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楊貴妃的故事,歡迎關(guān)注哦。
馬嵬坡兵變,說是兵變,其實就死了兩個人,一個是楊國忠,一個是楊貴妃。
據(jù)《安祿山事跡》記載,殺死楊國忠的,是一個叫作張小敬的小兵;勒死楊貴妃的,是玄宗最信任的大太監(jiān)高力士。
張小敬,最近因為《長安十二個時辰》大火特火,其實這個人在歷史上名不見經(jīng)傳,是個籍籍無名之人,他與楊國忠毫無瓜葛,也無血海深仇,他為何第一個沖上去殺掉楊國忠呢?
肯定有人挑唆,誰是幕后大boss呢,會是誰呢?
來看看事變的參與者:唐玄宗、李亨、陳玄禮、高力士、李輔國、張小敬等小兵。
我們用排除法。
第一個排除張小敬。
剛才已經(jīng)說過了,肯定不是張小敬,因為他沒有強烈的殺人動機,而且也不是最終的受益者。他或許對戰(zhàn)爭有怨言,是這場叛亂讓他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或許對唐玄宗有怨言,是唐玄宗用人不當,錯失了平定叛亂的最佳時機。
但這不足以讓他殺人。
第二個排除高力士。
高力士是唐玄宗身邊最忠誠的狗,他終生陪伴在唐玄宗身邊,不離不棄,當唐玄宗失勢之后,高力士依然陪伴在玄宗左右。雖然高力士親手勒死了楊貴妃,但那純粹是形勢所逼,即使他不動手,楊貴妃也會死。
高力士也沒有殺人動機。
第三個排除唐玄宗。
這個肯定不可能,唐玄宗愛楊貴妃都愛不過來,怎么忍心殺她呢。
第四個排除李輔國。
李輔國是太子李亨的人。李輔國原名不叫李輔國,而是叫李靜忠。他長的奇丑無比,但情商極高,他從小盡心服侍李亨,與李亨建立深厚感情。他四十歲之前默默無名,四十歲之后卻突然發(fā)力了,后來一舉做到了元帥府行軍司馬,權(quán)傾朝野。
他的“突然發(fā)力”就發(fā)生在馬嵬坡兵變之后,可見,馬嵬坡兵變必然與他有著莫大的關(guān)聯(lián),但是以他當時的身份,當時的實力,當時的威望,不足以發(fā)動兵變。
第五個排除陳玄禮。
陳玄禮是唐玄宗的人,唐玄宗鏟除韋后和安樂公主之時,他是直接參與者,也是最重要的參與者。但陳玄禮是個聰明人,他知道皇位遲早是李亨的,所以他私底下與李亨有密切往來。
《舊唐書》上記載,是陳玄禮發(fā)動了兵變,是陳玄禮讓人殺了楊國忠,又是陳玄禮逼迫唐玄宗殺掉楊貴妃。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陳玄禮造了天大的反,最后卻沒跟這李亨北上,而是選擇繼續(xù)跟著唐玄宗去了四川,安史之亂結(jié)束后,他又陪著玄宗回到了長安。
他殺了玄宗的女人,難道玄宗不恨他嗎?玄宗難道不能殺了他嗎?
可是,玄宗卻沒這么做,依然信任陳玄禮,這如何解釋呢?
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陳玄禮是被逼迫的,他不是真正的幕后兇手。
排除了上述五個嫌疑人,作案兇手就水落石出了,沒錯,就是李亨。
李亨的作案動機最大。首先他最恨楊國忠,這個恨甚至不亞于對安祿山的恨,楊國忠倚仗玄宗的寵信,整天耀武揚威,絲毫不把李亨放在眼里,李亨早就想除之而后快了。
其次士兵有情緒。玄宗逃跑是秘密進行的,逃竄之前,絕大部分人并不知情,包括這些負責保衛(wèi)的士兵。士兵們稀里糊涂的就出發(fā)了,根本不知道要去哪里,什么時候回來,他們根本沒來得及向老婆孩子道別。
當士兵們得知要逃往四川,而且再也回不去,老婆孩子極有可能死于戰(zhàn)火之后,那種悲憤的心情可想而知。
再次,李亨恰恰抓住了時機,將士兵悲憤的情緒引向了楊國忠,這個他最想干掉的人。他讓李輔國等親信在士兵中大肆散布謠言,說是安祿山之所以發(fā)動兵變,就是為了鏟除楊國忠,只要殺掉楊國忠,叛亂就停止了。
謠言四散開去,很快士兵們都知道了,本來情緒激動的他們,在謠言的鼓動之下,群情激憤地沖向了楊國忠,將楊國忠砍的稀巴爛。
然后,士兵又將矛頭對準了楊貴妃,斬草要除根,留下楊貴妃,早晚是個禍患,殺一個是殺,殺兩個也是殺。
唐玄宗無可奈何,為了平息眾怒,為了自由,他只能選擇犧牲愛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68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