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舉之戰(zhàn)”楚昭王為何“只賞不罰”?楚昭王是個怎么樣的人?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nèi)容。
《左傳》中記載了“柏舉之戰(zhàn)”后楚昭王一系列的獎賞事件,奇怪的是,其中竟然沒有懲罰。要知道,楚昭王在顛沛流離中可是受到了不少的不公待遇,為何他“只賞不罰”?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一次楚國獎賞功臣的情況。
《左傳》云:“王之奔隨也,將涉于成臼,藍尹亹涉其帑,不與王舟。及寧,王欲殺之?!?/p>
《春秋左氏傳》
吳國入郢之際,楚昭王逃往隨國,此時他必須乘舟渡河。藍尹亹有舟船,但是只載了自己的家人,不愿意帶流亡的楚昭王渡河,并且還出冷言嘲諷楚昭王。做了忘恩負義的事情,藍尹亹竟然還要向楚昭王討功勞。
楚昭王見到藍尹亹出現(xiàn)在自己面前,恨不得立馬殺掉他泄憤。此時子西勸諫楚昭王,不要像囊瓦一樣因記恨而失敗,我們都知道,令尹囊瓦就是因為嫉妒沈尹戌才故意渡過漢水的,他的意氣之爭最終落得悲慘的下場。
藍尹亹認為自己的存在,就是要楚昭王記取昨日的教訓。楚昭王一聽此言有理,便同意讓藍尹亹官復原職,借此記住失去郢都、落魄逃難的往事。
《東周列國·春秋篇》戰(zhàn)車劇照
楚昭王繼續(xù)賞賜有功之人,子西則認為不應該賞賜斗懷。因為楚昭王逃難到鄖地時,斗懷曾經(jīng)想要殺掉楚昭王,以報殺父之仇,最終被其兄鄖國公斗辛阻止,才沒能得手。不過,楚昭王此時正待用人之際,本著寬大為懷的原則,他不僅原諒了藍尹亹的背棄君主,也原諒了斗懷對他曾萌生的殺戮之心,和其他人一樣,他們皆得到了封賞。
那么,拉來秦國救兵的最大功臣申包胥呢?申包胥本在領賞的名單上,他卻不愿意接受賞賜。申包胥說自己的所作所為,并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君王。既然此時君王已經(jīng)安定下來了,那么自己也就沒有什么要求和愿望了。他還舉了從前令尹子旗因為太過貪心而被楚平王殺掉的例子。最終,申包胥沒有效仿子旗的“樹大招風”,他拒絕了封賞。
《左傳》云:“王將嫁季羋,季羋辭曰:「所以為女子,遠丈夫也。鐘建負我矣?!挂云掮娊?,以為樂尹?!?/p>
猶記得,當初楚昭王四處奔逃,忠臣鐘建背著楚昭王的妹妹一路跟隨。此封賞之時,鐘建不僅升官,而且還娶到了公主,成為駙馬爺。楚昭王將自己的妹妹許配給了鐘建,正因為鐘建背著季羋不離不棄,季羋認為鐘建已經(jīng)是自己最親近的人,因此不再需要嫁給其他人了。最終鐘建升職成為了司樂大夫,也成就了一段姻緣。
從以上這些封賞中,可以看出楚昭王想要重振楚國的決心。他把恩人和曾經(jīng)背叛自己的人,都納為己用,不再制造怨恨,展現(xiàn)了魄力和決斷力。如果沒有這些人,楚昭王深知自己無法復國,所以楚昭王與臣子們的感情,可以說是“患難見真情”,楚昭王用自己的行動凝聚了大家對楚國的向心力。
《東周列國·春秋篇》戰(zhàn)車劇照
其中還有一段插曲。《左傳》云:“王之在隨也,子西為王輿服以保路,國于脾泄。聞王所在,而后從王?!?/p>
當楚國分崩離析時,子西在脾泄有為楚昭王安撫人民的功勞。當初楚昭王還在隨國的時候,子西曾仿制楚昭王的車子和服飾用來保護潰散的人,在脾泄建立了國都,收容了逃難的楚國子民。當子西打聽到楚昭王的所在,便趕去匯合。王孫由于受楚昭王的派遣前去建城,他不知道城墻的高厚,所以受到子西的責備。王孫由于說“人各有其能”,并且向子西展示了為楚昭王抵擋盜賊攻擊的傷口,表明這是他能做到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楚昭王身邊有各種不同專長的賢才。他使用人才得宜,可以想見,楚國復國有望。
楚昭王究竟能不能復興楚國,還要看看敵人吳國的情況。吳國自“入郢之戰(zhàn)”后,其內(nèi)部也產(chǎn)生了爭權等消極變化?!鞍嘏e之戰(zhàn)”后,吳國還特意去討伐了陳國。因為戰(zhàn)前吳國曾經(jīng)派人召陳懷公,讓陳國出兵共同伐楚,結(jié)果遭到了拒絕。
《東周列國·春秋篇》戰(zhàn)車劇照
我們都知道,陳國是楚國的盟國,但吳國又很強大。在這種兩難的情況下,陳懷公拿不定主意,于是詢問陳國國人的意見。在國人的集會中,陳懷公宣布贊成親近楚國的人站在右邊,親近吳國的人站在左邊。有一個叫逢滑的人,不左不右,從中間走到陳懷公的面前,勸陳懷公不要棄楚從吳,可以用晉國的事務當作借口。他的理由是——楚國不一定會滅亡,雖然吳國不停地用兵,但是他們不一定會保住勝利。陳懷公聽從其建議,拒絕了吳國。
這件事影響深遠,乃至后來吳王夫差攻克越國之后,又開始興兵伐陳,就是因為陳國早年沒有出兵協(xié)助吳國。
實際上,楚昭王雖然無德,亦不艾殺其民,仍然視民如傷;而吳國人日敝于兵,暴骨如莽,實際上是以民為土芥?!鞍嘏e之戰(zhàn)”給了楚國痛定思痛的教訓,而吳國卻得意忘形,最終證明了“驕兵必敗”的道理。
中國春秋末期,吳國出兵深入楚地,在柏舉(今湖北麻城北,一說湖北漢川北),擊敗了楚軍主力,并占領了楚都。
吳、楚雞父之戰(zhàn)后,兩國爭奪江淮霸權的斗爭日益加劇。周敬34年(公元前506),楚攻蔡國(今河南新蔡),蔡向吳求救。吳乘機傾全力攻楚。當時,楚國雖地廣兵多,但已喪失淮水流域戰(zhàn)略要點,且吳國多年分兵輪番擊楚,已使楚疲于奔命,國力耗損;居于楚北側(cè)的蔡、唐(今湖北隨州西北)兩國。不堪楚國橫暴勒索,自愿助吳攻楚。吳國決定避開楚國正面,從其守備薄弱的東北部實施迂回奔襲,直搗腹地。
吳王闔閭率其弟夫概及謀臣武將伍員、伯嚭、孫武等,揮軍溯淮水西進。至淮汭(今安徽鳳臺附近,一說河南潢川西北)舍舟登陸,以3500精銳士卒為前鋒,在蔡、唐軍導引下,越過楚北部的大隧、直轅、冥厄三關險隘(在今河南信陽南),直抵漢水東岸。楚昭王急派令尹子常(即囊瓦)及左司馬沈尹戌、武城大夫黑、大夫史皇等,率軍趕至漢水西岸抵御。并按沈尹戌建議,由子常堅守漢水西岸,正面牽制吳軍,沈尹戌北上率方城(今河南方城縣境)一帶楚軍,迂回至吳軍側(cè)后,毀吳舟,塞三關,斷其歸路,爾后與子常軍實施前后夾擊。但子常貪功,不待沈尹戌軍完成迂回行動,擅自率主力渡漢水列陣。吳軍鑒于楚軍勢盛,并為免遭前后夾擊,即由漢水東岸后退。子常企圖速勝,緊追吳軍,在小別(山名,今湖北漢川東南)至大別(今湖北境大別山脈)間,三戰(zhàn)不利,銳氣受挫。
11月18日,吳軍在柏舉迎戰(zhàn)楚軍。夫概認為,子常不得人心,軍無死戰(zhàn)之志,即率5000士卒猛擊了常軍。楚軍一觸即潰,陣勢大亂。闔閭先是謹慎而不同意夫概先發(fā)制人,及見突擊成功,迅即投入主力,乘勢擴張戰(zhàn)果。子常驚惶失措,棄軍逃奔鄭國,史皇戰(zhàn)死,楚軍主力遭重創(chuàng)后向西潰逃。吳軍乘勝追擊,在清發(fā)水(今湖北涢水),用夫概半渡而擊的計謀,再殲楚軍一部。至雍抑(今湖北京山西南),恰與由息(今河南息縣西南)回救的沈尹戌軍遭遇。經(jīng)反復拼殺,沈尹戌傷重身亡,楚軍失去指揮,慘敗潰逃。11月28,吳軍攻入楚都鄂城(今湖北江陵西北),楚昭王逃奔隨國(今湖北隨州),后求得秦國出兵援救,楚國才免于滅亡。
此戰(zhàn),吳軍靈活機動,因敵用兵,以迂回奔襲、后退疲敵、尋機決戰(zhàn)、深遠追擊的戰(zhàn)法而取勝,是中國古代的著名戰(zhàn)例。
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吳王闔閭率領3萬吳國軍隊深入楚國,在柏舉擊敗楚軍20萬主力,繼而占領了楚都,此次遠程進攻戰(zhàn)后世稱之為柏舉之戰(zhàn)。
在戰(zhàn)爭中,吳軍靈活機動,因敵用兵,以迂回奔襲、后退疲敵、尋機決戰(zhàn)、深遠追擊的戰(zhàn)法而取勝。此戰(zhàn)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以少勝多、快速取勝的成功戰(zhàn)例。
背景
吳國是春秋時期長江流域下游的的一個國家,吳君壽夢繼位后開始崛起。晉國為與楚國爭霸,采取聯(lián)吳制楚之策,派楚國亡臣屈巫帶一隊戰(zhàn)車來到吳國,教吳人乘車、御射、列陣,吳軍由此學會車戰(zhàn)。吳國與晉國交好后,經(jīng)濟、文化得到發(fā)展,國力逐漸強大起來。壽夢便自號吳王,與楚國爭奪江淮地區(qū)的霸權。公元前584年(周簡王二年),吳軍新編水陸大軍齊出,一舉攻下楚國淮河重鎮(zhèn)州來(今安徽省鳳臺縣)。此后近60年間,雙方先后發(fā)生過十次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在這十次戰(zhàn)爭中,吳軍全勝六次,楚軍全勝一次,互有勝負三次。公元前515年(周敬王五年),吳國公子光奪得吳國王位,稱吳王闔閭。闔閭繼位后,任用楚國亡臣伍子胥、伯嚭為謀士、齊人孫武為將軍,教授兵法,操練隊伍,使吳國出現(xiàn)國富兵強的勢頭。
楚國是南方大國,春秋以來吞并的諸侯國最多,但自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四年)楚昭王即位后,不僅內(nèi)政腐朽,而且又與周邊國家如唐、蔡等國不和。公元前512年(周敬王八年),吳王闔閭在先后滅掉歸附楚國的小國徐國和鐘吾國后,想趁機大舉伐楚,但孫武認為楚國實力仍很強,便進言道:“楚國是天下強國,非徐國和鐘吾國可比。我軍已經(jīng)連滅二國,人疲馬乏,軍資消耗,不如暫且收兵,蓄精養(yǎng)銳,再等良機?!蔽樽玉阋矂駞峭醯溃骸叭笋R疲勞,不宜遠征?!辈I策說:“現(xiàn)今楚國內(nèi)部不和,我軍如用一部人馬出擊,楚軍必定全軍出動,等楚軍出動后,我軍再退回,這樣經(jīng)過幾年后,楚軍必然疲憊不堪。那個時侯,便可考慮大舉伐楚?!?/p>
吳王采納了伍子胥的建議,將吳軍分為三支,輪番騷擾楚軍。當吳軍的第一支部隊襲擊楚境的時候,楚國即派大軍迎擊。待楚軍出動,吳軍便往回撤。而楚軍返回時,吳軍的第二支部隊又攻入了楚境,如此輪番襲擾楚國達6年之久,吳軍先后襲擊楚國的夷(今安徽省渦陽縣附近)、潛(今安徽省霍山縣東北)、六(今安徽省六安市北)等地,致使楚國連年應付吳軍,人力物力都被大量耗費,國內(nèi)十分空虛,楚軍將士疲于奔命,斗志沮喪。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66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