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李世民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隋朝末年是我國歷史上一段非常著名的亂世時期,隨著農(nóng)民起義的爆發(fā),無數(shù)的賢臣良將和擁有雄才大略的領袖人物也不斷涌現(xiàn)。
所有人才中,最為優(yōu)秀的自然是笑到最后的,建立唐朝的李淵父子。曾經(jīng)與他們針鋒相對、互有勝負的諸侯們也十分值得人們銘記。在眾多隋末諸侯中,王世充、竇建德可謂是佼佼者。
作為隋朝末年的兩大諸侯,王世充和竇建德分別建立了鄭國和夏國,并且一個稱帝,一個稱王。
到了后期,他們二人都成為了李淵統(tǒng)一天下所必須去除的眼中釘、肉中刺。
于是王世充先是被李世民征討并擊敗俘虜,隨后竇建德為了救援王世充攻打李世民,也被其擊敗生擒。
不過,當李世民將這二人押送到李淵面前時,他們卻得到了殺頭、流放兩種不同的處置。那么,為何李淵赦免了王世充,卻殺了竇建德呢?
其實,這一問題需要分成兩部分回答,也就是,李淵為何要赦免王世充,以及他又為何將竇建德殺死。
首先,我們看看王世充為什么被生擒,卻得到了釋放。
隋末末年,王世充和竇建德這兩大諸侯分別建立政權(quán),而位于洛陽的王世充被李世民大敗圍困之際,竇建德率軍前往援助,以致被一網(wǎng)打盡。
唐武德三年(620),李世民出兵討伐鄭帝王世充,據(jù)《舊唐書》記載,當時王世充治下已然是"囚者相次,不減萬口,既艱食,餒死者日數(shù)十人。世充屯兵不散,倉粟日盡,城中人相食……人皆體腫而腳弱,枕倚于道路。其尚書郎盧君業(yè)、郭子高等皆死于溝壑。"
可見,兵強馬壯的唐軍一到,獲勝那會是輕松愉快的。
僅僅三個月時間,原本歸屬于王世充的州郡幾乎全部叛變,只有他孤守洛陽城,十分凄涼。
后來,王世充盡管和李世民多次談判,但都以失敗告終,在眾叛親離、無力回天之下,他只好被迫投降。隨后,他被押解至李淵的面前。李淵細數(shù)王世充的罪行,準備將其誅殺,但王世充回答道:"計臣之罪,誠不容誅,但陛下愛子秦王許臣不死。"
正是因為王世充的一席話,他才暫時保住了小命,只是被發(fā)配到蜀地。王世充之所以不死,是因為李世民曾經(jīng)許諾他不會殺死他,看上去似乎十分自然合理,不過,上文已經(jīng)說到,王世充和李世民的談判都是宣告失敗的。
所以,一種可能是,王世充所言為實。但也有可能,王世充是在欺騙李淵。
如果王世充和李世民的談判是成功的,那么李世民許諾他不死以示安撫。這十分正常,一方面,這有助于加快其投降,另一方面,也是給天下其他諸侯展現(xiàn)李家降者不殺的態(tài)度。
不過,既然談判破裂,王世充是被迫投降而不是主動歸附,那么李世民自然沒必要對負隅頑抗的王世充手下留情。所以,或許這席話只是王世充的
兵敗被擒后,其實王世充已然沒了什么價值,所以李淵不在乎真?zhèn)?,直接將其赦免也是有可能的。至于竇建德,他最初是在河北地區(qū)建立了夏國,并始終保持著對中原的窺伺,王世充被唐軍攻打之際,為了保持三足鼎立的有利局面,竇建德同意王世充的求援,率軍南下支援。
不過,很快竇建德的軍隊就遭遇了連續(xù)失利,全軍上下打起了退堂鼓。
這種情況下,竇建德力排眾議,執(zhí)意要援助王世充,履行自己的承諾。于是,李世民只好先前往虎牢關將竇建德?lián)魯∩?,再返回攻打王世充。因為竇建德的失利,王世充徹底沒了希望,于是在山窮水盡之后,他只好率眾投降。后來王世充受赦免,而史書記載:"秦王俘建德至京師,斬于長安市,年四十九。"
竇建德之所以被殺,筆者認為原因有三。一是李世民本是征討王世充,竇建德執(zhí)意幫助導致唐軍攻勢受阻,李世民認為他多管閑事,便將其擒殺;第二,竇建德沒有像王世充一樣與李世民進行談判或編造謊言,李世民要攻打的是王世充,王獻城投降被赦免死罪情有可原,而竇建德阻礙唐軍計劃,將其赦免并沒有什么意義。
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那便是王世充統(tǒng)治無道,被人民所厭惡,只要將其流放到偏遠之地便會失去威脅,而竇建德治理有方,河北人民對他十分愛戴。如果將竇建德釋放,倘若他回到河北甚至到別處振臂高呼,都有可能東山再起,成為唐朝統(tǒng)一的一大阻力。
武德四年(621)二月,李世民選精銳騎兵千余人,均皂衣玄甲,分左右兩隊,以名將秦叔寶、程知節(jié)、尉遲敬德、翟長孫分任統(tǒng)領,在谷水(今河南澠池縣澠水及其下游)大敗王世充,并進而包圍洛陽宮城,但洛陽城中守衛(wèi)甚嚴,李世民軍隊圍洛陽十日而未果,但李世民毫不退縮,決心攻下洛陽。在唐軍的急攻下,王世充飛書竇建德求援,竇建德領兵增援,李世民一舉消滅竇軍,俘竇建德本人,并隨后圍困洛陽,王世充被迫于武德四年(621)五月率殘部投降。至此,王世充、竇建德兩軍被李世民擊潰、消滅。竇建德被俘解至唐都長安被斬于市。王世充則因降唐,并有李世民不斬前言,而被免死,貶為庶人,與兄弟、子侄流放蜀地。王世充在定州府州驛站被仇人獨孤機之子定州刺史獨孤修德殺死,其子侄等亦因在流放路上謀反而均被殺。
唐初,李世民攻王世充,竇建德宰軍救援王世充,被阻虎牢,竇建德部下凌敬建議:“大王悉兵濟河.攻取懷州,河陽,使重將守之,更鳴鼓建旗,逾太行,入上黨,徇汾、晉,趣蒲津,如此有三利:一則蹈無人之境,取勝可以萬全;二則拓地收眾,形勢益強;三則關中震駭,鄭圍白解。為今之策,尤以易此?!备]建德妻曹氏也建議說:“今大王自滏口乘唐國之虛,連營漸進以取山北,又因突厥西抄關中,唐必還師自救,鄭圍何憂不解!若頓兵于此,老師費財,欲求成功,在于何日?”二人都主張采取“圍魏救趙”之計,自河內(nèi)北上略河東、逼關中.迫使李唐退兵。竇建德不用,被李世民擊敗于虎牢。
李世民與王世充東都之戰(zhàn)
唐高祖李淵于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命秦王李世民率兵東征,七月,李世民“總率諸軍攻王世充于洛邑,師次#州(今河南省新安縣)”,威震東都?!包S河以南,莫不響應,城堡相次來降”。為了抗拒唐軍的進攻,王世充一面“遣魏王王弘烈鎮(zhèn)襄陽,荊王行本鎮(zhèn)虎牢,宋王泰鎮(zhèn)懷州”,加強洛陽外圍的防御,另一面又調(diào)兵遣將,嚴密部署對東都的守備,使“齊王世惲檢校南城,楚王世偉守寶城,太子玄應守東城,漢王玄恕含嘉城,魯王道循守曜儀城”。又親自將兵3萬,列陣于東都之西的慈澗,擺出與唐軍決戰(zhàn)的架勢。
秦王李世民從容布陣。首先“以輕騎挑之”,來偵探敵兵的虛實。第二天,世民指揮雄師5萬挺進慈澗,直接與王世充對壘。遣行軍總管史萬寶自宜陽南據(jù)龍門,將軍劉德威自太行東圍河內(nèi)(今河南省沁陽縣),上谷公王君廓自洛口斷其餉道,懷州總管黃君漢自河陰(今河南滎陽東北)攻回洛城(在河陽縣境,今河南孟縣南);大軍屯于北邙,連營逼之。接著又派精兵,攻回洛,襲懷州,取轘轅(關名,在今偃師東南),切斷世充的軍需補給線和對外的聯(lián)系。
九月,秦王率領精騎500名來到北邙登魏宣武帝陵(在今冢頭村東),巡視戰(zhàn)地,觀察地勢。王世充率1萬余名步騎狂撲而來,唐軍被圍。尉遲敬德趁機與世民沖出重圍。唐軍在屈突通援軍的配合下,回馬沖入敵陣,往返奔突,斬敵千余人,俘獲6000人,并生擒世充冠軍大將軍陳智略,取得邙山戰(zhàn)役的勝利。
十月,李世民派行軍總管羅士信拔掉了王世充在洛城西的外圍軍據(jù)點硤石堡,接著又用計智取了位于河南縣城以東的千金堡。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二月,“世民移軍青城宮”,威逼洛陽。王世充“率眾二萬自方諸門出,憑故馬坊垣塹,臨谷水以拒唐兵”。秦王引精兵屯于北邙,再次登上宣武陵觀察敵營,派大將屈突通率步兵5000名,東渡谷水破陣,自引騎兵南下,與之配合,斬俘敵人7000人,直抵東都城下。王世充被困洛陽,被迫遣使向夏王竇建德求救。
三月,竇建德引兵10萬,號稱30萬西進,救援王世充。一路陷管州,占滎陽,水陸并進,“軍于成皋之東原,筑宮板渚,遣使與王世充相聞”。秦王留齊王元吉圍洛陽,親率精銳東趣虎牢,星夜兼程,“歷北邙,抵河陽,越鞏而去”,采取了“圍城打援”的戰(zhàn)術(shù)。李世民進據(jù)虎牢,即派驍騎500名,由大將李世勣(即徐世勣)、程知節(jié)、秦叔寶等帶領,分別埋伏在通往敵營20多里的道路兩旁,自率四騎深入建德營盤觀察地形,以誘夏軍出戰(zhàn)。夏王指揮五六千騎兵拼命追殺。李世勣等奮起沖殺,斬敵300余人,活捉竇建德大將殷秋、石瓚。
四月,秦王派王君廓率輕騎截斷敵人糧道,獲其大將張青特。五月,唐軍佯裝撤兵,北渡黃河,南臨廣武,僅留馬千匹,放牧河渚,誘敵出戰(zhàn),當夜又偷渡黃河南下回營。建德中計,果然悉眾而出,自板渚,北拒黃河,西薄汜水,南屬鵲山,綿亙20余里,滿山遍野,鼓行而進。世民自率輕騎東渡汜水沖營,史大奈、程知節(jié)、秦叔寶、宇文歆諸將配合包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鋪天蓋地而來。建德措手不及,將士喪魂落魄,競相逃竄。
虎牢戰(zhàn)敗,世充大將王德仁聞風喪膽,放棄故洛陽(漢魏故城)倉皇逃跑,次將趙季卿獻城投降。唐軍乘勝兵臨東都城下。世充走投無路,只得“素服率其太子、群臣2000余人,詣軍門降”。李世民收復東都。
對王世充和竇建德之戰(zhàn)
武德三年七月,李世民率軍攻打王世充,軍隊駐扎在谷州。唐軍大將羅士信率先頭部隊包圍慈澗,王世充率精兵三萬前往救援。李世民率輕騎察看軍情,突然遇到王世充,雙方激戰(zhàn),由于人數(shù)相差懸殊,而道路艱險,被王世充所圍。李世民令身邊之人突圍,自己留下殿后。王世充大將單雄信率騎兵上前夾擊,攻勢猛烈,李世民左右開弓,莫不應弦而倒,俘獲王世充大將燕頎。戰(zhàn)后回營,由于戰(zhàn)況激烈,滿面灰塵,部將認不出,將他拒之門外,李世民摘下頭盔發(fā)話,這才進了軍門。次日,李世民率步騎兵五萬人開赴慈澗,王世充將慈澗守軍撤回洛陽。李世民派行軍總管史萬寶自宜陽占據(jù)龍門,劉德威自太行向東圍攻河內(nèi),王君廓自洛口斷其糧道。接著又派黃君漢自河陰進攻回洛城,一舉而克。黃河以南,莫不相應,王世充手下部將相繼投降。李世民領大軍進駐洛陽北面的邙山,連營進逼洛陽。接下來的幾個月里,王世充各地守將紛紛來降。七月,洧州長史張公謹與洧州刺史崔樞以洧州城降唐;八月,鄧州降;九月,顯州總管田瓚以所部二十五州來降;王世充所屬筠州總管楊慶請降;尉州刺史時德睿以所部七州來降;十月,大將張鎮(zhèn)周降,緊接著,榮、汴、洧、豫等九州相繼來降。至此,洛陽周圍郡縣都落入李世民手中,洛陽已成一座孤城。
眼見形勢不利,王世充只得親自出面跟李世民講和。雙方隔著洛水談判,王世充首先說道:“隋室傾覆,唐帝關中,鄭帝河南,世充未嘗西侵,王忽舉兵東來,何也?”李世民也不出面,就讓宇文士及傳話:“四海皆仰皇風,唯公獨阻聲教,為此而來!”王世充還想與唐講和:“相與息兵講好,不亦善乎!”宇文士及回應:“奉詔取東都,不令講好也。”雙方談不攏,各自引兵而回。
既然求和不成,只能用打,可惜的是王世充打又打不過人家,只能暗中等待機會。機會終于來了,九月二十一日,李世民率五百騎兵到北魏宣武帝陵巡視戰(zhàn)地,王世充率一萬步騎兵突然出現(xiàn),將李世民團團包圍,王世充大將單雄信舉槊直奔李世民而去,唐軍主力不及救援,眼見李世民即將橫尸馬下。此時,尉遲敬德躍馬大呼,橫里將單雄信刺于馬下。隨后,尉遲敬德護著李世民沖出重圍。武德四年二月,唐軍進駐青城宮。營壘尚未筑起,王世充兵馬二萬人從方諸門而出面對谷水列陣,和接應的唐軍主力會合,李世民、尉遲敬德隨即率騎兵沖入王世充陣中,如入無人之境,唐軍士氣大振緊隨其后,大敗王世充,僅以身免;擒其大將陳智略,斬首千余級,俘獲六千人。此戰(zhàn)過后,王世充亦不敢輕易出戰(zhàn),不得已之下向竇建德求援。竇建德于武德三年十一月回信,答應出兵。不過,竇建德也是不懷好意,遲遲不發(fā)兵,只得唐鄭雙方兩敗俱傷,他來收漁漁翁之利。
武德四年二月,李世民移軍青城宮,壁壘未立,王世充就率兩萬人從方諸門而出,李世民率精銳騎兵在北邙山上列陣,觀察鄭軍形勢,說:“賊勢窘迫,傾巢而出,想要僥幸一戰(zhàn),今日破之,以后就不敢出戰(zhàn)了!”派屈突通率五千步兵渡谷水擊王世充,兩軍剛一交戰(zhàn),李世民便率騎兵沖擊,率先進攻,與屈突通相互呼應。鄭軍拼死奮戰(zhàn),多次被打散后又重新聚集。從辰時到午時,王世充軍才退卻。李世民縱兵追擊,斬俘八千人,包圍了洛陽城。王世充不敢出戰(zhàn),只是據(jù)城自守,等待竇建德的援軍。唐軍在洛陽城下挖掘壕溝,并在四周布下長圍以防王世充突圍。洛陽城的防守十分嚴密,大炮可將五十斤重的石頭透出二百步遠;八弓弩箭“箭如車輻,鏃如巨斧,射五百步”。這兩種守城武器給唐軍帶來了很大的傷亡,王世充在守城戰(zhàn)獲得成功。李世民率軍四面攻城,晝夜不停,十幾天也未能攻克。唐軍將士皆疲弊思歸,行軍總管劉弘基等請班師,李世民說:“今大舉而來,當一勞永逸。東方諸州已望風款服,唯洛陽孤城,勢不能久,功在垂成,奈何棄之而去!”下令軍中:“洛陽未破,師必不還,敢言班師者斬!”眾人不敢再言班師。唐高祖聽說后,下密敕讓李世民還軍,李世民上表稱洛陽必定可以攻破,又派封德彝入朝面陳形勢。封德彝對唐高祖說:“王世充得地雖多,率皆羈屬,號令所行,唯洛陽一城而已,智盡力窮,克在朝夕。今若旋師,賊勢復振,更相連結(jié),后必難圖!”唐高祖聽從李世民的建議,不再要求班師。
武德四年三月,竇建德親率大軍十萬,號稱三十萬,向洛陽進發(fā),于當月到達武牢關。唐軍上下大為驚恐,蕭瑀、屈突通、封德彝等重臣請求李世民暫避鋒芒,李世民卻認為,王世充兵敗糧盡,上下離心,破城不遠;武牢易守難攻,而竇建德若冒險爭鋒,取之甚易,此時卻是一舉兩克的好機會。上虞市李世民分兵一半給李元吉繼續(xù)圍困洛陽,而自己親率三千五百人趕去虎牢迎擊竇建德。當時正值白晝,王世充在城中見李世民大搖大擺的領兵而去,心知援軍已到,去無法出城相迎。
李世民到達虎牢的次日,帶起兵五百查探竇建德大營,兩軍營地相隔二十里,李世民沿途分兵埋伏,伏兵由李世勣、秦叔寶、程知節(jié)率領,而自己只帶尉遲敬德等人四騎,無人直奔竇建德大營而去。路上,李世民還對尉遲敬德狂吹:“我持弓箭,你執(zhí)槊相隨,雖千軍萬馬能奈我何!”又吹:“如果敵人見到我就跑,那算他們聰明?!痹陔x竇建德大營還有三里處,碰上了對方的巡邏哨,人家以為是斥候。李世民立馬跳將出去,大呼:“我秦王也。”隨手一箭將對方領頭射死。竇建德軍中大驚,隨即便有五六千騎兵殺將出來。一見這陣勢,把追風五人組的其余三個嚇得是面無人色,李世民令他們先撤,自己和尉遲敬德殿后。這倆哥們還晃晃悠悠的“按轡徐行”,追兵將至,一箭斃命,追兵嚇得不敢靠得太近。不追也不行,過了一會,又追上來,又是一箭斃命,如是再三,追兵不敢過分逼近,只能遠遠在后面綴著。不知不覺中,被李世民引入事前安排好的埋伏圈里,李世勣等人殺將出來,追兵大敗,倉皇而逃。
兩軍一直相持到四月,竇建德久攻不下,數(shù)戰(zhàn)失利,軍中士氣低落。此時,李世民又派王君廓襲擊竇建德的糧道。戰(zhàn)況開始對竇建德不利,謀士凌敬向竇建德建議,進攻懷州、河陽,大張旗鼓做出欲進攻汾州、晉州的姿態(tài),如此李世民將不得不退兵。本來,竇建德已打算采納凌敬的建議,但王世充的使者相繼于道,在竇建德面前痛哭哀求,同時又賄賂竇建德左右大將,讓他們幫忙。這些人在竇建德面前紛紛貶低凌敬,說他書生不知軍事,他的話怎么能信。竇建德最后沒有采納凌敬的建議,繼續(xù)與李世民相持。
五月,李世民接報,說竇建德想趁唐軍牧馬之時,襲擊武牢。李世民認為此時是破竇建德的好機會,于是留馬千余匹,在河邊放牧引誘竇建德。竇建德聞知,果然中計,率大軍前來武牢,夏軍漫山遍野開來。戰(zhàn)前,還有個小插曲:王世充派往竇建德處求援的王琬乘隋煬帝御馬,在陣前炫耀。李世民是好馬之人,贊道:“彼所乘真良馬也!”尉遲敬德請往取之,李世民制止說:“豈可以一馬喪猛士?”尉遲敬德不從,與高甑生、梁建方三騎直入夏軍陣中,將王琬連人帶馬一并生擒,眾無敢當者。
唐夏兩軍相持從早到午,夏軍又渴又餓,唐軍則是以逸待勞。李世民見夏軍疲憊,趁機出擊,率輕騎先進,唐軍主力緊隨其后,直撲夏軍。當時,竇建德正在與下屬商議,不料唐軍已經(jīng)殺進大營。夏軍大亂,雖有將士奮起抵抗,無奈群龍無首,最后不敵大潰,被俘五萬人。竇建德突圍之時中槊受傷,逃到??阡静恢?,被唐將白士讓、楊武威生擒,白士讓想下手殺他,竇建德大叫:“勿殺我,我夏王也,能富貴汝。”英雄末路,竟至于斯。李世民以勝利者的姿態(tài)與竇建德相見,質(zhì)問他:“我自討王世充,何預汝事,而來越境,犯我兵鋒!”竇建德回答說:“今不自來,恐煩遠取?!毖韵轮馐峭跏莱浔粶缰螅洼喌轿伊?,早晚必有一戰(zhàn),晚打不如早打,明知故問。
李世民將竇建德帶到洛陽城下與王世充相見,此時此刻,二人只有相對而泣。大勢已去,王世充不得不開城投降。七月,李世民回師長安,竇建德被斬于長安,王世充后來被仇人所殺。唐滅夏鄭之戰(zhàn)是唐統(tǒng)一全國戰(zhàn)爭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此戰(zhàn)過后,唐在中原地區(qū)已無對手。
隋末唐初,風云際會,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揭竿而起,群雄逐鹿都是為了定鼎天下,以洛陽王王世充、夏明王竇建德為首的十八路反王在群雄逐鹿中逐漸做大,慢慢的成了李唐統(tǒng)一天下的障礙。洛陽虎牢關一戰(zhàn),李世民以少勝多,大敗王世充和竇建德的聯(lián)軍,兵敗之后竇建德被押往長安斬首。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竇建德在那個時代盡管有自己的地盤,也有問鼎天下的實力,但是遇到天才的李世民也只能不敗而敗了。
夏王竇建德的起義之路竇建德,河北人氏,年輕時重信義守承諾,頗得鄉(xiāng)親們的稱贊,他的同鄉(xiāng)父母死后無錢安葬,竇建德主動幫忙安排后事,得到鄉(xiāng)親們的贊許,等到他的父親去世的時候,鄉(xiāng)里有1000多人前來送葬,可見竇建德在鄉(xiāng)親們之間的口碑還是很好的。
大業(yè)年間,竇建德進入隋軍系統(tǒng),成為一名基層軍官,在軍中他碰到同縣的老鄉(xiāng)叫孫安祖,孫安祖曾因不愿入伍跟縣令發(fā)生沖突并殺死縣令,從軍后不滿當時軍中的現(xiàn)狀就跟竇建德合計一起逃出軍中,占山為王另謀一番事業(yè)。二人商定后便逃往高雞泊,進入高雞泊后兩人開始招兵買馬聚起了幾百人,也算是有了創(chuàng)業(yè)的第一桶金。竇建德常常拿出身上的財物來接濟別人,跟士兵們同甘共苦,因此士兵們也愿意與他拼命。
在隋朝最后的幾年,竇建德連敗隋將,自己的勢力也越來越大,最后雄踞河北地區(qū),成為隋末最有勢力的地方政權(quán)之一。
夏王竇建德的“英明舉措”雖為“反王”,但是竇建德有識人之明和仁政舉措。
在雄踞河北后,竇建德是唯才是舉,任人唯賢,他曾任命隋朝的黃門侍郎裴矩為自己的尚書左仆射,兵部侍郎崔君肅為侍中。對于那些想要去別的地方的人竇建德也會發(fā)足他們的路費。
竇建德對自己的敵人也曾網(wǎng)開一面,當初大唐的左武衛(wèi)大將軍李績、淮安王李神通和同安長公主被竇建德俘虜,李績曾撇下自己的父親自己逃回大唐,竇建德部下建議殺掉李績的父親,但是被竇建德否決,他認為李績的事與他父親毫無關系。他還把淮安王李神通和同安長公主安排在客棧居住并以客人的禮儀對待他們,最后還放他們回去了。這只是關于竇建德的一兩件小事,但是從這兩件小事可以看出竇建德的為人還是值得稱贊的。并不像演義中的那種奸詐小人。
竇建德的“滑鐵盧之戰(zhàn)”洛陽虎牢關之戰(zhàn)成了竇建德的“滑鐵盧之戰(zhàn)”,虎牢關也成了竇建德的英雄折戟之地?;⒗侮P一戰(zhàn),李世民以3500玄甲軍為前鋒,打敗竇建德的十多萬人,王世充和竇建德的聯(lián)軍徹底被瓦解,李世民一舉消滅兩大割據(jù)勢力,此戰(zhàn)鄭王王世充獻城投降,夏王竇建德被俘后押至長安被殺。王世充和竇建德被李世民這個后輩打敗,竇建德的河北地盤也盡數(shù)歸入大唐的版圖。后來竇建德的部將劉黑闥東山再起,半年就收復了竇建德以前的地盤,但是還是被李世民打敗了?;⒗侮P一戰(zhàn),竇建德徹底地失去了定鼎天下的實力和能力,成為敗軍之將。
我對竇建德的認識竇建德起于民間,在隋末唐初那個風云際會的時代他能夠建立自己的地盤并同天下群雄逐鹿,這足以證明他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同時他的為人和人品確實是沒得說的,不失為一位杰出農(nóng)民起義軍領袖。但是他遇到的對手是天才戰(zhàn)將李世民,隋末北方地區(qū)的各路諸侯基本都是李世民平定的,所以在我看來竇建德敗在李世民手上是雖敗猶榮,并不丟臉。
李世民最著名的戰(zhàn)績有三個,分別是:
1、公元620年,劉武周依附突厥南下進攻唐朝,攻占了晉陽,李世民這時率領唐軍把劉武周勢力徹底消滅,并且收復了失地,這一仗鞏固了剛建立的唐政權(quán),鞏固唐朝的北方,為唐朝的初步穩(wěn)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李世民與薛舉隴東集團的戰(zhàn)爭,唐武德元年,薛舉率軍進攻關中與李世民交戰(zhàn),雖然第一次李世民吃了敗仗,但不久后,李世民便在淺水原之戰(zhàn)徹底打敗薛軍,把薛舉的隴東集團全部消滅,鏟除了唐朝來自西方的威脅。3、李世民率領唐軍與王世充和竇建德的戰(zhàn)役,這場戰(zhàn)役也被稱為唐統(tǒng)一戰(zhàn)爭中最大的戰(zhàn)役,通過這次戰(zhàn)役,李世民消滅了王世充和竇建德,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此次戰(zhàn)役讓李世民一舉殲滅中原兩大割據(jù)勢力,使唐朝取得了華北的統(tǒng)治權(quán)。
李世民如何在虎牢關以少勝多戰(zhàn)勝竇建德的呢?
在大唐的建立過程中,李世民立下了數(shù)不清的戰(zhàn)功,以至于李淵都自愧不如。不過,唐朝初年中原其實還盤踞著王世充與竇建德兩大勢力,王世充占據(jù)洛陽,竇建德盤踞山東。
武德三年七月,大唐關中后方平定,唐高祖李淵派秦王李世民為統(tǒng)帥,統(tǒng)領各路大軍向關東進軍,首當其沖的是王世充。李世民大軍與王世充的人馬大致相當,約計十五萬左右。李世民驍勇善戰(zhàn),唐軍士氣旺盛,很快掃清了洛陽外圍,將王世充包圍在洛陽城中。
此時,王世充雖然還有很強的軍事實力,但是比較缺糧,和士氣旺盛的唐軍正面交鋒不是好主意。于是王世充一邊堅守不出,以挫唐軍銳氣,另一邊向竇建德求援,以期里應外合,打敗唐軍。接到王世充的求援后,竇建德仔細的權(quán)衡了一下,如果王世充被擊敗,那么李世民的下個目標必定是自己,所謂唇亡齒寒。因此竇建德爽快地答應了王世充的請求。
不過竇建德雖然嘴上答應了下來,不過,他心理卻打著漁翁得利的想法。因為此時王世充和李世民的主力已經(jīng)僵持了很久,雙方不僅戰(zhàn)力和兵馬都損耗了很多,自己在兩方兵困馬乏的時候增援,不僅能消滅唐軍,還能順帶把王世充消滅。于是直到王世充馬上撐不下去的時候,竇建德才不急不慢的組織了十五萬大軍,前去增援。
王世充知道竇建德前來支援的消息后,更加堅定了守城的決心,反觀唐軍,由于久攻不下,唐軍的時期逐漸低落,朝中也出現(xiàn)了反對的聲音,李淵也認為應該撤軍暫避竇建德鋒芒。但李世民認為王世充已是強弩之末,只要隔斷他與竇建德間的聯(lián)系,等到王世充潰敗后,便可集中兵力對付竇建德。
于是,李世民便搶占虎牢關,隔斷了竇建德與王世充的聯(lián)系。不過李世民需要繼續(xù)包圍王世充,因此只能派出少量兵力來應付竇建德,因此竇建德一方占有絕對優(yōu)勢。不過,虎牢關被李世民搶占,此關易守難攻,竇建德十五萬大軍硬攻了一個月依然沒有任何成效。后來,李世民又得到了探子的消息,竇建德想要趁著唐軍到河北牧馬偷襲虎牢關,于是李世民將計就計,直搗竇軍黃龍俘虜了竇建德,而凱旋而歸的李世民也被李淵封為“天策上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62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