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張獻忠與李自成為何會成為死對頭呢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李自成和張獻忠二人,都是在明末崛起的農民將軍,他們兩個人有著同樣低微的出身,也有著同樣高的作戰(zhàn)天賦。僅僅幾年的時間,就將已經建朝幾百年的明朝弄得風雨飄搖岌岌可危。兩個人一起從卑微時開始奮斗,名聲不相上下,一度齊名。在抗明的過程中兩個人還成為了好友,如此相似的兩人為何會從之前的并肩作戰(zhàn)的隊友一步步反目成仇成為死對頭的呢?
在小編看來,主要原因還是隨著形勢的發(fā)展,雙方在各方面都產生了難以調和的矛盾。尤其兩人作為當時最負聲望的起義軍領袖,都想著能最終一統(tǒng)華夏,入主中原,作為勢均力敵的兩支力量,當然誰也不肯讓步。兩個人歲數相同,而且在起義之前的生活經歷也很相似,一個人曾經是驛卒,另一個人則是當過捕快。都算處于社會的中下層,而在起義后都投奔到了高迎祥的手下。可以看出,他們二人的成功前的經歷基本上一致。那么這兩個人之間都發(fā)生過什么矛盾呢?
雙方的第一次重大矛盾發(fā)生在武昌戰(zhàn)役中。
公元1643年初,李自成在占領了孝感、漢川和漢陽府后,兵鋒直指武昌。明朝大將左良玉望風逃竄,直接躲到了池州(今安徽貴池)城內。這樣,湖北境內的官軍非常薄弱,李自成攻取武昌可謂是探囊取物。然而,李自成部恰巧發(fā)生了羅汝才和賀一龍火并一事,李自成忙于處理此事,無暇東顧。這樣一來,給了張獻忠攻占武昌的機會。此時的張獻忠駐軍于安徽潛山一帶,他看到李自成忙于處理內部事務,湖北守備空虛之機,揮師西進,進入湖廣。一路連克黃梅、廣濟、蘄州、蘄水、黃州、麻城,并于公元1643年五月二十九日占領了武昌。
平心而論,張獻忠之所以能夠如此迅速的攻占武昌,于李自成將左良玉大軍嚇走以及在武昌西面擺出一副大軍壓境的形勢是密不可分的。畢竟是李自成幫他牽扯住了武昌一方大部分的注意力,他才可以趁機將其拿下。而當李自成聽說他攻占武昌,并且在武昌建立政權的消息以后,非常不滿。他感覺到了來自李自成的不滿,由于他此時擁有的兵力遠不如李自成強大,為了避免與李自成產生沖突,他決定放棄武昌,揮師湖南。
然而,當張獻忠放棄了武昌后,李自成卻由于需要北上對付剛剛出關的明軍孫傳庭部,也沒有向武昌進軍,而是選擇向河南用兵。這樣一來,武昌反而重新落入了左良玉官軍手中。雙方的第一次矛盾就這樣過去了,雖然沒有發(fā)生正面沖突,但是在兩方的心中都積攢了怒氣和怨氣,并且留下了一顆刺。最后在第二次矛盾中徹底爆發(fā)出來,發(fā)生了正面沖突。
雙方的第二次重大矛盾發(fā)生在川北之役中。
張獻忠初入四川時,曾在名義上奉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政權為正統(tǒng)地位,遵用永昌年號。但實際上,張獻忠的入主四川就是準備與李自成裂土而治。不久,李自成被清軍擊敗,為了進一步拓展起義軍的生存空間,李自成派黎玉田和馬科統(tǒng)兵收取川北一些張獻忠尚未收取的州縣,這樣一來,直接觸犯了張獻忠的利益。張獻忠忍無可忍,親率大軍來到川北,一舉擊敗了馬科部,把李自成的大順軍趕回了陜西。川北之役標志著張獻忠與李自成的公開決裂。
根據目前掌握的史料來看,當時的李自成并沒有想要于張獻忠爭奪四川的野心,因此,他出兵的地方都是張獻忠尚且沒有收取的州縣。其實他是在可以避免雙方發(fā)生矛盾和沖突,但即便如此,這種行為仍然嚴重傷害了張獻忠的感情和雙方的和氣。而張獻忠的心里始終憋著這口氣,所以才會在川北之役后,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派大軍進攻李自成占領的陜西漢中府,結果被守將賀珍擊敗。這個行為將雙方矛盾進一步惡化,徹底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不死不休。
在小編看來,他們雙方都沒有想到一件事情,就是雙方的自相殘殺只能便宜一個勢力,就是清軍。兩方只顧著互相爭斗,正好給了清軍一個各個擊破的好機會。在漢中之戰(zhàn)不久后,李自成就在清軍的進攻下放棄了陜西,而近在咫尺的張獻忠卻見死不救。這樣一來,大西政權就失去了北滿的屏障,他占領的四川也就直接暴露在清軍的威脅之下。張獻忠見死不救的時候或許沒想到自己下場會是這樣吧?他也終于為自己的見死不救吞下了覆亡的惡果。
后來他們雙方的死都和清兵有關,雙方只顧著互相爭斗卻都輕視了清兵。李自成在吳三桂表示投降并且?guī)ПM京的時候,沒有派自己的嫡系重要力量去山海關駐防,結果最后失敗了。而一路逃亡到了南方的時候,在湖北這個地方還是因為他性格中的自大,自己輕易帶著幾十個人就在前方探路,結果卻被地主武裝所殺。曾經攻占北京城的他,最后卻死在了地主的武裝手中,這可真不是死得其所啊。
而張獻忠最后死亡的原因是因為輕視清八旗,雖然在初期聽到旗兵攻入四川打過來,張獻忠覺得守不住就燒了成都而撤走。但是撤退過程中,對于斥候回來報告說清軍八旗先鋒已經追上來還不相信,就親自前去查看,但張獻忠又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居然只帶著少數隨從出營觀察,也沒有作任何戰(zhàn)斗的準備。雙方隔著一條水溝相遇。張獻忠由于走得太近被清兵一箭射中左胸,墜馬而死。
綜上所述,小編認為明末農民戰(zhàn)爭的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李自成與張獻忠的同室操戈絕對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整個漢族人民面臨清軍剃發(fā)易服的民族壓迫面前,二人不以拯救民族大業(yè)為己任,反而為了一己私利大打出手,最后只能最后身死也只是為私利,而不是為大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59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