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淼仪嗟墓适?,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宋朝時期最為赫赫有名的將軍莫過于岳飛。岳飛確實是最有名的將軍,但他并不是第一名將軍。宋朝第一位將軍便是狄青,他一路上高升,是武將中管銜等級最厲害的,在四十四歲時成為樞密使,成為宰相的地位。但狄青的壽命很短,她在五十歲時抑郁了。他并不是自然的去世,而是郁郁寡歡最終去世了。狄青做了什么,使他的晚年這樣悲慘?還有從三個人開始說。狄青一生里面幫助自己的人,便是尹洙,狄青家里面并不富裕,從小就因為吃東西,與同村人打架。然而,狄青是非常正義的。當他的弟弟被塞進軍營后,狄青意識到這是他的天堂。過去在自己的老家,真的是浪費了自己的一生,今年狄青十六歲,剛剛跨過自己的軍事生涯。狄青個人是很辛苦的,這么早,他在軍事上就有了名氣 。
然而,軍隊在戰(zhàn)場上面打架很容易死去,尤其是當他們對抗西夏這樣強大的軍隊,他們的生命隨時處于危險之中。如果狄青不被提拔,遲早會成為犧牲品。這是那時候普通士兵的命運,所以狄青一定要感謝提拔他的人。也就是尹洙??梢哉f,在這個時代出現(xiàn)的大臣們都是有氣節(jié)的人。尹洙也是一樣。他和范仲淹、韓琦都是君子之友,所以他還力所能及地向狄青推薦了兩個人。在尹洙的推薦下,狄青的以后其實已經(jīng)完全改變了.無論是尹洙還是范仲淹、韓琦,他們都非常欣賞狄青的講話和思想,并且認為狄青是一個軍事天才。狄青不可能回去做大頭兵,自己的努力至關重要,但正確的時間,還需要遇見正確的人。
狄青一生中有第二位恩人。范仲淹是一位非常著名的邊境將領。同時,他也是北宋的文學領袖。文武兼?zhèn)涞姆吨傺透匈Y格。當尹洙舉薦狄青時,范仲淹也隨之交談,便認定狄青是有才能的奇才。然而,范仲淹對人才的需求仍然很高。狄青當時還比較年輕,范仲淹不想讓這樣的才能在他的名聲里被毀,所以范仲淹建議狄青要耐心閱讀書。讓軍事指揮官靜下心學習?范仲淹是不是傻了?事實上,范仲淹對待狄青的期望很高,他希望狄青成為一名文武精通的才子,只有這樣的人才可以守衛(wèi)邊疆。范中艷告訴狄青,如果一位將軍不知道歷史上發(fā)生的戰(zhàn)爭情況,那將軍只是一個懦夫,在歷史上是不可能出名的。
在范仲淹的勸說下,狄青不在動武,決定讀書。狄青的閱讀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然而,狄青的閱讀是有針對性的,他專門閱讀軍事技能,他的頭腦里充滿了武術和技巧,這也為他今后反復取得的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很多人認為韓琦是打壓狄青的人。韓琦為什么是狄青的恩人?其實很簡單。雖然韓琦對狄青的幫助在歷史上并不明顯,但我們應該知道尹洙是韓琦的部下,當尹洙把狄青推薦給韓琦時,韓琦非常欣賞。后來,在他的一生中,狄青一路晉升至最高,成為樞密使。如果沒有人支持他,他怎么會走得這么遠?范仲淹在一開始可能會支持他,在后期支持他莫過于韓琦了。
韓琪同時握有重權,恰逢狄青開始過上榮華富貴的日子。而且他們的年齡差不多,只差一年。與范仲淹相比,韓琪更像狄青的長兄。不幸的是,狄青沒有珍惜友誼,造成韓琦放棄了狄青。韓琦從恩人變敵人,也是狄青從樞密使貶職。狄青到底做了何事,得罪了這么好的恩人呢?范仲淹是狄青的老師。狄青被認為是范仲淹的嫡系士兵。然而,范仲淹卻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他不喜歡提拔自己的人民。他是個公平公正的人。這使得狄青認為他在范仲淹這里不能升職,至少不能很快升職。年輕人總是有一些快速的成功和迅速的利潤,所以此時狄青開始改變門檻。事實上,不管是順從誰,都一樣。然而,為了建洛水城,兩個人之間的矛盾是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爆發(fā)。
韓琦年紀小,行事魯莽。他命令尹洙找人來找范仲淹事。尹洙選的人是狄青。當?shù)仪嗟弥欠吨傺蜁r候,他只好答應了。很多人不明白為什么狄青會背叛導師?因為他需要晉升,所以只有繼續(xù)為上司工作,他才能獲得晉升的機會。狄青不僅抓到了范仲淹部下劉滬,還和他打了一架,怕事后被調查,甚至打算殺了他。這是狄青一生的污點,當然也有很多理由為他辯護,但他確實這樣做了。事情出來以后,范仲淹對狄青真是失望至極。因此狄青成為韓琦的人,但韓琦真心對待他?狄青還是太傻了。狄青再次得罪韓琦,最終陷入三管齊下的局面。韓琦為他做了這么多事,他完全成了韓琦的人。但是范中艷并不是簡單的人物嗎?經(jīng)過一系列的彈劾和批評,韓琦完全無法抗拒這樣的壓力。狄青差點為此被處死。
多虧范仲淹的心胸,我認為狄青是一個有才華的人。即使人品差一點,至少可以為宋朝建立一個職業(yè)生涯,而且沒有治他的罪。他成為韓琦的人,狄青開始戰(zhàn)功卓著,獲得晉升。但是狄青與韓琦的官銜相等,但位置從未跟上韓琦,這是將軍和學者大臣之間的差距。韓琦作為特使,韓琦來整頓軍隊的腐敗。調查了狄青的好兄弟焦用。狄青不同意。他告訴韓琦,焦用是一個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軍人。但韓琦沒有給他面子。他還是殺了焦用,并告訴狄青,這位武士不算真正的英雄,只有狀元才是英雄。從那以后,兩人完全決裂了。狄青認為韓琦鄙視將軍。雖然韓琦說得太多可惡話,但這是因為狄青保護的人是個貪官污吏。
狄青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人離開了,還成為他的敵人,這注定了狄青不會有好下場。想象一下,如果冒犯了兩位宰相的將軍,肯定不好過啊。晚年,宋仁宗知道了這一點。他覺得狄青背叛了范仲淹和韓琦。他根本不能成為托孤大臣。因此皇帝快要去世的時候,將韓琦和李璋封為了顧命大臣,狄青被踢出。狄青被趕出后,實際上并沒有受到嚴重的攻擊,被降級的陳洲也很接近京城?;实蹖⒌仪嘹s出權力的圈子,并沒有想要將狄青消滅。但狄青清楚為什么皇上趕他出去,因為他的一生作為,就連自己也很內疚。在憂郁的無助中,狄青去世,這時候他才五十歲,還能建立事業(yè)。
狄青是北宋仁宗時期著名的軍事將領。狄青生于1008年,卒于1057年,享年50歲。狄青是陜西人,因驍勇善戰(zhàn)而被稱為“勉聶將軍”。縱觀狄青的一生,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狄青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狄青16歲時,因為哥哥的經(jīng)歷,狄青進入北京當兵。
狄青早年在軍營有四一個騎兵,后擔任散哨。當李元昊在西夏起義時,狄青跟隨軍隊去西夏平定李元昊。當時北宋的軍隊屢戰(zhàn)屢敗。狄青帶兵打仗時,經(jīng)常擔任前鋒。狄青戰(zhàn)斗了4年左右,參加了25次戰(zhàn)斗。在此期間,狄青奪取了幽州等地,殺了商洛、睢鄉(xiāng)等部落。為了保護北宋的重點邊境地區(qū),狄青率軍修建了詔安等城堡。狄青沖刺戰(zhàn)場時,經(jīng)常帶著銅面具奮勇作戰(zhàn),西夏軍中無人敢與之抗衡。在西夏作戰(zhàn)的英雄業(yè)績狄青已經(jīng)嶄露頭角,得到了朝中統(tǒng)治者和大臣們的認可。
狄青回朝后,深受范仲淹等大臣的器重。范仲淹認為狄青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給了狄青左氏春秋,讓他學習兵法。宋仁宗早已得知狄青為北宋立下了汗馬功勞,于是任命狄青為樞密副使。
后人認為狄青最好的戰(zhàn)役是平定儂高智。這一仗,我們既看到了狄青的勇猛,也看到了他的好戰(zhàn)術。在狄青的指揮下,北宋軍隊打敗了農(nóng)高智,平息了起義。
狄青的貢獻過于突出,引起了一些朝廷大臣的懷疑。49歲時,狄青被貶謫到周琛。然后,狄青抑郁而死。
迪慶面膜
說起歷史上兩個蒙面軍人,一個是戰(zhàn)士蘭陵,一個是狄青。相傳狄青的面具是銅做的。每次上戰(zhàn)場殺敵,狄青總是戴上面具,給人很強的威懾感。狄青面具的大致圖案沒有歷史記載,只知道面具圖案十分恐怖,西夏軍隊令人望而生畏。
說到狄青的面具,那么就有一個問題,為什么狄青上戰(zhàn)場要戴面具?眾所周知,勇士蘭陵是歷史上有名的美男子。為了給敵人一種壓迫感,戰(zhàn)士蘭陵帶領部隊作戰(zhàn)時,必須戴上猙獰可怖的面具。是不是說明狄青也是個帥哥?宋史中有這樣一段話形容狄青:“少年人每次出入,都聚在一起觀察,哪里也去不了?!痹谌藗兊难壑?,狄青是一個充滿力量和安全感的美男子。宋哲宗年間,宋哲宗在為公主夢選擇丈夫時,以狄青的兒子狄勇作為選擇丈夫的參考標準。既然狄勇是個美男子,那么他的父親狄青應該也是個相貌堂堂的美男子。在古代戰(zhàn)場上,一些英俊的士兵往往被認為不夠強大。古人打仗,講究氣勢壓倒對方。為了給敵人一種震懾感,狄青戴上了猙獰的面具。
世人稱狄青為“綿聶將軍”。戰(zhàn)斗中,狄青頭戴青銅面具,披頭散發(fā),戰(zhàn)無不勝的樣子讓西夏軍不敢面對與狄青的沖突。從這個角度來說,狄青面具也是一種戰(zhàn)斗的策略和手段,至少在氣勢上壓倒對方。
迪慶創(chuàng)三館
是粵劇名曲之一,講述了北宋名將狄青與鄯善國雙陽公主的愛情故事。狄青闖三關是一部愛情劇,但也包含了童話故事,所以獲得了戲曲愛好者的青睞。直到今天,狄青闖三關仍然是粵劇的經(jīng)典代表作品之一。
狄青是吳曲星轉世,他和文曲星包拯為了扶持北宋仁宗而自己創(chuàng)業(yè)。狄青投胎前,廬山圣母為狄青和包拯準備了酒席。吳曲星喝醉了,調戲散花仙子。但因為吳曲星的長相丑陋,散花仙沒有接受吳曲星的愛。為了得到美女的愛,吳曲星懇求文曲星和他交換長相。后來散花仙對狄青、吳曲星動了真情,玉帝命他們三人一起去凡間歷練。吳曲星轉世后成了狄青,散花仙子轉世成了雙陽公主。北宋仁宗年間,西遼國屢次侵犯北宋邊境,宋仁宗請狄青領兵討伐。由于不熟悉路線,狄青一行誤入鄯善,連破三關。鄯善王非常生氣,要求雙陽公主率軍對抗狄青。
雙陽公主憑借高超的武功,俘獲了狄青的四個結拜兄弟。雙陽公主看到狄青長得又帥又帥,就愛上了狄青。雙陽公主想讓父親交出狄青,但狄青發(fā)誓不會背叛宋朝。鄯善王一氣之下,準備殺了狄青。幸好廬山圣母院劍下救了狄青,然后廬山圣母院開導狄青投降鄯善,迎娶雙陽公主。狄青結婚后,還是忘不了北宋朝廷。他趁雙陽公主不在家的時候逃走了。后來幾經(jīng)波折,狄青和雙陽公主又相遇了,兩人都培養(yǎng)了秦晉之德。
極具戲劇性,深受粵劇迷推崇。
“我熱愛戰(zhàn)爭,工作和振奮人心的事,和平對我來說是一座地獄?!边@是二戰(zhàn)時期,美國著名將領巴頓將軍的名言。 巴頓將軍一生獲得過無數(shù)的獎勵和勛章,可惜他在1945年12月,外出打獵時遭遇車禍意外死亡了。在電影《巴頓將軍》中,布雷德利將軍曾指責巴頓將軍:“我打仗是因為他們訓練我打仗,而你打仗是因為你愛打仗?!?/p>
布雷德利的指責無可厚非,對于巴頓將軍這樣的職業(yè)軍人來說,只有戰(zhàn)場才會讓他們興奮起來,所謂“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卑皖D將軍自己也清楚這一點,他曾說過“如果沒有仗可打,那么無論我從事何種職業(yè)都無關緊要了,因為除了做一名軍人,我什么也不會?!?/strong>
嚴格來說,巴頓將軍是個不愛好和平的人,他打勝仗是因為軍人的自尊心,而不是為了結束戰(zhàn)爭。他的這一個特征,甚至連敵人都了解,希特勒的手下在戰(zhàn)敗撤退時就說道:“我們戰(zhàn)敗了,巴頓也活不長了?!币驗楹推綄Π皖D來說甚至如同墳墓。注意這句話,如果你認真梳理一下中外 歷史 上的那些著名將領,發(fā)現(xiàn)還真是那么回事。
清朝時期,年羹堯曾官至四川總督、川陜總督、撫遠大將軍,加封太保、一等公。他運籌帷幄,馳騁疆場,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戰(zhàn)功。年羹堯之所以一路平步青云,當然是以他的戰(zhàn)功作為基礎的。
年羹堯治軍極嚴,手下將士對其言聽計從,葛虛存《清代名人軼事》載:“大將軍羹堯嘗輿從出府,值大雪,從官之扶輿而行者,雪片鋪滿手上,幾欲墮指。將軍憐之,下令曰:‘去手!’蓋欲免其僵凍也。從官未會其意,竟各出佩刀,自斷其手,血涔涔遍雪地……”
軍令嚴峻是好事,但也得看情況。在電視連續(xù)劇《雍正王朝》中,年羹堯在西北地區(qū)打了大勝仗后班師回京,雍正當著百官論功行賞,要求將軍們“卸甲”,可是將軍們嘴上說答應,卻跪在地上不為所動。
直到年羹堯說了句,“既然皇上叫你們卸甲,你們就卸吧!”將軍們這才照做了。年羹堯還給雍正解釋,“皇上不要介意。他們在軍營里呆慣了,只知道軍令,不知道皇上”。
年羹堯不解釋還好,這一解釋簡直把雍正肺都氣炸了。晚上到年貴妃寢宮時,雍正還在嚷著“卸甲”,把貴妃聽得無所適從,一臉茫然??梢姡赫齼刃氖菢O其在意這件事的。在家天下的封建王朝,軍事將領不聽皇帝命令,這還了得。 從此,年羹堯與雍正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同年12月,年羹堯在位極人臣之后,落得個身敗名裂、家破人亡告終的下場。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歷史 總是在重復過去的故事,北宋時期的狄青也與巴頓將軍、年羹堯的結局類似,只是沒有那么慘烈而已。 狄青(1008—1057)字漢臣,山西汾陽人,出身于貧苦農(nóng)家。年少入伍,先當養(yǎng)馬兵,后來調到保衛(wèi)首都的拱圣營。由于狄青善騎射,武藝好,幾年之后升任為下級武官。
北宋寶元元年(1038),黨項族元昊在我國西北稱帝建國,宋朝派中央禁軍前往征討,狄青以下級武官的身份隨軍前往。這場戰(zhàn)爭前后打了四年,最后以宋朝失敗講和而告終。然而,當時不被人注意的狄青,卻在戰(zhàn)爭中有勇有謀,常常取勝,從此一舉成名。
彼時,范仲淹告訴狄青,作為武將,要有勇有謀。狄青從此博覽群書,熟讀兵法,終于成為北宋一代良將。這時,狄青才是個三十多歲的青壯年。戰(zhàn)爭結束后,狄青又在宋、夏邊境駐防,屢建功勛,被升任為樞密副使。
到了北宋皇祐四年(1052),由于朝廷政策上的失誤,廣西人儂智高起兵反宋,從廣西打到廣東,南方吃緊。宋仁宗任命狄青為宣撫使,帶兵前往兩廣,全權處理軍務。狄青到廣西后,迅速將儂智高打敗。
這時,狄青四十多歲,正值年富力強的中年。狄青凱歌還朝,百官稱賀。論功行賞,經(jīng)過一番周折,狄青被升為樞密使。樞密使是個權大位高的官職,有權處理軍國要政。狄青由行伍而升任為樞密使,為宋代所罕有。究其原因,全靠狄青的才能與勇敢。
狄青不但作戰(zhàn)有術,而且?guī)П蟹?。然而,正是這樣一位身經(jīng)百戰(zhàn),屢建奇功的宿將,在他當上樞密使,掌握軍事大權之時,正是他走向不幸之日,最后終于被排擠出了中央,憂憤而死。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狄青是武將。北宋建國,就嚴防武將掌握重兵。文武相比,武將倍受輕視。這種重文臣而輕武將的風氣,一直延續(xù)下來。尤其是像狄青這樣出身農(nóng)家的武將,當時的文臣們根本不把他放在服里。
由于狄青出身低微而又是武將,所以在出征儂智高前,有人主張不能讓狄青單獨帶兵,必須有文臣來監(jiān)視他。宋仁宗猶豫未決。幸而宰相龐籍認為若用文臣來牽制狄青,必然使狄青難以指揮,這才使宋仁宗下定決心。
然而等到狄青南征勝利還朝,龐籍卻又極力反對他當樞密使。 龐籍的理由很簡單:宋朝開國以來,還沒有武將擔任過樞密使的,這個頭不能開。龐籍這話倒是事實。北宋武將當樞密使的,僅有兩人,其中之一就是狄青,另一人是北宋開國將領曹彬。
但是,這正是宋朝軍政制度的弊端。試想,掌握軍機要務的樞密使之職,不能由作戰(zhàn)有功、有經(jīng)驗的武將擔任,而由文臣來擔任,宋朝的對外戰(zhàn)爭,還能打勝仗嗎?這真是千百年來的怪現(xiàn)象。所以當時參知政事梁適,反駁了龐籍的說法。梁適問道:文彥博出征旦州而勝,回朝當了宰相;而狄青討平廣南兩路,為什么不能當樞密使?
龐籍回答說,文臣為相,出入無常;武臣為樞密使,沒有大過不能換。這回答當然不能服眾。但恰恰說明了一個道理:朝廷是怕武將當樞密使,久而久之,掌握了軍權,威脅朝廷。 梁適進而對宋仁宗說:狄青功大而賞薄,以后誰還愿為皇上效力。宋仁宗這才結束了這場爭論,任命狄青為樞密使。
武將狄青當上了樞密使,這成為當時爆炸性的新聞。當時的將士及普通百姓,都為此而高興自豪,多以一見狄青為榮。但是,當時的文臣們多不以為然,群起而攻之。有人說狄青深受將士擁戴,是否要重演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故事;有人說狄青家的狗頭上生了角;有人說狄青家有怪光異火;有人說狄青曾擅上金殿。 總之,一切猜忌、責難與誹謗,都向狄青潑來;這種種殺人的輿論,使狄青坐立不安。
狄青的這種有苦難言、進退兩難的處境,當時歐陽修是體察到了。歐陽修曾為此而上過《論狄青》札子。然而,歐陽修并沒有為狄青伸冤,反而人云亦云,同樣以世俗觀念責難“青本武人,不知進退”,建議“為青計者,宜自退避事權,以止浮議?!?/strong>
文彥博則公然叫嚷將狄青罷職,調離首都。狄青萬般無奈,只得去見皇帝,以表明心跡。狄青說,“無功而受兩鎮(zhèn)節(jié)磨,無罪而出典外藩”是不公平的。宋仁宗將這話告訴了文彥博,并對文彥博說;“狄青是忠臣?!?/p>
文彥博告誡宋仁宗:“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彼稳首诼犃?,覺得有理:誰能保證狄青不會效法宋太祖,代自己而自立呢? 狄青卻蒙在鼓里,還去找文彥博。文彥博嚴肅地對狄青說,貶斥他的原因沒有別的,就在于“朝廷疑耳”。此言一出,把狄青嚇得目瞪口呆。是啊,叛逆之臣的罪名,誰能擔待得起呢?
這樣,當了幾年樞密使的狄青,終于在公元1056年帶著莫須有的叛臣之嫌,被逐出京,到河南陳州去了。行前,狄青十分悲楚,對人說:“青此行必死?!痹陉愔?,狄青驚恐未定,聽到朝廷有人來,便“驚疑終日”。不到半年,憂憤交加的狄青,便在陳州去世,享年四十九歲。
表面上看,狄青是死于病,實質上說,狄青是被排斥、打擊與迫害,含冤而死的。他死于皇帝對他的猜疑,死于文臣對他的誹謗陷害,死于 社會 對他的歧視。 不過,現(xiàn)在看來歐陽修的話也不無道理,因為北宋時期的政治環(huán)境決定了武將應該知進退,也就是要藏拙,這樣才能得善終。
譬如同為樞密使的曹彬,就比狄青在為官方面更有心機。曹彬為人仁敬和厚,在朝廷從未違旨,也從未談別人的過失。討伐后蜀、南唐,絲毫無所取。位兼將相,不以等第威勢自異于人。在路上遇到士大夫,一定引車回避……如此種種,使得曹彬深得皇帝信任,趙匡胤評價曹彬道:“不欺其主者,獨曹彬耳?!保ㄅ碇腋?整理;參考文獻《狄青傳》《宋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66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