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張郃、張飛誰更厲害?他們各自有什么特點?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張遼、張郃和張飛都是漢末三國著名的軍事將領,作為軍事家評判的標準必然是從戰(zhàn)績以及對歷史的進程的貢獻來衡量。
拋開評書演義,就正史而論,張遼的綜合實力最強,張郃次之,張飛排名第三。
清代史學家趙翼曾評價張遼"其以少擊眾,戰(zhàn)功最著者",足以見得張遼在漢末三國諸多軍事將領中的地位。張遼是山西朔州人士,早年抑郁不得志,游走在幾大政治勢力中間,先后投靠過丁原、何進、董卓、呂布。史書記載,張文遠為人剛正不阿,深明大義,作為將領能夠恪盡職守,善待士卒。呂布與曹操一戰(zhàn)失敗后,張遼寧死不屈的氣節(jié)感動曹操,一班文武大臣的說情下,曹操將張遼收歸己有。
張遼一生身經(jīng)百戰(zhàn),最為著名的一戰(zhàn)是曹魏與東吳的合肥之戰(zhàn),此戰(zhàn)以后,張遼名聲大振,從此留名古代戰(zhàn)爭史。
建安二十年(215),孫權(quán)派兵來攻打駐守合肥的張遼本部,此前曹操將合肥的軍隊調(diào)走一部分用在西征張魯用,面對十萬東吳精兵,張遼與李典手里只有七千多人馬,根本扛不住東吳的攻勢。此時,張遼表現(xiàn)出一個軍事家該有的戰(zhàn)略眼光,認為東吳遠征必然師勞兵乏,必須在東吳軍隊還沒有站住腳跟四面圍城的以后,率先發(fā)動進攻,打擊敵人的士氣。
張遼親點八百精兵,親自帶領趁著天亮殺向東吳軍中。張遼一路沖殺,身先士卒,一直殺到孫權(quán)的主帥營帳,然后又帶領眾將士們突圍而還。首次突圍后,張遼發(fā)現(xiàn)大部分人深陷東吳軍中,趕緊勒馬回援,接應還沒有突圍而出的將士。東吳軍士們見狀都聞風喪膽,毫無抵抗之力,任憑張遼救回部下,大有評書演義趙子龍七進七出的風范。
合肥之戰(zhàn)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史學家推測,張遼突圍的過程中,將東吳名將陳武斬于馬下。當然,張遼戰(zhàn)勝陳武并非武力上取勝,更多的可能是陳武事先沒有任何防備,死于亂軍之中。
合肥之戰(zhàn)后,孫權(quán)折損名將,士氣低落無心再戰(zhàn),只好數(shù)日之后退兵而還。
著名演義作家蔡東藩評價張郃說"郃為魏著名大將,街亭一役,郃實主之"。張郃是曹魏集團中資格比較老的一名將領,東漢末年亂世之中,較早地登上歷史舞臺,最初為鎮(zhèn)壓黃巾軍起義而參軍,同樣幾次易主后,才徹底依附于曹操。張郃可謂是屢戰(zhàn)奇功,跟著曹操打過河北,配合張遼平定淮南,與夏侯淵組團掃平?jīng)鲋荩髞碛指懿賷Z取漢中,如此輝煌的簡歷在整個漢末三國中也實屬難找。
張郃一生中,最為后人稱贊的應當屬街亭之戰(zhàn)。太和二年(228),蜀漢由丞相諸葛亮帶隊重新開始北伐之路,蜀軍一路之上行軍十分順利,天水郡、南安郡、安定郡三地的軍民集體歸順蜀漢。由于軍情十萬火急,蜀軍進攻速度極快,曹魏朝廷還有沒拿出具體的行動方案,曹叡就讓張郃總領各路軍馬抵御蜀漢。
此時,張郃表現(xiàn)出卓越的軍事天分,認為街亭是此次兩軍勝負的關鍵要地。張郃沒有直接與士氣正旺的蜀軍正面交戰(zhàn),而是派兵截斷蜀軍的水源,采用圍而不攻的戰(zhàn)略,死死地將馬謖一部困住,導致整個蜀漢北伐中最關鍵的街亭節(jié)點丟失,蜀漢北伐只能以失敗告終。
張郃自官渡之戰(zhàn)投靠曹操,征戰(zhàn)過烏桓,保衛(wèi)過合肥,參加過巴西和漢中之戰(zhàn),最終在太和五年(231)戰(zhàn)死沙場,用軍人最高的榮譽給自己的一生畫上句點,實在可歌可泣。
史學家陳壽曾有言"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張飛個人的戰(zhàn)斗力,在整個漢末三國中應該算是上上將級別,但從統(tǒng)兵作戰(zhàn)來說,稍微缺乏一個將領應該具備的戰(zhàn)略天分,所以歷史上有"莽張飛"一說。
張飛的履歷比較單純,一生就跟著自己的大哥劉備和二哥關羽混,至死不渝。
張飛的實力更多地停留在個人武藝和義氣上,參與的幾場大戰(zhàn)一般都是以奉命行事的戰(zhàn)將身份出現(xiàn),像挫敗張郃,武都之戰(zhàn)大抵如此。
張飛最為人稱道的是義釋嚴顏。建安十八年(213),劉備與劉璋公然決裂,劉備決定吞并劉璋,結(jié)果遇上劉璋手下的名將嚴顏。張飛此時突然急中生智,認為嚴顏是當時名將,只可智取不可硬攻。生擒嚴顏后,張飛十分敬佩老將嚴顏,為他松綁邀為上座,成功為劉備收獲一名難得的將領。
通過對比張遼、張郃和張飛,此三人各有特點難以排名,只能從武藝、軍事才能、義氣德行綜合來看.三人的武藝都身手不錯,張遼的軍事天分更高所以排名第一,張郃排第二,張飛雖然武藝最好,但是將在謀不在勇,只能屈居第三。
如果要在張遼、張郃、張飛之中,分出個高下的話,毫無疑問,張遼最強,而張郃和張飛則是半斤八兩。
張遼是一個智勇雙全的帥才,且為人秉性純良仁義。張遼跟向來驕矜,看不起士大夫的關羽都能結(jié)成好友,可見張遼必有過人之處。
張遼曾經(jīng)孤身勸降被圍數(shù)月的東??げg;隨曹操征戰(zhàn),滅了袁譚、袁尚兄弟;后又率軍平定了趙國、常山、遼東、廬江等地的眾多山賊、流寇。張遼因為戰(zhàn)功,數(shù)次被曹操夸獎、晉封。
張遼的勇武,不亞于關羽,而且張遼所斬殺和對陣的將領,比關羽所斬殺的顏良級別要高多了。征烏桓一戰(zhàn),張遼受命為前鋒,持曹操的麾旗奮勇殺敵,大敗烏桓軍,斬殺烏桓單于蹋頓于陣前。
張遼的人生巔峰,就是大戰(zhàn)逍遙津,以少勝多,差點斬殺了吳主孫權(quán)。當時,孫權(quán)趁曹操親征漢中張魯,東部兵力空虛之時,率軍十萬圍攻合肥。張遼帶著李典,趁孫權(quán)先頭部隊剛到之時,殺出合肥城,斬殺數(shù)十人,直沖孫權(quán)麾旗,包圍了孫權(quán)。
張遼做了一生中最牛的一件事,大聲喝叱孫權(quán),小子,出來一戰(zhàn)。孫權(quán)竟然嚇得縮在高地之上,不敢應戰(zhàn)。因為張遼兵力太少,孫權(quán)很快指揮大軍反包圍了張遼。張遼如同大戰(zhàn)長坂坡的常山趙子龍一般,率軍殺出了重圍,看到部下被圍,又殺入重圍,救出了余眾,引軍安然退回了合肥。
張遼此戰(zhàn)大大鼓舞了城內(nèi)守軍的士氣,孫權(quán)強攻十余日無果,帶兵撤退。張遼抓住孫權(quán)周圍士兵較少的機會,率七千士兵,出城圍攻僅帶了一千多人的孫權(quán)(看來孫權(quán)打仗真的菜,十萬兵,也就能玩轉(zhuǎn)幾千人)。幸虧呂蒙、凌統(tǒng)、甘寧等人舍命相救,孫權(quán)才得以逃脫。如果不是張遼不認識孫權(quán),沒有窮追不放,估計孫權(quán)此戰(zhàn)就被張遼給斬了。
此戰(zhàn)之后,張遼長期率兵與吳軍對峙,吳軍未能前進半步。關羽北伐身死,曹操也很快去世,曹丕稱帝,孫權(quán)向曹魏稱臣。張遼因為長期的征戰(zhàn),突然失去了一個大敵,放松之下很快就病倒去世了。
再看張郃,曾被曹操比作韓信。韓信可是一代兵仙,可見張郃也是智勇雙全的帥才。張郃在前期,同張遼一樣,跟隨曹操四處征戰(zhàn),只是在平定漢中張魯時,張遼被曹操任命,獨當一面,鎮(zhèn)守合肥,防御孫權(quán),而張郃則隨曹操平西涼,入漢中。張郃跟隨夏侯淵,先后兩次擊敗馬超,張郃的真實戰(zhàn)斗力可見一斑了。
平定漢中時,張郃為先鋒,張魯一見曹軍殺到,隨即就投降了。曹操回軍,留張郃與夏侯淵、徐晃拒守漢中,防御劉備。劉備得知曹操回師,派張飛進攻。張郃與張飛在巖渠對峙五十余日,后張飛率精兵一萬,設下埋伏,“從他道邀郃軍交戰(zhàn)”。張郃估計智力下線了,竟然同意了張飛的請求,因為山道狹窄,還沒擺開陣勢,就被張飛截為多段,首尾不能相顧,大敗而回。
張郃因為曾經(jīng)敗給過張飛,所以,張郃才跟張飛的綜合實力成了半斤八兩,不然,張郃的綜合實力應該是高于張飛的。這點從夏侯淵被黃忠斬殺之后,就可以看出來。當時徐晃也在漢中,但是,眾人推舉了張郃接任夏侯淵的職責,率軍固守,擋住了劉備大軍的攻勢。可見,張郃在眾將心中,是要比徐晃的總體指揮能力稍強的。徐晃可是在襄樊大戰(zhàn)中,用計擊敗過“威震華夏”的關羽。而且,劉備“憚郃而易淵”,在夏侯淵死后,曾說如果殺的是張郃就好了。
張郃唯一遺憾的是,除了代替夏侯淵的短暫時間之外,其他時間都是曹真、司馬懿的部下。雖然后來街亭之戰(zhàn),大敗馬謖,最終,還是被司馬懿所害,在司馬懿的逼迫下追擊撤退的諸葛亮大軍,膝部中箭,不治而亡(古代的箭會蘸葬、毒之類,易感染)。陳壽對張郃的評價,“自諸葛亮皆憚之”。
張飛,絕對的勇武,且有智謀,感覺是比關羽還厲害的一個人物。畢竟史書中,關羽作戰(zhàn),似乎很少用智謀,相反的倒是連連中對手的計策。從曹操,到呂蒙,再到徐晃,然后謝幕。張飛卻大不相同。
張飛有勇有謀,在長坂斷橋之時就展現(xiàn)了出來,雖然略顯稚嫩。當時,他率二十騎斷后,他讓士兵全躲藏起來,制造塵土,一個人立于長坂橋頭,竟然嚇退了曹操的上萬追兵。由此,張飛和關羽一起,被程昱稱為“萬人敵”!
張飛入蜀攻取江州之時,恩威并施,義釋嚴顏,收了一員大將。在漢中之戰(zhàn)中,又擊敗了張郃??上У氖?,最后竟然被賬下將領張達、范疆所殺,實在是可惜了。
從三人的事跡來看,三人都非常勇武,但是不像演義中所寫,在正史中,張遼的個人之勇更加突出,而且還能以少勝多。張飛、關羽雖然有萬人敵之稱,很少有以少勝多的戰(zhàn)績,甚至以優(yōu)勢兵力,都能被人打得到處亂跑,有點名過其實。張郃的能力也相對非常完善,先敗給了張飛,后來又擋住了劉備的大軍,可見張郃之敗,有點純屬輕敵了。張郃吃過一次虧之后,張飛想要再贏張郃,應該很難了。
因此,三人中張遼綜合實力最強,張郃和張飛相差不多,但是張郃實際上要稍微勝于張飛一些。
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是一個亂云翻飛、變幻無常的時代,更是一個謀士如云、武士如雨的時代。常言道,亂世出英雄。在這樣的時代里,賢臣良將猶如雨后春筍般紛紛破土而出。我們發(fā)現(xiàn),三國時代,張姓名將為數(shù)眾多。比如黃巾軍領袖張角;魏國?五子良將?中的張郃、張遼,蜀漢虎將張飛,東吳重臣張昭等等。
那么,同為張姓名將,張遼、張郃和張飛相比,誰的綜合實力更強呢?
漢靈帝建寧二年(169年),張遼出生于雁門馬邑(今天山西省朔州市一帶)。根據(jù)《三國志》的說法,張遼武功過人,被并州刺史丁原召到了麾下。不久,丁原就把張遼派往洛陽協(xié)助大將軍何進。為了迅速擴充力量,何進安排張遼前往河北招兵買馬。
就在前往河北公干的時候,何進戰(zhàn)敗而死,張遼的兵馬不由分說地歸了董卓。然而,董卓的日子過得風雨飄搖,最后被誅。無奈之下,張遼把人馬拉到了呂布手下。
能不能干成事,跟著誰干很重要。張遼在呂布手下的日子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從容,因為呂布沒有給張遼施展才華的機會。
一個百般提防別人的人,注定不會走得太遠。呂布被李傕、郭汜打得潰不成軍、落花流水。不久,便戰(zhàn)敗身死。
那時候,曹操在北方的勢力日益旺盛。公元198年,曹操打敗呂布后,張遼投靠曹操。
在三國的舞臺上,曹操因為善待有識之士而贏得了人心。他給張遼提供了實現(xiàn)價值的舞臺和路徑。作為曹操的裨將軍,建安六年(201年),張遼跟隨夏侯淵,包圍了東海郡賊寇昌豨。但是,曹軍糧草將盡,軍需不足。
夏侯淵和眾將商議,打算領軍撤退。
怎么辦?張遼提出了不同意見。在他看來,昌豨進退兩難、猶豫不決,正是攻心的好時機。
在關鍵時候,眼光往往比膽量重要。張遼?遂單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豨歡喜,隨詣太祖。?
久戰(zhàn)必然產(chǎn)生疲憊心里。建安十三年(208年),張遼準備把隊伍拉到長社,軍營突然半夜起火。有人以為這是叛亂,而以靜制動,命大部隊休息,自己領親督陣,結(jié)果軍中無大事,一切皆泰然。
對張遼而言,最為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合肥守衛(wèi)戰(zhàn)。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quán)率領十萬大軍進攻合肥。以七千余人抵抗孫權(quán),這顯然是雞蛋碰石頭。
怎么辦?
是硬碰還是智???是巧奪還是正面交鋒?張遼心中有數(shù)。他準備突襲。
晨曦中,張遼持戟披甲,帶領八百精兵,先登陷陣,殺了孫權(quán)的兩個大將和幾十個人馬。那時候,孫權(quán)還沉浸在美夢之中,張遼像長著翅膀的神兵從天而降。孫權(quán)手足無措,倉皇逃跑到高丘之上,只有執(zhí)戟自守,根本沒有還手的功夫。孫權(quán)裝了個龜孫子,張遼怒呵。一看張遼的兵卒很少,孫權(quán)立馬來了精神,聚眾重圍張遼。
狹路相逢勇者勝。張遼左右突圍,撕開一道口子,率領將士數(shù)十人突出重圍。但是,還有大部分士卒沒有跑出。他復入重圍,救出被困將士。張遼所向披靡,孫權(quán)無人抵擋。
經(jīng)過大半天的戰(zhàn)斗,孫權(quán)被打掉了士氣。哀兵必敗,孫權(quán)對合肥久攻不下,不得不退兵。?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zhì)忠性一,守執(zhí)節(jié)義,每臨戰(zhàn)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曹操對張遼的評價真高。
良禽擇木而棲。張郃歷經(jīng)韓馥、袁紹二主,在官渡之戰(zhàn)中投靠了曹操。之后,他獨立展示自己的機會并不多。直到建安二十年(215年),張郃在征討張魯時獨自領軍,順利攻下漢中后,張郃與夏侯淵共同守衛(wèi)城池。
張郃真正引人注目的是,他出兵宕渠時,劉備派出張飛抵擋。張飛率領精兵強將一萬多人與張郃交戰(zhàn)。因為山道狹窄,沒有援軍,張郃放棄了馬緣山,帶著小股兵力撤退。劉備遣兵追擊,張郃率兵搏戰(zhàn),劉備久攻不下。面對這樣一個能打仗的對手,劉備心里禁不住一陣膽怯。
劉備去世后,諸葛亮奉遺命北伐。張郃料事如神、指揮得當,蜀軍幾無作為,諸葛亮心里對張郃很是佩服。張郃雖武而樂儒,在三國的戰(zhàn)將中,文武雙全,屬于帥才。
而張飛的形象可以說是最深入人心了。因為長坂坡?lián)當鄻颉⒉_目橫矛,以至于沒有人敢和他近距離作戰(zhàn)。劉備攻打成都時,張飛攻克多地。面對寧折不屈、誓死不降的老將嚴顏,張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一改他的武夫形象。
性格就是命運,君子往往會成為小人的盤中餐。張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習性不改,最后死在了部下的手中。
把這三個張姓大將擺在一起,張遼應該更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590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