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偉業(yè)的幕后英雄!40年兩代皇帝終于造就一代盛世!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一、
史書記載的豐功偉業(yè)總是激動人心。
幾年前的一個冬夜,我在單人宿舍讀《資治通鑒》,看到衛(wèi)青大破龍城、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時候,感覺熱血上涌。
那種激動的勁頭,性情中人可以出來聊一下。
當時真的忍不住了,跑到樓下超市買了兩包黃酒,就是那種家里炒菜的黃酒,一塊錢一包。
沒辦法,那時候比較窮。
回到宿舍以后,一手史書一手黃酒,邊讀邊喝已然微醺,讀完后倒頭就睡。
似乎大部分人和我一樣,只對漢武帝的豐功偉績感興趣,至于漢文帝、漢景帝時期的故事,基本被遺忘在角落。
現在想來,這是不對的。
歷史發(fā)展總有因果,若沒有文景之治的苦心積累和忍氣吞聲,也就沒有漢武帝的征伐四方。
那些財富、糧食、戰(zhàn)馬、人才,無不是兩代先帝扣扣索索攢下來的。
他們是帝國偉業(yè)的幕后英雄。二、
沒錯,漢朝初期很窩囊。
劉邦連4匹顏色一樣的馬都湊不齊,哪有富有四海的樣子,呂太后甚至收到匈奴單于的信,要求結為夫妻。
對于太后而言,這是莫大的侮辱。
可漢朝的屈辱才剛剛開始。
由于騎兵不發(fā)達,漢軍始終不能有效打擊匈奴,只能駐守在長城邊的城市,看著匈奴騎兵來去如風,帶走漢朝的財富和美女。
漢景帝時代,匈奴騎兵甚至殺到甘泉宮,長安城危在旦夕。
甘泉宮是什么地方?
它是漢朝皇帝的避暑勝地,距離長安城只有兩個小時車程,相當于上海的崇明島、北京的密云。
敵國的軍隊都打到甘泉宮了,如果某天進入長安城,大家也不覺得意外。
朝野上下都很憤怒。
將軍們義憤填膺的上書請戰(zhàn):“陛下,請下命令吧,我們戰(zhàn)至最后一人也要出口惡氣。”
就像電影中演的一樣,士兵擰著脖子怒喊:“連長,下命令吧。”周圍的士兵也紛紛請戰(zhàn)。
可連長同志很穩(wěn)重。
他略微沉吟一會,盯著士兵說:“同志們,不能打。”于是士兵唉聲嘆氣,而連長目光深邃的瞪著遠方。
事實證明,連長是對的。
漢朝也經常發(fā)生類似的情況,將軍們說打吧,而漢文帝、漢景帝都說不能打,咱們要韜光養(yǎng)晦。
于是,一股怨氣在長安流傳。
將軍覺得皇帝軟弱,大臣覺得皇帝沒本事,老百姓也看不到希望,覺得漢朝吃棗藥丸。
當然文景二帝確實不擅長軍事,但做為皇帝,他們不能以一時的意氣而輕易開啟戰(zhàn)端,因為走上這條路,就不能再回頭。
他們能做的只有積蓄實力,將來一朝定乾坤。
三、
漢朝對匈奴的挑戰(zhàn)忍辱負重,內部卻在逐漸恢復元氣。
呂太后的忍耐換來“天下晏然”的社會安定,文景時代,漢朝賦稅也降至三十稅一。
歷代王朝恐怕再也沒有更低的稅收了。
每當豐收的年歲,漢文帝甚至一次次免稅,只為讓子民的日子可以寬松一點,至于朝廷用度可以節(jié)約一點。
他多年沒有增添新衣服,宮中的帷帳也是粗布的,除了房子大一點,也就是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
漢文帝想建造一座高臺,聽到花費巨大后,想想還是算了。
真的是扣扣索索,沒有一點帝王氣象。
如此一邊忍讓一邊建設,到漢景帝末期,漢朝已經富甲海內。倉庫里的錢多到數不清,糧倉也堆積滿滿,甚至有的腐爛不能食用。
朝廷財政良好,民間也不錯。
漢朝的城市人口幾乎都能騎馬,動不動就造成交通擁堵,騎母馬的人甚至會被嘲笑,不能參加酒宴。
相當于解決溫飽以后,大家手里有點錢了,開始比誰的車好、身上穿的奢侈品多。
此時的漢朝已經有相當實力。
如果漢文帝、漢景帝沒有忍住沖動,太早和匈奴決戰(zhàn)的話,先不說能不能打的過,內部薄弱的建設成果肯定先完蛋。
軍備損壞、馬匹戰(zhàn)死、糧食消耗、戰(zhàn)士撫恤......每一項都需要強大的財政和物資來支撐,僅僅依靠漢初的底子,又能堅持多久呢。
雖然文景二帝都點小瑕疵。
比如漢文帝賞賜鄧通一座銅礦,放縱他鑄造貨幣成為首富,也不能對抗老功臣而屈死賈誼。
比如漢景帝在太子問題中的糾結,先導致長子劉榮自殺,又和梁王劉武明爭暗斗一輩子。
可帝王要看大局。
就算他們把身邊小事都處理好,卻沒有給漢朝帶來強盛和富庶,又有什么意義呢?
只要大局沒錯,依然是功大于過。
四、
同樣的事情,唐德宗也做過。
公元779年繼位后,他雄心萬丈想要恢復大唐榮耀,改用兩稅法、打擊宦官、平定藩鎮(zhèn)......大有一番中興之氣。
可惜好景不長。
2年后,成德鎮(zhèn)節(jié)度使李寶臣去世。按照慣例,應該由兒子李惟岳繼承節(jié)度使寶座。
可唐德宗年輕氣盛啊,馬上喊停。
當潛規(guī)則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秩序時,就會有一個群體趴在上面吸血,想要挑戰(zhàn)潛規(guī)則,就是所有既得利益者的敵人。
于是,唐德宗就成為所有節(jié)度使的敵人。
魏博、淄青、山南節(jié)度使聯合李惟岳,準備武力對抗朝廷,經過兩年戰(zhàn)爭,平叛軍隊已經取得很大勝利。
可就在此時,有野心的節(jié)度使都慌了。如果把他們都收拾妥帖,那下一個是不是輪到我們了?索性反他娘的吧。
于是,盧龍、成德、淄青、魏博四鎮(zhèn)節(jié)度使稱王,淮西、涇原節(jié)度使稱帝,這就是晚唐的“二帝四王之亂。”
既然是平叛戰(zhàn)爭,那就繼續(xù)打唄?
不好意思,朝廷沒錢了。沒錢、沒糧....指望誰給你賣命呢?
從此之后,唐德宗徹底蔫了。早年間雄心萬丈的帝王,眨眼間變成一個葛朗臺式的守財奴。
那幾十年,想打動唐德宗只有一個方法:送錢。
誰給他送的錢多,誰就是他的心頭好、小心肝,提拔做官或者魚肉百姓,都沒問題。
公元805年,唐德宗去世,8個月后,他的孫子唐憲宗李純繼位。
他給孫子留下的唯一遺產,是多年貪婪積攢下的財富。這筆財富,成為唐憲宗中興大唐的最大本錢。
此后多年,唐憲宗用守財奴爺爺留下的財富,重新武裝起一支軍隊,把當年羞辱爺爺的藩鎮(zhèn)打的丟盔棄甲。
806年,西川節(jié)度使劉辟叛亂,被斬首;
817年,李愬雪夜下蔡州,生擒吳元濟;
818年,四鎮(zhèn)兵馬討伐淄青鎮(zhèn),李師道死;
819年,宣武節(jié)度使歸順,請求留在長安。
大唐中興,局面一片大好。
五、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帝國在奮斗和復興路上有很多挫折,也有很多無奈,這些事總要有人去做,總要有人去扛。
在史書中,我們往往對豐功偉業(yè)豎大拇指,卻對之前的鋪路人不屑一顧,甚至連他們的身影都會被掩蓋。
這是不對的。
如果重讀《資治通鑒》的話,我一定會對漢文帝、漢景帝、唐德宗抱有崇高的敬意和同情。
或許,他們根本不需要同情。
他們知道,自己做的一切都值得,今天的屈辱和軟弱,將來一定可以讓后人挺直腰桿。
雖艱難困苦,吾往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61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