"><tfoot id="4iwoc"></tfoot></blockquote>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朱由檢是什么皇帝朱由檢在位時有什么作為

      眾妙之門 2023-06-28 22:51:19

      朱由檢是什么皇帝?朱由檢在位時有什么作為?

      明思宗朱由檢是明朝時期的第16位皇帝,字德約。朱由檢是明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后一位皇帝

      ,是明光宗朱常洛的第5個兒子,明熹宗朱由校的異母弟弟
      ,母親是孝純皇后劉氏
      。天啟七年八月十一日甲辰(1627年9月19日),明熹宗崩,由于沒有子嗣
      ,朱由檢受遺命于同月廿四日丁巳(1627年10月2日)繼承皇位
      ,時年十七歲。次年正月初一癸亥(1628年2月5日)
      ,改年號為“崇禎”。

      崇禎帝是一個勤政的皇帝

      ,據史書記載,他二十多歲頭發(fā)已白
      ,眼長魚尾紋
      ,可以說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
      。史志稱其“雞鳴而起,夜分不寐
      ,往往焦勞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

      崇禎帝執(zhí)政時期

      ,對于后金
      ,群臣分為主戰(zhàn)
      、主和兩派
      。崇禎帝在用人方面
      ,起用了主戰(zhàn)派袁崇煥
      。文官集團使得軍中之將只重出身門第
      ,幾次大規(guī)模對后金的軍事活動均遭慘敗,削弱了明朝的軍事力量
      ,最終無力鎮(zhèn)壓農民軍起義,間接加速了明朝滅亡

      曾經強盛的明朝已經風雨飄搖

      ,兩黨分庭對抗,卻難尋能用之人
      ,也確實難尋可用之人
      。崇禎帝即位之初在文官集團的幫助下誅滅魏忠賢閹黨
      ,卻間接推動了文官集團的權利膨脹。

      崇禎帝與臣子的關系或可說是歷史上最為尷尬詭異的時期--相互仇視

      ,相互依存
      、相互利用。崇禎在位的十七年
      ,除了鎮(zhèn)壓農民軍以及抵抗后金外,將更多的心力用于削弱文官集團的勢力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盡管崇禎帝志向遠大

      、勵精圖治
      、宵衣旰食
      、事必親躬
      ,但他既無治國之謀
      ,又無任人之術
      ,加上他嚴苛
      、猜忌
      、多疑,對大臣動輒怒斥
      、問罪
      、砍頭
      、凌遲
      ,其殘忍和冷酷與魏忠賢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因為不相信文武百官
      ,崇禎帝還頻繁地調整官吏
      ,17年間他竟然換了17個刑部尚書和50個內閣大學士
      。造成國家人才匱乏,有心報國的志士既不肯也不敢請纓效命
      。無奈之下
      ,崇禎帝只好培植私人勢力
      ,重新起用大批太監(jiān)
      。與此同時,崇禎帝雖屢下罪己詔,然苛捐雜稅層出不窮
      ,民不聊生,而明末的眾多農民起義也正是其貪財苛政最嚴重的后果
      。此外
      ,在遼東戰(zhàn)局屢敗之時,不納周皇后遷都之諫而喪失了最后的機會;而從南明諸政權觀之
      ,朱明皇室在滿清的背景下號召力依舊不容小覷
      。故而
      ,崇禎帝盡管勤政,卻錯誤百出
      ,不僅不可能中興明帝國
      ,其亡國也幾乎是必然。

      崇禎帝是一個被普遍同情的皇帝

      ,李自成《登極詔》也說“君非甚暗(崇禎皇帝不算太糟)
      ,孤立而煬灶恒多(即便他被孤立
      ,卻頗能為人民國家做出許多打擊貪官污吏好事);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崇禎帝的性格相當復雜,在除魏忠賢時

      ,崇禎帝表現得極為機智,《明史》說他:“且性多疑而任察
      ,好剛而尚氣
      。任察則苛刻寡恩
      ,尚氣則急遽失措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庇捎谳^之前任的神宗
      、熹宗
      ,甚至明朝中后期的多數皇帝
      ,崇禎帝治國救國的責任感與雄心強上許多,故史家對于崇禎帝普遍抱有同情
      ,以為崇禎帝的一生實是“不是亡國之君的亡國悲劇”。

      由于連年的災荒

      ,農民造反野火般的焚燒整個華夏大地,后金不斷侵擾的邊疆
      ,導致軍費不斷激增
      ,而稅收卻無法跟上,這一切的結果導致崇禎年間加稅不斷
      ,民間稱呼他為“重征”以代替“崇禎”。

      雖然崇禎帝期盼著明朝能在他手中迎來“中興”

      ,無奈前幾朝的積重難返
      ,當時天下饑饉,疫疾大起
      ,各地民變不斷爆發(fā)
      ,北方皇太極又不斷進攻,加上崇禎帝求治心切
      ,生性多疑,剛愎自用
      ,因此在朝政中屢鑄大錯:前期鏟除專權宦官
      ,后期又重用宦官;在眾大臣的吹捧下,崇禎帝高估了袁崇煥
      ,誤信了袁崇煥“五年復遼”的大話,以傾國之力打造了一條寧錦防線
      ,結果后金從蒙古繞了過來
      ,明王朝面臨滅頂之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58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
      ,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這只由各部落首領長子構成的西征軍
      ,先后征服了北歐
      、西歐
      ,中亞等廣大區(qū)域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
      ,以前常用來當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
      ,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痘夜媚铩肥恰陡窳滞挕分械囊粋€故事
      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南北朝時北魏的開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